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对城市道路行程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龚大鹏 宋国华 +2 位作者 黎明 高永 于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8-225,共8页
以北京市实时天气数据和基于浮动车的城市道路行程速度、交通运行指数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降雨天气和正常天气的行程速度、指数、降雨量等数据指标.然后从降雨强度、时间段、拥堵等级等角度展开对城市道路运行参数的分析,建立降雨天气... 以北京市实时天气数据和基于浮动车的城市道路行程速度、交通运行指数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降雨天气和正常天气的行程速度、指数、降雨量等数据指标.然后从降雨强度、时间段、拥堵等级等角度展开对城市道路运行参数的分析,建立降雨天气速度预测修正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研究得出,在夜间降雨强度达到中雨及以上时,快速路、主干路、次支路的速度下降百分比分别为:8.8%、4.8%、5.9%,分别得出高峰和平峰时降雨强度与行程速度下降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全路网不同拥堵等级下降雨强度与行程速度下降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速度预测模型进行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降雨天气条件下的行程速度进行有效预测,预测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降雨强度 行程速度 道路等级 速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行程速度控制器的研制
2
作者 徐晓宇 《山东煤炭科技》 2002年第B07期94-95,共2页
该文介绍了采用两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核心的新型行程速度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构成情况、简要工作原理、控制程序及抗干扰性能和通用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关键词 传动控制 行程速度控制器 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抗干扰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洞口3s设计速度行程与路线平、纵面线形关系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冼长策 魏业清 《建筑技术开发》 2018年第15期22-23,共2页
隧道工程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隧道设计在高速公路设计中极其重要,通过对规范规定的隧道洞口位置3S设计速度行程与路线平、纵面线形一致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为隧道设计洞口位置与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隧道洞口位置 3s设计速度行程 路线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与区间限速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进 丁瑞 +2 位作者 李诗佳 孙子秋 彭金栓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1,共10页
为了合理确定事故多发路段的区间测速值,以G5515张南高速事故多发路段(K556+200 m~K578+800 m)为例,提出了高速公路区间限速值的设置方法和工作流程.以该路段为对象,利用移动式测速系统和ETC龙门架分别获取了该路段小型车和大型车的瞬... 为了合理确定事故多发路段的区间测速值,以G5515张南高速事故多发路段(K556+200 m~K578+800 m)为例,提出了高速公路区间限速值的设置方法和工作流程.以该路段为对象,利用移动式测速系统和ETC龙门架分别获取了该路段小型车和大型车的瞬时速度和行程速度数据,明确了高速公路典型车型的运行特性和速度分布特征,并根据大样本速度数据,建立了基于速度特征值的区间限速阈值模型,且运用横向力系数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客车和小货车的速度分布非常接近,可归类为小型车;小型车的速度离散性高于大型车(大客车和大货车),超出公示限速值的比例也高于大型车;车辆运行速度值与平均速度V_(a)的修正值(V_(a)+8 km/h)具有极强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高速公路区间限速值的设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区间测速 限速 高速公路 ETC数据 运行速度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挺 周涛 蔡晓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完备性,引入有效行程速度和有效客流密度的概念,改进了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2017年和2019年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改进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完备性,引入有效行程速度和有效客流密度的概念,改进了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2017年和2019年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改进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表明:既有评价指标由于显著受到线网服务范围的影响,且未体现网络的投入产出效率,无法直接作为网络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改进后的系统效率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剔除线网服务范围影响后的网络结构性能和投入产出效率,且存在理论上的最优值;平衡网络中节点换乘时间和路段行程时间,并适度加密城市核心区域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是持续提升网络系统效率的2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网络 系统效率 有效行程速度 有效客流密度 线网服务范围 网络结构性能 投入产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交通拥堵识别方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姜桂艳 常安德 牛世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5,共5页
针对目前缺少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交通拥堵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使得建设及维护成本均较高的车牌识别系统只能实现交通监控、流量检测等初级功能,导致系统性价比较低的问题,分别设计了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单车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及区间平均... 针对目前缺少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交通拥堵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使得建设及维护成本均较高的车牌识别系统只能实现交通监控、流量检测等初级功能,导致系统性价比较低的问题,分别设计了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单车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及区间平均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对交通拥堵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单车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及区间平均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交通数据,同时交通拥堵识别方法能够准确获得拥堵持续时间、拥堵类型等有用交通信息,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识别 拥堵类型 车牌识别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1 位作者 王逸 陈彦如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传统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首先,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可对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 传统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首先,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可对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动态估计;然后,基于动态分布参数,构建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模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经典的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相比,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对下游交叉口的到达车辆流量分布预测效果更好,平均预测均方根误差可减少2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混合正态分布 异质交通流 车联网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 被引量:38
8
作者 宋国华 于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机动车比功率 平均行程速度 油耗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优先的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左忠义 杨广川 邵春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方式间的转移情况,在保证公交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基于路阻函数研究了不同公交车比例下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曲线,并确立了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量及模型参数值,公交车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小汽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并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优.该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公交专用道设置及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方式转移 行程速度 公交专用道 路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车数据在城市宏观交通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翁剑成 周翔 +1 位作者 翟雅峤 赵晓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5期806-809,共4页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浮动车数据在交通信息服务和路网评价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浮动车数据的三阶段应用.重点阐述了面向城市宏观交通运行规律分析的第三阶段应用,提出基于历史交通流状态数据的数据分析流程,并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浮动车数据在交通信息服务和路网评价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浮动车数据的三阶段应用.重点阐述了面向城市宏观交通运行规律分析的第三阶段应用,提出基于历史交通流状态数据的数据分析流程,并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例,分析了北京市路网运行速度的时空分布特性以及不同等级道路的里程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浮动车 宏观交通分析 城市路网评价 交通流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TEGRATION的北京西三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琳 于雷 +2 位作者 赵娜乐 郭继孚 温慧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城市快速路设置公交专用道作为缓解快速路交通拥堵的策略之一,受到了北京市交通部门的关注.本文旨在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快速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后的交通运行影响进行探讨.文中选取北京市西三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专用道设置区... 城市快速路设置公交专用道作为缓解快速路交通拥堵的策略之一,受到了北京市交通部门的关注.本文旨在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快速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后的交通运行影响进行探讨.文中选取北京市西三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专用道设置区段、结构形式、站点结构、匝道交通组织以及公交线路调整的基础上,设计四个公交专用道方案并利用INTEGRATION模型开展仿真评价.选取车辆行程速度、道路运行状态分布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尽管道路设施及交通状况满足专用道设置条件,西三环运行指标却有所下降,无法发挥专用道功效.分析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车辆分道行驶加大了匝道附近车辆换道、进出的难度,建议协调匝道控制和公交线路优化改善方案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INTEGRATION模型 西三环快速路 路侧式公交专用道 中央式公交专用道 平均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流检测数据精度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雅峤 翁剑成 +1 位作者 荣建 刘小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3-737,742,共6页
目前各种检测方法采集到的路段速度数据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各种交通分析模型结果的精度.针对浮动车检测器、微波检测器以及线圈检测器的路段速度数据进行研究,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设备实时记录试验车位... 目前各种检测方法采集到的路段速度数据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各种交通分析模型结果的精度.针对浮动车检测器、微波检测器以及线圈检测器的路段速度数据进行研究,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设备实时记录试验车位置,分别在快速路和主干路进行了12次实验,对不同采集方式获取的速度信息进行了精度验证和评价.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浮动车数据获取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路段行程速度平均误差分别为13.6%和27.8%,且采集值与实际速度具有相同的分布.快速路微波检测器和主干路线圈检测器的速度数据与真实行程速度数据的误差分别为30%和56%.表明了微波检测器的断面速度值,用来表征所处路段的行程速度时虽然具有一定的误差,但是基本能表征路段的行驶状况.该研究结论为不同精度需求的交通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提供支持,并为利用多源数据的冗余信息提高数据精度和完备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信息采集 数据精度 行程速度 信息一致性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收割机曲柄连杆机构技术参数的分析与优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庆喜 田波平 +2 位作者 李章永 吴怀 闵光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6,共4页
拟通过芦苇收割机割刀运动所采用的曲柄连杆机构技术参数分析,导出曲柄连杆机构中各杆参数的优化选择,从而保证切割器运动行程的稳定性。这对收割机生产作业中切割器行程大小的调整和割刀的“对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芦苇 收割机 曲柄连杆机构 最小传动角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四杆机构急回特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先安 刘军安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3-54,71,共3页
本文对四杆机构急回特性程度的范围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对目前各种资料中所列的“极位夹角”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
关键词 急回特性 极位夹角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伟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6-107,127,共3页
在传统图解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1]中的设计原理,推导出在满足给定的滑块行程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条件下,使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达到最大(最佳传动角)的优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 滑块行程S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最小传动角 辅助参数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行时间调查的哈尔滨市主要道路拥堵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道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3期38-44,80,共8页
根据冬、夏两季大规模旅行时间的调查结果,通过平均行程速度、单位里程平均出行延误指标及停车类型分析,对哈尔滨市内环、二环及11条放射性联络干道的拥堵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冬季、夏季的交通运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哈尔滨市交通拥堵治... 根据冬、夏两季大规模旅行时间的调查结果,通过平均行程速度、单位里程平均出行延误指标及停车类型分析,对哈尔滨市内环、二环及11条放射性联络干道的拥堵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冬季、夏季的交通运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哈尔滨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时间调查 平均行程速度 平均出行延误 停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HCM2000新方法计算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浅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京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年第7期32-34,共3页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提出了新的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计算方法,较之传统的服务水平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该文通过康梧路的算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计算中,对HCM200的方法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国内的道路等级体系。
关键词 计算方法 城市道路 服务水平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车牌识别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拥挤识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丰茹 单飞 +2 位作者 张晓楠 代小瑞 高王翠 《公路与汽运》 2014年第3期56-58,共3页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交通拥挤尚无统一的识别标准的状况,基于河南省高速公路全车牌识别数据研究,提出在路网实际混合交通流状态下高速公路交通拥挤识别标准,并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高速公路交通非常畅通、畅通、轻度拥挤、中度拥挤、严重拥...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交通拥挤尚无统一的识别标准的状况,基于河南省高速公路全车牌识别数据研究,提出在路网实际混合交通流状态下高速公路交通拥挤识别标准,并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高速公路交通非常畅通、畅通、轻度拥挤、中度拥挤、严重拥挤对应的平均行程速度阈值,用于快速识别交通拥挤地点、拥挤类型、拥挤持续时间等信息,为高速公路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高速公路 全车牌识别 交通拥挤 平均行程速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初上海高架系统调查报告简介
19
作者 建委科技委"高架可持续发展"课题组 《交通与运输》 1999年第2期4-7,共4页
一、概述 由建委科技委组织同济大学、市综合交通所、市管处(高架管理所)、市交警总队、市政设计院成立高架联合调查组,于1998年底至J999年初对高架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获得了最新的基本路段流最、断面流量、上下匝道流晕、立交流量流... 一、概述 由建委科技委组织同济大学、市综合交通所、市管处(高架管理所)、市交警总队、市政设计院成立高架联合调查组,于1998年底至J999年初对高架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获得了最新的基本路段流最、断面流量、上下匝道流晕、立交流量流向;分时段路段车速、地点车速;主线拥堵、环交拥堵等资料,本文扼要介绍调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道路 行程车速 地点车速 基本路段 系统调查 流量流向 通行能力 行程速度 交织段 内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的交通可达性测算
20
作者 欧晓培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交通因素一直是可达性评价中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实现区域级可达性计算,通过均值法与中位值法相结合的路段行程速度估计法,从出租车轨迹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真实的路况信息,作为可达性测算中交通阻抗因素。运用概率法作为可达性... 交通因素一直是可达性评价中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实现区域级可达性计算,通过均值法与中位值法相结合的路段行程速度估计法,从出租车轨迹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真实的路况信息,作为可达性测算中交通阻抗因素。运用概率法作为可达性测算模型,弥补了常用的潜能模型在解释性方面的缺陷。并利用POI数据进行吸引强度模型的构建,利用出租车数据中提取出的居民出行时长与频率分布的关系进行阻抗模型的标定。最后,利用西安市出租车轨迹数据与POI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完成城市级别的区域可达性测算,为大数据背景下的可达性测算与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可达性 概率法 路段行程速度估计法 出租车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