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程动力学参数的PEMS与CVS的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明 徐桂金 姚大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7期29-33,49,共6页
为了研究Ⅰ型试验中不同污染物排放特性,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与全流稀释系统(CVS),分析污染物排放因子与车辆的行程动力学参数、车速、加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变化。结果表明,相对正加速度(RPA)与v·apos[95](速度与大于0.1 m/... 为了研究Ⅰ型试验中不同污染物排放特性,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与全流稀释系统(CVS),分析污染物排放因子与车辆的行程动力学参数、车速、加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变化。结果表明,相对正加速度(RPA)与v·apos[95](速度与大于0.1 m/s^(2)正加速度的乘积的第95百分位)呈反比关系,CO、NOX、CO_(2)、PN排放因子均在低速段最高,CVS与PEMS采集数据趋势基本相同。汽车在加速阶段污染物排放显著增加,减速阶段污染物排放较少,对排放影响也较小,在v≤30 km/h,a≥0.8 m/s^(2)的情况下排放因子达到峰值。由于设备连接及进气方式的不同,使得CVS与PEMS的数值存在差异,但2套设备可同时用于试验以提高测试精度,因此本研究对Ⅰ型试验排放特性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 全流稀释系统 行程动力学参数 排放因子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程动力学参数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长志 杜宝程 +3 位作者 李岳兵 向橄 冉林尧 张力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5,共12页
为了探讨行程动力学参数v·a_( pos)[95]和RPA(relative positive acceleration)对轻型汽油车在实际行驶排放试验(RDE, real driving emission)中排放特性的影响,采用OBS-ONE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 portable emission measur... 为了探讨行程动力学参数v·a_( pos)[95]和RPA(relative positive acceleration)对轻型汽油车在实际行驶排放试验(RDE, real driving emission)中排放特性的影响,采用OBS-ONE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 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 system)对3辆国Ⅵ轻型汽油车进行了平顺、正常和激烈3种驾驶行为的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计算各路段的窗口行程动力学参数和法规规定的行程动力学参数,并与各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法规规定的行程动力学参数,窗口的行程动力学参数v·a_(pos)[95]和RPA与3辆车的CO、PN排放因子有更强的相关性,在市区、市郊和高速路段下的相关系数波动幅度分别下降25%~44%、38%~64%和73%~96%,且NO_(x)排放因子只与窗口的RPA有较强的相关性。其结论是窗口的行程动力学参数v·a_(pos)[95]和RPA与污染物排放因子的相关性更加明显,能更好地反映不同驾驶行为下各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油车 实际行驶排放 驾驶行为 行程动力学参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型度量地形对实际行驶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常虹 吴冬梅 +3 位作者 张力 龚香坤 徐划龙 付明明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由于难以将行驶路线地形的影响从实际行驶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RDE)试验的其他试验边界的影响中独立出来,提出采用神经网络输入变量重要性算法以定量评估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对RDE试验的影响强度。以重庆地区RDE试验的37256个... 由于难以将行驶路线地形的影响从实际行驶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RDE)试验的其他试验边界的影响中独立出来,提出采用神经网络输入变量重要性算法以定量评估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对RDE试验的影响强度。以重庆地区RDE试验的37256个数据窗口排放样本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缩减数据并消除试验边界之间的信息重叠,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污染物排放,并计算输入变量相对重要性占比。结果表明,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在二氧化碳(CO_(2))排放中起主导作用,它的相对重要性远大于行程动力学试验边界。对于一氧化碳(CO)、颗粒数量(particle number,PN)、氮氧化物(NO_(x))污染物排放,地形因素的影响力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条件下,它对车辆行驶排放的影响与行程动力学因素大致相当。总体而言,在现有排放标准体系中,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对RDE试验的影响被严重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行驶排放 排放模型 神经网络 地形 行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激烈程度与载荷对柴油车RDE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彭美春 廖清睿 +1 位作者 黎育雷 李继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5-822,共8页
为探究车辆行驶动力学与排放的关系,开展驾驶激烈程度与载荷对轻型柴油车实际行驶中产生的NOx及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影响试验研究,参考国VI排放标准RDE试验规范,设计不同的驾驶操作模式与载荷试验方案,采集车速、NOx、PN... 为探究车辆行驶动力学与排放的关系,开展驾驶激烈程度与载荷对轻型柴油车实际行驶中产生的NOx及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影响试验研究,参考国VI排放标准RDE试验规范,设计不同的驾驶操作模式与载荷试验方案,采集车速、NOx、PN和CO2排放浓度等数据,分析车辆运行工况特性、行程动力学特性、NOx与PN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激烈驾驶使得高速工况vapos-[95]超过上限值,温和驾驶使得市区工况RPA低于下限值。NOx、PN高排放区主要出现在中高车速、中高VSP区间。驾驶激烈程度增大或载荷升高,使NOx与PN排放明显增加,同时,NOx、PN高排放区向低速、低VSP区间扩展,分布更宽广。试验的国V车辆NOx排放CF高于国VI的RDE限值,PN排放CF明显低于国VI的RDE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柴油车 NOx PN 行程动力学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模式对轻型汽油车PN排放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彭美春 黎育雷 +1 位作者 李继龙 张伟伦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3,共7页
根据GB18352.6-2016中的RDE试验要求,对一轻型汽油车开展车载排放试验,设计了正常运行、急加减速运行两种驾驶模式,分别测取车速、排气温度、PN与CO2排放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行程动力学检验分析表明,急加减速驾驶模式的驾驶激烈程... 根据GB18352.6-2016中的RDE试验要求,对一轻型汽油车开展车载排放试验,设计了正常运行、急加减速运行两种驾驶模式,分别测取车速、排气温度、PN与CO2排放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行程动力学检验分析表明,急加减速驾驶模式的驾驶激烈程度明显高于正常模式,但两种驾驶模式下的行程动力学特性均在有效范围内,CO2窗口的正常性与完整性均符合要求。研究发现,PN排放浓度与排放因子均与车速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急加减速驾驶行为下PN排放浓度和排放因子均明显高于正常驾驶模式。统计得出测试车辆的PN排放因子在正常驾驶模式时为3.16×10^10个/km,急加减速驾驶模式为9.05×10^10个/km。相比WLTC工况下国Ⅵ排放限值,正常驾驶、急加减速驾驶模式下RDE试验的PN符合性因子分别为0.05和0.15,低于国ⅥRDE符合性因子标准限值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PN排放 实际道路排放 驾驶模式 行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行为对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岳大俊 杜宝程 +3 位作者 邹杰 徐划龙 向橄 张力 《重庆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0,共10页
为探究驾驶行为对重型柴油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利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MES,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对3辆车分别进行了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共9次PEMS试验。对每辆车前后3次试验的市区、市郊、高... 为探究驾驶行为对重型柴油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利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MES,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对3辆车分别进行了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共9次PEMS试验。对每辆车前后3次试验的市区、市郊、高速路段和总行程路段动力学参数v·a pos [95]和比排放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动力学参数v·a pos [95]对污染物排放特性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行为下3辆车NO_(x)比排放增加33.73%~621.10%,PN比排放增加21.26%~122.40%;同时CO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参数v·a pos [95]之间无明显影响关系,市郊、高速路段NO_(x)比排放和PN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参数v·a pos [95]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见其驾驶行为对车辆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实际行驶排放 重型柴油车 行程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油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禹文林 叶文龙 +1 位作者 龙会游 严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了研究车辆冷起动、行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的影响,本文利用4辆轻型汽油车进行试验研究,通过CO2移动平均窗口法和欧6新方法进行排放计算。结果表明:冷起动对CO和NOx排放影响偏差均在10%以内,对于未... 为了研究车辆冷起动、行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的影响,本文利用4辆轻型汽油车进行试验研究,通过CO2移动平均窗口法和欧6新方法进行排放计算。结果表明:冷起动对CO和NOx排放影响偏差均在10%以内,对于未装配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车辆的市区PN排放影响偏差最大可达32.25%,在国6车型标定时应重点关注。相对正向加速度(RPA)与PN排放成正相关,与CO、NOx排放相关性不明显;v*apos,95(速度与正向加速度乘积按升序排序的第95个百分位取值)与CO、PN排放成正相关,与NOx排放成负相关,与CO和PN的相关系数大于与NOx的相关系数。对于同一个有效行程的污染物排放计算结果,欧6新方法大于CO2移动平均窗口法,欧6新方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车辆在RDE试验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油车 实际行驶排放(RDE) 冷起动 行程动力学参数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ion exchange resin
8
作者 王明玉 蒋长俊 王学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45-4449,共5页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was studied with the static adsorpt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spe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was studied with the static adsorpt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spe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conform satisfactorily to the Langmuir equation.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D314 for molybdenum, the enthalpy change ΔH is positive when temperature is in the range of 298-338 K,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dsorption is an endothermic process, and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benefits to the adsorption. Ki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rate is controlled by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and chemical diffu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was discussed based on I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um ion exchang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