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框式结构扰动动态特性分析的行波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浩 王有懿 刘春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6-699,共4页
为分析飞轮扰动对卫星框式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针对卫星薄板结构采用行波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行波法与子结构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卫星框式结构行波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结构动态特性数值仿真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结... 为分析飞轮扰动对卫星框式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针对卫星薄板结构采用行波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行波法与子结构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卫星框式结构行波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结构动态特性数值仿真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行波方法计算卫星框式结构动力学响应准确有效,并且能够在中、高频段获得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方法 框式结构 动力学模型 动态特性 飞轮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VSC混合直流输电线路的组合型单端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艳霞 王海东 +2 位作者 李婷 林志海 常雨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87-194,共8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CC-VSC)混合直流输电线路中的故障行波传播特性有别于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输电线路。文中针对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分析了行波折反射过程及两端边界反射角的频变特性,确定了单端法故障定位装置的合理安装侧,... 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CC-VSC)混合直流输电线路中的故障行波传播特性有别于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输电线路。文中针对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分析了行波折反射过程及两端边界反射角的频变特性,确定了单端法故障定位装置的合理安装侧,提出了一种组合型单端故障定位新原理。首先,利用定位精度略低的固有频率法进行故障位置初测,以此粗略计算故障点第1次反射波的大致到达时刻。然后,再利用故障点反射波与对端母线反射波的波到达时刻的对称性质在行波传播时序图中匹配找到这2种反射波的精准波到达时刻。最后,根据初始行波、故障点第1次反射波和对端母线第1次反射波到达时刻实现故障定位。仿真实验表明,固有频率法的引入有效避免了由于无法准确区分故障点第1次反射波与对端母线第1次反射波所带来的定位误差,所提方法在LCC-VSC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能实现较准确的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 混合直流输电 单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 固有频率 波头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下降液膜流动的长波方程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钱焕群 孙贺东 +2 位作者 刘磊 周芳德 曹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21-1124,共4页
采用行波方法将长波方程变换为动力系统的自治方程 ,以分析在渐近稳定状态下自由下降液膜流动的稳定性 .通过应用Maple数学软件对自治方程分析求解 ,获得了以雷诺数、韦伯数和波速为控制参数的特征方程 .根据临界点附近的特征值的复数情... 采用行波方法将长波方程变换为动力系统的自治方程 ,以分析在渐近稳定状态下自由下降液膜流动的稳定性 .通过应用Maple数学软件对自治方程分析求解 ,获得了以雷诺数、韦伯数和波速为控制参数的特征方程 .根据临界点附近的特征值的复数情况 ,发现在临界点附近不存在霍普夫分叉现象 .非线性和线性稳定性分析均表明短波和长波在液膜流动中分别起着不稳定作用和稳定作用 .分析表明 ,行波方法是一种具有简化偏微分方程分析的有效工具 ,长波方程不适于描述雷诺数较大的液膜流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下降液膜流动 长波方程 稳定性分析 行波方法 霍普夫分叉 自治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oshenko梁功率流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有懿 马文来 赵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106,共5页
为研究扰动影响下梁式结构动力学响应与主动控制,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行波方法建立悬臂梁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扰动下的精确动力学响应及结构中传播的功率流。以此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到最优控制力大小与相位。对结构施加最优控制... 为研究扰动影响下梁式结构动力学响应与主动控制,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行波方法建立悬臂梁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扰动下的精确动力学响应及结构中传播的功率流。以此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到最优控制力大小与相位。对结构施加最优控制力,实现Timoshenko梁结构的功率流主动控制。对Timoshenko梁结构动力学响应与功率流主动控制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与Euler-Bernoulli梁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行波方法计算梁结构动力学响应准确可靠;Timoshenko梁模型较Euler-Bernoulli梁模型在中、高频段更精确,更接近工程实际。数值计算与分析验证基于行波方法功率流主动控制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且功率流主动控制可明显降低梁式结构全频域内的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SHENKO梁 行波方法 动力学响应 功率流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耦合Timoshenko梁功率流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有懿 赵阳 马文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8-154,共7页
研究了三维耦合梁结构中的功率流传播与主动控制。首先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行波方法建立了包含弯曲波、纵波与扭转波的三维耦合梁结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其精确动力学响应;进一步得到结构中传播的主动功率流,分析了纵波与扭转波... 研究了三维耦合梁结构中的功率流传播与主动控制。首先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行波方法建立了包含弯曲波、纵波与扭转波的三维耦合梁结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其精确动力学响应;进一步得到结构中传播的主动功率流,分析了纵波与扭转波对总功率流计算结果的影响;以主动功率流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了最优控制力的大小与相位,然后对结构施加最优控制力,最终实现了三维耦合梁结构的功率流主动控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行波方法计算三维耦合梁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准确可靠;在进行三维耦合梁结构功率流计算时,需考虑纵波和扭转波的影响;包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影响的Timoshenko梁模型较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的结果更为精确,且在中、高频段尤为突出;功率流主动控制可以明显降低三维耦合梁结构在频域和空间域中的振动功率流,且最优控制力的微小偏差与误差传感器的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耦合梁 TIMOSHENKO梁理论 行波方法 主动功率流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方柱中波的传播规律 Ⅲ.无限长方柱的瞬态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建萍 苏先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9-846,共8页
提出行波追踪方法,在以前工作中得到解析形式的频散方程、群速度方程和稳态响应的基础上,完全得到无限长方柱在任意外力作用下解析形式的瞬态响应。绘制了无限长方柱在外力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并同有限长方柱中的行波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无限长方柱 行波追踪方法 瞬态响应 开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二次非线性项的耦合Schrdinger方程组的精确解(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克权 张金良 王明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89-91,共3页
在非临界周[位]相匹配的条件下,光纤通讯中一些慢变包络的传播可借助于具有二次非线性项的耦合Schrdinger方程组来描述,本文利用行波约化方法,导出了上述方程的的包络孤波解。
关键词 非线性SCHROEDINGER方程 行波约化方法 包络孤波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