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PL的行星探测器可靠性分析
1
作者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1997年第5期24-31,共8页
本文在分析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发的几颗行星探测器故障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A级飞行任务设计的航天器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了美国宇航局(NASA)/JPL为打破高成本、长周期给行星探测器开发所带来的困扰所采取的降低成本... 本文在分析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发的几颗行星探测器故障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A级飞行任务设计的航天器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了美国宇航局(NASA)/JPL为打破高成本、长周期给行星探测器开发所带来的困扰所采取的降低成本、确保可靠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成本 故障 可靠性 JPL 行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探测器缪斯—C
2
作者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2003年第2期52-58,共7页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日本发射的小行星探测器缪斯(MUSES)-C及其飞行计划,自主式探测器技术,取样、回收计划,分析了执行该计划的意义。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月球探测器 MUSES-C 行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隼鸟号”行星探测器未能发射金属球采集岩石
3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1期133-133,共1页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0年12月2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JAXA没有总结说隼鸟号...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0年12月2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JAXA没有总结说隼鸟号未发射金属球是一次失败,不过仔细调查了这件事,因为本次任务只获得了很少的样品;日本将很快设计后续探测器,预计在2014财年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岩石样品 金属球 发射 日本 采集 计算机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成功完成最后轨道修正并返回地球
4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4期121-121,共1页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0年6月17日报道,为让隼鸟号进入大气层而不是飞掠地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从3日开始让小行星探测器的离子发动机持续喷射,以修正轨道。当地时间5日14时左右,喷射按计划停止,成功完成了回...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0年6月17日报道,为让隼鸟号进入大气层而不是飞掠地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从3日开始让小行星探测器的离子发动机持续喷射,以修正轨道。当地时间5日14时左右,喷射按计划停止,成功完成了回归地球前的最后轨道修正。6月1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轨道修正 地球 日本 返回 研究开发机构 离子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美国行星资源公司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
5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3期98-98,共1页
中国航天网2013年4月27日消息,美国行星资源公司计划2014年初发射小型立方星(Arkyd-3)进入地球轨道,其尺寸为0.3m×0.1m×0.1m,为行星资源公司验证Arkyd-100卫星的小行星探索技术。除Arkyd-100卫星之外,该公司另一系... 中国航天网2013年4月27日消息,美国行星资源公司计划2014年初发射小型立方星(Arkyd-3)进入地球轨道,其尺寸为0.3m×0.1m×0.1m,为行星资源公司验证Arkyd-100卫星的小行星探索技术。除Arkyd-100卫星之外,该公司另一系列机器人探测器将从更近的距离调查近地小行星,最终在适合的小行星上采矿,寻找水和贵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资源 发射 美国 行星探索 近地小行星 地球轨道 贵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将发射无人小行星探测器
6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4期64-64,共1页
NASA在2011年5月25日宣布,将于2016年发射名为“起源·光谱解分析·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探测者”(OSIRIS—Rex)的探测器,用于搜集小行星表面样品。这个探测。器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经过约4年的... NASA在2011年5月25日宣布,将于2016年发射名为“起源·光谱解分析·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探测者”(OSIRIS—Rex)的探测器,用于搜集小行星表面样品。这个探测。器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经过约4年的飞行后抵达目的地——小行星1999RQ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发射 肯尼迪航天中心 美国 佛罗里达州 NASA 风化层 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技术研究
7
作者 马力君 张明 +4 位作者 童乔凌 李智铮 卢嘉承 宋相毅 赵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在不同场景下,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的移动供电场合有不同的供电任务需求。基于未来的任务规划框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提供组成方案,并对电源系... 在不同场景下,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的移动供电场合有不同的供电任务需求。基于未来的任务规划框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提供组成方案,并对电源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分析,给出主要技术指标。基于方案设计和应用场景任务类型,开展两类原理样机的研制,以及对后续工作进行探讨,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供电平台 行星、卫星探测器 电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小行星释放探测器的克莱门汀2号
8
作者 陈超 《控制工程(北京)》 1996年第3期63-64,共2页
联邦实验室正在计划一项旨在验证小卫星技术的快速起步任务,但资金前景依然茫然不落实。美国政府实验室的一个合作伙伴正处于开发自主小卫星的早期阶段。这种小卫星在其一年的飞行任务中将截获三颗穿过地球轨道的小行星。这种航天器名... 联邦实验室正在计划一项旨在验证小卫星技术的快速起步任务,但资金前景依然茫然不落实。美国政府实验室的一个合作伙伴正处于开发自主小卫星的早期阶段。这种小卫星在其一年的飞行任务中将截获三颗穿过地球轨道的小行星。这种航天器名称为克莱门汀2号,将收集多光谱图像并将探测器释放到每颗小行星上以确定其组成。然而该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这种高集成度的小卫星在深空能自主运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 行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通过性的月面巡视探测器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建军 陈建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2,共7页
应用于行星探测车的路径规划算法需要根据地形环境信息和车体的越障能力两方面进行考虑。结合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子系统的通过特性以及地形信息将地图栅格进一步细分,使用了四个安全性指标描述车体静止或运动时的通过性,并将其引入到A... 应用于行星探测车的路径规划算法需要根据地形环境信息和车体的越障能力两方面进行考虑。结合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子系统的通过特性以及地形信息将地图栅格进一步细分,使用了四个安全性指标描述车体静止或运动时的通过性,并将其引入到A^+D^+两种规划算法的代价当中,给出了算法的流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巡视 可通过性 路径规划 算法 行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宏林 《航天返回与遥感》 1997年第2期59-62,共4页
该文主要叙述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的飞行过程,着陆器在火星上的着陆过程以及穿透器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火星探测器 俄罗斯 行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黎明号探测器即将飞赴太阳系
11
作者 靳力(摘编) 《航天器工程》 2007年第4期133-133,共1页
2007年7月7日,NASA宣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原定本月升空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推迟至9月发射。探测器将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开始对太阳系中两颗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深探索进程。探测器预计在2011年抵达灶神... 2007年7月7日,NASA宣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原定本月升空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推迟至9月发射。探测器将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开始对太阳系中两颗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深探索进程。探测器预计在2011年抵达灶神星并围绕此星开展观测研究,此后,它将于2015年飞至谷神星周围对其探测。据认为于46亿多年前形成的灶神星和谷神星保存了它们的原始记录,由此可揭开小行星演变和这些天体形成条件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太阳系 谷神星 灶神星 NASA 空军基地 原始记录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小行星探测的离子推力器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茂繁 耿海 +3 位作者 梁凯 唐福俊 黄永杰 柯于俊 《深空探测学报》 201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地小行星的探测已列入实施计划,后续的深空探测活动也在规划中。研究基于国外深空探测技术对离子推力器的技术需求以及应用情况,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离子推进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着重阐述了满足...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地小行星的探测已列入实施计划,后续的深空探测活动也在规划中。研究基于国外深空探测技术对离子推力器的技术需求以及应用情况,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离子推进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着重阐述了满足我国首颗近地小行星探测使命的离子推力器研究,以现有成熟离子推力器为基础,对其进行性能提升研究。性能改进后的离子推力器,能够实现40和60mN两种工作模式,通过组合应用,可实现40、60、80、100和120mN共5种推力模式,以满足小行星探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行星探测器 离子推进 离子推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火箭和人造行星卫星的轨道设计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学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0-45,共6页
本文探讨行星际探测器和人造行星卫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它们的运动轨道,给出飞行时间的近似式,并且从飞行时间和消耗能量二个方面对它们的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另外,文中还讨论了人造行星卫星的运动及其稳定条件.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卫星 轨道动力学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系任务新型热控技术
14
作者 李金岳 苏若斌 +4 位作者 杨金 段晓闻 何春黎 陆希 牛俊坡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m2直至阴影区为0 W/m2的超低太阳热流,对热控设计的极端高低温适应性带来挑战。目前传统方式主要采用流体回路、百叶窗及多层组件等热控措施进行控温,增加了热控系统的复杂度和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热控设计方法,使用三维隔热太阳翼实现对阳光的遮挡,并采用闭环解耦控制算法来调节太阳翼与星体的位置关系,从而减小太阳对探测器外表面单机设备的热辐射并维持固定的散热面,同时减少探测器的温度波动,通过仿真分析太阳翼离星体1.5 m情况下,星体遮挡处的散热能力可以达到170 W/m2,用于金星处高太阳热流的遮挡;当太阳翼离星体0.5 m情况时,散热能力减少到50 W/m2,能起到在木星处保温作用,减少散热面的漏热。具有简化热控设计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为后续深空探测器热控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及行星穿越探测器 热控技术 三维隔热太阳翼 闭环解耦控制 太阳翼遮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的小行星绕飞容错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怡欣 李爽 江秀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于小行星绕飞任务的探测器姿态控制问题,已有方法大都考虑了干扰力矩和参数不确定等因素,而忽视了执行器故障情况。针对执行器故障条件下的小行星探测器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的容错控制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包... 对于小行星绕飞任务的探测器姿态控制问题,已有方法大都考虑了干扰力矩和参数不确定等因素,而忽视了执行器故障情况。针对执行器故障条件下的小行星探测器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的容错控制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包括两部分:其一针对执行器故障,设计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器,采用类滑模的思想和自适应迭代学习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进而补偿执行器故障带来的影响,保证系统在控制输出不足情况下的高精度姿态稳定性;其二针对探测器参量变化、外部环境干扰等不确定情况,设计了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迭代学习控制器,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对系统非线性部分进行逼近,同时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自适应迭代学习调整,进而保证系统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动态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外部环境干扰和内部参数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执行器部分失效甚至完全失效故障情况下,仍能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并实现误差在10-2数量级内的较高姿态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容错控制 自适应迭代学习 神经网络 执行器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大范围探测功能需求分析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亚骏 张明 林轻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9-655,共7页
为满足月面大范围探测任务中千公里级探测范围要求,分析了月面大范围探测应满足的基本任务和功能,通过对行星探测器研究现状和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实现大范围探测的4种潜在技术途径。结合月面大范围探测器的任务和功能需求,确定... 为满足月面大范围探测任务中千公里级探测范围要求,分析了月面大范围探测应满足的基本任务和功能,通过对行星探测器研究现状和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实现大范围探测的4种潜在技术途径。结合月面大范围探测器的任务和功能需求,确定月面飞行器方案为大范围探测的最优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要求,为大范围探测前期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探测 需求分析 行星探测器 月面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往Eros小行星——探索计划的首次发射
17
作者 丁瑞华 《控制工程(北京)》 1996年第4期63-64,共2页
NEAR(近地小行星交会)卫星是第一个小行星轨道器,按计划将于1996年2月16日由德尔它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NEAR卫星将是NASA探索计划中有关"更快"更好、更廉价"的行星际探险飞行任务的首次发射。
关键词 行星探测器 近地小行星交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新一代勘探卫星将进入新轨道
18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52,共1页
据《科技日报》2018年4月25日报道,4月19日,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搭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顺利升空,开始其系外行星探索任务.TESS计划将在60天后进入一个之前从未使用过的高地球轨道(HEO),开始为期2年的系外行... 据《科技日报》2018年4月25日报道,4月19日,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搭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顺利升空,开始其系外行星探索任务.TESS计划将在60天后进入一个之前从未使用过的高地球轨道(HEO),开始为期2年的系外行星勘测任务.TESS是NASA继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之后又一艘重要的系外行星探测器,虽与开普勒天文望远镜一样使用凌日法进行勘测,但TESS勘测的目标恒星距离地球30光年-300光年,远比开普勒任务的目标恒星近,因此其亮度要比开普勒任务目标恒星高30倍-1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A 地球轨道 卫星 《科技日报》 勘探 恒星距离 系外行星 行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短讯
19
作者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关键词 发射 行星探测器 直播卫星 SBIRS 美国空军 加拿大 着陆点 阿波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隼鸟号”九死一生重返地球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地球 日本 行星探测器 太空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