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无量纲的轨道参数开展卫星性质统计研究
1
作者
王吉绯
王炜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目前已发现了285颗围绕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卫星,它们的轨道和物理性质呈现了丰富多样性.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卫星研究工作都基于单个卫星系统或者卫星群,似乎缺少统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与行星性质无关、只与恒星半径有关的轨道参...
目前已发现了285颗围绕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卫星,它们的轨道和物理性质呈现了丰富多样性.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卫星研究工作都基于单个卫星系统或者卫星群,似乎缺少统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与行星性质无关、只与恒星半径有关的轨道参数n,定义为以太阳半径为单位的轨道半长轴的自然对数.不同行星的卫星的n值都存在双极分布,绝大部分卫星在n≥2区间,其次在n≤-1区间,位于中间区域的行星则很少.从卫星物理参数和轨道参数与n的关系中发现,分属六大行星的卫星有明显的共同特征.首先,轨道偏心率和轨道倾角偏大的卫星的n值都在3.5左右,它们都是巨行星的不规则卫星.其次,n值在-1和1之间的卫星绝大部分体积大、质量大、反照率高、自转速度慢.从文献中找到11颗系外卫星候选体,获得了它们轨道n值和卫星质量,发现后者也是在-1 <n<1区间最大,其他区间偏小.这些统一的规律暗示,太阳系内不同行星的卫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外卫星的形成机制可能一样或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基本参数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行星和
卫星
:动力学演化和稳定性
原
行星
盘
太阳系外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崛起的新行星: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
2
作者
谢基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53,共14页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是预料之中的.然而,不曾料到的是,近几年探测发现的大多数系外行星却在太阳系中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模版.它们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被称为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简要地介绍这一类崛起的新行星物种...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是预料之中的.然而,不曾料到的是,近几年探测发现的大多数系外行星却在太阳系中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模版.它们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被称为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简要地介绍这一类崛起的新行星物种,归纳和总结目前对它们的物理性质、轨道性质以及形成起源的理解.最后展望未来这方面的一些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探测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体运动的轨道偏心率研究概述——从恒星系统到行星系统
3
作者
辛科霆
安东升
+1 位作者
谢基伟
周济林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24,共24页
偏心率是描述天体运动轨道的重要参数之一,能够为揭示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进而帮助理解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及背后的物理机制.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研究已经走出太阳系,包含的系统也从大质量...
偏心率是描述天体运动轨道的重要参数之一,能够为揭示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进而帮助理解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及背后的物理机制.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研究已经走出太阳系,包含的系统也从大质量端的恒星系统延伸到了低质量端的行星系统.聚焦天体轨道偏心率研究,回顾了目前在恒星系统(包括主序恒星、褐矮星以及致密星)和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外巨行星以及"超级地球"、"亚海王星"等小质量系外行星)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了不同尺度结构下偏心率研究的一些共同之处和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和未来的相关天文观测设备和项目,对未来天体轨道偏心率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行星和
卫星
:探测
双星系统
行星
系统
轨道偏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红矮星行星系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概述
4
作者
潘梦睿
刘倍贝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共16页
红矮星是质量最小,光度最低的一类主序恒星.随着探测技术的提升,在其周围探测到了丰富的行星种群,与其他类型恒星周围的行星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在红矮星周围,类地行星具有较高的出现率,由其构成的行星系统构型十分紧凑.宜居带的范围更...
红矮星是质量最小,光度最低的一类主序恒星.随着探测技术的提升,在其周围探测到了丰富的行星种群,与其他类型恒星周围的行星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在红矮星周围,类地行星具有较高的出现率,由其构成的行星系统构型十分紧凑.宜居带的范围更靠近主星,更有利于搜寻宜居行星.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之间过渡半径的分布特征也与类太阳恒星存在差异.巨行星在小质量恒星周围的发现更是对理论模型提出了巨大挑战.原行星盘中固体物质的质量随主星质量迅速衰减,是否能够解释巨行星的起源仍然是未解之谜.得益于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James Webb和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等望远镜的观测,为行星形成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和契机.将回顾红矮星周围不同行星种群的观测,并总结对于红矮星周围行星形成理论的最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行星和
卫星
:类地
行星
行星和
卫星
:气态
行星
恒星: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无量纲的轨道参数开展卫星性质统计研究
1
作者
王吉绯
王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88101,42075123)资助。
文摘
目前已发现了285颗围绕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卫星,它们的轨道和物理性质呈现了丰富多样性.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卫星研究工作都基于单个卫星系统或者卫星群,似乎缺少统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与行星性质无关、只与恒星半径有关的轨道参数n,定义为以太阳半径为单位的轨道半长轴的自然对数.不同行星的卫星的n值都存在双极分布,绝大部分卫星在n≥2区间,其次在n≤-1区间,位于中间区域的行星则很少.从卫星物理参数和轨道参数与n的关系中发现,分属六大行星的卫星有明显的共同特征.首先,轨道偏心率和轨道倾角偏大的卫星的n值都在3.5左右,它们都是巨行星的不规则卫星.其次,n值在-1和1之间的卫星绝大部分体积大、质量大、反照率高、自转速度慢.从文献中找到11颗系外卫星候选体,获得了它们轨道n值和卫星质量,发现后者也是在-1 <n<1区间最大,其他区间偏小.这些统一的规律暗示,太阳系内不同行星的卫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外卫星的形成机制可能一样或类似.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基本参数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行星和
卫星
:动力学演化和稳定性
原
行星
盘
太阳系外
卫星
Keywords
planets and satellites:fundamental parameters
planets and satellites:formation
planets and satellites:dynamical evolution and stability
protoplanetary disks
exomoon
分类号
P185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崛起的新行星: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
2
作者
谢基伟
机构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5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03012
11333002
11661161014)资助
文摘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是预料之中的.然而,不曾料到的是,近几年探测发现的大多数系外行星却在太阳系中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模版.它们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被称为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简要地介绍这一类崛起的新行星物种,归纳和总结目前对它们的物理性质、轨道性质以及形成起源的理解.最后展望未来这方面的一些期待.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探测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Keywords
planets and satellites: detection, planets and satellites: formation
分类号
P139 [天文地球—天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体运动的轨道偏心率研究概述——从恒星系统到行星系统
3
作者
辛科霆
安东升
谢基伟
周济林
机构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24,共2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33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405100)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90005)资助。
文摘
偏心率是描述天体运动轨道的重要参数之一,能够为揭示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进而帮助理解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及背后的物理机制.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研究已经走出太阳系,包含的系统也从大质量端的恒星系统延伸到了低质量端的行星系统.聚焦天体轨道偏心率研究,回顾了目前在恒星系统(包括主序恒星、褐矮星以及致密星)和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外巨行星以及"超级地球"、"亚海王星"等小质量系外行星)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了不同尺度结构下偏心率研究的一些共同之处和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和未来的相关天文观测设备和项目,对未来天体轨道偏心率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行星和
卫星
:探测
双星系统
行星
系统
轨道偏心率
Keywords
planets and satellites:formation
planets and satellites:detection
binary star systems
planetary systems
orbital eccentricity
分类号
P139 [天文地球—天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红矮星行星系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概述
4
作者
潘梦睿
刘倍贝
机构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研究所
出处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22303、12173035、12111530175、12147103)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启动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2-KYY-506107-0001、226-2022-0021)。
文摘
红矮星是质量最小,光度最低的一类主序恒星.随着探测技术的提升,在其周围探测到了丰富的行星种群,与其他类型恒星周围的行星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在红矮星周围,类地行星具有较高的出现率,由其构成的行星系统构型十分紧凑.宜居带的范围更靠近主星,更有利于搜寻宜居行星.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之间过渡半径的分布特征也与类太阳恒星存在差异.巨行星在小质量恒星周围的发现更是对理论模型提出了巨大挑战.原行星盘中固体物质的质量随主星质量迅速衰减,是否能够解释巨行星的起源仍然是未解之谜.得益于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James Webb和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等望远镜的观测,为行星形成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和契机.将回顾红矮星周围不同行星种群的观测,并总结对于红矮星周围行星形成理论的最新认知.
关键词
行星和
卫星
:
形成
行星和
卫星
:类地
行星
行星和
卫星
:气态
行星
恒星:小质量
Keywords
planets and satellites:formation
planets and satellites:terrestrial planets
planets and satellites:gaseous planets
stars:low-mass
分类号
P142 [天文地球—天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无量纲的轨道参数开展卫星性质统计研究
王吉绯
王炜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崛起的新行星: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
谢基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体运动的轨道偏心率研究概述——从恒星系统到行星系统
辛科霆
安东升
谢基伟
周济林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环红矮星行星系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概述
潘梦睿
刘倍贝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