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反照率的取值和假设的讨论
1
作者 林振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27,共4页
首先分析了Wang的有关行星反照率假设的错误之处,而后分别对Budyko、North的行星反照率假设提出修改方案,最后提出了有关行星反照率的非线性分段、反馈假设:
关键词 行星反照率 假设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观测数据的全球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吕明珠 宋雁 +1 位作者 李喜佳 瞿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9-518,共10页
为了理解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基于CERES数据对全球行星反照率的大气(主要为云与气溶胶等)和地表贡献进行了分解,通过Theil-Sen+Mann-Kendall方法得到了2001~2018年全球行星反照率及其大气和地表贡献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回... 为了理解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基于CERES数据对全球行星反照率的大气(主要为云与气溶胶等)和地表贡献进行了分解,通过Theil-Sen+Mann-Kendall方法得到了2001~2018年全球行星反照率及其大气和地表贡献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回归分析方法对典型区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低纬度区域行星反照率的大气贡献占主导地位,而在高纬度区域地表贡献相对升高,呈现纬向差异大于经向变化的模式;2)全球行星反照率呈现−0.0002/a(p<0.05)的变化趋势,地表贡献和大气贡献呈现−0.00015/a(p<0.05)与–0.00004/a(p<0.05)的变化趋势;3)大气贡献在火地岛西南洋面等区域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而在南极洲东部等区域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地表贡献在北冰洋等区域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而在南极洲东部等区域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并且可以基于云覆盖、积雪覆盖和NDVI等参量的变化有效解释典型区域的行星反照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反照率 大气和地表贡献分解 趋势分析 CERES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熵产生和灾变气候
3
作者 林振山 李湘如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2期21-25,共5页
本文以超熵产生作为气候灾变的一个判据。并由此导出了大气的光学厚度和行星反照率与灾变气候的近似关系。
关键词 行星反照率 熵产生 光学厚度 近似关系 动力气候学 定号 李亚普诺夫函数 稳定态 非平衡系统 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