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位置与全球性灾害事件时间预测模拟
1
作者 李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根据某类事件发生时的行星空间位置分布,可以从理论上建立该事件的时间预测模型。指出这一方法有可能通过计时历史资料的归算,提供未来灾害事件发生时刻的预测信息。以地震为例,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思路。处理了1900-1996年中国震级6.5... 根据某类事件发生时的行星空间位置分布,可以从理论上建立该事件的时间预测模型。指出这一方法有可能通过计时历史资料的归算,提供未来灾害事件发生时刻的预测信息。以地震为例,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思路。处理了1900-1996年中国震级6.5及以上级的311次地震资料,据此:(1)统计得出了历史时期的地震时间与行星位置分布的相关性;(2)利用这种相关性并以7星组合作1997-2010年间6.5及以上级地震的模拟预测,给出了6个可能的危险日期;(3)采用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的35次M6.5级地震对模型作检验,表明总计14种单星和组合模型中日、月、水星、金星和天王星等五种模型稍好,而冥王星和海王星模型则不理想。(4)指出该模型不适用于较大区域,因其难以提供较精确的地点信息。此外,预测精度还与步长和确定的危险日期的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位置 地震 灾害 天文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视位置计算方法及其在舰船天文导航系统中的设计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玉新 李磊 李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天体视位置的计算方法一直是天文导航自动化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航海天文学、天体力学和球面天文学的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归纳并建立了常数变易法和坐标摄动法2套适用于微型计算机,可代替《航海天文历》,计算行星视位置的计算方法.并... 天体视位置的计算方法一直是天文导航自动化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航海天文学、天体力学和球面天文学的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归纳并建立了常数变易法和坐标摄动法2套适用于微型计算机,可代替《航海天文历》,计算行星视位置的计算方法.并将坐标摄动法应用于实际的船舶天文导航系统中.经过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检验和误差分析,其完全满足航海天文导航的精度要求.这2种计算方法的建立对天文航海的自动化和精度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位置 常数变易法 坐标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对行星轮系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鑫磊 项昌乐 +1 位作者 李春明 平思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7-1076,共10页
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是行星轮系制造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误差,该误差会导致行星轮系轮齿间的啮合线长度和啮合相位发生变化,使行星轮系出现异常振动、噪声和载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加速行星轮系轮齿的失效。针对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 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是行星轮系制造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误差,该误差会导致行星轮系轮齿间的啮合线长度和啮合相位发生变化,使行星轮系出现异常振动、噪声和载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加速行星轮系轮齿的失效。针对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激励机理不明问题,提出一种包含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的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推导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与行星轮系轮齿啮合线位置、压力角和位置角之间的映射关系,及其对轮齿接触线长度和啮合相位影响特性,获得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影响下的行星轮系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直接导致行星轮系齿轮刚度相位和幅值发生变化,行星轮系均载特性变差,动态传递误差和振动位移变大,且振动位移出现明显的调制线性。通过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模拟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轮系 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 啮合相位 接触线长度 传递误差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卫星的历表位置测定恒星位置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青玉 冒蔚 叶彬浔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3,共3页
利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上的1号CCD的SRT(分离读出技术)观测天王星卫星的资料,相对卫星的历表位置测定了暗恒星的位置,测定精度与目前国外天然卫星位置测定时的最好精度相当.
关键词 天体测量 行星位置 天然卫星 历表位置 恒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太阳系主要天体的位置建立特大地震的时间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根据某类事件发生时太阳系主要运动天体的位置,通过对其历史资料的归算,尝试并设计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事件时间预测模型.以1900—1980年间全球所有8级及以上的99次地震为例,定义与天体特征位置(视黄经)相关的发震率,初步建立预测发震时... 根据某类事件发生时太阳系主要运动天体的位置,通过对其历史资料的归算,尝试并设计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事件时间预测模型.以1900—1980年间全球所有8级及以上的99次地震为例,定义与天体特征位置(视黄经)相关的发震率,初步建立预测发震时刻的概率曲线.指出这可能成为研究地震预报问题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 地震 时间预测模型 行星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史行星掩星考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次沅 赛德曼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记录,在世界上是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系统性的。其中关于五大行星凌犯记录占有重要的比重,但迄今为止,对这些记录还缺少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而这些记录不但对研究古代天文观测方法、观测制度、古代天文学理... 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记录,在世界上是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系统性的。其中关于五大行星凌犯记录占有重要的比重,但迄今为止,对这些记录还缺少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而这些记录不但对研究古代天文观测方法、观测制度、古代天文学理论及其载体的渊源沿革、成书过程等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今天的行星运动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吴守贤等人分类介绍了中国古代行星位置记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星 中国古代 二十四史 行星 考证 观测记录 岁星 太白 行星位置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行星传动不均载系数计算
7
作者 尤明明 吴立言 何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建立了2K-H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行星轮位置误差。运用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分析了在一定载荷和不同行星轮位置误差下的行星轮齿的接触应力,进而得出2K-H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载荷... 建立了2K-H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行星轮位置误差。运用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分析了在一定载荷和不同行星轮位置误差下的行星轮齿的接触应力,进而得出2K-H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载荷不均系数。为行星传动系统的不均载系数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行星传动系统的均载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传动 载荷不均系数 有限元接触分析 行星位置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