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杜甫的知命境界与陇蜀道上行旅诗创作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建舫
-
机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处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
文摘
杜甫《发秦州》、《发同谷县》两组行旅诗的创作成就与其在乾元二年的创作心理相关。此期诗人的心理以坦然、悲悯、踏实、忠于自我为特点。基于这一心理,诗人的创造意识进一步被激活,因而,《发秦州》、《发同谷县》在思想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自主色彩浓郁,袒露灵魂,洗尽铅华,展示了陇蜀山水的本地风光,情思丰富,真切感人。
-
关键词
杜甫
行旅诗
创作心理
艺术特点
-
Keywords
Du Fu, Journey verses, Psychology of writ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论信息
- 2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7-99,共3页
-
文摘
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
-
关键词
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中国社会科学
诗歌内涵
渊源
语言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