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分析与建构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陈勇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8,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深化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研究"(09JZD0033)
-
文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行政问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日臻完善。然而,从整体而言,中国的行政问责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如行政问责立法滞后、问责内涵界定模糊、问责主体指向单一、问责客体规定不明、问责范围涵盖不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不明确、问责惩罚标准不统一、问责启动方向单一等问题。因此,中国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对行政问责主体、行政问责客体、行政问责范围、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行政问责方式和行政问责程序给予明确规范。
-
关键词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
行政问责法
行政问责主体
行政问责客体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从官员复出失范审视中国行政问责制的漏洞及其修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曾媛媛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深化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研究"(09JZD0033)
-
文摘
问责官员的去向与安置作为行政问责最后一个环节既体现行政问责的执行效力,也反映行政问责制度本身完善与健全的程度。问责官员"悄然复出"、"迅速复出"、"神秘复出"甚至"无痛复出"等失范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在制度设计与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漏洞,如缺少对行政问责客体的后续跟踪和监督机制,问责标准模糊、范围狭窄,问责程序启动的内生动力不足,制度合法性自我消解等。重视并规范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细化并统一行政问责标准、强化异体问责及加强行政问责制度的执行力度是修复行政问责制度漏洞、促进行政问责制度建设、深化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
关键词
问责官员复出
中国行政问责制
行政问责法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