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激活社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明宝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1,M0005,M0006,共15页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群众诉求相一致、实现治理主体的有效整合与动员以及推进治理规则公共性重建,从而实现行政嵌入社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资源协同提升治理能力、组织协同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机制协同凝聚治理共识、发展与治理互促构建治理共同体,构成了行政激活社会的具体机制,也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不应是单纯的行政化改革,而是要通过资源输入和民主协商,实现行政对社会的激活和动员,这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行政激活社会 行政吸纳社会 乡村治理现代化 行政化改革 基层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基于个案的描述和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蒋金富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56-65,共10页
康晓光、韩恒借鉴"行政吸纳政治"的分析范式,提出"行政吸纳社会"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和解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的变迁。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现状而言,"有着较大的解释力&q... 康晓光、韩恒借鉴"行政吸纳政治"的分析范式,提出"行政吸纳社会"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和解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的变迁。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现状而言,"有着较大的解释力"。以一家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为例,考察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并检验理论的描述和解释能力,同时,找出行政吸纳社会理论框架下不同策略的使用条件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社会 功能替代 合作 发展 撇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吸纳社会的“新边疆”——以北京市慈善生态系统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康晓光 张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2,共10页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现代中国慈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自然、民间和政府三种力量分别建立起三种相应的系统结构,共同支配着中国慈善生态系统的运行。比较而言,自然形成的秩序最为稳固,而且能够与其它秩序顺畅兼容;民间建构的组织结构最...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现代中国慈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自然、民间和政府三种力量分别建立起三种相应的系统结构,共同支配着中国慈善生态系统的运行。比较而言,自然形成的秩序最为稳固,而且能够与其它秩序顺畅兼容;民间建构的组织结构最不健全,而且最为脆弱;政府的统合结构最完善,也最为强大。这种秩序格局是新公共管理嵌入行政吸纳社会的结果。在慈善生态系统中,中国政府一方面强化行政吸纳社会的“限制”策略,另一方面借鉴新公共管理完善“利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对慈善组织的“分层控制”策略,进一步拓展了行政吸纳社会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生态系统 行政吸纳社会 新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行政中的个人信息利用及其边界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敏洁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8,共9页
社会保障行政中的个人信息发挥着项目启动、项目管理和成为某种监管方式的功能,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这一领域长期存在着因获得实质利益而隐忍个人隐私或相关权益被侵犯的情形,实现社会保障行政目的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需要根据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行政中的个人信息发挥着项目启动、项目管理和成为某种监管方式的功能,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这一领域长期存在着因获得实质利益而隐忍个人隐私或相关权益被侵犯的情形,实现社会保障行政目的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需要根据社会保障的具体项目、个人信息被利用的不同阶段等情形加以具体判断。在社会救助项目中,非基于核实个人家庭情况、收入情况等目的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宜大范围公开;在社会保险项目中,个人信息的保护须结合不同的项目类型加以具体分析;在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项目中,个人信息的保护程度宜从社会福利、优抚到社会救助再到社会保险依次递增。同时,应区分个人信息在社会保障行政的搜集、保管及使用等不同阶段的保护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行政 个人信息 隐私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权力与制度——分析中国社会工作行政的多重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伟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66-75,92,共11页
社会工作行政既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社会工作实践领域。探析中国的社会工作行政既要强调其作为专业方法的规范性,也要强调其作为过程的实证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强调在社会工作行政的教学和研究中,应综合多种学科视角,从管理... 社会工作行政既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社会工作实践领域。探析中国的社会工作行政既要强调其作为专业方法的规范性,也要强调其作为过程的实证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强调在社会工作行政的教学和研究中,应综合多种学科视角,从管理、权力和制度三种基本维度来开展分析,以期获得对社会工作行政的综合、深入的了解,促进社会工作行政在国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行政 管理 权力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社会行政主体 被引量:2
6
作者 庞兰强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社会行政主体是近年来新型的公共管理主体,由于其行使权力的公共性、公益性等公法性特征,对其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管理行为应纳入行政法规制范畴。具体救济措施有:建立人大监察专员制度、行政苦情制度以及完善现有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等。
关键词 社会行政主体 特征 “公法”意蕴 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行政的法理与课题 被引量:7
7
作者 高秦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8,共9页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具体措施。2010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具体措施。2010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宪法、行政法的支持,同时公法及其理论也应当及时回应实践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为此,本刊邀请了部分学者深入研讨,如何运用公法保障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如何抓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遇推进我国公法及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公法及其理论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行政 给付行政 行政法学 行政给付 法理 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德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0-162,共3页
社会福利行政又称为社会工作行政或社会行政。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亦相应地发生了变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行政管理必将进入一个全面推进、稳步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 社会福利行政又称为社会工作行政或社会行政。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亦相应地发生了变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行政管理必将进入一个全面推进、稳步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呈现八大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福利行政 现状 行政管理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法诉求
9
作者 杨忠文 董兴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法诉求立足于实现行政法治社会。行政法治社会的外在形态即行政法秩序,其基础性本质内容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法律性实体性本质内容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法律价值性本质内容是公正与效率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法诉求立足于实现行政法治社会。行政法治社会的外在形态即行政法秩序,其基础性本质内容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法律性实体性本质内容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法律价值性本质内容是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行政法治社会是渐次实现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行政法运行所展现的“控权”与“平衡”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行政法治社会 秩序与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民政府城市社会行政组织的创建——以武汉为例
10
作者 张继才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中国城市社会行政组织的创设,始于国民政府《特别市组织法》、《市组织法》之颁布。城市社会行政机构的设置,在中国属于首创。其职责范围很大,管理的社会事务相当多。在草创阶段,城市社会行政工作的重心主要是设立机构,建章立制,当然,... 中国城市社会行政组织的创设,始于国民政府《特别市组织法》、《市组织法》之颁布。城市社会行政机构的设置,在中国属于首创。其职责范围很大,管理的社会事务相当多。在草创阶段,城市社会行政工作的重心主要是设立机构,建章立制,当然,在社会事业上也有一些举措。城市社会行政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城市社会管理新格局,推动了有关都市文明与城市社会管理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城市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其效果则未尽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 社会行政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教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安排的行政法社会学思考
11
作者 莫于川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7,共7页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的决定,是积极回应社会呼声的正确决策,但后续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很大难度、很高成本,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汇聚合力并非易事,须要更深入地剖析这个复杂事物。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的决定,是积极回应社会呼声的正确决策,但后续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很大难度、很高成本,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汇聚合力并非易事,须要更深入地剖析这个复杂事物。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背景、异化过程具有特殊国情,因其缺乏正当性、有效性且严重违背人权原则,在当代行政法制史上处于尴尬地位、扮演恶人角色,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必须令其寿终正寝;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和当今世界法治发展潮流出发,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建立新型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矫正法制,运用法治方式抓好废止劳教制度和法规后的制度衔接,这是非常复杂、极为艰巨的法治建设工程,从许多迹象看,能否推动其往正确方向前进还有颇多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制度改革 工作衔接 矫正法制 行政社会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宪法理论与原则对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理念指引
12
作者 申艳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宪政理论对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理念、行为和动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新宪政论所追求的宪政价值功能,为宪政中国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总体目标设定与实施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引,也为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基本价值判断准则... 新宪政理论对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理念、行为和动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新宪政论所追求的宪政价值功能,为宪政中国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总体目标设定与实施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引,也为社会危机防治行政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基本价值判断准则,并成为公民与社会对公共危机防治行政运行认可和监督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机防治行政 新宪政理论 宪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与世界共同行政价值的关系探究
13
作者 薛刚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6,共7页
世界共同行政价值是人类对公共行政的共识性期望与追求,包含民主、公平、法治、公开等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国行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以形成,是人民至上、... 世界共同行政价值是人类对公共行政的共识性期望与追求,包含民主、公平、法治、公开等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国行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以形成,是人民至上、民主、公平和法治等理念的统一。世界共同行政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在总体上形成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具体内涵上既有重合,又相互补充。处理好二者关系应分类探讨、差异施策:持续贯彻民主公平观,落实行政法治理念;吸收共同行政价值的公开理念,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内涵;坚持人民至上观,为世界共同行政价值增添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 世界共同行政价值 共性与个性 行政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权社会化的逻辑理路及其当代转换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晓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04,共14页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公共组织开始更为广泛地介入到传统国家行政领域,转型社会出现了行政权向社会转移的亮丽风景。这一"权力"由"政府独占"到"社会染指"的现象该怎样理解和阐释,缘何生发这一现象,...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公共组织开始更为广泛地介入到传统国家行政领域,转型社会出现了行政权向社会转移的亮丽风景。这一"权力"由"政府独占"到"社会染指"的现象该怎样理解和阐释,缘何生发这一现象,其内在机理如何,面对哪些生成困境,又该如何化解是考验智慧的重大问题。行政权社会化的运作逻辑终将走向自治体自治的大同世界。时下,行政权社会化紧密契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时代需求,引导其良性运作对提升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社会 社会权力 公共行政 多中心治理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锦峰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66-69,共4页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尤其是行政道德建设,重视国家公职人员的从政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 社会主义精神 国家公职人员 统治阶级 行政管理活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从政道德 探析 行政道德规范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晓娟 朱明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6,共3页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对中国行政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行...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对中国行政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本土性、政治性、人本性、服务性和效能性、系统性、发展性等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国家-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志愿者协会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蔡长昆 沈琪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研究发现团镇委与镇志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的变迁过程。团镇委基于地方经济需求的驱动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主动调整了在S镇志愿服务中的行动边界,将“控制”策略转变为“支持”策略,完成了其与镇志协关系的变迁。这一研究超越了现有基于“大历史”维度的宏观、静态的结构性研究和策略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还原了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志愿者协会 行政吸纳社会 行政吸纳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综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耀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且是一个新的制度体系,包含着深刻、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现已成为13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之一,改变了以往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且是一个新的制度体系,包含着深刻、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现已成为13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之一,改变了以往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的情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鲜明性质,更重要的是具有了创新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建设重点,集中为“10个政府”。同时,通过改革,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和行政监督的“四维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定位 性质特点 改革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19
作者 孙明 陈春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9-54,共6页
研究、探讨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概论)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严谨、内在结构合理的体系框架,对于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以就教于大方。 一、逻辑起点:行政系统 任何一门学科要形成严... 研究、探讨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概论)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严谨、内在结构合理的体系框架,对于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以就教于大方。 一、逻辑起点:行政系统 任何一门学科要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首先必须确定恰当的逻辑起点。正确的逻辑起点不仅决定着学科理论内容的展开,而且决定着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理论功能的发挥。只有从基本的逻辑起点出发,学科本身的理论内容才能逻辑地联系起来,构成清晰有序的内在结构,许多命题和结论也才能正确地推演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理论体系 中国 行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行政: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评《社会工作行政》
20
作者 海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社会工作行政 研究领域 书评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行政范式 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