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家整合乡村的运行逻辑与路径重塑
被引量:
52
1
作者
韩鹏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6,共10页
国家整合乡村表现为通过政策、程序和技术来改造、建设和塑造乡村的过程,可以从城乡整合、资源整合、主体整合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反观当下实践可以发现,尽管国家整合的成效斐然,但在城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基层发展主义,在资源整合的...
国家整合乡村表现为通过政策、程序和技术来改造、建设和塑造乡村的过程,可以从城乡整合、资源整合、主体整合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反观当下实践可以发现,尽管国家整合的成效斐然,但在城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基层发展主义,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造就了基层新型利益共同体,在主体整合的过程中遭遇了技术性治理的异化。这些问题根源于"行政本位"式的整合路径,而要破解这一路径带来的弊端,就必须寻求国家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嵌"式的整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整合
发展主义
资源下乡
技术治理
利益共同体
行政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振兴实现阶段的村庄主体性
被引量:
20
2
作者
毛一敬
刘建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主导乡村建设,通过制度内激励、利益让渡、利益交换等策略整合村级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打造政绩亮点,乡村建设因村庄参与形式化和回应农民需求能力弱化陷入供需错位、村际差距扩大化困境。村庄本位的发展逻辑则从“过程-结果”双重维度确立了村庄社会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村庄、政府和市场主体基于优势互补结成“治理共同体”,通过需求表达机制、资源供给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协同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既保障了村庄主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也提高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回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行动
行政本位
村庄主体性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整合乡村的运行逻辑与路径重塑
被引量:
52
1
作者
韩鹏云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6,共10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江苏农村公共品供给与乡村建设研究"(2017ZDIXM09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先富能人治村的政治生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2017M611820)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规模土地流转的社会影响研究"(2015SJB048)
文摘
国家整合乡村表现为通过政策、程序和技术来改造、建设和塑造乡村的过程,可以从城乡整合、资源整合、主体整合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反观当下实践可以发现,尽管国家整合的成效斐然,但在城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基层发展主义,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造就了基层新型利益共同体,在主体整合的过程中遭遇了技术性治理的异化。这些问题根源于"行政本位"式的整合路径,而要破解这一路径带来的弊端,就必须寻求国家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嵌"式的整合路径。
关键词
国家整合
发展主义
资源下乡
技术治理
利益共同体
行政本位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振兴实现阶段的村庄主体性
被引量:
20
2
作者
毛一敬
刘建平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ZZ009)。
文摘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主导乡村建设,通过制度内激励、利益让渡、利益交换等策略整合村级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打造政绩亮点,乡村建设因村庄参与形式化和回应农民需求能力弱化陷入供需错位、村际差距扩大化困境。村庄本位的发展逻辑则从“过程-结果”双重维度确立了村庄社会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村庄、政府和市场主体基于优势互补结成“治理共同体”,通过需求表达机制、资源供给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协同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既保障了村庄主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也提高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回应能力。
关键词
乡村建设行动
行政本位
村庄主体性
治理共同体
Keywords
rural construction action
executive standard
village subjectivity
governance community
分类号
C915 [经济管理]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家整合乡村的运行逻辑与路径重塑
韩鹏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乡村振兴实现阶段的村庄主体性
毛一敬
刘建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