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协商的治理价值及治理面向 被引量:8
1
作者 蔡武进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61,共10页
行政协商强调的是行政主体通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商谈、对话,以追求理性共识,推动行政目标之达成。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行政领域的重要实现方式,又是回应我国行政治理诉求的新手法。行政协商不仅彰显着国家治理现... 行政协商强调的是行政主体通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商谈、对话,以追求理性共识,推动行政目标之达成。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行政领域的重要实现方式,又是回应我国行政治理诉求的新手法。行政协商不仅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法治、民主和人权价值,而且其应用能够推动我国行政程序治理、行政过程治理及行政司法治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行政协商的运用为我国行政法治、行政治理迈入包容性、开放性与回应性的新时代提供了重要助力。深入解读行政协商之治理价值及治理面向的过程,无疑有助于探究我国行政治理现代化之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商 协商民主 治理 法治 行政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行政法治理念下的行政协商——一种诠释现代行政法治理念之行政方式 被引量:12
2
作者 蔡武进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40-50,共11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行政法治理念的发展,也随之引发了行政方式的转变。其中,行政协商作为一种注重公民主体意志与权利的表达,强调行政治理活动中主体间性的彰显,追求公民权利和现代法治秩序在公私合作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行政方式,集中... 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行政法治理念的发展,也随之引发了行政方式的转变。其中,行政协商作为一种注重公民主体意志与权利的表达,强调行政治理活动中主体间性的彰显,追求公民权利和现代法治秩序在公私合作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行政方式,集中诠释了民主行政、服务行政、平衡行政及程序行政等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行政协商是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催生的典型行政方式,推进行政协商的广泛应用乃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行政协商的推行尚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立基于理论挖掘,注重于主体协商意识与能力的培育,着力于相应制度机制之建构与强化,将成为推进行政协商融入行政实践,进而促进我国现代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 行政法治理念 行政协商 行政方式 行政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向型协商”:对基层政府行政协商的一种阐释——以T社区的“民意表达工作室”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翔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9,共8页
近年来,社会民众利益表达的集中式爆发与地方政府固有的吸纳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为此,地方政府尝试在基层通过行政协商的机制建设激活体制,强化体制在社会变迁中的适应能力。其中,S街道T社区的"民意表达工作室"就是一个... 近年来,社会民众利益表达的集中式爆发与地方政府固有的吸纳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为此,地方政府尝试在基层通过行政协商的机制建设激活体制,强化体制在社会变迁中的适应能力。其中,S街道T社区的"民意表达工作室"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T社区的"民意表达工作室"将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室"合三为一",在体制内部形成了一个具有实体性、整合性与协商性的民意表达机构。通过分析其运行机制,发现"民意表达工作室"只是"内向型协商",即政府施政与决策是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处理能力为重心,而非以社会诉求的强度与合理程度为重心。因此,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为"内向型协商"向"外向型协商"转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商 协商民主 民意表达工作室 基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协商视角下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图景 被引量:4
4
作者 蔡武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92,308,共13页
加强行政复议过程中当事人间的论辩与对话,弘扬主体间的交往理性,既是增进行政复议之纠纷化解能力之必须,也是强化其公正性与实效性的重要选择。因此,将行政协商这种注重行政过程中当事人的主体间性,追求谅解与共识的行政方式融入我国... 加强行政复议过程中当事人间的论辩与对话,弘扬主体间的交往理性,既是增进行政复议之纠纷化解能力之必须,也是强化其公正性与实效性的重要选择。因此,将行政协商这种注重行政过程中当事人的主体间性,追求谅解与共识的行政方式融入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中,对其改革与发展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尤为必要回应行政协商的内在要求,推进行政协商机制融入行政复议制度改革过程中,促进我国行政复议组织相对独立化、专业化发展,以及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之主体博弈回应性、解纷方式灵活性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商 行政复议 组织制度 程序制度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的“行政协商”:定位、内涵与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翔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作为一项制度建设,"行政协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在理论上厘清地方政府"行政协商"的定位、内涵与建设的方向等问题有助于制度建设的深化。从定位上看,地方政府的"行政协商"具有两个层次定... 作为一项制度建设,"行政协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在理论上厘清地方政府"行政协商"的定位、内涵与建设的方向等问题有助于制度建设的深化。从定位上看,地方政府的"行政协商"具有两个层次定位:政府职能转变与协商民主。从内涵上看,地方政府的"行政协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行政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政府部门;第二,行政过程从"任务型行政"向"协商型行政"转变;第三,行政目标兼具社会性目标与政治性目标。地方政府的"行政协商"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地域性问题、主体性问题与代表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地方政府"行政协商"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协商 协商民主 政府职能转变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网约车”政策制定的行政协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 宋李翔 《河北农机》 201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以行政协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深圳"网约车"政策制定中的行政协商机制进行梳理和归纳,深入分析了"网约车"政策制定过程中行政协商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网约车"政策制定过程中行政协商机制需要... 以行政协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深圳"网约车"政策制定中的行政协商机制进行梳理和归纳,深入分析了"网约车"政策制定过程中行政协商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网约车"政策制定过程中行政协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及政策建议。通过对深圳"网约车"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行政协商机制的分析,以期对其他地区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网约车 行政协商 成功之处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损害行政协商与司法救济的衔接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0
7
作者 韩英夫 黄锡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9,共10页
我国现行立法对生态损害的调处采取的是行政协商与司法救济并举的"双轨制"模式,其在制度运行中面临行政规制与司法裁判间的管辖冲突和衔接困境。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既有制度未能为化解生态损害场域中行政与司法间的行权&... 我国现行立法对生态损害的调处采取的是行政协商与司法救济并举的"双轨制"模式,其在制度运行中面临行政规制与司法裁判间的管辖冲突和衔接困境。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既有制度未能为化解生态损害场域中行政与司法间的行权"碰撞"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生态损害行政协商的模糊属性以及传统模式对司法救济的惯性依赖,是导致两者陷入衔接困境之根由。因此,应在释明生态损害行政协商的公权行政属性基础上,将两者衔接规则之探讨回归至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的一般理论。循此为进,明确生态损害调处中行政协商的优先规制地位和司法救济的后续监督地位,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间制度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害行政协商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 衔接困境 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行政视域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规范表达 被引量:31
8
作者 董正爱 胡泽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155,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确立。赔偿磋商制度是指经国务院授权的赔偿权利人就生态环境损害在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的基础上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确立。赔偿磋商制度是指经国务院授权的赔偿权利人就生态环境损害在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的基础上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达成赔偿磋商协议并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制度流程。赔偿磋商制度是我国在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的制度创新,该制度以其手段上的协商性和目的上的公益性区别于传统的环境治理方式。赔偿磋商的主体、磋商程序和保障措施作为赔偿磋商制度锁链上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运行效果。在中央对试点地方关于该制度探索的开放政策安排下,各试点地方关于赔偿磋商制度的构建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不同的制度设计体现出其与现行法律体系的不同契合程度以及在环境治理后不同的社会效果。目前我国各试点地方的赔偿磋商办法存在一系列规范性问题,集中体现在确定赔偿磋商主体时权利内容的疏漏、建构赔偿磋商程序时公众参与的缺失以及履行赔偿磋商协议时司法确认存在不足。这些制度性缺失不仅与现行规范体系相悖,并且不利于赔偿磋商制度的全国性适用。故而需要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法律关系入手,探究赔偿磋商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障。把握赔偿磋商法律关系协商性本质、准确理解赔偿磋商的基本制度要在传统公、私法律范畴的张力间把握其根本性质,要在协商行政的语境下认识赔偿磋商制度在治理模式上的本质特征,要通过扩大主体参与、严格磋商程序、完善司法保障的规范展开确保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在开放式的公共治理过程中不受减损,从而为赔偿磋商制度提供逻辑和制度上的统一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 协商行政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协商行政作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困境的出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显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行政权力失范、政府公信力丧失、社会公众认同度低等问题。以强制为特点的传统行政模式与现代法治理念有明显的非契合性,而非强制性的协商行政则具有保障行政立法及决策合法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行政权力失范、政府公信力丧失、社会公众认同度低等问题。以强制为特点的传统行政模式与现代法治理念有明显的非契合性,而非强制性的协商行政则具有保障行政立法及决策合法性、科学性,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提高行政能力等价值,协商行政应当是未来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之一。"改革永无止境",法治建设也"永远在路上",协商行政作为未来法治政府建设的选择必须坚持法治化进路,通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的法治化,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行政 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协商的逻辑起点、基本内涵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雄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7,共6页
政府协商的逻辑起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探索和推动,包括理论界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引入与本土化努力,地方政府主动、被动和偶然的协商民主实践探索。政府协商的本质是政府角色和职能转变;政府协商的主体是政府及职能部门、社会公众和市场主... 政府协商的逻辑起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探索和推动,包括理论界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引入与本土化努力,地方政府主动、被动和偶然的协商民主实践探索。政府协商的本质是政府角色和职能转变;政府协商的主体是政府及职能部门、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政府协商的范围既包括政府外部协商,也包括政府内部协商;政府协商的原则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与依法行政相结合,注重协商与保证效率相结合,以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相结合;政府协商的程序必须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政府协商应着重从与人大、政协制度充分衔接,制定和公布政府协商事项目录,及时、充分、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积极探索形成社会公众的动议机制,以及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协商 协商民主 行政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缘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仁彬 《党政研究》 2017年第5期115-120,共6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应该说有它自身的逻辑起点和变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五大来源&q...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应该说有它自身的逻辑起点和变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五大来源",全面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缘起,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历史文化条件和政治发展轨迹作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国政治 中华文化传统 立法协商 行政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过程视域的中国协商民主类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6,共11页
根据政治过程的不同环节划分协商民主类型是考察中国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视角。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的不同环节所实践的协商民主形式不尽相同,意见表达-意见综合环节主要是党外协商,政府决策环节主要是决策协商,决策施行环节主要是行政协商... 根据政治过程的不同环节划分协商民主类型是考察中国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视角。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的不同环节所实践的协商民主形式不尽相同,意见表达-意见综合环节主要是党外协商,政府决策环节主要是决策协商,决策施行环节主要是行政协商。党外协商又包含党群协商和党际协商,党群协商奠定了中国政府决策的民意基础,党际协商既增强了党内决策的科学性,又通过人民政协这个专门的政治协商机构参与政府决策,即人大决策和部分行政机关决策的协商。中国政府决策总体上是审慎的,但行政机关在做具体决策和执行决策时可能会与民意发生冲突。行政过程中行政协商的意义重大,但发挥的作用天然有限。在重视行政协商民主实践创新的同时,有必要推进能适应新环境的党政引领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行政民主与发展政治民主并举,开发社会组织的民意代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过程 协商民主 党外协商 党群协商 党际协商 决策协商 行政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特许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建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共5页
"鸟巢"的特许经营是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经营的方向选择,但其经营权的反复,则反映出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特许经营的制度困境。公共体育设施特许经营不是简单的民营化或私有化问题,也不是特别行政许可问题,而是行政协商的结果,它以... "鸟巢"的特许经营是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经营的方向选择,但其经营权的反复,则反映出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特许经营的制度困境。公共体育设施特许经营不是简单的民营化或私有化问题,也不是特别行政许可问题,而是行政协商的结果,它以行政合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特许经营者以民办非企业的身份出现,从而保证公益性和营利性在形式上的统一。政府在特许经营中的责任分摊和指导监督则彰显出服务型政府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设施 特许经营 服务政府 行政协商 行政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解释论分析 被引量:88
14
作者 黄锡生 韩英夫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制度脉络既蕴含自由协商的私法性特质,又与行政权之行使保持着特有的亲和性。学者从纯粹私法视角提供的解释框架只能部分映射赔偿磋商制度运行的法律面貌。以协商行政为视角,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机...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制度脉络既蕴含自由协商的私法性特质,又与行政权之行使保持着特有的亲和性。学者从纯粹私法视角提供的解释框架只能部分映射赔偿磋商制度运行的法律面貌。以协商行政为视角,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机关借用私法领域的协商与填补机制来维护环境公益的行政权行使之新样态。政府的主动磋商行为应被视为体现对话与合作的协商行政手段,其实施须同时兼顾彰显灵活性的协商裁量与彰显法治性的行政控权之两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 协商行政 解释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视域下邻避冲突的破局之道 被引量:7
15
作者 滕亚为 康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旨在保障私人对政策与规则的制定、执行的参与权以及突破传统的命令-管制式管理模式。邻避冲突的导火索是公众参与权的严重缺失,而这是对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严重背离。邻避冲突产生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的优益性...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旨在保障私人对政策与规则的制定、执行的参与权以及突破传统的命令-管制式管理模式。邻避冲突的导火索是公众参与权的严重缺失,而这是对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严重背离。邻避冲突产生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的优益性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公私合作治理理念羸弱造成公众参与不足、权利救济渠道不畅致使补偿机制短缺。以协商性行政决策程序为立足点来探究邻避冲突的解决路径与公私合作治理理念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公私合作治理 协商行政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官僚的自主性及其意涵的辩证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巍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0,共6页
公共官僚是当今公共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所以,官僚的自主性问题(autonomy)也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的关注焦点;面对我国当今公共官僚所引发的众多治理失败困境,毫无防备地引进西方“后官僚制”的理论武器是不理智的,因为我们无... 公共官僚是当今公共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所以,官僚的自主性问题(autonomy)也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的关注焦点;面对我国当今公共官僚所引发的众多治理失败困境,毫无防备地引进西方“后官僚制”的理论武器是不理智的,因为我们无法复制西方国家后工业的知识经济模式和成熟、弹性的社会治理结构。所以,与“消解官僚制”搭配的政府内部竞争市场、公共服务民营化、弹性虚拟组织等改革策略不应是我们处理官僚自主性困境的主流解决办法,也不应当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基于我国独有的政治制度和国情,在坚定地推行以“依法行政”为主题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以德治国”的深层含义,逐步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应是我国行政发展的核心主题,也是摆脱西方“官僚制迷局”的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制 官僚 自主性 公共性 协商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型与变革
17
作者 崔光胜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
现代政府管理理念日趋转型和变革。公开行政、共治行政、协商行政、知识行政之所以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先进理念和行政实践,主要是取决于其核心精神,即广泛的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政府公共管理只有注入这些理念,才能从暗箱操作转为透明管... 现代政府管理理念日趋转型和变革。公开行政、共治行政、协商行政、知识行政之所以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先进理念和行政实践,主要是取决于其核心精神,即广泛的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政府公共管理只有注入这些理念,才能从暗箱操作转为透明管理,从权力统治转为民主善治,从强制灌输转为平等对话,从自我封闭转为自我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行政 共治行政 协商行政 知识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性质定位省思 被引量:28
18
作者 彭中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73-80,共8页
为弥补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手段在环境公益维护领域之不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应运而生。对有关规范性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兼具'行政主导、平等协商、损害赔偿、公益维护'等多重特性,故而导致其法律... 为弥补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手段在环境公益维护领域之不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应运而生。对有关规范性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兼具'行政主导、平等协商、损害赔偿、公益维护'等多重特性,故而导致其法律性质陷入'民事行为说'、'行政行为说'、'混合行为说'之学术纷争。以协商行政理论为分析进路,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视为行政机关为实现填补生态环境损害、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之公法目标,而采用私法领域之平等协商方式的协商性行政执法行为。循此为进,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认定为行政契约之一种。未来,我国应以磋商协议之达成与履行为抓手,重点从磋商协议的执行保障机制、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的衔接机制两方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 协商行政 磋商协议 行政契约 执行保障机制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