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空间整合导向下的东莞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登嵘 邓荣全 陈文胜 《规划师》 2006年第9期65-68,共4页
现行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造成东莞城镇空间非整合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因而创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实现城镇空间整合的关键。在综合分析东莞市域社会、经济、空间背景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衡量各种管治模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制定行政区... 现行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造成东莞城镇空间非整合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因而创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实现城镇空间整合的关键。在综合分析东莞市域社会、经济、空间背景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衡量各种管治模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制定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创新方案,有序、有效地推进市域城镇空间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 空间整合 行政区划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增强背景下区域合作治理模式的生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兴成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7,共12页
20世纪后期以来,跨越地域边界的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日益增多,区域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不过,区域治理绝不仅仅是治理范围或空间尺度的放大,更不能满足于对具体的、个别的跨域公共问题的应激式解决,而是意味着流动性不断增强背... 20世纪后期以来,跨越地域边界的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日益增多,区域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不过,区域治理绝不仅仅是治理范围或空间尺度的放大,更不能满足于对具体的、个别的跨域公共问题的应激式解决,而是意味着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在最直接的层面上,正是各种社会要素如人、物、资本和信息等跨越边界频繁流动导致了区域公共问题的发生。从流动性的历史变迁来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流动性的生成和增强带来了个体的解放,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运用边界管理手段控制流动性的各种制度安排。行政区划管理是对国家内部的地理空间进行划分,并在边界明确的空间范围内设置不同层级的行政建制、行政单位和行政区域,从而实施具体的治理活动。进入后工业社会,流动性加速增强,出现多元治理主体并存的局面,建立在行政区划管理基础上的传统模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亟需构建一种包括不同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区域合作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行政区划管理 区域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