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两叶回鹘文行愿写本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娜迪亚·纳司尔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献中编号“北大附T2”和“北大附T3”极为特殊,形质为贝叶型,字体为楷书体,并在回鹘文中夹写有引自《金光明经》的汉字。T2的页眉为“顺次,第一”,T3的页眉为“附加,第二十一”。与《金光明经》...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献中编号“北大附T2”和“北大附T3”极为特殊,形质为贝叶型,字体为楷书体,并在回鹘文中夹写有引自《金光明经》的汉字。T2的页眉为“顺次,第一”,T3的页眉为“附加,第二十一”。与《金光明经》回鹘语译本的对照表明,其并非是胜光译本的简单抄本,而是基于《金光明经》进行再创作的行愿类文献,其特征与国家图书馆藏GT15-64和GT15-25具有一定的关联性。T3页眉中的“第二十一”表明该文献具有一定规模。该文献对回鹘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 回鹘文 行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文书P.3568《普贤菩萨行愿王经》译者吐蕃沙门无分别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陆离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对敦煌文书P.3568号《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的译者吐蕃沙门无分别进行了考证,认为他就是汉藏传世史籍记载的赞普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在位时期的吐蕃著名僧人朗巴弥垛巴(rnam par mi rtog ba),又称为南拨特计波。《普贤菩萨行愿经》在... 本文对敦煌文书P.3568号《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的译者吐蕃沙门无分别进行了考证,认为他就是汉藏传世史籍记载的赞普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在位时期的吐蕃著名僧人朗巴弥垛巴(rnam par mi rtog ba),又称为南拨特计波。《普贤菩萨行愿经》在吐蕃、汉地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多件汉、藏文译本,对研究吐蕃佛教史、唐蕃交流史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敦煌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无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博藏西夏文《普贤行愿品疏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红芬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93-101,共9页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的G21.055[10705]佛经为西夏文活字本《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它是陈炳应先生当年从古旧书刊中发现的,交甘肃博物馆登记珍藏的。佛经首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序》,本文仅对疏序进行译释研究,通过对一些词语比...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的G21.055[10705]佛经为西夏文活字本《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它是陈炳应先生当年从古旧书刊中发现的,交甘肃博物馆登记珍藏的。佛经首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序》,本文仅对疏序进行译释研究,通过对一些词语比较可以发现,西夏文译本并没有严格按照汉文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在理解汉文基础上,结合西夏语的特点或当时习俗对有些文字进行了改动。这不仅反映了西夏人希望以崇佛诵经来保佑国祚长久的美好愿望,而且也彰显国家佛教之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行愿 疏序 译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实践理念——星云人间佛教个性特色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桑大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5,共7页
星云大师主导的佛教,其特色就是将四大菩萨的大智、大悲、大行、大愿通过人间佛教进行实践性的整合与统一,使人间佛教具备四大菩萨的精神底蕴。大智层面,表现在星云大师超凡的般若智慧,其禅悟境界奠定了大师救世之业的基础,正是文殊大... 星云大师主导的佛教,其特色就是将四大菩萨的大智、大悲、大行、大愿通过人间佛教进行实践性的整合与统一,使人间佛教具备四大菩萨的精神底蕴。大智层面,表现在星云大师超凡的般若智慧,其禅悟境界奠定了大师救世之业的基础,正是文殊大智的体现;大悲层面,表现在佛光山创建了佛教特有的慈善体系,大大发扬佛教的慈悲精神;大行层面,表现在大师戒行精严的人格磨砺,以戒律作为自身乃至于整个佛光山磨砺人格的精神武器,将佛光山打造成戒律精严的丛林;大愿层面,表现为大师之勇于担当的地藏宏愿,其性格中凝聚了愿力的引导与感召,成为佛光山向全球推广人间佛教的驱动力。大师以"远接释迦、深契太虚、矫正印顺"的方式,确立人间佛教的个性风格,使自己的理论与释迦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云大师 人间佛教 悲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的个我与扩展的人生——由印光法师自号“常惭愧僧”引出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家章 黄旭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是民国佛教四大高僧之一,在汉传近现代佛教界影响巨大。印光自号"常惭愧僧",作为一个严守佛教戒律、严谨处世的出家僧人,作为一个被同时代僧俗四众视为大师的出家僧人,他何以深刻地有感"... 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是民国佛教四大高僧之一,在汉传近现代佛教界影响巨大。印光自号"常惭愧僧",作为一个严守佛教戒律、严谨处世的出家僧人,作为一个被同时代僧俗四众视为大师的出家僧人,他何以深刻地有感"常惭愧"?何以自号"常惭愧僧"?其中的微言大义何在?本文依据有关佛典,印光和虚云、弘一等的修持与思想,对此予以诠释,就众生要面对生死大问题的共性,发掘其中终极关怀的意蕴,一窥印光思想在中国净土宗历史上特有的继往开来之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惭愧僧 印光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