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旅游驱动乡村转型的演化过程及其机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 张樱夕 安珂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选择山东省沂南县常山庄村为研究案例,探讨其红色旅游发展驱动乡村转型的过程及机制。常山庄村的转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发展期、以乡村精英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期和内生驱动...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选择山东省沂南县常山庄村为研究案例,探讨其红色旅游发展驱动乡村转型的过程及机制。常山庄村的转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发展期、以乡村精英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期和内生驱动的发展期三个阶段,完成了空间、经济与社会的多重转型,并呈现出“由外及内”的政府主导型外源驱动与以乡村精英为关键行动者的“多主体协作型”内生驱动特征。非人类行动者价值挖掘、关键行动者能动性以及异质行动者的介入,分别构成了红色旅游驱动乡村转型的基础、动力和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转型 行动者网络理论 常山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到器道合一:基于人机关系对智能出版流程的再思考
2
作者 李林容 姜书婷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2,共11页
为深入剖析当前智能出版中人机关系之困,首先从历史溯源中比照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器道合一之差异,在证实“人机平等”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出我国古代技术哲学中“有机统一”的器道观念是指导出版事业发展的更高维指向。随后,结合出版流程中... 为深入剖析当前智能出版中人机关系之困,首先从历史溯源中比照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器道合一之差异,在证实“人机平等”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出我国古代技术哲学中“有机统一”的器道观念是指导出版事业发展的更高维指向。随后,结合出版流程中的具体实践,认为当前生产、审校、分发环节的“人-机”分别呈现出竞争、互补、交织的关系特征,并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与缺陷。因此,人机关系的调试标准应当回归“器道合一”的内在遵循,在技术迭代中厘清审美意涵、在技术对照中充盈价值指向、在技术变革中恪守行业准则、在现实需要中校准技术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道合一 行动者网络理论 智能出版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铁路外交的演进逻辑、实践阻碍与战略调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
3
作者 卢光盛 田继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铁路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直接体现,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重要纽带。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中国铁路外交通过异质行动者实现了从“国家主导”到“多元协同”的范式演进,其演进逻辑呈现... “铁路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直接体现,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重要纽带。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中国铁路外交通过异质行动者实现了从“国家主导”到“多元协同”的范式演进,其演进逻辑呈现外交目标复合化、行动者网络多层化及利益协调动态化等显著特征。中国近年来铁路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也面临着行动者网络的现实分化、海外铁路项目风险和“第三方”行动者带来的现实阻碍,其背后体现了东道国不同国情的显著差异化需求、铁路“走出去”技术标准竞争日趋激烈、境外风险防范和安全保护的意识提升等动因。未来中国需要从行动者、实践“转译”、行动者网络三方面发力,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发挥企业自主性,围绕海外铁路建设、运营、推广等环节进一步推动中国铁路外交,丰富“一带一路”高质量实践内涵,开辟中国铁路国际化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外交 “一带一路”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中国海外铁路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同建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槐福乐 付赵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0,共9页
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是“一体、两翼、五重点”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基座。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同建设的转译过程包括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异议排除。进一步分析发现,省域现代职业教... 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是“一体、两翼、五重点”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基座。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同建设的转译过程包括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异议排除。进一步分析发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中面临主体定位模糊、权责不明,行动者转译目标偏离、利益分化以及行动者征召动员欠缺、协同不足等困境。为此,需要构建“责任分担、利益共识”的主体协同机制“,信息共享、互惠互利”的资源协同机制,以及“考核监督、表彰激励”的目标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多元主体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机制、困境审视与破局之策——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
5
作者 袁晓华 徐涵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9-66,共8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以“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消解异议”四要素为逻辑主线,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机制,重新审视“双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以“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消解异议”四要素为逻辑主线,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机制,重新审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难以形成统一的转移目标、利益合作不深入、主观能动性不强、转译载体难找寻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要达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统一目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利益合作,激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多元主体,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行动者网络理论 过程机制 困境审视 破局之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大城市周边乡村转型过程与动力机制——以浙江省仙潭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小平 姬林 +2 位作者 谷晓坤 申端帅 刘博研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大城市周边乡村作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地区,剖析其转型过程与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深化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浙江省仙潭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系统剖析大城市周边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及动力机制。结果表... 大城市周边乡村作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地区,剖析其转型过程与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深化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浙江省仙潭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系统剖析大城市周边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仙潭村历经“生产性乡村—消费性乡村—多功能乡村”的转型过程。县镇两级政府、村委、民宿业主、村民等人类行动者和房屋、景观等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的仙潭村转型行动者网络经历了构建与转换两个阶段。(2)乡村转型的核心行动者从以外来价值发现者、乡贤精英和本地农家乐老板组成的民宿业主向地方政府与民宿业主合作更替;强制通行点(OPP)从“发展民宿经济,建立面向城市居民的消费性乡村”转向“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3)在行动者网络的基础上,行动者协同参与、行动者主导力量与行动策略组合构成乡村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框架。未来,大城市周边乡村需要结合自身禀赋和历史基础,注重多元主体的吸纳,统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周边乡村 乡村转型发展 动力机制 行动者网络理论 浙江省仙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地的非遗展演与实践——以陕西黄帝陵祭典为例
7
作者 魏红妮 朱竑 陈晶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53,共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演类旅游地作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文化生产与地方建构的双重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变异与去地方化的现实挑战。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黄帝陵国家级非遗祭典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演类旅游地作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文化生产与地方建构的双重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变异与去地方化的现实挑战。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黄帝陵国家级非遗祭典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展演在文化旅游中的实践特征,重点剖析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多元主体互动过程中的文化再生产与空间意义重构。文章综合运用R语言文本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揭示了政府、当地民众、游客等多元行动者与技术媒介在非遗展演中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非遗展演实质是一个由多元行动者共同构建的复杂网络,该网络将非遗与物质、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紧密交织,不同行动者基于自身利益诉求,采用差异化的符号操演策略参与文化生产。政府通过景观政治途径构建民族国家叙事,游客通过身体实践实现仪式消费过程,当地民众则借助文化符号再造维系地方神圣性。非遗展演实践反映了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协商过程,这一过程重塑了空间意义,揭示了非遗展演中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动态耦合张力,这正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为理解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遗产的流动性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相关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文化旅游地 非遗展演 空间冲突与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AI介入的设计行为驱动构塑
8
作者 张文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8,139,共6页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时代,设计活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重塑着设计、技术、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布鲁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探讨在AI设计机制中将不同的行动者连接起来,驱动联合互动的设计行为构塑。在ANT...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时代,设计活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重塑着设计、技术、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布鲁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探讨在AI设计机制中将不同的行动者连接起来,驱动联合互动的设计行为构塑。在ANT中,AI被视为一个行动者,包括技术开发者、用户、政策制定者、教育者等。这些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形成了一个协同工作的网络,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拉图尔的ANT理论为理解这种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通过分析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AI时代设计实践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AI时代的设计图景。本文认为,在AI设计实践中,导入ANT的“技术的社会形塑”理念,把技术的社会建构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重视异质实体各行动者的互动,建立起社会联结,确保设计过程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伦理考量,关注数据隐私、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可以促进AI技术的正确发展和应用,推动负责任和可持续的设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拉图尔 技术与社会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遗产韧性活化网络: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路径构建
9
作者 张扬 陈艳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7-1957,共11页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韧性城市,重点指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业遗产活化项目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面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如何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压力,并为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提供局部响应,是其活化中...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韧性城市,重点指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业遗产活化项目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面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如何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压力,并为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提供局部响应,是其活化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将韧性理念引入工业遗产活化领域,在广泛调查文献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耦合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并形成了6个一级指标(文化行动者、公众行动者、市场行动者、环境行动者、资源行动者、政府行动者),26个二级指标的工业遗产韧性活化因子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明确了各韧性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揭示了其关键因素和路径。此外,基于研究结果突出工业遗产韧性活化发展的策略,为实现韧性城市建设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工业遗产活化 韧性 行动者网络理论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评价转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
10
作者 关嘉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共8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涵盖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维度。这些维度在以往教师评价体系中常常遭遇工具理性的压缩和量化标准的简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深厚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 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涵盖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维度。这些维度在以往教师评价体系中常常遭遇工具理性的压缩和量化标准的简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深厚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已有的教师评价体系使得教育家精神难以落地,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家精神自身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如何引领教师评价转型,补充甚至替代已有的教师评价体系,成为教师评价体系创新的关键。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师评价标准提供了分析框架,能够化解以往教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师评价标准面临着制度性异化、教师角色的边缘化以及技术工具的规训等多重困境。通过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教育家精神的转译被视为多方行动者--包括政策文件、教育管理者、教师、技术工具等--互动协作的过程,并依托制度、主体和技术三个维度完成教育家精神在教师评价中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行动者网络理论 教师评价 制度转译 技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灾害情境的救援组织应急能力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
11
作者 雷婷 回晓靖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0-1890,共11页
识别在不同应急救援环节中影响救援组织应急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增强多元主体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核心问题。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梳理自然灾害背景下救援组织内部的因果反馈关系,并建立反映其应急能力的仿真模... 识别在不同应急救援环节中影响救援组织应急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增强多元主体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核心问题。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梳理自然灾害背景下救援组织内部的因果反馈关系,并建立反映其应急能力的仿真模型。将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救援作为实例验证,识别影响政府部门、专业救援力量、行业保障单位及辅助救援力量在应急响应、人员搜救、群众安置和善后恢复4个环节中应急能力的关键因素,探讨提升各行动者应急处置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救援组织的应急能力随时间推移逐步上升,但其在灾情研判和人员搜救环节仍有提升空间;在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叠加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恢复是救援组织应急能力发挥的前提;不同救援环节中各行动者所需提升的能力指标不同;抗震救灾指挥部作为核心行动者,需关注多环节同时出现的应急能力指标以维持网络稳定性。整体而言,救援组织善后恢复能力、应急响应能力、人员搜救能力和群众安置能力的提升潜力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救援组织 应急能力 行动者网络理论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地区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甘宇 王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8,203,204,共12页
推进脱贫农户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是实现脱贫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探索。以渝东南脱贫地区Y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发现,以合作社为核心行动者的行动者联盟... 推进脱贫农户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是实现脱贫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探索。以渝东南脱贫地区Y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发现,以合作社为核心行动者的行动者联盟,在转译过程中形成了使各行动者“能够联结”的产业链延长、制度嵌入与分类施策三重基础机制,使利益联结网络中的异质性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因此,脱贫地区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应重视发挥异质行动者各自的资源优势,激发各主体参与联结的内生动力,构建稳定、紧密的行动者网络,促进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 利益联结 脱贫地区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阳 柯小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共9页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突破口。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包括课堂、课程和专业三个层面,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者要素及其功能,...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突破口。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包括课堂、课程和专业三个层面,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者要素及其功能,认为组织行动者的协同共生是转型的推力,个体行动者的数字能力是转型关键,物质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联通共享是转型的支撑,意识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文化重塑是转型的保障。基于“转译”原理,从动力激发、动力合成与动力保障三个阶段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从推动数据融通、强化产教融合能力、培育数字素养、培植数字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一擎”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行动者网络理论 教学数字化转型 动力机制 关键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动力机制
14
作者 刘素霞 李彩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5,共9页
为驱动企业密集型区域(如工业园区)多主体的安全生产治理,探讨形成多主体安全生产治理模式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文本资料梳理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参与主体;然后,以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为例,深度调研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 为驱动企业密集型区域(如工业园区)多主体的安全生产治理,探讨形成多主体安全生产治理模式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文本资料梳理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参与主体;然后,以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为例,深度调研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的发展过程及治理模式。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构建联盟网络,分析转译过程,进而探究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联盟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安全生产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类似区域安全生产联盟的多主体治理机制来平衡资源交换效益,有助于促进多方主体协作进行安全生产治理;在此过程中,核心行动者积极动员,内外联合发力有助于实现联盟高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工业园区 安全生产联盟 安全生产治理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建筑遗产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侨乡村落振兴模式:特征与困境——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广东台山5座村落的实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丽华 曾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2-1825,共14页
侨乡村落是中国乡村的特殊类型,华侨建筑遗产作为核心旅游吸引物是目前侨乡村落振兴的主要模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下各类侨村发展特征与困境、侨产承担的角色功能及对侨村的影响关注不足,侨乡振兴所面临迫切问题未能在学理层面得到充... 侨乡村落是中国乡村的特殊类型,华侨建筑遗产作为核心旅游吸引物是目前侨乡村落振兴的主要模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下各类侨村发展特征与困境、侨产承担的角色功能及对侨村的影响关注不足,侨乡振兴所面临迫切问题未能在学理层面得到充分解释。文章运用观察与访谈等方法,在广东省台山市20座侨村进行为期45 d的实地调查,聚焦于5座典型侨村,依据振兴动力特征将侨村振兴类型识别为“自组织型”“双驱动型”与“多联动型”3类。进一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剖析以侨产为旅游吸引物的不同类型侨村的振兴模式主要特征及所面临各自困境。研究发现:1)3类侨村在侨产角色与关键行动者方面具有迥异特征,即侨产的角色与功能分别为“具有生活性和象征性的离散旅游原真性纪念物”“具有示范性和吸引性的地方政府示范村展示物”与“具有生产性和盈利性的企业特色景区生产物”。关键行动者分别为“村民、华侨与侨联”“村委会与政府”与“企业”。2)3类侨村面临的主要困境分别聚焦于“建设话语权争夺”“侨产归属权流散”与“侨产收益权冲突”。文章提出需重点关注“华侨-侨产经纪人-侨房实际使用者”的侨产资源开发利用链条。未来侨村振兴研究应聚焦于侨产作为离散旅游吸引物的角色与特征、华人华侨作为游客的需求及侨房产权背后涉及的权力冲突的演变与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乡村振兴 华侨建筑遗产 产权 行动者网络理论 离散旅游 江门五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的机制、困境与破局——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伟国 蒋亚斌 卢文云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60,共13页
体医融合的跨界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推动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的必然性。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看,体医融合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个以各级政府和体医行政部门为主导,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社区、公众、媒体等创新主体和理念文化、政策... 体医融合的跨界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推动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的必然性。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看,体医融合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个以各级政府和体医行政部门为主导,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社区、公众、媒体等创新主体和理念文化、政策法规、信息数据、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共同作为行动者参与的转译实践过程,包括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消解异议等环节。当前,体医融合协同创新仍面临制度悬浮所致的转译愿景锚定不力、结构束缚所致的行动者能动性受阻、主体分化所致的转译合力不足、空间制约所致的转译载体有限等多重困境。对此,可以从制度优化、结构调适、主体整合和空间创设等方面入手,破解转译困局,推动构建行动者网络,深化体医融合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协同创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 转译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自习室中青年的陪伴行动与空间权力实践——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晔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5,66,共10页
在社会竞争加剧和现实时空压缩的背景下,青年基于数字媒介开展陪伴学习行动,旨在缓解孤独和焦虑,通过联结空间中新的陪伴和监督机制提升行动效果。文章以D平台“陪伴学习”直播为例进行了14个月的网络民族志,发现青年在自习室中利用“... 在社会竞争加剧和现实时空压缩的背景下,青年基于数字媒介开展陪伴学习行动,旨在缓解孤独和焦虑,通过联结空间中新的陪伴和监督机制提升行动效果。文章以D平台“陪伴学习”直播为例进行了14个月的网络民族志,发现青年在自习室中利用“全景敞视”和“独景窥视”两种模式开展了创新性的空间权力实践。“全景敞视”下,青年通过部署非人行动者来装潢行动空间、传达学习行动志向,实现“睹物思人”和“托物言志”,建构了多元的、流动的、参与式的空间权力关系网络。在“独景窥视”下,青年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实践方式进行盗猎式的挪用,将权力关系建立在了行动逻辑、行动规则以及契约精神上,提升学习效率,其基于数字媒介的缓冲带也可以良好地应对空间中出现的越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习室 陪伴学习 青年 行动者网络理论 空间权力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国际化协同发展模式、困境、优化——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良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59-66,共8页
职业院校国际化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多重因素掣肘,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够理想。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国际化实践模式,发现其发展困境包括:行动者角色... 职业院校国际化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多重因素掣肘,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够理想。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国际化实践模式,发现其发展困境包括:行动者角色职责不明、转译目标偏离、征召力量不够、合作力度不深,并从明晰行动者角色激活多元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利益共识与整合、扩展职业院校国际化网络效益、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多元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国际化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农村水污染治理研究
19
作者 申园园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农村水污染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框架,探讨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重点分析多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治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识别地方政府... 农村水污染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框架,探讨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重点分析多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治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识别地方政府、村民、环保组织、技术设备等多类行动者,揭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农村水污染治理 多方行动者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烟台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对策探究——以莱阳市濯村为例
20
作者 龙翔宇 徐术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66-68,共3页
以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以烟台莱阳市濯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濯村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指导莱阳市濯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模式的具体开展方法,以此探索烟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对策的可行性,为烟... 以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以烟台莱阳市濯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濯村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指导莱阳市濯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模式的具体开展方法,以此探索烟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对策的可行性,为烟台市各特色村落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建设思路和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乡村旅游 合作社模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