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格局与中国行动方略——基于2003-2023年ARWU排名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杰 王儒雪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一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与质量,是该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强弱的显著标志。无论是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还是新兴高等教育后发国家,都纷纷谋划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俨然已成国际潮流。在此情形之下,研判与把握世界... 一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与质量,是该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强弱的显著标志。无论是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还是新兴高等教育后发国家,都纷纷谋划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俨然已成国际潮流。在此情形之下,研判与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格局,既是总结与分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与实践成效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代要求。本研究以2003-2023年ARWU的排名数据为基本依据,采用简单赋值法和中位数处理法,并引入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格局进行刻画与描绘。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ARWU排行榜前500名大学的国际分布总体趋向分散;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效显著,上升势头迅猛;与美国相比中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缺乏世界顶尖大学,而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梯队尚未形成。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坚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初心使命、增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定力、筑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自信根基以及激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层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国际格局 中国方位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的终身学习:全新样态与行动方略
2
作者 崔铭香 刘雨琪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与技术融合成为成人终身学习的新态势。成人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转变,才能顺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情境为成人的终身学习带来新样态: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无缝式的学习体验,交互式的学习资...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与技术融合成为成人终身学习的新态势。成人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转变,才能顺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情境为成人的终身学习带来新样态: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无缝式的学习体验,交互式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学习指导者。为切实有效地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时代转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自适应学习;打通万物壁垒,实现跨界学习;融合情境因素,开展沉浸式场景学习;利用新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空间;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实现交互性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终身学习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欧盟职业教育行动方略与本土镜鉴
3
作者 周玉婧 陈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6,共12页
稳就业是目前我国最迫切的国计民生议题。欧盟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领先的政治经济联盟,其职业教育在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驱动经济繁荣与增强社会福祉方面富有成效。三十多年以来,欧盟职业教育围绕保障劳动力充分就业与... 稳就业是目前我国最迫切的国计民生议题。欧盟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领先的政治经济联盟,其职业教育在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驱动经济繁荣与增强社会福祉方面富有成效。三十多年以来,欧盟职业教育围绕保障劳动力充分就业与自由流动、化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就业难题和支持弱势群体技能提升与社会融入等内容积极展开行动。鉴于欧盟经验,我国需进一步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流动;搭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积极应对技能错配结构性矛盾;鼓励低技能群体参与职业培训,实现技能提升与终身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职业教育 劳动力就业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世界格局与中国行动方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杰 王儒雪 陈妍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表征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认可程度,也反映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是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之源,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中...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表征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认可程度,也反映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是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之源,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的必然之举,还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尚未掌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与提升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夯实国内根基、布局发展中国家和着眼发达国家“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国际话语权 世界格局 中国方位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三教”视域下专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实践困囿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江颖 刘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43,共9页
党和国家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用系统化思维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统筹“三教”,对其中的公因子专业教育进行协同创新,能够促进相互融通、加快协同发展以及破除边界束... 党和国家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用系统化思维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统筹“三教”,对其中的公因子专业教育进行协同创新,能够促进相互融通、加快协同发展以及破除边界束缚。但是,当前“三教”中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面临政策制度支撑力较弱、课程体系兼容性较差、教学方法互鉴性不够、成果资历上互通性不足、产教融合上共享性欠缺的实践困囿,由此提出了行动方略,包括:制度政策环境的支撑、课程教学体系的重塑、数智技术方法的应用、学习成果资历的沟通以及产学校地合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三教” 专业教育 协同 实践困囿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原则遵循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尚剑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就、原则遵循,并提出行动方略。成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成熟,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竞技体育赛场屡创佳绩,竞技体育“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原则遵循:...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就、原则遵循,并提出行动方略。成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成熟,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竞技体育赛场屡创佳绩,竞技体育“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原则遵循: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要旨,以科技引领运动训练为主要驱动,以竞赛成绩的质量提升为追求目标,以社会化与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任务。行动方略:深化体教融合对运动员发展的全方位辐射,提升科技引领竞技训练的全过程效能,创新竞技体育项目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多元协同的新型竞技体育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高质量发展 原则遵循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基础学科建设的世界方位与行动方略——基于“国际学术权重”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解德渤 关舒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础学科对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自“双一流”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大学基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但与世界一流相比较,仍有待推进。以2017—2023年GRAS数据为基础,通过“国际学术权重”明确了基础学科发展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坐标。结... 基础学科对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自“双一流”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大学基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但与世界一流相比较,仍有待推进。以2017—2023年GRAS数据为基础,通过“国际学术权重”明确了基础学科发展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坐标。结果表明:世界大学基础学科形成了由五大方阵构成的总体格局,中国处于第二方阵。我国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国际学术权重超过25%,位于第一方阵;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数学的国际学术权重超过10%,进入第二方阵;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处于第三方阵。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学基础学科的“木桶结构”不太均衡。组建基础学科发展“双循环”联盟、加快基础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内生动力,是我国大学基础学科建设的行动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学科 学科建设 世界方位 行动方略 国际学术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及行动方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兰 李玮炜 王志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1,共7页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适应性背景下分析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现状,存在较难适应区域产业的统筹布局、较难匹配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现有治理模式制约专业...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适应性背景下分析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现状,存在较难适应区域产业的统筹布局、较难匹配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现有治理模式制约专业群的弹性发展、较难打破校级壁垒共建高水平专业群等困境。据此提出专业群内涵建设过程中应对接产业从"虚化"走向"实地"、治理模式从"管治"走向"共治"、制度规范从"刚性"走向"柔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边界从"校内"走向"区域"的对策建议,促进高水平专业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高水平专业群 内涵建设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积极的健康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22
9
作者 宋全成 温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78,共10页
为应对全球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的健康老龄化。作为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理论应对,积极的健康老龄化从社会权利、政府责任、公共卫生、社区抗逆力、个人健康权等多个视角构建... 为应对全球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的健康老龄化。作为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理论应对,积极的健康老龄化从社会权利、政府责任、公共卫生、社区抗逆力、个人健康权等多个视角构建政策框架,实现了人口老龄化理论从理念、理论视角向国家行动战略的进一步转型。基于此,积极的健康老龄化从治理老年歧视、提供长期照护、完善公共医疗、构建老年友好社区和建立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五个方面为人类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行动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积极的健康老龄化 政策框架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改革能力:空间探寻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信英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1,共5页
教师教育改革能力是教育改革行进的必要条件。教师教育改革能力的增强与提升不仅有利于唤醒教师的教育改革主体意识以及改革行为的沛然而发,而且有利于促成外在的刚性变革指令转化为教师内在的教育发展愿景以及主动的责任担当。而要实... 教师教育改革能力是教育改革行进的必要条件。教师教育改革能力的增强与提升不仅有利于唤醒教师的教育改革主体意识以及改革行为的沛然而发,而且有利于促成外在的刚性变革指令转化为教师内在的教育发展愿景以及主动的责任担当。而要实现教师教育改革能力的提升与扩展,首先要给予教师教育改革权利与权力的尊重与赋予,在此基础上,通过廓清教育改革价值、担当教育改革责任、提升教育改革智慧等方式引领教师走向"廓清-担当-智行"的教育改革之路,以"当事人"、责任意识、智慧型的教育改革主体形象修正"局外人"、应对意识、顺服型的刻板印象,从而彰显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履责、担当以及善行的行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能力 主体责任 空间探寻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伦理教育:历史探索、现实困境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26
11
作者 谢家建 梅雄杰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1,共7页
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新工科建设的水平。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历史,可归纳为前工程伦理教育时期、基于实用主义的工程伦理教育和基于建制化的工程伦理教育三个阶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晚... 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新工科建设的水平。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历史,可归纳为前工程伦理教育时期、基于实用主义的工程伦理教育和基于建制化的工程伦理教育三个阶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其教育理念模糊、理论研究薄弱、实践应用不强的不足促使工程伦理教育要创新发展,以此构建出工程伦理教育的新模式,形成理论研究的新体系,拓展教育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 历史探索 困境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建设的逻辑机理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亚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11,共7页
在"双高计划"进入高职院校自主建设的实战阶段后,入选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合乎规律性的创新发展路径会演化为我国高职教育组织场域中的制度逻辑,获得众多院校的高度认同并被借鉴或超越,催生高水平高职院校群聚式形成和发展,从... 在"双高计划"进入高职院校自主建设的实战阶段后,入选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合乎规律性的创新发展路径会演化为我国高职教育组织场域中的制度逻辑,获得众多院校的高度认同并被借鉴或超越,催生高水平高职院校群聚式形成和发展,从而形成我国高职院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参与"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引领者,应正确认识高水平专业和高水平院校的共生关系,加快从建设逻辑向自组织逻辑过渡,形成内生性自主办学机制,引领全国高职院校自觉践行"双高计划"所蕴含的质量理念、质量标准、质量文化,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充分发挥"双高计划"建设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系统整体性发展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逻辑机理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逻辑主线、目标框架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14
13
作者 牛彦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40,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要准确把握建设的逻辑主线,全面审视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统领,在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中找准行动的发力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双...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要准确把握建设的逻辑主线,全面审视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统领,在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中找准行动的发力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双师”队伍,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找准战略的落脚点,提升校企合作、服务发展、学校治理、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目标框架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意义、主题逻辑和行动方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舒豪 雷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31,共3页
“党的领导”教育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全面推进“党的领导”教育应准确把握“党的领导”教育的内在逻辑,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教育学理研究,促进构建需求侧教育模式;... “党的领导”教育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全面推进“党的领导”教育应准确把握“党的领导”教育的内在逻辑,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教育学理研究,促进构建需求侧教育模式;注重显隐性教育结合,推动“党的领导”教育长效发展;统筹各学段衔接,推进大中小学“党的领导”教育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教育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体育协同社会建设的逻辑理路与行动方略
15
作者 赵轶龙 叶海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35,共1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与社会系统各领域的整合性作用与复合型功能更加凸显,体育正在加速迈进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体育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的协调共进,协同社会建设的高质量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与社会系统各领域的整合性作用与复合型功能更加凸显,体育正在加速迈进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体育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的协调共进,协同社会建设的高质量推进,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四个重要”战略定位,体现“两个全面”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认为新时代体育协同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统一于实现现代化发展,根本目的统一于增进民生福祉,时代主题统一于高质量发展,价值基点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统一于公平正义构成其内在逻辑。在融入民生保障体系,协同民生建设;激发社会活力,协同社会治理创新;增添发展动能,协同社会结构优化;助力社会和谐,协同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建设4个重点领域,提出体育协同社会建设的行动路径:1)提供更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与带动社会创业;3)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协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4)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治理格局创新;5)体育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为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增添活力;6)推进体育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协同社会治理方式创新;7)体育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8)精准对接全生命周期体育需求,助力人口发展品质优化;9)体育内防风险外促和谐,统筹发展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 社会建设 逻辑理路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风险治理:基于三农领域的认知与行动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烨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1,共6页
相对于城市社会、工业领域和市民群体,农村、农业、农民的风险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文章基于治理理论,将风险治理凸显为三农的主体内容,构建“认知—行动”分析框架(三农风险认知—韧性能力认知—治理行动体系),就... 相对于城市社会、工业领域和市民群体,农村、农业、农民的风险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文章基于治理理论,将风险治理凸显为三农的主体内容,构建“认知—行动”分析框架(三农风险认知—韧性能力认知—治理行动体系),就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新发展阶段三农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不同类型风险的交互认知,以及对风险治理能力缺失和经济、管理、乡风文明、社群、生态韧性较低的认知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三农领域“积极风险治理”行动体系,即采取包括全方位、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的“五全”主动积极治理方略,方能有效治理三农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风险治理 三农风险 交互认知 韧性能力 五全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教学反思 被引量:125
17
作者 李长吉 张雅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教学反思既是对教学事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我的反思,它以哲学思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多重范畴的内省,是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反思结果具有不可验证性。教学反思有四个基本向度,即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 教学反思既是对教学事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我的反思,它以哲学思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多重范畴的内省,是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反思结果具有不可验证性。教学反思有四个基本向度,即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反思可以采取或创造多种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需要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师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 被引量:17
18
作者 龙宝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9,共9页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我国高校对西方名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坚持走中国特色学科建设之路,探索学科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思维、中国道路,是导正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航向的客观要求,是中国高校学科治理成功的标志。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我国高校对西方名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坚持走中国特色学科建设之路,探索学科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思维、中国道路,是导正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航向的客观要求,是中国高校学科治理成功的标志。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旨归是助推我国学科建设迈向“三化”——自主化、本土化与世界化,努力开创出一条自主推进、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的一流学科建设之道。该建设道路主要有四条具体路径:国家统领,走内生自主的建设之路;育人优先,走人才强学的长效之路;产学融合,走创新创业的学科知识激活之路;整体推进,走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学科系统建设之路。在新时代,发掘、坚守、弘扬这些“特色”是我国一流学科永葆本色、走出低谷、走向巅峰的国家方略。具体而言,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应转向“守中望西”的学科建设立场,设计“中体西用”的学科建设方案,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公共核心指标的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建设 中国特色 中体西用 学科立场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线学习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1
19
作者 彭飞霞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9,共8页
在线学习体系是指以在线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的机构和相关要素的综合整体。中国在线学习体系建设要把握其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围绕承接数字化社会的学习需求和生活张力,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需求,实现蕴含相关要素的在线... 在线学习体系是指以在线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的机构和相关要素的综合整体。中国在线学习体系建设要把握其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围绕承接数字化社会的学习需求和生活张力,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需求,实现蕴含相关要素的在线学习场域打造目标;需要体现高度开放性、价值多元化、结构层次化、适应个性化需求及智慧性等特征;需要在把握目标、理解功能、洞悉特性的基础上,自觉自为地从政策系统化、分层治理、优化内容供给的机制、激发成果认定的参与活力、形成技术塑造的"互联网+"形态、多机构参与的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体系 理论建构 发展策略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南中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41,共7页
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进展,作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学分银行受到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作为学分银行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消除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之间的隔阂,通过统一资历架构和认证标准体系,在职业教育与远... 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进展,作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学分银行受到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作为学分银行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消除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之间的隔阂,通过统一资历架构和认证标准体系,在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领域实现学分认证、积累与转换。它遵循实质等效、拓宽两类教育发展通道、有效对接其他资历架构和促进两类教育融合等发展原则,以开放、全纳、多元等价值追求为导向,以"资历+标准"制度体系为核心,以政策支持为保障,构建学分银行组织框架。落实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组织框架,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与基础创新结合,以变革型领导为引领、质量保证体系为支撑,从而实现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与远教一体化 学分银行 组织框架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