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行动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毕节市X村为例
1
作者 李小典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更有助于建设更高层次的平安中国,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乡村社区治理行动共同体是今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更有助于建设更高层次的平安中国,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乡村社区治理行动共同体是今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积极响应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文章以毕节市X村为例,分析了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存在的困境,并从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中得出启示,旨在探索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 社区治理 行动共同体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共同体”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建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35,共3页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能动性的挖掘,民主化班级管理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中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教师对"民主"的认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是班级环境建设都不能真正实现民主化班级管理。因此,...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能动性的挖掘,民主化班级管理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中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教师对"民主"的认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是班级环境建设都不能真正实现民主化班级管理。因此,为充分发挥民主化班级管理的本质效应,应从以下方面展开深度实践:对话与倾听,让学生从行动中拥有"民主";刚柔并济,实施"艺术化"教育管理;回归学生"主体"身份,创建"民主化"的行动空间;将"包容与理解"融入日常,构筑民主化的班级生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班级管理 民主化 自我管理 行动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困境的哲学审思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1,共5页
当代工程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智慧的结晶"。然而,当代工程出现了诸多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与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危机、人与人伦理... 当代工程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智慧的结晶"。然而,当代工程出现了诸多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与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危机、人与人伦理关系的异化、社会伦理问题、人与自身伦理关系的紧张和疏离。该伦理困境的实质可以归纳为:利益与道德的冲突、组织的责任难题、伦理—道德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共同体 集体行动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 伦理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意涵、出场实践及建设路径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力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1,共9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人人有责共同建设的价值共同体,也是人人尽责共同治理的行动共同体,还是人人享有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凝练共享合作价值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平台,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动态...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人人有责共同建设的价值共同体,也是人人尽责共同治理的行动共同体,还是人人享有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凝练共享合作价值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平台,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动态可持续过程,在社会治理领域需要统筹协同推进社会安全的本体性建构,社会矛盾的共商化解,社会活力和秩序的韧性治理,“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兴边富民的边疆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通过合作之治、规则之治、技术之治、民生之治,在社会凝聚、法治保障、数字赋能、精细服务等方面增进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调适,在治理与社会的相互嵌入中构建韧性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价值共同体 行动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 合作共治:价值共融 治理互嵌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从“弗莱堡演讲”到“经济与社会”的两条思路 被引量:3
5
作者 田耕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共30页
韦伯的“弗莱堡演讲”提出了民族国家是民族的世俗代理之说。但正是在韦伯自己对现代国家中立性的强调中,国家何以能代理民族更加成为问题。本文由此进入到他在“经济与社会”的体系中对民族的两个思考线索。在“族群共同体”当中,韦伯... 韦伯的“弗莱堡演讲”提出了民族国家是民族的世俗代理之说。但正是在韦伯自己对现代国家中立性的强调中,国家何以能代理民族更加成为问题。本文由此进入到他在“经济与社会”的体系中对民族的两个思考线索。在“族群共同体”当中,韦伯将民族置于19世纪建立的经典亲属制度与民族精神两大传统之间,将民族这种古老的激情凝结在对政治共同体的追求当中。而通过对比韦伯“政治共同体”的文字与勒南的民族观念,可以发现韦伯更深入地思考了19世纪以来将国家性上升至民族性的取向。在韦伯那里,国家性建立在最没有归属感的强力和资本政治化的基础上,但这种新的规范恰恰和作为民族内核的声望与荣誉形成了最强烈的紧张。这种紧张与“弗莱堡演讲”是一致的,其解决之道或许在于对支配社会学进行更系统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共同体行动 激情 声望 国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汇银行: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袁晓玲 郭一霖 +1 位作者 黄涛 李朝鹏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71,共13页
完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且对探索经济绿色增长新路径、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低收入群体有效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碳汇生态产品... 完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且对探索经济绿色增长新路径、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低收入群体有效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主要存在供需匹配不畅、交易成本过高、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致使其对于绿色增长、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多重溢出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立足于外部性、公共产品和产权理论,按照“资源价值化—价值资产化—资产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演化逻辑链条对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进行解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利益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视角提出“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碳汇银行”模式,阐述其设计思路、运行机制、发展路径与创新之处,其具体实施还面临着核算体系有待完善、产权界定尚不清晰、市场需求挖掘不足等约束。提出完善碳汇核算体系、健全碳汇产权制度、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等对策建议,为丰富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碳汇银行 绿色增长 行动共同体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