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级医疗服务协同治理的行动偏差与秩序调适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协同治理作为实现分级医疗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新工具,对于增进基本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满足民众基本医疗服务获得感具有重大意义。在分级医疗服务协同治理的场景中,行动主体、规则机制、组织网络、技术工具等内容逐渐演化为理论研... 协同治理作为实现分级医疗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新工具,对于增进基本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满足民众基本医疗服务获得感具有重大意义。在分级医疗服务协同治理的场景中,行动主体、规则机制、组织网络、技术工具等内容逐渐演化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主线,体现了分级医疗服务运行与发展的动态过程。然而,分级医疗服务协同治理还存在一系列误区,如:主体参与的结构失衡、运行机制的无序演化、组织网络的路径依赖、数据技术的应用瓶颈等,严重阻碍了新医改目标的实现。在健康治理新范式下,应从平衡医疗单位的内部结构、形成医疗体系的联动格局、消解医疗组织的路径依赖、突破医疗技术的条件限制等方面着手,增进分级医疗服务协同绩效,以构建医疗服务治理的和谐稳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医疗服务 协同治理 逻辑框架 行动偏差 秩序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理性下的农民行动与其偏差矫正 被引量:3
2
作者 吴业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2,共5页
转型期我国多数农民处于半自给自足经济或半市场经济形态中,具有货币理性。货币理性催生农民生成新观念,并驱使农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频繁地进行货币化行动,如热衷于从事有持久性货币收入的工作和"跟风"类经济活动等,与此联系... 转型期我国多数农民处于半自给自足经济或半市场经济形态中,具有货币理性。货币理性催生农民生成新观念,并驱使农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频繁地进行货币化行动,如热衷于从事有持久性货币收入的工作和"跟风"类经济活动等,与此联系的农村社会交往活动也普遍货币化。尽管农民的货币化行动对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劳动力转移有积极意义,但有些行动偏离了社会正常运行轨迹,彰显出即期性、功利性和原子化,亟须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理性 农民行动 货币理性 货币行动 行动偏差 理性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段偏差与目标替代:制度逻辑视角下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估困境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晓蓉 张汝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2,110,共13页
绩效评估是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成效考核中新兴的政策工具,旨在推动服务的优化及深化。目前,绩效评估政策的落实成效与理想期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政策实践并不一定回应治理需求,导致绩效评估出现困境。研究发现,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 绩效评估是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成效考核中新兴的政策工具,旨在推动服务的优化及深化。目前,绩效评估政策的落实成效与理想期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政策实践并不一定回应治理需求,导致绩效评估出现困境。研究发现,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估组织场域中,存在不同组织的多重逻辑交叉作用,由于不同制度逻辑而产生的组织行动偏差导致了最终绩效评估中政策目标替代的生成。针对当前的绩效评估困境,应从统一标准兼具适度灵活、多元参与讲究审查有效、实现奖惩保证结项立项联动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绩效评估 社会组织 制度逻辑 行动偏差 目标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茧房”风险与机理研究——基于“结构-过程”分析框架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凡军 邹希婕 陈永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5,共13页
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数字乡村的价值期待,但倾向性需求主导下围裹乡村场域、束缚主体行动、遮蔽项目受众的“乡村数字茧房”可能阻碍该治理目标实现。在数字洪流、科层体制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非理性行动过程的影响下,“乡村数... 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数字乡村的价值期待,但倾向性需求主导下围裹乡村场域、束缚主体行动、遮蔽项目受众的“乡村数字茧房”可能阻碍该治理目标实现。在数字洪流、科层体制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非理性行动过程的影响下,“乡村数字茧房”将更加迅速地出现和巩固,并呈现浮面过密、内里钳制、区隔深化的风险表征。通过实地调查,基于“结构-过程”框架分析发现,政绩目标下的“强推行者”、数字增速下的“大合作方”、行政压力下的“弱行动者”、被动卷入下的“小接收方”四维向度,构成“乡村数字茧房”成茧链路。反思数字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可参考的防范路径,对真正释放数字乡村战略的价值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茧房 数字乡村治理 行动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高校教学评估:价值取向、实践偏差及行动改进
5
作者 余庆兰 方泽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5年第18期29-35,共7页
职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价值取向是“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不变,坚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变”以及“坚持教育的... 职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价值取向是“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不变,坚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变”以及“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现实中,一些职业本科高校评建工作有偏差,存在满足于数据达标而忽视内涵建设等问题,这缘于管理者对价值取向的认识不充分不深入。展望今后,职业本科高校要转变观念,以“迎评”为手段、以“建设”为目标,深化标准建设,贯彻“三个基本”;聚焦内涵升级,践行“三高三不变”;强化改革引领,落实“三大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高校 教学评估 价值取向 行动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