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跨县搬迁社区运行逻辑及反思——基于社区行动主体性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田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跨县搬迁社区秩序重建是一个涉及主体、空间、要素和制度的动态复杂过程。本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J安置区为例,基于社区行动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主体-空间-要素-制度”四位一体分析框架,考察跨县搬迁社区的运行逻辑。“断根”阶段的行... 跨县搬迁社区秩序重建是一个涉及主体、空间、要素和制度的动态复杂过程。本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J安置区为例,基于社区行动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主体-空间-要素-制度”四位一体分析框架,考察跨县搬迁社区的运行逻辑。“断根”阶段的行动目标是“断穷根”,此阶段社区行动更多指向迁出地传统行动机制延续及再生产;“融入”阶段的行动目标是“能融入”,此阶段社区行动主要包括就业生计、社区治理、社会适应、民族融合行动等。现实经验看,安置区内多元行动主体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延续传统生计的行动逻辑,另一方面“融入”行动重塑也面临就业生计重塑难、社区治理重塑难、社会适应重塑难和民族融合重塑难四重困境,由此使跨县搬迁社区运行呈现“搬迁未断根”与“安置难融入”共存的实践特征。破解上述困境必须从衔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出发,一方面聚焦大型搬迁安置区的现实问题,健全以属地为主、迁出地为辅的协同工作机制,完善县域公共服务,避免安置区陷入社会化“孤岛”;另一方面重塑共同体意识,健全安置区自治体系,强化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提前谋划过渡期结束后的社会融合议题,切实规避“扶而不退”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易地搬迁移民 跨县搬迁社区 社区行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以行动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对若干批评的回应
2
作者 黄勇 杜毅(翻译) 李家莲(校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0,共12页
流行的道德实在论,作为一种元伦理学理论,关心的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如何确定行动之对错这两种道德性质的客观性。这种以行动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不仅无法回应道德反实在论的种种批... 流行的道德实在论,作为一种元伦理学理论,关心的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如何确定行动之对错这两种道德性质的客观性。这种以行动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不仅无法回应道德反实在论的种种批评,而且没有反映近几十年复兴起来的美德论这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如何确定一个人即行动主体之好坏这两种道德性质的客观性。这样一种以行动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以人性来规定人的好坏:好人即人性在其身上得到充分体现的人,坏人则是人性在其身上受到损害的人;正确的行动乃是好人所赞赏的行动,而错误的行动是好人所反对的行动。一个人的好坏既是客观的又是规范的,就像一个人是否健康一样。虽然亚里士多德和朱熹都是以人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者,但后者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人性观比前者以理性为核心的人性观能更好地论证好坏这两种性质的伦理规范性、客观性和自然性。因此,朱熹的哲学思想可以为以行动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作出有效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在论 行动主体 美德伦理学 朱熹 规范性 客观性 自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主体”辨识及政策启示——“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顿明明 赵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1,共8页
首先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微观动因和制度框架,分析"利益"、"权利"和"公共权力"等因素;而后辨识和界定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及相关联的"保护行动主体";最后讨论相关的政策启示... 首先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微观动因和制度框架,分析"利益"、"权利"和"公共权力"等因素;而后辨识和界定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及相关联的"保护行动主体";最后讨论相关的政策启示。本文试图为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从"物"的对象、到"人"的权利关系考量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进而提升保护工作的绩效,降低与保护相关的社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文化遗产 利益相关者 保护行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中的行动主体和利益诉求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光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7,共7页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试点探索,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成为各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和社区共同合作努力...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试点探索,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成为各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和社区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这四方既是购买服务的主体,也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和利益博弈者。在合作与博弈过程中四方主体既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也推动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向前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购买和服务风险。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要通过规范四方主体的不当行为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 行动主体 利益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外出就业:社会结构与行动主体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成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104,共7页
农民外出就业 ,是社会结构诸多因素与行动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社会结构的不均衡 ,形成了农民流动的“推—拉”力。新的和不断调整的制度安排 ,使农民向外地流动成为可能。农村居民之间相对经济地位的竞争 ,越来越成为农民外出就业的强... 农民外出就业 ,是社会结构诸多因素与行动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社会结构的不均衡 ,形成了农民流动的“推—拉”力。新的和不断调整的制度安排 ,使农民向外地流动成为可能。农村居民之间相对经济地位的竞争 ,越来越成为农民外出就业的强大动因。区域和个人条件的不同 ,使农民外出就业呈现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把结构和行动联结起来的是理性———包括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外出就业的行动 ,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性要素 ,促进城乡关系结构的改变和乡村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外出就业 社会结构 行动主体 社会关系 制度安排 区域环境 个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行动、行动主体与社会环境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亮 张广利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经济行动是一个对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加以选择的行动,行动主体所尝试做出的有目的的经济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的。无论是行动主体个人的偏好、行动的动机,还是行动的决策模式抑或是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到社会环... 经济行动是一个对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加以选择的行动,行动主体所尝试做出的有目的的经济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的。无论是行动主体个人的偏好、行动的动机,还是行动的决策模式抑或是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行动主体对环境的理解与解释,实际上是一个交互作用为主体性过程,同时是一个客观环境主观化的过程。在主体的诠释中,客观的社会环境就成为行动主体所处的主观环境,它有效地制约着行动主体采取的经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行动 行动主体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政策的行动主体及其关系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聂国良 张成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一项重大现实议题和理论课题,政策发展经历了理论探索、地方试点运行和全国市场建设三个阶段。在碳交易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交易平台、交易主体、专家学者四类行动主体无疑是推动政策发展的关键要素,四类行...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一项重大现实议题和理论课题,政策发展经历了理论探索、地方试点运行和全国市场建设三个阶段。在碳交易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交易平台、交易主体、专家学者四类行动主体无疑是推动政策发展的关键要素,四类行动主体各有其角色定位和策略行为;同时,四类行动主体并不是孤立的被动个体,他们彼此依赖、相互影响,这种能动性互动过程型构了行动主体间的关系结构;为了切实保障四类行动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优化其结构功能,需要充分利用市场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作用、协同发挥碳交易政策行动主体的能动力量、分层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保障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碳交易政策与碳市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行动主体 主体间关系 能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预算影响因素梳理:基于A市部门预算核心行动主体的回答
8
作者 陈冬梅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61,共7页
部门预算结果是公共治理的意图体现,梳理挖掘对部门预算结果的影响因素,是理解公共治理布局和考察公共治理效用的重要一步。本研究对中国A市进行了具体的因素筛选和梳理:首先对中国部门预算编制决策系统进行了聚合,确定了中国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结果是公共治理的意图体现,梳理挖掘对部门预算结果的影响因素,是理解公共治理布局和考察公共治理效用的重要一步。本研究对中国A市进行了具体的因素筛选和梳理:首先对中国部门预算编制决策系统进行了聚合,确定了中国部门预算编制中的核心行动主体,然后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收集核心行动主体关于部门预算影响因素的答案,再结合渐进预算和间断预算理论的成果,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梳理,最后归纳出9个部门预算影响因素——"部门类别"、"部门基数"、"部门收入结构"、"政府工作重心"、"政策支持"、"政府届别更替"、"政府首脑变动"、"年度可支配财力"和"区域性重大事件"。该研究结论主要基于A市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两大部门预算编制核心行动者的回答,籍此增加了中国预算影响因素研究的实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预算 影响因素 核心行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治、共责、共享:乡村生态水环境多中心治理主体行动策略
9
作者 郑韵桐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6期102-104,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乡村生态环境更是如此。水资源作为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治理关乎乡村整体发展,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乡村水治理的多中心主体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乡村生态环境更是如此。水资源作为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治理关乎乡村整体发展,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乡村水治理的多中心主体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主体存在缺少参与动力造成治理格局单一化、责任缺失造成事权责集中化、信息交流不对称造成沟通壁垒化等问题,针对目前乡村生态水环境的单一主体治理境况,提出共治、共责、共享的多中心主体治理行动策略,构筑多中心主体协作治理格局、打破权责集中僵局、完善主体间信任机制,最后各主体达成协同效应,完善多中心治理体制,共同提升水资源整体质量,打造清洁美丽乡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水环境 多中心治理 主体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主体”视域下的医院治理模式与实践创新——以浙江省中医院为例
10
作者 黄文秀 王延隆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6-750,共5页
医疗制度结构作为外在的制度标准对医疗行动主体的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继而可能成为医疗行动主体的内化制度规范,医疗行动主体的行动特质及内化制度规范作用下的行为对医疗制度结构的调整会产生影响。本文以“结构-主体”为分析框架,分... 医疗制度结构作为外在的制度标准对医疗行动主体的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继而可能成为医疗行动主体的内化制度规范,医疗行动主体的行动特质及内化制度规范作用下的行为对医疗制度结构的调整会产生影响。本文以“结构-主体”为分析框架,分析制度变迁对医疗行动特质的塑造,技术革新和文化塑造对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变革影响。通过个案分析法,结合浙江省中医院的治理个案,以“结构-主体”为分析框架,分析医院治理模式与实践创新。医院治理模式可以从优化治理结构、拓展治理功能、加强治理协同、打造治理文化等方面入手,形成医院多元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体 医院治理 制度结构 行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起点、内涵意蕴与主体行动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玉友 王玉姣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4,共7页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国的内涵。需要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发力,办学主体要提升支持力,加强资源保障;行政主体要提升决策力,增强政策供给;校长要提升领导力,优化学校运行;教师要提升教育力,增值专业资本;学生要提升学习力,培养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多维起点 内涵意蕴 主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社会化:基于社会组织的主体行动策略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卢思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4-172,共9页
社会治理社会化是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等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行动策略分别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关系建立,从“协作治理”到“多元合作”的转... 社会治理社会化是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等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行动策略分别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关系建立,从“协作治理”到“多元合作”的转变,以及社会治理的多领域合作。同时,社会组织在参与及推动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时,面临着来自制度、环境及能力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社会治理社会化 社会组织 主体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治理研究--基于“理念-主体-行动”的三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兰兰 段燕鸽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7,共7页
单套制是数字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创新,能够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进程。基于此,识别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治理的“理念—主体—行动... 单套制是数字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创新,能够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进程。基于此,识别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治理的“理念—主体—行动”三维分析框架,使得多元治理主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维、法治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为治理理念,开展涵括认知观念、制度体系、管理机制和技术应用的治理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电子档案 单套制 风险治理 理念—主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权释放”到“市民转型”:宅基地退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逻辑与县域实践
14
作者 冯淑怡 于亿亿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1,227,共12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江苏省溧阳市的实证研究,系统考察宅基地退出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差异化路径:市民化本质是兼具隐性转型和显性转型的渐进过程。基于村庄客观制度环境,...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江苏省溧阳市的实证研究,系统考察宅基地退出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差异化路径:市民化本质是兼具隐性转型和显性转型的渐进过程。基于村庄客观制度环境,政府、村集体和村集体成员等主体通过行为互动,形成“外缘推力—内生动力”的差异化驱动机制,导致异质化宅基地退出市民化效应。在规划发展村,以“政府审批—集体监督—个体建设”的互动机制,就地新建模式通过改善住房条件和丰富财产收入支持隐性市民化转型;以“政府规划—集体组织—个体参与”的互动机制,跨村迁移模式从优化公共服务和降低购房成本支持隐性市民化转型。在一般村和非规划保留村,以“政府组织—集体协助—个体参与”的互动机制,商品房置换模式促进个体城镇安居落户,支持隐性和显性市民化转型。不同退出模式在财政可持续性、个体负担水平和潜在风险管控存在差异。建议多元维度推进市民化转型,因地制宜构建退出模式,组建高效行动主体互动结构,尊重农业转移人口退出意愿,以优化宅基地退出的市民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客观制度环境 行动主体互动 县域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示例 被引量:76
15
作者 江荧 朱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26期48-49,共2页
行动导向教学法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整个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行动主体。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拆绘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 行动导向教学法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整个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行动主体。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拆绘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模具结构和装配方法的基础上,培养自我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安全规范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主体 模具制造 模具拆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行动方案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春 陈志永 李渊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55-258,共4页
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积极行动,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参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主要包括:1)行动方案的基本框架构建,包括行... 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积极行动,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参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主要包括:1)行动方案的基本框架构建,包括行动目标的制定、行动主体和具体行动计划的确定;2)以贵州部分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社区为例,在总体目标控制下,根据各行动目标要求及行动主体利益诉求设计具体行动方案;3)为了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行动方案 行动主体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基于农民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娟 王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学术研究、政策话语、基层干部均强调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关于“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的讨论中,鲜有农民的声音。本文尝试将这一问题分解为“谁的乡村振兴”和“谁来振兴乡村”,从“受益主体”和“行动主体”两个维度剖析... 学术研究、政策话语、基层干部均强调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关于“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的讨论中,鲜有农民的声音。本文尝试将这一问题分解为“谁的乡村振兴”和“谁来振兴乡村”,从“受益主体”和“行动主体”两个维度剖析农民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的认知。分析发现,农民对受益主体的理解是综合其角色认知和现实感知的结果,农民认为他们自身在乡村振兴中并非确定的受益主体,也并非当然的核心行动主体,而更多认为自己是乡村振兴行动中的配角。本文认为,乡村留居人口结构与可行能力、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执行偏差以及农民对其主体角色的解构等共同形塑了农民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的认知,造成在乡村振兴行动层面农民主体性不足的现实。因此,从农民视角出发,充分保障农民的主体利益,培育和激发农民主体意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格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受益主体 行动主体 配角 农民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利维坦的行动逻辑——国家中心范式的研究进路与分析框架
18
作者 曹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国家中心范式通过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展开学术批评,重新将"国家"这一被遗忘的"主角"从政治知识传统中找回来,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哲学论证的科学性事实分析。该范式认为"国家"是处于内外之间的利维坦,这... 国家中心范式通过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展开学术批评,重新将"国家"这一被遗忘的"主角"从政治知识传统中找回来,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哲学论证的科学性事实分析。该范式认为"国家"是处于内外之间的利维坦,这一特定位置决定了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循"政治的逻辑"和"安全的逻辑"来建构秩序和塑造安全。进而,从研究进路对国家的行动逻辑做出理论抽象:其一,凸显国家作为自主能动之行动主体的"韦伯—欣策式进路";其二,呈现国家作为制度结构之运作逻辑的"托克维尔式进路"。国家中心范式以政治科学之事实分析的方式回应了"利维坦何以必要"和"利维坦如何运作"的基本命题,这为我们构建以国家为中心变量的因果框架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为理解诠释国家理论的知识建构进路并拓展深化国家实践的政治科学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范式 行动主体 制度结构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的行动,行动化的结构──读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 被引量:18
19
作者 于海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 行动主体 规则和资源 社会系统 社会理论 社会学 行动 马克思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性缺失探究——以河西哈尼族双胞文化旅游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文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历史上,河西哈尼族视双胞胎为禁忌,新世纪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在地方精英、哈尼族居民、政府、游客等行动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下,河西哈尼族双胞文化从民族禁忌逐渐转变为区域的产业文化。而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 历史上,河西哈尼族视双胞胎为禁忌,新世纪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在地方精英、哈尼族居民、政府、游客等行动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下,河西哈尼族双胞文化从民族禁忌逐渐转变为区域的产业文化。而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河西哈尼族作为文化与资源持有者渐渐从参与主体变为边缘人,主体性的缺失带来了参与度下降、资源使用权受限、话语权丧失、文化传承断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主体 哈尼族双胞文化 旅游 主体 政府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