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的服务机器人路径规划
1
作者 宁子豪 何丽 +1 位作者 王宏伟 闫文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针对服务机器人在动态行人环境下难以准确理解行人意图、避障路径选择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首先,通过扩展传统的二维对称高斯函数为非对称高斯函数,更精确地建模行人的动态舒适空间;其次,结合行人头部姿态和行人... 针对服务机器人在动态行人环境下难以准确理解行人意图、避障路径选择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首先,通过扩展传统的二维对称高斯函数为非对称高斯函数,更精确地建模行人的动态舒适空间;其次,结合行人头部姿态和行人开放度特征,增强机器人对行人运动意图和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导航的友好性和合理性。最后,通过仿真和真实环境下的实验对比验证,使用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的服务机器人在路径选择上更加优化,能够主动避开行人群组的互动空间,不仅减少了与行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还增强了导航的平滑性和自然性,在不同场景的仿真环境中,运动时间分别缩短了1.15和2.58 s;在不同场景的真实环境中,运动时间分别缩短了1.14、2.30和0.12 s。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使机器人适应复杂行人动态场景,提高避障效率,显著提升机器人在人机共融场景中的社交友好性和导航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机器人 路径规划 行人开放度 行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下肢生物力学计算模型和aPLI腿型生物仿真度比较
2
作者 崔世海 杨宇 +2 位作者 闫晓晓 李海岩 贺丽娟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9-1245,共7页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FCR)、多用途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这4种不同简化车型中的运动学响应及下肢碰撞损伤进行比较,同时在SUV车型中进行刚性腿(TRL)碰撞仿真以评估发动机罩前缘对行人骨盆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车型碰撞仿真中,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在运动学响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损伤评估方面,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胫骨弯矩最大值均小于aPLI腿型,未设置长骨和韧带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相比设置失效形式的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更接近;在RDS车型碰撞仿真中,未设置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与aPLI腿型差异较为明显;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在下肢损伤评估方面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 aPLI腿型 下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城轨车站行人仿真方法研究
3
作者 韩烽凡 刘爽 +2 位作者 朱亚迪 杨烨 王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中个体运动轨迹与真实行走轨迹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行人仿真结果与真实轨迹的匹配度,本文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之间以及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交互机制和视角机制,构建... 为解决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中个体运动轨迹与真实行走轨迹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行人仿真结果与真实轨迹的匹配度,本文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之间以及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交互机制和视角机制,构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行人仿真方法。同时,利用残差网络结构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复杂场景对行人行走轨迹的影响,利用条件变分自编码器融合局部路径终点预测,进一步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度。采用国际公共数据集,以及中国某城市地铁车站视频监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仿真方法相较于传统社会力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至少减少了11.9%和10.2%;结合场景信息和终点信息修正,进一步减少了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28.1%和25.9%,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仿真模型 深度学习 乘客行为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社会力的行人运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邓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7-980,共4页
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涉及到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群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多种因素。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行人运动的各向异性、行人对于动态阻塞区域的避让行为,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该模... 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涉及到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群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多种因素。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行人运动的各向异性、行人对于动态阻塞区域的避让行为,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该模型能更为真实的体现人群的实际运动,模拟人群运动的分层自组织现象。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人群拥挤的行为特性研究,其结论可为公共场合的建筑通道设计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 各向异性 动态堵塞 行人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运动模型的人群疏散三维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1 位作者 郭北苑 农忠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人群疏散过程的动态三维可视化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 人群疏散 行人运动模型 群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事故形态分析的行人探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孔春玉 杨济匡 聂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以长沙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响应时间内,行人被感应器及时探测到的概率。具体地,从长沙IVAC数据库的389起车辆碰撞行人事故中,挑选出F1和F2两种最常见的事故形态类型,且能估算其行驶速度的案例分... 以长沙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响应时间内,行人被感应器及时探测到的概率。具体地,从长沙IVAC数据库的389起车辆碰撞行人事故中,挑选出F1和F2两种最常见的事故形态类型,且能估算其行驶速度的案例分别为65和64起。结合车辆和行人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参数,对F1和F2事故案例建立了行人探测模型。针对给定的感应器探测半角(15°、30°和45°),分别计算出了行人的探测概率。结果显示,当探测半角≥30°时,94%以上的行人能被及时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 行人探测模型 主动避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行人上下楼梯人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前坤 陈凯 +2 位作者 杜永峰 李宏男 刘路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3-239,共7页
为研究考虑人-楼梯相互作用时,大跨度柔性楼梯在人行激励作用下的振动舒适度,建立了单自由度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得到了加速度频响函数。以楼梯上的行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数据,建立行人上下楼梯的生物力学模型。将该模型等效含有参数的... 为研究考虑人-楼梯相互作用时,大跨度柔性楼梯在人行激励作用下的振动舒适度,建立了单自由度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得到了加速度频响函数。以楼梯上的行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数据,建立行人上下楼梯的生物力学模型。将该模型等效含有参数的三元非线性方程组,通过试验测试得到大量试验者在楼梯上行走时的竖向加速度时程,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了耦合系统中的输入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耦合系统等效的非线性方程组得到了耦合系统的质量、刚度、阻尼等输出参数,对其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得到了其分布规律,对三个输出参数进行了二次曲面拟合,得到了各参数的公式,建立了行人上下楼梯的单自由度人体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楼梯 人-结构相互作用 二次曲面拟合 行人生物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动力学模型的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琼 南娜娜 +1 位作者 朱前坤 杜永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00,共8页
基于行人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行人动力学模型采用以行人步频和体重表示的刚度-质量-阻尼(SMD)模型,人行桥假定为Euler-Bernoulli梁模型,建立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控制方程。采用状态空间法进行非比例阻尼系统瞬... 基于行人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行人动力学模型采用以行人步频和体重表示的刚度-质量-阻尼(SMD)模型,人行桥假定为Euler-Bernoulli梁模型,建立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控制方程。采用状态空间法进行非比例阻尼系统瞬时模态的求解,得到系统的时变频率和阻尼比;利用变步长四阶五级Runge-Kutta-Felhberg算法求解时变控制方程,对比分析考虑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和只在人行荷载作用下人行桥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考虑人-桥动力相互作用,人行桥自振频率略有降低,阻尼有显著增大;当行人以人行桥的频率行走时,考虑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结构的动力响应比不考虑人-桥相互作用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行人动力学模型 人-桥动力相互作用 时变非比例阻尼系统 状态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过街模拟及车辆右转避障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礼 任勇鹏 +1 位作者 肖凯文 孙圆圆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为解决无信号十字路口右转车辆与同侧过街行人的交互冲突问题,提出一种模拟过街行为的行人过街运动模型,设计了车辆横纵向解耦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使车辆面向动、静态行人时能合理切换避障路径规划策略;同时,将过街运... 为解决无信号十字路口右转车辆与同侧过街行人的交互冲突问题,提出一种模拟过街行为的行人过街运动模型,设计了车辆横纵向解耦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使车辆面向动、静态行人时能合理切换避障路径规划策略;同时,将过街运动模型驱动下的行人作为车辆避障对象,以过街模型输出的行人未来轨迹生成车辆纵向速度规划障碍位移—时间区域,从而让行人未来运动状态反馈到车辆避障中。结果表明:本文的行人过街运动模型相对观测值的准确率达到了90%,因此,该模型复现了行人过街过程;能根据行人运动状态切换避障方案,使车辆安全避让过街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车辆右转 车辆路径规划 行人避障 行人运动模型 横纵向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体的行人路径查找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君霞 曹菡 +2 位作者 周影 杨沛 李起栋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已有的行人路径查找模型大多数只关心行人群体的行为,而对行人的个体行为和思维方式几乎没有研究。为了更能体现行人的个体行为、思维方式以及行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本文采用智能体和分层路网的思想,首先对行人智能体所处的路网进行分类... 已有的行人路径查找模型大多数只关心行人群体的行为,而对行人的个体行为和思维方式几乎没有研究。为了更能体现行人的个体行为、思维方式以及行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本文采用智能体和分层路网的思想,首先对行人智能体所处的路网进行分类,其中对机动车路网采用路线轨迹法,对行人采用无轨迹的路网描述;其次赋予行人一些复杂的规则,并加入吸引点效应、信号灯效应和行人的群效应等约束规则,分析行人与其它行人、机动车、路网以及信号灯等的交互模型,体现行人智能体的自主性、反应性和社会性等;最后初步描述行人智能体复杂的路径查找微观模型全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行人路径查找模型,表明本文的行人路径查找微观模型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行人路径查找过程,更能体现行人的智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行人路径查找微观模型 环境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下肢模型FlexPLI、FlexPLIUBM与aPLI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帅帅 吕晓江 +3 位作者 王鹏翔 王淼 顾鹏云 张朋举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2-1239,共8页
欧洲的研究项目SENIORS提出新型行人下肢模型FlexPLIUBM,日本汽车研究所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提出新型行人下肢模型aPLI,这两种下肢模型均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响应,包括运动响应和力响应。本文中针对目前应用中的下肢模型FlexPLI和未来... 欧洲的研究项目SENIORS提出新型行人下肢模型FlexPLIUBM,日本汽车研究所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提出新型行人下肢模型aPLI,这两种下肢模型均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响应,包括运动响应和力响应。本文中针对目前应用中的下肢模型FlexPLI和未来可能会应用的上述两种新型下肢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分析。首先对下肢模型FlexPLI、FlexPLIUBM和aPLI的总质量、分段质量、质心位置、结构、刚度和尺寸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剖析和对比;然后基于关键参数,对其碰撞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得出评价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规律;最后通过试验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上述关于行人下肢模型FlexPLI、FlexPLIUBM和aPLI的对比分析和验证结论,可为车辆前保险杠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下肢模型 FlexPLI FlexPLIUBM aP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规则和BFS算法的行人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龙真 冯绍红 +1 位作者 文哲 王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为建立更加真实的行人疏散模型,基于模糊规则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1种优化的行人疏散模型。引入动态模糊速度规则,建立移动速度与周边环境的模糊对应关系,从而模拟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速度;通过设定危险度规... 为建立更加真实的行人疏散模型,基于模糊规则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1种优化的行人疏散模型。引入动态模糊速度规则,建立移动速度与周边环境的模糊对应关系,从而模拟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速度;通过设定危险度规则,使用基于双端队列的BFS算法快速计算每个格子距离安全出口的“静态危险度”,并与出口处人群密度的“动态危险度”耦合,使元胞自发地向“总危险度”更低的方向移动;结合动态速度规则建立1种基于排队理论的出口疏散机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再现行人流自组织现象,真实地反应行人不同的移动方式以及疏散的具体过程;模型考虑了出口排队疏散机制对疏散时间的影响,使疏散效率得到提高,为行人疏散模型的建立以及公共场所的设施布局等应急疏散预案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疏散模型 模糊规则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BFS)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eHMI的行人过街行为研究与决策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子昂 徐娟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91-198,207,共9页
目的针对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过程,从行人的角度出发,探索性地提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方法首先,将行人过街情景进行分析定义,针对行人的过街意向和与自动驾驶汽车沟通意愿总结出两个典型场景;然后,利用潜变... 目的针对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过程,从行人的角度出发,探索性地提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方法首先,将行人过街情景进行分析定义,针对行人的过街意向和与自动驾驶汽车沟通意愿总结出两个典型场景;然后,利用潜变量分析方法将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过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类,并对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定义,构建各潜变量的影响因子与测量量表;最后,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行人过街意向和沟通意愿的影响,构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结果量化分析行人过街行为影响因素与其过街决策间相关性及内在关系,提出过程中决定性人车交互方式及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过程。结论研究提出考虑eHMI的行人过街行为决策模型,将行人过街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出车辆行为线索和eHMI线索作用过程的决定性变化曲线及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流程与关键性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Logistic回归 自动驾驶汽车 车外人机交互 外部人机交互界面(eHMI) 行人过街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交互中的沟通界面设计:基于行人过街决策模型的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蒋倩妮 庄想灵 马国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79-1992,共14页
自动驾驶汽车要进入人车混行的普通道路,需确保与过街行人之间的交互安全和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往往在车辆外部装置显示设备,即外部人机界面(eHMIs)以和行人沟通信息。在具体设计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字、图形、... 自动驾驶汽车要进入人车混行的普通道路,需确保与过街行人之间的交互安全和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往往在车辆外部装置显示设备,即外部人机界面(eHMIs)以和行人沟通信息。在具体设计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字、图形、投影等视觉沟通形式,传达车辆状态(是否在自动驾驶模式)、意图和对行人的过街建议等沟通信息,并在真实路段实验、虚拟场景及实验室实验等情境中评估了界面的使用对行人过街意向、速度和准确性等指标的影响。然而,以行人为中心的外部界面设计需系统地支持行人过街决策前各阶段的信息加工需求。因此,我们结合行人过街决策过程和情境意识理论,提出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中的动态过街决策模型,从行人认知加工视角评估各种界面的沟通效果。评估的结果启示,eHMIs应促进行人对车辆信息的感知、理解和预测。在感知阶段,应采用多种类型界面、多呈现载体相结合,增强信息的可识别性。在理解阶段,需结合文字说明、合理选择沟通视角、信号标准化和培训提高可理解性。在预测阶段,应结合车辆内隐运动信息,帮助行人快速准确获取车辆未来行动意图。更重要的是,未来研究应关注在多行人、多车辆混行情境下的信息沟通设计及其对行人的影响。理论方面,未来研究也需要关注外部界面如何通过自下而上的通路影响情境意识和心智模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外部人机交互界面 eHMIs 行人过街决策模型 行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运动建模技术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1 位作者 郭北苑 李广燕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47,共4页
随着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行人运动仿真技术开始成为人群疏散仿真、城市规划和计算机疏散软件开发方面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对行人建模仿真的初步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行人行为的微观行人运动建模方法,并对各个模型进行了比较分... 随着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行人运动仿真技术开始成为人群疏散仿真、城市规划和计算机疏散软件开发方面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对行人建模仿真的初步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行人行为的微观行人运动建模方法,并对各个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运动模型 疏散仿真 行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腿部保护的车辆前端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丽 罗芬 +2 位作者 郑颢 常浩 江汉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122,共5页
针对某轿车车型柔性腿内侧韧带伸长量超标,不满足2018版C-NCAP开发要求,建立车辆与行人腿部碰撞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仿真动画和曲线,并结合腿型主要支撑位置的受力情况,对该车型前端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经试验验证优化后小腿区域试验可达... 针对某轿车车型柔性腿内侧韧带伸长量超标,不满足2018版C-NCAP开发要求,建立车辆与行人腿部碰撞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仿真动画和曲线,并结合腿型主要支撑位置的受力情况,对该车型前端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经试验验证优化后小腿区域试验可达到满分,满足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腿型 轿车 车辆-行人模型 韧带伸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鹏 唐鹏 +1 位作者 闫伟曦 孙秋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95,共11页
为精细化描述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决策及微观运动行为,本文在行人过街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术层-操作层构建行人过街双层模型。其中,在战术层面,针对行人分步决策特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路侧和路中行人过街决策... 为精细化描述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决策及微观运动行为,本文在行人过街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术层-操作层构建行人过街双层模型。其中,在战术层面,针对行人分步决策特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路侧和路中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在操作层面,针对传统社会力模型在描述行人过街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的作用力,构建行人过街微观运动模型。最后,通过AnyLogic仿真平台实现行人过街双层模型仿真,并根据实际数据和仿真结果分析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路侧决策模型,行人性别、停车视距内的车辆数和行人距潜在冲突点的距离这3个因素对行人路中决策结果影响更显著,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作用力的改进社会力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无信控路段行人过街时的行为特征。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行为仿真模型的有效建立,能为后续行人过街安全改善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过街仿真模型 改进社会力模型 过街行人 行人行为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弧足底倒立摆模型的人-桥动力竖向相互作用研究
18
作者 朱前坤 尚旭强 +1 位作者 张琼 杜永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8-64,共7页
基于新型圆弧足底倒立摆模型,研究了人-桥竖向相互作用。将行人简化为集中质量和两条带有圆弧足底的支撑腿,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人与桥相互作用动力方程,采用变步长的四阶-五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求解;对比分析了行人通过刚性地面和振... 基于新型圆弧足底倒立摆模型,研究了人-桥竖向相互作用。将行人简化为集中质量和两条带有圆弧足底的支撑腿,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人与桥相互作用动力方程,采用变步长的四阶-五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求解;对比分析了行人通过刚性地面和振动桥面时竖向步行力、动载因子和质心位移的变化原因,并探讨了行人步频与动载因子、自激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双足模型能够准确的捕捉到行人质心和步态变化规律;行人通过振动桥面上时动载因子随着行人步频增大而增大;由于人-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竖向步行力具有一定的自激力性质,并且在不同的行人步频下自激力大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桥相互作用 行人动力模型 竖向步行力 动载因子 自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人碰撞中人地接触损伤仿真及防护方法鲁棒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铁方 刘志旗 +2 位作者 袁湘婷 曹太山 刘朱紫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人车事故中行人主要与车辆和地面接触而遭受损伤。此前已有大量研究在车辆接触阶段对多体行人模型进行了验证,但对地面接触阶段的验证较少。本文中评估了用于预测车辆撞击后行人运动和地面接触的4个PC-Crash行人模型。通过车辆和地面接... 人车事故中行人主要与车辆和地面接触而遭受损伤。此前已有大量研究在车辆接触阶段对多体行人模型进行了验证,但对地面接触阶段的验证较少。本文中评估了用于预测车辆撞击后行人运动和地面接触的4个PC-Crash行人模型。通过车辆和地面接触的HIC伤害与最近研究中的6个尸体实验数据对比显示,其中PC2014行人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行人头部损伤,车辆和地面接触HIC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07%和5.85%,数据说明PC2014行人模型可以用于再现人车碰撞事故以及开发未来地面接触伤害防护对策。控制制动防护方法鲁棒性研究显示,在3种行人姿态(奔跑、步行和应急)扰动下,HIC平均降低比例分别为63.2%、57.9%和67.8%,说明控制制动防护方法具有很好的抗行人姿态干扰能力。进一步分析不同姿态下的行人损伤发现,3种步态序列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应急步态下控制制动防护方法有着更好的抗行人姿态干扰能力;而在奔跑步态序列下,往往可以通过控制制动防护方法产生最低的头地碰撞损伤,表明在使用控制制动防护方法对行人进行保护时须考虑到不同姿态产生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控制制动防护方法的地面伤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rash行人模型 车辆控制制动 行人地面伤 行人姿态扰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活化空间营造——基于行人仿真的商业广场空间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睿 武思含 +1 位作者 白梅 连海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9,共9页
在中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转换过程中,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之一,商业广场存在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不匹配,以及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立足于消费者行为需求,综合行人仿真模型与空间操作方法知识图谱,从界面延伸、... 在中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转换过程中,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之一,商业广场存在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不匹配,以及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立足于消费者行为需求,综合行人仿真模型与空间操作方法知识图谱,从界面延伸、路径引导、空间布局、节点调控四个层面出发,提出“问题表征-空间赋形-模拟评价”的空间设计优化方法。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为例进行方法的实践应用,通过对实例进行方案的操作推导与仿真模拟,将空间活力最优方案与实际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空间设计优化方法合理有效。以期对商业广场空间设计优化实践具有参考意义与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广场活跃度与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仿真模型 商业广场 设计优化方法 三里屯太古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