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付子悦 金瑞华 +3 位作者 穆兰 武佳琪 宋丽芳 王改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0,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僵化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6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入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住院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僵化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6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入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住院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心理弹性问卷(CD-RISC-10)、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及认知融合问卷(CFQ-F)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各项指标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即刻、1个月、3个月,试验组SSCI、AAQ-Ⅱ、CFQ-F得分低于对照组,CD-RISC-10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ISC-10、SSCI、AAQ-Ⅱ、CFQ-F得分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降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耻感,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并改善心理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病耻感 行为转变理论 接纳承诺疗法 心理弹性 心理僵化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郑至方 刘恒瑞 张鎔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372-33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华医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且签约家庭医疗服务的60例老年慢性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华医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且签约家庭医疗服务的60例老年慢性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低盐低油摄入、规律运动、饮酒方面生活方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护理干预 社区 老年人 慢性病 生活方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金沈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护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省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10例住院患者与5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55例患者与29名... 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护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省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10例住院患者与5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55例患者与29名护理人员在MDRO院感防控中予以TTM护理,对照组55例患者与29名护理人员在MDRO院感防控中予以常规护理,对比MDRO检出率、自护能力评分、患者知识知晓度、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防控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的MDRO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知识知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防控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住院患者开展TTM护理能够检出MDRO病例,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对于院感防护知识的知晓度,使其高度满意护理相关工作。此外,TTM护理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控行为,进而减少院内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防控 自护能力 防控行为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范建桢 黄云娟 +3 位作者 朱亭立 杜爱燕 周薇 张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门诊血液透析常规的饮食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团队,实施以行为改...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门诊血液透析常规的饮食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团队,实施以行为改变理论模式为指导的饮食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钾、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从而控制血钾、血磷,达到饮食管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饮食依从性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陆群 谈静 +5 位作者 万霞 陈明珠 孙海峰 曹蓉 吴颖 黄云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TTM)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且符合IFG诊断的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TTM)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且符合IFG诊断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团队根据TTM理论,制定综合、分阶段干预措施,一对一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医学营养、糖尿病知识和心理等干预,使其逐步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当的运动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应用TTM方法干预生活方式后,IFG人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较干预前好转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FG人群三餐饮食搭配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摄入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食盐、蔬菜摄入的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人群每天有效运动时间、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均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TTM干预有助于帮助IFG人群逐步建立和维持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改善代谢指标,从而降低发病危险因素,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空腹血糖受损 生活方式 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莹 曾俊 蔡丽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延伸护理模式,以帮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方法将10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电话随访,观察组... 目的探讨有效的延伸护理模式,以帮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方法将10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延伸护理。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排尿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膀胱症状,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频 尿急 行为转变理论 延伸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邱建国 张永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1-24,共4页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较前有较大提高,中年人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体育健身行为 中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云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90-93,共4页
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基本概念及其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处于不同行为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干预的能力和建立和谐、互动式护患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冠心病 健康教育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2
9
作者 陆永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自我护理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足部护理管理、血糖监测管理、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孕妇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可以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行为转变理论 自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艾滋病行为干预 被引量:73
10
作者 徐缓 何景琳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艾滋病 干预方式 A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书会 郭萍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防护意识。方法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400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采用手足口病认知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准备阶段,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 目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防护意识。方法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400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采用手足口病认知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准备阶段,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放映幻灯片等形式,提高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行动阶段,及时纠正患儿家属不正确的照顾方式,督促检查患儿日常用品清洁消毒完成情况;维持阶段,鼓励患儿家属巩固已有的行为转变,指正认知中的偏差。结果患儿家属干预后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其中其对传染源、食品卫生、个人卫生、保护性隔离的认知评分达到80分以上。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家属 行为转变理论 护理干预 认知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萍 高兵兵 胡燕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45-245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BCW)的健康教育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脑积水并行V-P分流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BCW)的健康教育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脑积水并行V-P分流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基于BCW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结果:共97例脑积水病人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50例,对照组47例。在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CW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脑积水V-P分流术后病人中,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行为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自我效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直接照顾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书会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1期2875-2876,共2页
[目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直接照顾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防护意识。[方法]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理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400例手足口病患儿直接照顾者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手足口病认知调查问卷》了解患儿直接照顾者对疾病... [目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直接照顾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防护意识。[方法]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理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400例手足口病患儿直接照顾者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手足口病认知调查问卷》了解患儿直接照顾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果]干预后患儿直接照顾者对手足口病感染源、传播途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物品消毒、个人卫生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P<0.01),对易感人群、保护性隔离、皮疹部位、发病季节的认知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直接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中,对疾病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照顾者 行为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面部烧伤患者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 被引量:27
14
作者 孙林利 陈丽娟 +3 位作者 刘丽红 孟美芬 黄云 朱旭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85,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颜面部烧伤患者歧视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颜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颜面部烧伤患者歧视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颜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的歧视感评分和精简烧伤健康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歧视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歧视感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颜面部烧伤患者受歧视的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干预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 烧伤 歧视感 生活质量 行为转变理论 康复护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培训对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崔苗 王婧 +5 位作者 许彩彩 苗继凤 郝春霞 苏丹霞 孟效红 商临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培训对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45人,对其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培训,培训前、培训后第1个月、培训后第2个月分别采用多重耐药...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培训对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45人,对其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培训,培训前、培训后第1个月、培训后第2个月分别采用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阶段调查表、多重耐药菌防控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第1个月、第2个月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处于行动阶段、维持阶段比例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培训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依从性,有利于促进防控行为向维持阶段的转变,促进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的落实,以预防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护人员 多重耐药菌 行为转变理论 培训 医院感染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血脂异常病人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运动行为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祝让放 付伟 陈玉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81-2887,共7页
[目的]评价与行为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措施改变血脂异常病人运动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承诺阶段的80例血脂异常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类实验研究。干预组接受血脂异常健康教育、与运动阶段... [目的]评价与行为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措施改变血脂异常病人运动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承诺阶段的80例血脂异常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类实验研究。干预组接受血脂异常健康教育、与运动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血脂异常健康教育、WHO公布《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和每月1次电话随访。干预前、后收集运动变化阶段、运动量、身体形态指标等数据资料。[结果]干预后两组运动阶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运动改变方法(意识觉醒、情绪缓释、自我再评价、社会解放、替代行为、强化管理、自我解放、刺激控制)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运动自我效能、运动决策平衡、轻度运动、中度运动、运动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病人轻度运动量、中度运动量,且效果优于常规干预措施,能提高运动自我效能、自觉运动利益、运动改变方法的使用频率,降低自觉运动障碍,且效果优于常规的运动行为干预;两种干预措施均能帮助病人控制体重、体重指数、血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行为转变理论 运动变化阶段 运动变化方法 运动决策平衡 运动自我效能 运动量 健康教育 运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妇科护理风险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卫兰 林风英 +2 位作者 冯燕英 区淑仪 张丽湘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防范妇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实施前)采用常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2012年1~12月(实施后)依据行为转变理论针对不同阶段的行为转变策略制定干预计划,在意图期...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防范妇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实施前)采用常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2012年1~12月(实施后)依据行为转变理论针对不同阶段的行为转变策略制定干预计划,在意图期和意图前期、准备期和行动期、维持期等采取不同措施,督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可提高护士识别与处理护理风险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事件 行为转变理论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促进护士手卫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淑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6期1-3,29,共4页
目的应用行为转变理论促进护士手卫生行为的改善。方法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2008年我院182名护士进行手卫生状况的促进性研究。依据该理论不同阶段的行为转变策略,制定干预计划。在意图期和准备期以问卷、现场观察和手部细菌培养了解护士... 目的应用行为转变理论促进护士手卫生行为的改善。方法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2008年我院182名护士进行手卫生状况的促进性研究。依据该理论不同阶段的行为转变策略,制定干预计划。在意图期和准备期以问卷、现场观察和手部细菌培养了解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和手卫生状况,找准薄弱环节。以《手卫生行为自评问卷》让护士自评促进内省;准备期提供规范化和针对性的手卫生培训;准备期和行动期提供含醇擦手剂部分替代洗手环境的支持;行动期和维持期持续督促和及时反馈等。结果比较干预前后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自评、现场执行情况和手卫生状况。干预后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自评、现场执行率、正确洗手率和手卫生状况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且从认知到行为转变没有递减;克服了"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不良行为。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能改善护士手卫生状况,对控制医院内感染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手卫生 护士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杏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呼吸训练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呼吸训练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肺...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呼吸训练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呼吸训练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呼吸训练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行为转变理论 呼吸训练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护生预防医院感染行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卫红 赵淑珍 张晓英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20-22,共3页
目的提高护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强化其行为,探索临床带教中有关医院感染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50名护生,根据行为转变理论在不同行为阶段设计相应干预策略,干预计划分为4步,持续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医院感染认知调查问卷和行... 目的提高护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强化其行为,探索临床带教中有关医院感染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50名护生,根据行为转变理论在不同行为阶段设计相应干预策略,干预计划分为4步,持续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医院感染认知调查问卷和行为观察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护生预防医院感染认知水平和行为执行率、执行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护生在不同行为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增强护生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防护的意识,促进护生养成正确的预防医院感染行为,并有助于探索新的医院感染教学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学生 实习 医院感染 行为转变理论 预防 教育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