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判断力的消失
- 1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2-22,共1页
-
文摘
孙绍振在《小说与现实》(以《小说评论》)1994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孙甘露的小说中,故事的现实性语码被彻底遗忘,从中释放出来的是作家的幻觉、梦想和令人心烦的饶舌,而这些又通过语言的无限度增值实现出来.《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其意义更多的是在于写作行为本身:孙甘露通过这种极端的写作,显示出了他对旧有小说规范最彻底的反叛.孙甘露的这种写作行为的意义已完成,所以,他以后的写作就有难以为继的感觉.尽管孙甘露在语言中充满玄想,但这只不过是使他在小说探索领域里徒具一幅空洞的姿态.与孙甘露的某种真诚性相比,吕新小说中的狂欢气质则有更多自我放纵的色彩.吕新是一位在语言中狂欢毫无节制的作家,他的小说几乎都是随意挥洒而成的,从中看不到作家对生存的任何责任和态度.《抚摸》就是一次作家语言癔想的大集合,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之间,
-
关键词
判断力
孙甘露
行为的意义
小说评论
新小说
现实性
作家
孙绍振
语言
写作行为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文言文中的“借代”
- 2
-
-
作者
周玉清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9-51,共3页
-
文摘
借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中学生掌握借代辞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那么,借代,在文言文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
关键词
文言文
借代义
本义
借代辞格
词义
分代
修辞手法
烟尘
行为的意义
语言环境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