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方案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丽 仇丽霞 +2 位作者 孟效红 赵媛 李育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6-991,共6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病人知识讲解、基础护理、居家康复指导、微信群咨询和电话随访,给予试验组病人ICBT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结果: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且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且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ICBT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王威 高亚乐 +3 位作者 杜青青 王智璞 庞红利 陈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8-583,共6页
目的 观察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麻醉与睡眠医学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20例,年龄45~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组(C组)和香芍颗粒联合CBT-I组(X组),每组60例。C组... 目的 观察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麻醉与睡眠医学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20例,年龄45~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组(C组)和香芍颗粒联合CBT-I组(X组),每组60例。C组接受为期8周的CBT-I治疗;X组在C组基础上加用香芍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日3次,连续口服8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使用额贴式睡眠记录仪(UMindSleep)监测治疗前、治疗后2、4、8周的睡眠数据。记录治疗期间脱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8周两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8周两组睡眠总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浅睡眠占比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X组治疗后4、8周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8周睡眠总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浅睡眠占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的脱落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治疗相关疲劳和短期焦虑加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香芍颗粒可改善围绝经期患者CBT-I期间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期间的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芍颗粒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围绝经期失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模式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艳萍 严芳 +3 位作者 王海岭 郭正军 赵晶媛 赵玉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25-1832,共8页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最终对照组57例、干预组55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IOSS、CERQ-C、MA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SIOSS评分、MADRS评分和CERQ-C评分中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网干预 非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在童年家庭功能障碍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心怡 万晶晶 +3 位作者 彭莲华 盛江明 龙楠楠 毛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童年家庭功能障碍(childhood household dysfunction,CHD)是一种常见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是帮助经历童年创伤的儿童和... 童年家庭功能障碍(childhood household dysfunction,CHD)是一种常见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是帮助经历童年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处理创伤记忆的循证心理治疗,旨在提高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能力,从而改善其创伤所致的负面影响,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TF-CBT能有效改善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家庭功能。建议今后开展高质量的原始研究,制订基于潜在预测因素的有针对性的TF-CBT干预方案,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适应中国CHD人群的TF-CBT干预模式,以满足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 童年家庭功能障碍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桦 李晴 +2 位作者 王城 张璐璐 李亚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2-847,共6页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84例,男26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84例,男26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联合SGB组(S组)和CBT-I组(C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执行6周相同的CBT-I方案。S组在第1周每日左右侧交替行SGB,注入1%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 11 ml(50 mg),维生素B_(6)1 ml(50 mg),共5 ml。第2至6周每周行1次SGB,共计12次。C组不行SGB。记录治疗前、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6周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阿森斯(AIS)失眠量表评分、血清皮质醇(Cor)和5-羟色胺(5-HT)浓度。记录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治疗后1和6周的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治疗后6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治疗后6周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6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S组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的短期睡眠质量,并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新型冠状病毒 失眠 匹兹堡睡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榕 张瀚丹 +1 位作者 安冉 尹永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115,共5页
对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用于疼痛管理的内容、管理形式(包括疼痛管理网站、应用程序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互联网 认知行为疗法 疼痛管理 自我管理 疼痛灾难化 心理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瑾 张容 +3 位作者 洪妙璇 谭雯渲 柳颖 张立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90-2395,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心理韧性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目的:探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心理韧性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现场和网络化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共47例病人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4例。干预后,两组心理韧性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医学应对方式方面,观察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能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心理韧性,改善其负性情绪和医学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干预 心理弹性 焦虑 抑郁 医学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鹏飞 刘雅茜 +3 位作者 王途之 张桂梅 蔡艺娴 潘集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370-4375,共6页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2023年2—11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2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14 d两组DBAS-1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DBAS-16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失眠在线简版行为疗法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数智化医疗诊疗工具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睡眠信念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一项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蒙艺 钟宇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2,共22页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社会工作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但是在国内实务工作中,CBT应用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均堪忧,而且本土非常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来指导实践。所以,笔者采用系统评价法循证回顾国内外...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社会工作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但是在国内实务工作中,CBT应用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均堪忧,而且本土非常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来指导实践。所以,笔者采用系统评价法循证回顾国内外近20年以来关注CBT在社会工作中应用及其效果的研究工作,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讨论社会工作领域CBT干预的心理问题及其效果,应用设计及其效果,以及应用要求和规范。经过循证检索,最终纳入83篇质量较高的文献,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在符合相关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使用设计合理的CBT能够有效应对情绪、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最后,基于研究发现,针对社会工作领域如何有效应用CBT、进行CBT教育培训以及科学开展CBT研究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CBT在国内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高质量运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社会工作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恐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洁 邓念 +6 位作者 石国凤 许滔 杨丽 张禹 宋越月 廖苑竹 周谊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84-338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G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G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G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心脏疾病患者恐动症量表评分[(TSK-SV Heart)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评分]以及康复依从性。结果干预12周后,5G组LVEF、6MW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5G组TSK-SV Hear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G组康复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运动恐惧,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物联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运动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茹玉云 董海燕 +1 位作者 叶梦园 陆诗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072-4075,共4页
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及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我国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ICBT)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青少年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季迪 余林 +3 位作者 周雪琴 阳俊杰 王刘倩 邓安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48例,所有患者采用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评估... 目的探讨影响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48例,所有患者采用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和一般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耳鸣残疾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耳鸣响度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耳鸣频率分布、耳鸣残疾度、焦虑和抑郁均不是影响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耳鸣响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主观性耳鸣的症状,还可以改善焦虑和抑郁,耳鸣响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声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析认知行为疗法与积极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基础的异同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伟冰 唐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2,共3页
认知行为疗法与积极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在认知重建必要性、行为的强化作用,以及认知与行为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具有同一性。积极认知行为疗法以个体建构为基础进行认知重建,强调积极行为对抗消极认知的作用,关注个体发展潜能,将积极... 认知行为疗法与积极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在认知重建必要性、行为的强化作用,以及认知与行为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具有同一性。积极认知行为疗法以个体建构为基础进行认知重建,强调积极行为对抗消极认知的作用,关注个体发展潜能,将积极性作为连接各个理论核心的纽带,在操作上更具有可行性,形成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积极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况及展望 被引量:64
14
作者 张雅坤 周玲君 +3 位作者 郭振华 庹焱 徐燕 赵继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 ,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放松疗法、注意力训练等一套有... 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 ,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放松疗法、注意力训练等一套有计划、有特色的治疗方案 ,改变了患者对疼痛的错误认知 ,减轻了疼痛程度 ,提高了生命质量 ,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疼痛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夫妻为中心的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围生期妇女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馨月 燕美琴 +2 位作者 任永莲 闫高慧 费也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796-2800,共5页
目的:探讨以夫妻为中心的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围生期妇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6月—10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检孕妇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孕妇ICBT组和以夫妻为中心的ICBT组,每组... 目的:探讨以夫妻为中心的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围生期妇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6月—10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检孕妇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孕妇ICBT组和以夫妻为中心的ICBT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健康宣教,孕妇ICBT组针对孕妇实施指导性ICBT干预,以夫妻为中心的ICBT组将孕妇及其配偶视为整体,对其进行指导性ICBT干预。分别于孕28周、孕36周、产后3 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Wijma分娩预期量表(W⁃DEQ)评估其负性情绪,并比较3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结果:3组孕产妇SDS、SAS、W⁃DEQ得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28周,3组SDS、SAS、W⁃DE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6周及产后3 d 3组SDS、SAS、W⁃DE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CBT可以有效缓解围生期妇女的负性情绪,其中以夫妻为中心的ICBT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认知行为疗法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情绪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2
16
作者 刘兴华 韩开雷 徐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追踪评估,其中YBOCS采用周测施测。结果: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Wilcoxon相关样本检验发现,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及YBOCS总分、强迫思维分量表分、强迫行为分量表分均是后测低于前测,而FFMQ的观察、描述、正念行动和不判断得分均是后测高于前测。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正念 认知行为疗法 多基线个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岩岩 胡知仲 +1 位作者 卢梓航 胡茂荣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49,共4页
通过病理机制、哲学背景、治疗模式和症状应用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对比接纳承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之间的具体差异,以便帮助来访者实现其目标。尽管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在病理机制解释和哲学背景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前者用心理僵化来解... 通过病理机制、哲学背景、治疗模式和症状应用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对比接纳承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之间的具体差异,以便帮助来访者实现其目标。尽管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在病理机制解释和哲学背景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前者用心理僵化来解释心理疾病,侧重接纳的作用;而后者用情绪失调来解释心理疾病,侧重接受和改变之间的综合;但在治疗模式和症状应用上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使用正念和隐喻技术,同时都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伴侣辅助治疗对慢性失眠患者行为疗法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继辉 韩洪瀛 +1 位作者 张明 温盛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伴侣辅助治疗对慢性失眠患者行为疗法依从性及疗效影响。【方法】对象为64例门诊慢性失眠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和行为疗法,疗程4周,研究组睡眠伴侣辅助治疗。在基线、2周、4周末采用... 【目的】探讨睡眠伴侣辅助治疗对慢性失眠患者行为疗法依从性及疗效影响。【方法】对象为64例门诊慢性失眠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和行为疗法,疗程4周,研究组睡眠伴侣辅助治疗。在基线、2周、4周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状况。每天记录睡眠日志,主要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SL)、夜间觉醒时间(WASO)、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在治疗末评估患者对行为疗法5种主要成分的依从程度。【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PSQI总分、SL、SE、WASO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叉效应(P<0.05),研究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Cohen d效应量分别为0.76、0.62、0.93、0.70。研究组对"固定起床时间[(82.83±9.87)vs(75.14±11.99)]、限制卧床时间[(79.21±8.80)vs(71.28±7.21)]、不在床上做其他事[(81.03±11.43)vs(74.73±12.43)]"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伴侣辅助的行为疗法,不仅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卫生教育 睡眠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莎莎 余波 +6 位作者 鄢波 康林 蒋松鹤 李伟 陈翔 朱思玲 汤行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治疗的效果。方法:4-6岁的ADHD患儿180例,其中以注意缺陷为主者60例,多动-冲动为主者60例,混合型60例。在每一类型内再随机...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治疗的效果。方法:4-6岁的ADHD患儿180例,其中以注意缺陷为主者60例,多动-冲动为主者60例,混合型60例。在每一类型内再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和对照组(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按DSM-IV标准对18项核心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1)根据全国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多动症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在以注意缺陷为主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在以多动-冲动为主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在混合型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总体比较,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病例随访半年后的复发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ADHD的治疗,电针结合行为治疗能显著的提高疗效,改善核心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电针 行为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吴丽珍 陈运完 +3 位作者 邢芳坛 陈燕曼 李俊驹 廖薇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39项PD调查表(PDQ-3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帕金森病病人DBS中,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行为疗法 应激障碍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