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行为激活系统个体在赌博任务下的决策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广文 郭永香 赵平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考察不同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下的个体在Iowa赌博任务反应模式下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人格问卷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人格、冲动和行为决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与行为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 为考察不同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下的个体在Iowa赌博任务反应模式下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人格问卷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人格、冲动和行为决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与行为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激活系统低分组的IGT得分较高,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的IGT得分较低,而冲动特征与IGT得分相关不显著;(2)行为激活系统高、低分者在IGT任务上差异显著,且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者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结果提示,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高行为激活的人格特征者倾向风险决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 冲动性 Iowa赌博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读初中男生在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上的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彦章 王萍 李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7-548,共2页
近年来临床心理研究趋势是利用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和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BAS)探讨问题行为或心理的成因。BIS被视为注意系统,对惩罚、非奖赏、新奇等刺激敏感,
关键词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工读学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病强迫型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
3
作者 周金静 张晨 +6 位作者 杨桂萍 沈辉 张宗凤 高睿 陈永军 曹璇 范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共病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B... 目的·探讨共病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BAS)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247例未用药OCD患者,分为OCD组(n=202)和OCD+OCPD组(n=45);招募107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通过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on Scale,YBOCS)、BIS/BAS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的心理病理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的性别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人口学信息、心理病理学特征及BIS/BAS的差异;采用LSD检验法进行事后两两比较;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心理病理学特征与BIS/BAS的关系。结果·3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均无显著差异。OCD+OCPD组的YBOCS得分(t=2.925,P=0.004)、HAMD得分(t=2.130,P=0.034)、HAMA得分(t=2.568,P=0.011)均显著高于OCD组。3组被试BIS总分和BA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IS:F=39.573,P<0.001;BAS:F=3.915,P=0.021)。事后比较结果发现:对于BIS,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CD+OCPD vs OCD:P=0.002;OCD+OCPD vs HC:P<0.001;OCD vs HC:P<0.001),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OCD+OCPD<OCD<HC。对于BAS,OCD组得分显著高于OCD+OCPD组和HC组(OCD+OCPD vs OCD:P=0.018;OCD vs HC:P=0.043),但OCD+OCPD组和H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构建OCD患者BIS和BAS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对于BIS总分,模型整体预测效果显著(F=2.599,P=0.013),且只有OCPD严重程度可以显著预测BIS得分(t=−2.282,P=0.023);对于BAS总分,模型整体预测效果不显著(F=1.438,P=0.191)。结论·共病OCPD可能是OCD患者BIS异常的不利因素,是BAS异常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强迫型人格障碍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行为抑制激活系统与情绪和正念的关系
4
作者 张东成 张曼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922,共8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行为抑制/激活系统与情绪的关系及正念各因素在其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268名大学生,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和正念五因素量表进行测查。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与非参数Bootstrap法探讨正念各... 目的:探讨大学生行为抑制/激活系统与情绪的关系及正念各因素在其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268名大学生,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和正念五因素量表进行测查。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与非参数Bootstrap法探讨正念各因素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与情绪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描述和不行动因子在行为激活系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中的起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0.02),觉知地行动、不判断和不行动因子在行为抑制系统与消极情绪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9、0.06、0.04)。结论: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分别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有关;正念作为特殊的情绪调节策略,各因子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正念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76
5
作者 李彦章 张燕 +5 位作者 姜英 李航 米沙 易光杰 古洪勇 姜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考察Carver和White的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项目分析显示,除题项1和18,其余题目的鉴别度均符合心理测量... 目的:考察Carver和White的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项目分析显示,除题项1和18,其余题目的鉴别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探索性因素分析(各因素条目负荷分别为0.69-0.83,0.59-0.80,0.36-0.59,0.41-0.72)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显示四因素结构更为合理(RMSEA=0.042,GFI=0.926,AGFI=0.902,IFI=0.891,CFI=0.887,AIC=280.349)。(3)行为抑制系统与神经质呈中度相关(r=0.53,P<0.01),行为激活-驱力与外向性呈中度相关(r=0.30,P<0.01);特质焦虑与行为抑制系统呈中度相关(r=0.35,P<0.01),与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无显著相关。显示量表有较好的聚合和区分效度。(4)四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59、0.72、0.66和0.55。结论: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是比较可靠和有效的测试人格建构的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心理测量学研究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彦章 景璐石 +2 位作者 米沙 张燕 李小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4-506,520,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问卷、Beck抑郁问卷和Zung氏抑郁自评问卷测评27名青少年抑郁症、38名抑郁情绪青少年及健康对照组74名青少年,比较3组青少年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得分上的差...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问卷、Beck抑郁问卷和Zung氏抑郁自评问卷测评27名青少年抑郁症、38名抑郁情绪青少年及健康对照组74名青少年,比较3组青少年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得分上的差异,并做抑郁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相关分析。结果:(1)抑郁症组和抑郁情绪组的行为抑制系统得分均高于无抑郁组[(14.6±2.4),(14.5±1.5)vs.(13.3±1.5);P<0.001],而行为激活系统的奖赏反应和驱力得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奖赏反应:(11.7±1.7)、(12.4±1.7)vs.(12.7±2.0),(10.1±1.8)、(10.3±1.9)vs.(11.2±1.9);P<0.05或0.01];(2)抑郁症组抑郁得分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呈不同程度的相关(r=-0.26-0.84,P<0.05或0.01)。结论:行为激活系统功能降低、行为抑制系统功能增强可能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抑郁症 青少年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反应抑制功能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渊 王振 +3 位作者 张海音 陈珏 赵青 肖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研究强迫症(OCD)患者的反应抑制功能改变及其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活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45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49名健康者为对照。采用信号停止任务(SST)检测反应抑制功能,进行包括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在内的心理评估,比较组... 目的研究强迫症(OCD)患者的反应抑制功能改变及其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活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45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49名健康者为对照。采用信号停止任务(SST)检测反应抑制功能,进行包括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在内的心理评估,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SST:OCD组的停止信号反应时间[(351.16±48.18)ms]较对照组[(389.65±30.47)ms]明显缩短(P<0.01),OCD组对Go信号的正确反应率为(75.67±15.70)%,较对照组(86.45±10.23)%显著降低(P<0.01)。2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OCD组的行为抑制系统维度得分为11.53±2.86,较对照组(9.39±3.32)显著增高(P<0.01),两组行为激活系统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CD组中高反应抑制组的行为抑制系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反应抑制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OCD患者反应抑制功能增强,且受到行为抑制系统活跃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信号停止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患者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睿 范青 +4 位作者 张宗凤 曹璇 陈永军 白艳乐 张海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强迫症(OCD)患者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方法·以35例OCD患者与35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行为激活/行为抑制系统量表进行基线评估;对OCD患者进行3个月药物治疗,并在药物治疗之...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强迫症(OCD)患者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方法·以35例OCD患者与35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行为激活/行为抑制系统量表进行基线评估;对OCD患者进行3个月药物治疗,并在药物治疗之后再次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进行随访评估。比较OCD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差异。结果·OCD患者的反应抑制系统与健康对照存在显著差异(F=34.255,P=0.000),且在药物治疗前后,OCD患者的反应抑制系统也存在显著差异(t=-2.302,P=0.028)。药物治疗前后,在控制了基线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分数后,不同疗效组(临床治愈、有效、无效)在行为激活–愉悦追求的主效应均显著(F=4.868,P=0.035),在反应抑制系统上疗效的主效应均显著(F=4.500,P=0.019)。结论·OCD患者行为抑制系统的活跃性较健康对照差;随着OCD症状治愈程度的改变,其抑制功能也发生改变;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行为激活–愉悦追求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药物治疗 行为激活系统 行为抑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元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程浩 张亚利 +1 位作者 姚雪 张向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96-1807,共12页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纳入原始文献19篇,包含25个独立样本,共7702名被试。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发现,自恋与行为抑制系统存在中度负相关(r=−0.27,95%CI为[−0.34,...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纳入原始文献19篇,包含25个独立样本,共7702名被试。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发现,自恋与行为抑制系统存在中度负相关(r=−0.27,95%CI为[−0.34,−0.21]),自恋测量工具在两者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自恋与行为激活系统存在高度正相关(r=0.46,95%CI为[0.40,0.52]),被试类型在两者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密切关系支持了自恋的主体性理论和人格强化敏感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恋 行为激活系统 行为抑制系统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行为抑制-激活对其风险决策加工策略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刘增强 郭宗君 +4 位作者 魏巍 徐圣芬 陈娟 赤海娇 刘世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行为抑制-激活(BIS/BAS)对其风险决策加工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47例,根据BIS/BAS量表测评,选取BIS和BAS得分同高、同低各15%的受试者,分别作为BIS/BAS高分组(n=... 目的探讨个体行为抑制-激活(BIS/BAS)对其风险决策加工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47例,根据BIS/BAS量表测评,选取BIS和BAS得分同高、同低各15%的受试者,分别作为BIS/BAS高分组(n=27)和低分组(n=25)。两组均进行高、低风险决策实验,同时记录决策损益、选择偏好和策略模式。结果两组低风险决策条件下保持策略、放弃策略、转换策略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保持策略、放弃策略、转换策略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保持策略、放弃策略、转换策略得分与低风险决策条件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风险决策条件下损益、选择偏好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损益、选择偏好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损益、选择偏好得分与低风险决策条件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风险决策条件下,BIS得分与选择偏好、保持策略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BAS得分与保持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正相关(P<0.05)。在高风险决策条件下,BIS得分与放弃策略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BAS得分与放弃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风险规避和获得收益是个体决策的重要机制,随着风险的增加,决策倾向于更加保守和不确定。低风险情况下BIS对个体决策具有更加明显的调控作用,策略稳定性较高;高风险情况下BAS对个体决策具有更加明显的调控作用,表现为更高的策略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 决策 风险 偏好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