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行为无效事由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广新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73,共12页
法律行为无效对私人自治构成最严厉的否定,为确保实施法律行为的安定性,法律必须对法律行为基于哪些特定事由而无效作出明确规定。《民法通则》、《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法律行为无效事由的规定在立法技术、法律用语、法律逻辑、法... 法律行为无效对私人自治构成最严厉的否定,为确保实施法律行为的安定性,法律必须对法律行为基于哪些特定事由而无效作出明确规定。《民法通则》、《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法律行为无效事由的规定在立法技术、法律用语、法律逻辑、法律政策等方面皆存在明显缺陷。民法总则立法应总结《民法通则》、《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经验与不足,并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有益的立法,通过整合、修改、废止、补充等立法手段,对法律行为无效的事由作出明确、科学、系统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无效 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行为无效原因之规范适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永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分别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违背公序良俗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导致这三种无效原因的关系出现混乱。实际上,虚假意思表示与恶意串通之情形应包含于"违背善良风俗"... 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分别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违背公序良俗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导致这三种无效原因的关系出现混乱。实际上,虚假意思表示与恶意串通之情形应包含于"违背善良风俗"之范畴内。从比较法上看,也无法找到单列恶意串通为法律行为无效原因之做法。基于此,我国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应采用限缩原则解释"恶意串通"和"虚假意思表示",扩大"善良风俗"之适用范围,使"违背公序良俗"成为认定虚假意思表示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之"一般条款"。当三种无效原因"竞合"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同时,该三条规范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及第6条之规定出现法条竞合时,也应做技术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意思表示 恶意串通 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行为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票行为无效、票据无效与民事责任证明
3
作者 张永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72,共5页
本文结合一起案例,从实证法的角度谈出票行为无效和票据无效的关系问题。本文清楚地表明票据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基本票据行为无效的情况下,该票据为无效票据。同时对于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是民事责任的处理问题,本文认为该种票... 本文结合一起案例,从实证法的角度谈出票行为无效和票据无效的关系问题。本文清楚地表明票据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基本票据行为无效的情况下,该票据为无效票据。同时对于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是民事责任的处理问题,本文认为该种票据可以起到民事责任证明的作用。文章认为,《票据法》在将来修改完善时应加强对票据流通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票据法 出票行为无效 票据无效 民事责任 无效票据 票据流通 实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理论内核与制度前景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君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8,共7页
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在举证责任分配、诉前程序、起诉期限及判决方式方面有其特殊性,除判决方式已由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外,其余方面之特殊设计尚告阙如,而判决方式之条文规定亦存缺陷。为实现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独立价值与... 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在举证责任分配、诉前程序、起诉期限及判决方式方面有其特殊性,除判决方式已由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外,其余方面之特殊设计尚告阙如,而判决方式之条文规定亦存缺陷。为实现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独立价值与功能扩容,应结合此类诉讼的理论内核来施以相应的制度构建。行政行为无效确认之诉的价值内核、观念内核决定了其例外抗争性,进而需经由原告承担行政行为无效之举证责任、设置诉前程序来抑制此类诉讼被优先提起;其效果内核、功能内核则突显了独立于撤销之诉的应然定位,进而需经由取消起诉期限、改良判决方式之条文规定来促成与撤销之诉救济合力的最大化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行为无效 无效确认之诉 确认无效判决 理论内核 制度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票据法中票据的无效与票据行为的无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振华 秦鹏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8-71,共4页
票据的无效是基于出票行为在形式要件上不合法或当事人更改法定不得更改事项而导致的后果 ,票据行为的无效是附属票据行为的行为人基于票据的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欠缺而导致的票据法上的后果。两者既具有紧密的联系 。
关键词 票据无效 票据行为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信息的我国发明专利无效行为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洁 余翔 崔利刚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2-58,共7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在1985-2013年间,共计做出发明专利无效审查决定2 463项,涉及2 035项发明专利。以无效审查决定相关的法律状态信息及已授权发明的专利信息为基础,构建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IPC分类数、同族专利数及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在1985-2013年间,共计做出发明专利无效审查决定2 463项,涉及2 035项发明专利。以无效审查决定相关的法律状态信息及已授权发明的专利信息为基础,构建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IPC分类数、同族专利数及专利权稳定性指标,分别从时间、专利权人主体及技术领域三个维度,对我国发明专利无效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发明专利无效行为的特征、专利权稳定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的实证结果,丰富了我国对专利无效制度及专利策略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信息 发明专利 无效行为 专利特征 专利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效法律行为的补正和转换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历幸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5,共6页
法律行为的无效原则上应当是确定、自始、终局的,但也存在例外,即无效法律行为经补正和转换可以成为有效的法律行为。补正是指无效法律行为于无效原因消灭后因当事人的承认而在当事人之间成立与该无效法律行为有同一内容的法律行为的情... 法律行为的无效原则上应当是确定、自始、终局的,但也存在例外,即无效法律行为经补正和转换可以成为有效的法律行为。补正是指无效法律行为于无效原因消灭后因当事人的承认而在当事人之间成立与该无效法律行为有同一内容的法律行为的情形;转换是指无效法律行为若具备其他法律行为的要件并依其情形可以认为当事人若知其无效即意图作出该其他法律行为的,该其他法律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有效的情形。补正、转换均系专为无效法律行为而设的制度,与适用于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的补全制度不同。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如其无效部分具备补正或转换的要件,可对该部分适用补正制度或者转换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法律行为的补正 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法律行为的效力 效力未定法律行 为的补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产法撤销权制度和无效行为制度的二元立法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5-80,共6页
传统英国破产法和德国破产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立法主义,分别实行无效行为制度和撤销权制度,这两种立法方式各有其固有的利弊,因而重要的是具体制度本身的严格设计。我国学界对原破产法第三十五条的持续争论,昭示了我国破产法立法上的严... 传统英国破产法和德国破产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立法主义,分别实行无效行为制度和撤销权制度,这两种立法方式各有其固有的利弊,因而重要的是具体制度本身的严格设计。我国学界对原破产法第三十五条的持续争论,昭示了我国破产法立法上的严重不足。新破产法采用了无效行为制度与撤销权制度并存的二元立法模式,可谓一种扬长避短的选择,但在具体制度规定上仍过于简单和单薄,应进一步吸取国外破产法的立法经验,结合国情,从该制度的周延性等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销权制度 无效行为制度 溯及主义 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荣珍 王南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1,共8页
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行为没有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或者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情形,应当判决确认无效。这为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然存在着... 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行为没有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或者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情形,应当判决确认无效。这为无效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然存在着规定不够明确、部分概念模糊、实践中不易把握等问题,对此应当根据行政行为理论和审判实践确立认定的标准和方法。其中,对于“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应当理解为实施主体无权限,在认定时对无效行政行为与行政行为不成立、实施主体无权限与超越职权加以区分;“行政行为没有依据”应当包括没有实体法依据和没有程序法依据,在认定时区分没有依据与主要证据不足以及没有依据与适用法律错误;“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宜划分为客体不能、时限不能和自身不能,在认定时应明确其既不同于行政不能,也不同于行政不作为;“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主要涵盖损害重大公共利益、不符合法定书面形式、登记机关未履行审慎义务等情形,在认定时要对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与一般违法及明显不当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重大且明显违法 司法认定 认定标准 认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破产无效行为制度抑或撤销权制度的探讨——现行《破产法(试行)》第三十五条评析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现琴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破产无效行为制度 撤销权制度 《破产法(试行)》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伟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3,共6页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增设了行政诉讼中的确认无效判决,但不能据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中国统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已经开始启动,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正也正在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确...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增设了行政诉讼中的确认无效判决,但不能据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中国统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已经开始启动,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正也正在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标准和种类,明确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建立独立的确认无效诉讼制度应当分别成为未来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中国 法律规范 司法解释 行政诉讼法 确认标准 国家赔偿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效行政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89-91,共3页
行政法领域是否应确立无效行政行为,这在我国既是一个困扰法学理论的难题,也是一个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应有内涵、历史演变和存在根据的分析,指出在中国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鉴于该制... 行政法领域是否应确立无效行政行为,这在我国既是一个困扰法学理论的难题,也是一个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应有内涵、历史演变和存在根据的分析,指出在中国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鉴于该制度存在的固有缺陷,在制度设计上应坚持:违法行政行为的原则撤销说,而不是原则无效说;对无效行政行为应采取法律明确列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撤销行政行为 无效行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行为的无效确认制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小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4-37,共4页
无效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薄弱问题。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无效行政行为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立法上判断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准,阐述了行政行为无效的确认程序,并对完善这个问题的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判断标准 确认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确认无效民事行为的时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玲 《政法论丛》 CSSCI 1999年第4期30-32,共3页
无效民事行为在我国立法上采用自始无效的体例,法律规定无效民事行为是绝对无效和当然无效的行为,毋需确认程序的确认,也不受确认时限的限制。尽管新《合同法》更改了原《民法通则》中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具体类型,但就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在我国立法上采用自始无效的体例,法律规定无效民事行为是绝对无效和当然无效的行为,毋需确认程序的确认,也不受确认时限的限制。尽管新《合同法》更改了原《民法通则》中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具体类型,但就无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不需确认这一点来说,却是共同的。该文认为,法律默认无效民事行为既存在又无效的自然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将产生许多的不便与弊端,主张我国立法能够采纳自始无效与宣告无效折衷的方式,确认无效民事行为的时限,以使这种无效民事行为的自然状态尽快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民事行为 确认无效 确认程序 确认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承认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5-48,共4页
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承认尹田民事活动中,对于某些缺乏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依法主张其无效,也可对之予以承认,使之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无效行为的承认权,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但是,我国民法理论对此尚未展开深入研究,... 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承认尹田民事活动中,对于某些缺乏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依法主张其无效,也可对之予以承认,使之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无效行为的承认权,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但是,我国民法理论对此尚未展开深入研究,立法上也缺乏必要规定,致使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承认 无效民事行为 绝对无效 相对无效 买卖合同 请求权 行为 承认行为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 效力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三条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琪王月 王琪玥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3,共2页
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目前规定了两种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即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和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破产行为无效,对这两种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领会新企业破产法的真谛。同时,根据传统民法的原理,在意思表示有... 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目前规定了两种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即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和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破产行为无效,对这两种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领会新企业破产法的真谛。同时,根据传统民法的原理,在意思表示有缺陷的情况下,企业的破产行为似也应认定为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破产无效行为制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产法中不当减损财产行为限制制度的一元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善斌 余江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8,共12页
我国《企业破产法》同时规定了破产行为无效制度和破产撤销权制度以限制债务人于破产前实施的不当减损财产行为。破产行为无效制度的限制对象由事实行为转变为法律上的行为,限制范围被破产撤销权制度吸收。破产法中确认行为无效与撤销... 我国《企业破产法》同时规定了破产行为无效制度和破产撤销权制度以限制债务人于破产前实施的不当减损财产行为。破产行为无效制度的限制对象由事实行为转变为法律上的行为,限制范围被破产撤销权制度吸收。破产法中确认行为无效与撤销权行使规则相近。破产行为无效制度有被破产撤销权制度替代的可能。仅规定破产撤销权制度的一元限制模式可以维护交易秩序与交易安全,减少由我国《民法典》统摄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则体系的重复与混乱,降低规则适用成本。《企业破产法》修订时可以采用一元限制模式,在可撤销行为类型中增设故意减损财产行为,延长故意减损财产行为的可撤销期间,并赋予管理人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主张不当减损财产行为无效或撤销该行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减损财产行为 破产行为无效 破产撤销权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债权人撤销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新企业破产法撤销权制度与无效行为制度 被引量:13
18
作者 蔡人俊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历经十数年之准备工作,新企业破产法最终于2006年8月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在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规范市场主体的基础性法律,破产法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制定与修改均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此次审议通过的... 历经十数年之准备工作,新企业破产法最终于2006年8月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在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规范市场主体的基础性法律,破产法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制定与修改均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此次审议通过的新企业破产法注重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并使之与我国国情密切结合,故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而要使破产法真正发挥作用,则更有赖于将来诸多配套工作之完成。本期笔谈特约请专家学者聚焦此次立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期待社会各界将这一探讨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破产法(试行)》 撤销权制度 行为制度 解读 无效行为 破产程序 可撤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行为被认定无效后的财产返还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未履行的,不得再履行;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的,则当事人应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对此,有下列问题值得研究: 一、返还财产所根据的原则在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返还财产所根据的原则是什么?对此,传统...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未履行的,不得再履行;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的,则当事人应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对此,有下列问题值得研究: 一、返还财产所根据的原则在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返还财产所根据的原则是什么?对此,传统理论的认识就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当无效的民事行为发生交付标的物的事实时,其无效的债权行为即已成为物权行为,应按不当得利的返还原则进行处理;有人则认为,如无效行为系债权行为时,其所为之给付应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如其无效行为系物权行为,则可依占有之规定请求回复占有;也有人认为,只要当事人在实施行为时即已知或应知其行为无效,则应负“回复原状”的责任。如标的物发生毁损灭失,无论其对无效行为的发生为恶意或有过失,无论其就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有无过错,均应负赔偿责任。因此,民事行为无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民事行为 返还财产 对方当事人 不当得利 物权行为 无效行为 债权行为 财产返还 恢复原状 无过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唐华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1-26,共6页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是伴随公定力理论的出现而提出的,是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对传统公定力理论的一种修正和完善。笔者认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存在着三大缺陷:概念理解上的模糊,使用上的混乱;认定标准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是伴随公定力理论的出现而提出的,是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对传统公定力理论的一种修正和完善。笔者认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存在着三大缺陷:概念理解上的模糊,使用上的混乱;认定标准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的缺失。通过分析比较,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