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工程事故防控的违规操作行为扩散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雷 柴国荣 宗胜亮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5,共8页
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会致使工程项目事故发生,直接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影响工程项目成败。在研究工程项目施工事故产生机理和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扩散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运筹学方法分析违规操作行为在施工人员网络中的传播扩散过程,... 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会致使工程项目事故发生,直接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影响工程项目成败。在研究工程项目施工事故产生机理和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扩散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运筹学方法分析违规操作行为在施工人员网络中的传播扩散过程,研究表明:自身阈值、影响系数和显现程度对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行为的传播扩散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合理调整自身阈值、影响系数、显现程度与影响节点和传播路径数量变化的作用关系,可以有效减轻违规操作行为的传播扩散程度,相关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防控和减少工程项目施工中突发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施工事故 违规操作 行为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场理论的社会网络中行为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博 王玉峰 梁忠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6期53-56,共4页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用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并做出决策的事例,具有广泛的应用。深入研究了基于平均场理论的复杂社会网络中行为扩散模式。设计了特定的扩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采用某行为的邻居节点绝对数目、相对比率以及节点的...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用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并做出决策的事例,具有广泛的应用。深入研究了基于平均场理论的复杂社会网络中行为扩散模式。设计了特定的扩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采用某行为的邻居节点绝对数目、相对比率以及节点的总邻居数目对该节点选择行为的影响。采用平均场理论对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网络结构对行为扩散的影响,从理论上得出了如何选择门限值使新行为能够在社会网络中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平均场理论 行为扩散 门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证券投资行为扩散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继云 李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证券市场是一个开放市场,影响股价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投资者群体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较之于其他经济领域,证券投资行为扩散往往容易产生投资者群体,并具有较高的集合力或凝聚力,有时甚至能够左右证券市场的走势,发挥着极强的扩展和... 证券市场是一个开放市场,影响股价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投资者群体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较之于其他经济领域,证券投资行为扩散往往容易产生投资者群体,并具有较高的集合力或凝聚力,有时甚至能够左右证券市场的走势,发挥着极强的扩展和放大效应。本文分别建立了基于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投资行为随机演化模型,讨论了投资者行为扩散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心理阈值、人群的网络结构、初始投资行为群体的规模和特点影响投资行为扩散的规律,并提出了开展行之有效的投资者教育、监管层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效甄别证券投资行为扩散中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投资行为扩散 心理阈值 随机演化模型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行为扩散机制研究——基于2012年以来4次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桥云 黄文虎 《西南金融》 2015年第12期17-22,共6页
2012年6月8日起,央行放开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管制,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区间内向上浮动,此后浮动区间不断扩大。本文以商业银行调息行为中调息时点选择为研究对象,运用BASS模型和外部影响模型研究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在银行间的扩散机制... 2012年6月8日起,央行放开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管制,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区间内向上浮动,此后浮动区间不断扩大。本文以商业银行调息行为中调息时点选择为研究对象,运用BASS模型和外部影响模型研究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在银行间的扩散机制。研究发现,2012年和2014年央行两次调息后影响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主要因素来自外部,而2015年两次调息的主要因素源于商业银行自身,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定价 金融创新 BASS模型 外部影响模型 利率市场化 行为扩散机制 商业银行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特征的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扩散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熊亚超 祁慧 +1 位作者 李泽荃 张明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7-191,共5页
煤矿作业群体的互动形成了特定的网络结构,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信任理论,提出煤矿作业群体网络特征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群体不安全行为扩散的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得出煤矿职工... 煤矿作业群体的互动形成了特定的网络结构,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信任理论,提出煤矿作业群体网络特征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群体不安全行为扩散的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得出煤矿职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网络密度及网络中心度三个维度经由人际信任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不安全行为扩散,关系强度、关系非对称性、网络规模和结构洞四个变量,通过人际信任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不安全行为扩散。基于此,提出了群体层面的不安全行为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人际信任 网络特征 行为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侵入高温硫化硅橡胶扩散行为的仿真研究(二):气态水的扩散演变
6
作者 左周 周颖 +4 位作者 梁曦东 仵超 高岩峰 李特 王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690-5699,I0031,共11页
目前工程和学术领域对水侵入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机制存在认知盲区,难以判断硅橡胶内部水分的来源及侵入路径。因此,该文旨在对比研究气态水和液态水在硅橡胶内部扩散行为的差异性。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气态水和液态水从单侧侵入硅橡胶... 目前工程和学术领域对水侵入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机制存在认知盲区,难以判断硅橡胶内部水分的来源及侵入路径。因此,该文旨在对比研究气态水和液态水在硅橡胶内部扩散行为的差异性。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气态水和液态水从单侧侵入硅橡胶的扩散过程开展对比研究,仿真计算得到气、液态水侵入硅橡胶后其内部水分时空分布及质量的演变规律,初步探讨在硅橡胶复合材料体系中气、液态水的输运机制。研究表明,当硅橡胶单侧吸湿、吸水达到饱和后,内部水分从高湿(或液体)侧的高摩尔浓度沿厚度方向线性降低到低湿侧的低摩尔浓度,即硅橡胶内部的水分子分布沿厚度方向存在浓度梯度,可能为潜在的硅橡胶透湿、透水行为提供扩散驱动力;气、液态水侵入硅橡胶具有不同的扩散特性,受到硅橡胶基体和填料特性的共同影响,尤其是气态水能以更大的扩散速率快速侵入硅橡胶。结果可为区分气态水和液态水在硅橡胶中的扩散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硅橡胶 气态水 数值仿真 扩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源气体对煤中CH_(4)吸附扩散行为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林飞 陆卫东 +1 位作者 黄戈 戴凤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注源气体对煤中甲烷(CH_(4))吸附扩散行为的影响,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与分子动力学(MD)方法,选取不同比例热瓦斯发电尾气(注热、多组分)、常温二氧化碳(CO_(2))(强吸附性、单组分)、常温氮气(N_(2))(弱吸附性、单组分)等... 为探究不同注源气体对煤中甲烷(CH_(4))吸附扩散行为的影响,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与分子动力学(MD)方法,选取不同比例热瓦斯发电尾气(注热、多组分)、常温二氧化碳(CO_(2))(强吸附性、单组分)、常温氮气(N_(2))(弱吸附性、单组分)等3种类型气体,通过与CH_(4)混合,注入煤体后分析吸附情况,并依据其结果,以固定CH_(4)数量为基础,注入上述3种气体,分析其扩散行为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注源气体积占比升高,注入CO_(2)条件下CH_(4)吸附量降低幅度逐渐大于热发电尾气条件,并表现出优于热发电尾气的抑制性能;而注入N_(2)后,CH_(4)吸附量虽有所降低,但始终远大于前两者。在扩散方面,随着注源气体积占比升高,扩散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系数始终大于未注气前,注源气体以促进CH_(4)扩散为主;注入N_(2)条件下CH_(4)扩散系数最高且降低幅度最小,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注CO_(2)条件下CH_(4)扩散系数降低幅度最大,促进作用最弱;因此,选取热瓦斯发电尾气进行CH_(4)驱替性价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CH_(4)) 注源气体 吸附扩散行为 扩散系数 热瓦斯发电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紫外老化沥青扩散行为研究
8
作者 王佳妮 潘阳光 +2 位作者 薛忠军 徐立廷 任万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15,共8页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砜基吸收峰强度,表面微观形貌及荧光显微图像。结果表明:表层老化沥青存在由表及里的扩散,各官能团与组分沿浓度梯度扩散,羰基和亚砜基含量变化率可较好地反映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与暗黑温度、暗黑时长正相关,其中,暗黑温度对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沥青 扩散行为 红外光谱 组分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金属高温变形界面元素生长扩散行为
9
作者 邬莹 帅美荣 +2 位作者 陈新毅 史靖 郭星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以Q235碳钢棒为内芯,304不锈钢管为覆层制备了不锈钢/碳钢异质金属热压缩复合坯料,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近界面微观形貌演变特征;基于电子探针线扫描数据,研究了不同热变形温度下Fe、Cr和Ni元素的扩散行为变化规律,揭示了界面扩散层形... 以Q235碳钢棒为内芯,304不锈钢管为覆层制备了不锈钢/碳钢异质金属热压缩复合坯料,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近界面微观形貌演变特征;基于电子探针线扫描数据,研究了不同热变形温度下Fe、Cr和Ni元素的扩散行为变化规律,揭示了界面扩散层形貌、晶粒动态再结晶与元素扩散行为的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变形温度的升高,受热激活过程的影响,晶界位错滑移和攀移能力增强,界面晶粒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不锈钢/碳钢结合界面呈波浪状形貌,界面缝隙和气孔缺陷显著减少,导致元素扩散路径缩短,扩散距离显著增加。此外,基于复合界面元素抛物线扩散规律以及Arrhenius方程,构建了由变形温度和变形时间耦合影响的元素扩散生长动力学模型,能够精确描述近界面Fe、Cr和Ni元素的扩散距离,阐明元素扩散行为与变形工艺参数相关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微观组织 动态再结晶 元素扩散行为 元素扩散生长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铝电磁脉冲焊接界面形成过程的原子扩散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成祥 许晨楠 +2 位作者 周言 陈丹 米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1,I0004,共11页
电磁脉冲焊接技术以高压脉冲放电驱使异种金属可靠连接而备受关注,但其界面结合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搭建了铜-铝电磁脉冲焊接综合试验平台,捕获了焊接的动力学过程,得到碰撞点速度与碰撞角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分子动力学... 电磁脉冲焊接技术以高压脉冲放电驱使异种金属可靠连接而备受关注,但其界面结合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搭建了铜-铝电磁脉冲焊接综合试验平台,捕获了焊接的动力学过程,得到碰撞点速度与碰撞角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电磁脉冲焊接典型界面(平直界面与涡旋界面)形成过程的对应模型,探究了焊接中的原子扩散行为,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典型结合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剧烈碰撞驱使界面材料塑性变形,界面材料塑性形变形成冶金结合和机械咬合是铜-铝电磁脉冲焊接界面的结合机制,且涡旋界面处的原子扩散厚度大于平直界面.该文可为深入理解电磁脉冲焊接机理和调控焊接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焊接 界面形成 原子扩散行为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侵入高温硫化硅橡胶扩散行为的仿真研究(一):数值建模与计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左周 周颖 +5 位作者 梁曦东 罗兵 王婷婷 刘书棋 王乾 刘书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1-352,I0028,共13页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高湿多雨环境下容易发生劣化,但由于受到实验方法和观测表征技术的限制,难以判断硅橡胶复合材料中水分的来源及侵入路径。借助数值建模与可视化仿真,通过两篇系列论文分别研究液态水和气态水在高温硫化硅橡胶内部的...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高湿多雨环境下容易发生劣化,但由于受到实验方法和观测表征技术的限制,难以判断硅橡胶复合材料中水分的来源及侵入路径。借助数值建模与可视化仿真,通过两篇系列论文分别研究液态水和气态水在高温硫化硅橡胶内部的扩散行为,该文是系列论文第一篇。首先,基于Langmuir扩散模型研究水分侵入过程的数值建模方法,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牛顿–拉夫逊法实现精确建模与高效解算。然后,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高温硫化硅橡胶内部的液态水扩散行为开展仿真,实现对自由态水分和结合态水分的解耦,获得液态水侵入过程的时空分布及质量演变规律。通过硅橡胶样品吸水增重实验,验证数值模型和仿真的正确性。最后,研究氢氧化铝和温度两种因素对水分扩散行为的影响,揭示亲水性氢氧化铝填料和温度对水分侵入过程的影响规律。所提出的数值仿真方法可为研究水分侵入复合绝缘子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绝缘 硅橡胶 水分 扩散行为 数值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WCrNiMo高熵涂层的阻扩散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浩 李小亚 +5 位作者 王禄越 苏一凡 唐鹏 任耀 黄宏军 石倩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解决NiAlHf涂层和镍基高温合金元素互扩散造成的抗氧化性能衰减问题。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NiAlHf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N5之间沉积一层AlWCrNiMo高熵涂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和表征分析来评估涂层性能。结果AlWCrN... 目的解决NiAlHf涂层和镍基高温合金元素互扩散造成的抗氧化性能衰减问题。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NiAlHf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N5之间沉积一层AlWCrNiMo高熵涂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和表征分析来评估涂层性能。结果AlWCrNiMo具有单一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结构致密且与N5基体、NiAlHf面层结合良好。在1100℃恒温氧化25 h后,无扩散障试样(NN)出现了连续的γ'-Ni3Al贫铝区,而有扩散障试样(NAN)的扩散阻挡层较好地抑制了这种扩散现象。NAN试样的互扩散区+二次反应区(IDZ+SRZ)宽度为19.2μm,远小于NN试样的30μm。然而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NAN试样的阻挡性能发生衰减。50 h之后NAN试样的二次反应区(SRZ)宽度大于NN试样;100 h后扩散障被逐渐消耗变薄,200 h时彻底分解。结论1100℃恒温氧化25 h后,AlWCrNiMo高熵扩散障明显减缓了元素扩散,氧化50 h后,高熵合金中分解的W和Mo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TCP相的析出。在氧化初期,NAN试样优先实现了暂态氧化铝到稳态氧化铝的转变,为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其增重明显小于单一NN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氧化涂层 AlWCrNiMo高熵涂层 扩散行为 抗氧化性能 氧化增重 元素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氢合建站储氢瓶组氢气泄漏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侃 张思琪 +4 位作者 刘晓雷 汪皓 赵亮 时婷婷 周明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1700,共10页
为探究油氢合建站储氢瓶组阀体面板失效后引发的氢气泄漏事故及氢气扩散行为的影响因素,根据真实场景构建等比例数值模型,针对不同泄漏源和环境风力条件下的氢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从事故后果角度提出了不同事故场景下的应急... 为探究油氢合建站储氢瓶组阀体面板失效后引发的氢气泄漏事故及氢气扩散行为的影响因素,根据真实场景构建等比例数值模型,针对不同泄漏源和环境风力条件下的氢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从事故后果角度提出了不同事故场景下的应急处置方式。结果表明,当储氢瓶组发生小孔泄漏时,氢气运动沿中心线形成欠膨胀射流,在泄漏源周围形成氢气云团高浓度分布。随着泄漏口孔径增大,短时间内氢气扩散在距离泄漏源较远区域形成具备爆炸性的混合气云团。氢气泄漏方向的改变直接影响其扩散行为的变化,促使氢气/空气混合气云团分布区域呈现显著差异。对于水平泄漏模式下的氢气扩散行为要着重考虑站内装置和设备的阻挡作用,而竖直向下的泄漏模式会造成范围更广的高浓度氢气聚集。随着环境风力的增强和站内布局复杂化,泄漏氢气在局部区域浓度升高,沿下风向水平范围的扩散半径增大,而在竖向空间的扩散高度下降,爆炸性混合气云呈现朝下风向区域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能安全 氢气泄漏 扩散行为 油氢合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行为状态扩散中的广义影响力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峻 王伟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6-1074,共9页
管理复杂性研究中的群行为问题,社会交互性数理关系刻画是一个关键点,这种动态交互性导致了群行为扩散。在关注群内个体局域交互影响的同时,建立了可以刻画广义交互影响的模型,并提出相应实现算法;利用有效的实证实验,根据建立的群网络... 管理复杂性研究中的群行为问题,社会交互性数理关系刻画是一个关键点,这种动态交互性导致了群行为扩散。在关注群内个体局域交互影响的同时,建立了可以刻画广义交互影响的模型,并提出相应实现算法;利用有效的实证实验,根据建立的群网络模型拓扑特性,借助于仿真实验验证了相同情境下群行为扩散过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社会交互性 行为扩散 拓扑特性 实证研究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带热障涂层DD6单晶高温合金互扩散行为及持久断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建民 李嘉荣 +3 位作者 牟仁德 赵金乾 史振学 刘世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61,共6页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DD6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热障涂层,带涂层试样首先在1100℃空气气氛中分别进行了50h和100h热处理,然后在980℃/250MPa条件下进行持久实验,研究了持久断裂后合金与黏结层界面的互扩散行为、组织形貌以...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DD6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热障涂层,带涂层试样首先在1100℃空气气氛中分别进行了50h和100h热处理,然后在980℃/250MPa条件下进行持久实验,研究了持久断裂后合金与黏结层界面的互扩散行为、组织形貌以及断裂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100℃热处理,合金与黏结层之间的元素发生了互扩散,合金基体中Cr含量增加,而Re,Nb,Mo,Ta等元素向黏结层扩散;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析出的不稳定相数量增多,持久断裂试样γ′相粗化程度增加;1100℃热处理带热障涂层持久断口为韧窝断口,与合金标准试样断口特征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高温热处理 DD6 扩散行为 持久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原子在完美δ-Pu金属体相中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洪源 罗顺忠 +2 位作者 刘国平 熊晓玲 宋宏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64-1968,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计算了H原子在δ-Pu金属体相中可能稳定存在间隙位置的嵌入能.计算结果表明,八面体间隙是H原子最稳定存在位置,无自旋极化和自旋极化水平的嵌入能分别为-3.12和-2.22eV.四面体间隙位的嵌入能相对稍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计算了H原子在δ-Pu金属体相中可能稳定存在间隙位置的嵌入能.计算结果表明,八面体间隙是H原子最稳定存在位置,无自旋极化和自旋极化水平的嵌入能分别为-3.12和-2.22eV.四面体间隙位的嵌入能相对稍大,是次稳定存在位置.通过能量分析推测了单个H原子在完美δ-Pu金属中可能的扩散路径和扩散能垒.最可能扩散路径为相邻不同间隙位的交替扩散,八面体间隙到四面体间隙的扩散能垒为1.06eV,而四面体间隙到八面体间隙的扩散能垒为0.38eV.另外沿平行晶轴方向四面体间隙到四面体间隙交替直线扩散的能垒为1.83eV,八面体间隙到八面体间隙交替扩散路径的能垒最高,为2.52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原子 δ-Pu金属 扩散行为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压焊中原子扩散行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致焕 亢世江 刘志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2,共6页
木文以试验为主,采用中子活化、电镜扫描、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冷压焊及各种压焊接头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定,得到“冷压焊过程中不存在异种金属间原子相互扩散行为”的结论。提出“原子扩散并不是一... 木文以试验为主,采用中子活化、电镜扫描、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冷压焊及各种压焊接头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定,得到“冷压焊过程中不存在异种金属间原子相互扩散行为”的结论。提出“原子扩散并不是一切焊接过程中的必然行为”的理论观点。指出冷压焊属晶间结合形式的金属键合。根据上述观点实现了非共格金属间及液、固相不相溶金属间的对接冷压焊。从理论和实践上扩大了金属的可焊范围。本文还对实行过热时效的各种冷压焊接头界面原子扩散行为进行了测定,揭示出它们的扩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压焊 扩散行为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锌铝合金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彬 邹增大 +1 位作者 李世春 石志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研究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Zn-5Al试样在各种实验条件中的变化及其有关的界面作用,讨论了Zn-Al共析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锌粉和铝粉颗粒表面的氧化物层严重阻碍合金化的进行;原子沿晶界(相界)和自由表面的扩散在共析组织的形成过程... 研究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Zn-5Al试样在各种实验条件中的变化及其有关的界面作用,讨论了Zn-Al共析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锌粉和铝粉颗粒表面的氧化物层严重阻碍合金化的进行;原子沿晶界(相界)和自由表面的扩散在共析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锌能溶入铝中,而铝几乎不能溶入锌中,共析组织出现的范围受到原来铝粉颗粒尺寸的限制;锌粉和铝粉扩散形成共析组织实际是柯肯达尔效应的一种应用,空位扩散机制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合金 组织 晶界 合金化 扩散行为 锌粉 铝粉 界面作用 颗粒表面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中简单流体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迎春 王琦 吕玲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受限在微孔中的简单流体氩的扩散行为 ,考察了微孔类型、孔径、温度和密度对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 ,微孔中流体的扩散系数均小于体相流体 ,并且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 ,同时沿孔道或狭缝方向的扩...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受限在微孔中的简单流体氩的扩散行为 ,考察了微孔类型、孔径、温度和密度对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 ,微孔中流体的扩散系数均小于体相流体 ,并且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 ,同时沿孔道或狭缝方向的扩散系数分量远大于沿孔径方向的分量 ,并且流体在通道型微孔中的扩散系数小于在狭缝型微孔中的扩散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流体 扩散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溢油的归宿及输移扩散行为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丽琴 宋金明 +2 位作者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120,共8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海洋石油开发业蓬勃发展。海上石油设施增多,突发性的海底油气管道破损泄露、油气井井喷、平台或钻井装置倾覆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人海洋中,使得...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海洋石油开发业蓬勃发展。海上石油设施增多,突发性的海底油气管道破损泄露、油气井井喷、平台或钻井装置倾覆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人海洋中,使得海上石油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海洋的生态平衡,不仅对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水综合利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研究证实,海洋石油泛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其直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油气 扩散行为 海洋石油开发 海上石油设施 输移 溢油 经济损失 海水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