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理与圣象:必须和而异——基于社会行为思维机制的分析
1
作者 倪荫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3,共6页
从社会行为的思维机制考察可知,真理和圣象是人和社会存在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维,各有其功用,不可混淆或相互替代,尤其不可排挤圣象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否则会造成人的无根生存,以致对人生和社会发展造成可怕的偏颇影响。
关键词 真理 圣象 社会行为思维机制 两者和 两者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思维与行为培养探讨——评《大学生心理健康》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勤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197,共2页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不仅给当事人和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且对高校师生心理情感以及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若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缓解,可能会影响其思维与行...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不仅给当事人和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且对高校师生心理情感以及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若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缓解,可能会影响其思维与行为。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之后,心理疾病带来的痛苦与愁闷无法得到排遣发泄,就可能出现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极端思维与行为,从而威胁校园管理安全。对高校而言,通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思维与行为习惯,对安全校园建设目标推进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行为 校园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事故 高校学生 心理疾病 高校师生 心理情感 安全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炎炎 袁玲 +4 位作者 嵇瑾 张霞 曾敏 陈昌文 卢晓旭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0-13,共4页
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与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有直接关系。本文基于理论推演构建了包括行为点数量和行为点质量两项指标的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5级评价标准。同时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苏州市9位... 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与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有直接关系。本文基于理论推演构建了包括行为点数量和行为点质量两项指标的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5级评价标准。同时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苏州市9位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达到中等水平的结论。分析认为,地理教师对综合思维概念认知的不足、教师综合思维教学倾向偏弱、综合思维教学行为引导性标准的空缺是制约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教师对综合思维概念内涵的认知、提高教师综合思维教学倾向水平、教师学习领会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标准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评价指标和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师 综合思维教学行为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思维”的独立化过程
4
作者 张世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1-34,共4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概念性思维只是一种最近发生的、较为年轻的思维方式,它曾经历着漫长的"前概念"积淀过程。"前概念"阶段是人类思维空间(人类小宇宙)走向独立化道路必不可少的萌芽时期,它孕育着思维往后发展的...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概念性思维只是一种最近发生的、较为年轻的思维方式,它曾经历着漫长的"前概念"积淀过程。"前概念"阶段是人类思维空间(人类小宇宙)走向独立化道路必不可少的萌芽时期,它孕育着思维往后发展的一切胚胎。"前概念"思维包含行为思维、集体表象思维、原始语言思维等人类童年时期的直观思维方式,这一漫长过程的最大成果就是使得思维空间独立于行为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符号、语言、图形等思维载体,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感觉、表象、记忆等思维能力,这就为下一步的概念性思维的产生打下了深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空间 行为思维 潜概念思维 概念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初民的实象思维
5
作者 张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实象 初民 动作思维 行为思维 猿人 思维活动 行为动作 人类思维 古人类学 打制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维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同构性
6
作者 陈志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19,共7页
长期以来,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直停留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并没有从劳动结构与思维结构相互之间的同构性入手,因而认识论只是停留于一般分析上,没有深入到内在结构性中间去。恩格斯指出:“人的... 长期以来,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直停留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并没有从劳动结构与思维结构相互之间的同构性入手,因而认识论只是停留于一般分析上,没有深入到内在结构性中间去。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结构 思维结构 同构性 对象性活动 行为思维 现代思维 对象意识 劳动产品 逻辑的格 直接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及其训练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乔亚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本的问题在于队员的身心素质发展滞后,就中国足球运动员所缺失的十项品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运动员素质的方法有:①极限训练,②”死亡”训练,③负氧训练,④催眠方法的应用,⑤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 思维行为 素质 极限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兼评卡西尔、怀特的文化哲学
8
作者 倪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89-9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卡西尔、怀特的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评析,提出了文化哲学人学研究应予重视的理论问题。文章认为,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研究人,首先须面对“人之文化存在”命题固有的矛盾性,如何解答这些矛盾,将决定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基本方向... 本文通过对卡西尔、怀特的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评析,提出了文化哲学人学研究应予重视的理论问题。文章认为,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研究人,首先须面对“人之文化存在”命题固有的矛盾性,如何解答这些矛盾,将决定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其次,文化哲学的人学研究应始终把文化与人的存在和发展这一终极问题联系起来,以突出其人学个性。文化哲学关注人与理想世界的关系,它借助文化诸形式,深刻揭示了人如何超越时间、空间局限,以展示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延续进程。再次,人之文化存在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活动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因此,从人——文化系统中拓展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人学 人之文化存在 符号化思维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信息感知与处理的人工智能研究大有可为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远良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2-1062,共1页
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模拟、实现或延伸人类的感知、思考、行动等思维与行为能力的科学与技术。人类智能的核心在于智慧的思维和智慧的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能是人类所固有的或者本能的、遗传的或者基因形成的。
关键词 人工智能研究 计算机模拟 人类智能 行为能力 信息感知 思维行为 科学与技术 大有可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