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归因审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昆 陈莉莎 朱洁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9-236,共8页
该文以行为归因审计的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的情境化教学理念,依托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设计并开发了"关联序贯式行为归因审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教学中行为审计缺位、错位,以及前往审计... 该文以行为归因审计的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的情境化教学理念,依托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设计并开发了"关联序贯式行为归因审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教学中行为审计缺位、错位,以及前往审计作业现场不便、参与实践周期较长、实践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还能够通过情境还原提升学生对管理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行为归因审计 情境化教学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高中生物新教材行为归因研究
2
作者 田青 毛贵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54,50,共3页
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 ,探索了中学生学习生物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 ,并根据统计结果 。
关键词 归因理论 行为归因 教育观念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对儿童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及其与父母情绪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双赫 谷传华 +2 位作者 陈会昌 林思南 包晓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父母对孩子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和情绪反应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从北京、保定和郑州随机选取 2 87名 1岁至 8岁儿童的父母 ,运用故事情境法对这些父母进行访谈。结果 :1 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不同 ... 目的 :探讨中国父母对孩子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和情绪反应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从北京、保定和郑州随机选取 2 87名 1岁至 8岁儿童的父母 ,运用故事情境法对这些父母进行访谈。结果 :1 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不同 ,它是暂时的 ,而在“天性与环境”归因和目的性方面 ,这种差异很小。 2 父母关于攻击行为持续性的归因与“天性与环境”、目的性的归因的归因之间相关显著 ,关于退缩行为持续性的归因与关于“天性与环境”的归因相关显著。 3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归因与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他们越倾向于将这种行为归因于与环境有关的、会持续下去的、孩子可以控制的因素 ,对消极社会行为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越强。结论 :父母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的归因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它们都与父母的情绪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归因 退缩行为 父母 天性 故事情境 孩子 目的性 情绪反应 儿童 攻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归因 被引量:23
4
作者 卢东 Samart Powpaka 寇燕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861-867,共7页
基于归于理论,探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归因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他归因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企业态度和产品感知质量,而利己归因会负向影响企业态度和产品感知质量... 基于归于理论,探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归因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他归因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企业态度和产品感知质量,而利己归因会负向影响企业态度和产品感知质量,并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归因经由企业态度、产品感知质量的中介,影响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降低利己归因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行为归因 企业态度 感知质量 购买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国韬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6期52-53,16,共3页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由于这种归因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归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由于这种归因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归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社会领域,其中维纳(Weiner,B.,1971)的归因理论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本文拟就简要介绍维纳的理论和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一、维纳关于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人们都把自己的成就行为归结为哪些原因呢?这是归因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早在海德(Heider,F.,1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理论 成就行为 行为归因 学习积极性 学生 成功与失败 归因训练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PC框架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者行为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任博 张雅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6,共13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关乎资源治理及其再利用,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文章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者行为归因的ISPC分析框架,即“制度设计—社会环境—个体认知—集体行动”四维分析框架,选取上海...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关乎资源治理及其再利用,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文章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者行为归因的ISPC分析框架,即“制度设计—社会环境—个体认知—集体行动”四维分析框架,选取上海市12个市辖区24个社区进行居民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ISPC四维分析。研究发现:制度设计是行动者行为产生的引擎;有效动员所形成的社会环境是行动者行为成功的关键;行动者的个体认知是其行为长期维续的稳定器;集体行动则是保障行动者个体行为大众化、常态化的调节杠杆。为此,应从完善制度设计、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居民个体认知和动员集体行动四个方面入手,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完善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行为归因 制度设计 社会环境 个体认知 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