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许素睿 项原驰 +1 位作者 任国友 秦绪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应急行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其作用,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物质燃烧的诱导期理论,构建将应急行为考虑在内的行为安全"2-4"模型。扩充后的模型体现了应急行为与事故... 为了研究应急行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其作用,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物质燃烧的诱导期理论,构建将应急行为考虑在内的行为安全"2-4"模型。扩充后的模型体现了应急行为与事故共性原因、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的关系,表明了应急行为在事故发展链中的位置。结果表明,有效和正确的应急行为可以减缓事故发展进程;不当和错误的应急行为会助推事故发展扩大。事故案例分析证明,应急行为控制在事故发展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即控制应急行为可以达到减缓事故发展进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安全“2-4”模型 应急行为 雏形事故 扩充研究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安全“2-4”模型的扩充版 被引量:100
2
作者 傅贵 杨春 +1 位作者 殷文韬 董继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4-999,共6页
现有的行为安全"2-4"模型已能够精确定位事故"管理漏洞"原因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但由于未考虑事故发生内、外部组织因素的影响,因此尚不能全面揭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包含... 现有的行为安全"2-4"模型已能够精确定位事故"管理漏洞"原因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但由于未考虑事故发生内、外部组织因素的影响,因此尚不能全面揭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包含几类影响因素在内的扩充版行为安全"2-4"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国家标准给出的事故原因进行了重新归类,将事故责任者进行了科学定义与分类,同时基于该模型得到了事故预防线路图。研究得到的扩充版行为安全"2-4"模型增加了"内部影响链"和"外部影响链",这两条链中的动作发出者会通过确定的路线来影响事故的发生;应用该模型将国家标准给出的12种事故原因归为直接、间接、根本、内部影响以及外部影响原因;按照事故的责任与原因相对应原则,将事故责任者分为直接、间接、主要、内部影响以及外部影响责任者5类;将该模型中的事故、损失等不安全方面分别改为安全业绩、收益等安全方面后得到了事故预防图,可为事故预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安全 “2-4”模型扩充版 事故预防 原因研究 事故责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世梅 孙祖航 +1 位作者 冯子阳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7,共8页
为深入探究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事故发生特点,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系统地分析建筑施工中5大典型伤害事故(高处坠落事故、... 为深入探究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事故发生特点,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系统地分析建筑施工中5大典型伤害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坍塌事故、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事故发生的权重对不同阶段原因的发生率和影响度进行重要度计算。结果表明:导致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行为,即不按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未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欠缺、忽视安全培训需求;未按规章进行作业、设备故障、缺少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知识、安全检查制度欠缺、安全的重要度等为重要原因。安全监管人员在未来工作中应着重应对主要原因和重要原因,事先预防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安全 “2-4”模型 建筑施工事故 行为原因 物态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4
作者 阳富强 李皓腾 +1 位作者 高云 安百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244,250,共6页
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因素对实验室本质安全的影响及个人不安全行为诱发机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为理论框架,提出包含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路径,构建完整的JD-R模型。通过对某高校192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AMOS数据... 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因素对实验室本质安全的影响及个人不安全行为诱发机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为理论框架,提出包含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路径,构建完整的JD-R模型。通过对某高校192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AMO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业需求作为损耗因素负向影响实验室安全管理,学习资源作为激励因素正向影响实验室安全管理。基于此,提出了“降损增激”双过程提升策略,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行为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损耗因素 激励因素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模型的高处坠落事故行为原因研究 被引量:68
5
作者 孙世梅 赵金坤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为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10起典型高处坠落事故的行为原因。首先,从个人层面研究一次性和习惯性行为原因,即不安全动作、物态和安全知识、意识;然后,从组织层面研究运行行为原因,即安全管理体系... 为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10起典型高处坠落事故的行为原因。首先,从个人层面研究一次性和习惯性行为原因,即不安全动作、物态和安全知识、意识;然后,从组织层面研究运行行为原因,即安全管理体系;最后,建立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发生最多的不安全行为是未正确佩戴或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且欠缺相关安全知识;生产主管雇佣临时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注意周围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是安全意识不足的主要体现;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主要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 高处坠落 行为安全“2-4”模型 行为原因 安全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模型的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骆火红 王文和 +2 位作者 王贤田 董传富 刘林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6-149,164,共5页
高温作业的不舒适性,会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频繁摘掉安全帽,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预防员工因安全帽佩戴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针对企业员工在高温作业下的"脱帽"不安全行为,结合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基础理论... 高温作业的不舒适性,会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频繁摘掉安全帽,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预防员工因安全帽佩戴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针对企业员工在高温作业下的"脱帽"不安全行为,结合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基于2-4模型分析了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行为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组织管理行为原因、安全文化原因,结果表明: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生理异常、安全心理消极,导致其不安全动作;间接原因即习惯性行为原因是员工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组织管理行为不当是其根本原因;安全文化欠缺是其根源原因。从改进安全帽的设计、纠正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习惯、健全并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作业 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 2-4模型 行为安全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苏 王雅先 王金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1-296,共6页
该文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一步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某高校实验室为例,评价了其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结果表明,该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般... 该文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一步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某高校实验室为例,评价了其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结果表明,该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般,与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相吻合。该研究成果可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文化 评价指标体系 “2-4”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模型的安全文化元素改进及实证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安泽 刘大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以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为理念,在安全行为"2-4"模型的基础上,对煤矿企业32元素做针对性的改进,对已测量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通过在煤矿企业实证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安全文化元素表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可... 以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为理念,在安全行为"2-4"模型的基础上,对煤矿企业32元素做针对性的改进,对已测量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通过在煤矿企业实证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安全文化元素表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为煤矿进行相关的培训或安全管理建设提出具体建议,使企业的生产运行进入安全且高效的事故预防的良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文化 “2-4”模型 元素改进 安全管理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SEM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良 章密 李玉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635,共10页
为梳理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前因变量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基于从众动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运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Meta-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eta-SEM)法对国内外64项实证研究中的128个独... 为梳理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前因变量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基于从众动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运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Meta-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eta-SEM)法对国内外64项实证研究中的128个独立样本进行系统分析,以明确各前因变量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探讨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动机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513、0.509;在组织管理层面,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678;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动机是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企业规模对安全意识、安全动机、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关系间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其中,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建筑业管理者提供了管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行为 建筑工人 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Meta-SEM)分析 前因变量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D-ISM的地铁站火灾疏散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世梅 张家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算子客观赋权法(C-OWA)改进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确定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个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及相互作用路径,构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疏散引导、恐慌从众行为、人员拥挤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受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深层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疏散教育与培训、设施维护与检查、疏散预案等因素是根源影响因素,重视根源影响因素的改善有利于从本质上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地铁站 火灾疏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JC模型和BP-ANN算法预测HNi55-7-4-2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的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斌 李平 梁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9,共8页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分别在变形温度为873,923,973,1023,1073 K,应变速率为0.01,0.1,1,10 s^(-1)条件下对HNi55-7-4-2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基于试验数据,分别采用修正Johnson-Cook(M-JC)模...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分别在变形温度为873,923,973,1023,1073 K,应变速率为0.01,0.1,1,10 s^(-1)条件下对HNi55-7-4-2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基于试验数据,分别采用修正Johnson-Cook(M-JC)模型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构建本构模型,对比分析这2个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HNi55-7-4-2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基于M-JC模型和BP-ANN算法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得到真应力与试验结果间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4.63%%,0.35%%,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7,0.9999;基于BP-ANN算法的本构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可以较好地描述H Ni55-7-4-2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i55-7-4-2合金 修正Johnson-Cook模型 BP-ANN算法 高温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致因“2-4”模型的内涵解析及第6版的研究 被引量:101
12
作者 傅贵 陈奕燃 +3 位作者 许素睿 陈萍 袁晨辉 吴亚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逻辑结构 内涵解析 系统性 行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事故原因因素编码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傅贵 王秀明 李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3-1008,共6页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组织内、外部原因的各个阶段原因因素的划分情况;其次,根据得到的各阶段原因因素划分结果,对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原因的因素进行了编码;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致因"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各原因模块中的原因因素,并得到了不安全动作和物态、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外部因素等5个层级原因,确定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30个原因因素。对事故原因因素进行系统编码,提高了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事故致因“2-4”模型 原因因素 可操作性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肼基-1,2,4,5-四嗪的热行为、比热容及绝热至爆时间(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抗震 赵凤起 +3 位作者 任莹辉 马海霞 宋纪蓉 胡荣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3,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研究了3,6-二肼基-1,2,4,5-四嗪(DHT)的热行为,其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放热的分解过程,且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4.8和123.4kJ·mol-1,指前因子分别为1016.63和109.48s-1.DH...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研究了3,6-二肼基-1,2,4,5-四嗪(DHT)的热行为,其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放热的分解过程,且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4.8和123.4kJ·mol-1,指前因子分别为1016.63和109.48s-1.DHT热爆炸的临近温度为426.10K.同时,利用微量热法和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DHT的比热容,298.15K时的标准摩尔比热容为183.61J·mol-1·K-1.计算获得了DHT的绝热至爆时间为263.84-297.58s之间的某一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6-二肼基-1 2 4 5-四嗪 行为 比热容 绝热至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模型的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直接原因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孙世梅 耿晓帅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明确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40起典型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并分类和统计出直接原因中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从火源产生、火势发展、安全管理及人员配备、自救、救援、灭火等6个方面分析... 为明确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40起典型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并分类和统计出直接原因中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从火源产生、火势发展、安全管理及人员配备、自救、救援、灭火等6个方面分析不安全动作,获得不安全动作的出现频数、人员违章状况、动作执行者及不安全物态的出现频数、各类不安全物态占不安全物态总数比例等统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安全动作35类共412个,其中采取灭火措施不当、违规存储使用易燃易爆、可燃物品和未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这些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频率位于前3位;不安全物态3类共127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易燃可燃货物和电气线路短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电气火灾 “2-4”模型 直接原因 安全动作 安全物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SB系统安全模型的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充 张伟 +2 位作者 李泽亚 赵挺生 张耀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型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从安全信息学的角度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的信息流动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基于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安全决策偏差和滞... 为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型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从安全信息学的角度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的信息流动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基于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安全决策偏差和滞后的机制,提出安全管控系统性能改进的思路;结合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特点和数字化技术优势,阐述数字化技术在信息感知传递、安全信息解释和安全行为引导等3个方面的赋能依据,以及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和多层级管控等3个方面的赋能途径,并提出具备智能决策、敏捷响应、弹性扩展和人机协同特点的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在紧急事件、短周期管控、长周期管控3类场景中,对应用智能管控模式前后的安全事件响应进行时效性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管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 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 管控模式 安全生产 安全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员伤亡案例的事故致因“2-4”模型解读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康茹 傅贵 +1 位作者 高平 闫峻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5-1758,共4页
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自2003年起建筑坍塌引起的消防员伤亡事故,找到造成其伤亡的直接原因即人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认为消防员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安全习惯不佳是造成其伤亡的间接原因,消防部... 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自2003年起建筑坍塌引起的消防员伤亡事故,找到造成其伤亡的直接原因即人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认为消防员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安全习惯不佳是造成其伤亡的间接原因,消防部队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是根本原因,消防安全文化的建设程度不高是根源原因。提出从注重灭火前侦查、健全消防部队专职安全员制度、建立统一的消防员事故调查系统、落实处置程序的意识等方面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事故致因“24”模型 安全动作 消防安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i55-7-4-2合金高温本构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斌 李平 梁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113,共6页
HNi55-7-4-2合金是一种新型复杂耐磨黄铜合金,为建立该材料基于有限元FORGE平台的本构模型,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其在变形温度为600~8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范围内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基于Hansel-Spittel模型建立该... HNi55-7-4-2合金是一种新型复杂耐磨黄铜合金,为建立该材料基于有限元FORGE平台的本构模型,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其在变形温度为600~8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范围内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基于Hansel-Spittel模型建立该合金的本构模型,引入统计学方法及数值模拟对模型精度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6791%和2.6456 MPa,相关系数为0.9912,数值模拟得到的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本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齿环热精锻成形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i55-7-4-2合金 应力-应变曲线 高温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热精锻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模型构建
19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3 位作者 李红霞 田方圆 宁世强 冯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深入探究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而,以人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核心,构建“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由安全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管理科学4个核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工效学等边缘学科组成;核心研究主体为行为人,聚焦于个体与人、物、信息、环境等之间的神经交互过程;“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揭示了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综上,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研究为理解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填补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神经安全管理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氨基-1,2,4,5-四嗪的百克量合成、晶体结构和热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诚 王伯周 +4 位作者 王友兵 潘清 苏鹏飞 康冰 田宏远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以3,6-双(3,5-二甲基吡唑)-1,2,4,5-四嗪为原料,合成了3,6-二氨基-1,2,4,5-四嗪(DATz),产率为98.7%,合成量为500g/批。采用核磁、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N-甲基吡咯烷酮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培养了DATz的单晶... 以3,6-双(3,5-二甲基吡唑)-1,2,4,5-四嗪为原料,合成了3,6-二氨基-1,2,4,5-四嗪(DATz),产率为98.7%,合成量为500g/批。采用核磁、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N-甲基吡咯烷酮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培养了DATz的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采用DSC、TG-DTG和固体原位反应池/FT-IR联用等分析方法研究了DATz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该晶体为正交晶系,属Cmcm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0.9431(4)nm,b=0.7850(3)nm,c=0.6267(3)nm,V=0.464(3)nm3,Z=8,Dc=1.605g/cm3,μ=0.123mm-1,F(000)=232,R1=0.0407,wR2=0.1278。DATz的放热分解峰温度为342.17℃,热稳定性较好,可能的热分解机理为先发生四嗪环的开环反应,后进行取代基氨基的分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富氮化合物 3 6-二氨基-1 2 4 5-四嗪 合成 晶体结构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