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五年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应用进展
1
作者 屈媛媛 冯楚文 +7 位作者 孙维伯 孙忠人 李彬彬 鲁菁 邵玉莹 郭述豪 陈涛 杨添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3-1444,共12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有限,目前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改善临床症状。在此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同时对动物模型进行有效评价尤为重要。本文综合CFS诊断标准和基础研究开展情况,总结近5年CFS基础研究中涉及的模型评价相关的行为学实验方法,首次从一般状态评价、疲劳状态评价、认知功能评价、情绪状态评价和疼痛程度评价5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呈现现状、揭露问题、引发思考、推动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方法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脊髓半侧损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伟 魏瑞晗 +3 位作者 赵文 赵璨 季润 蒲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5-98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恒河猴脊髓神经损伤前、损伤修复后的不同行为学变化,对神经损伤及修复进行宏观的评价,建立一种适用于恒河猴下肢运动行为学评价的实验方法。方法:为了评估脊髓损伤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本文建立了3只恒河猴胸段(T7... 目的:通过观察恒河猴脊髓神经损伤前、损伤修复后的不同行为学变化,对神经损伤及修复进行宏观的评价,建立一种适用于恒河猴下肢运动行为学评价的实验方法。方法:为了评估脊髓损伤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本文建立了3只恒河猴胸段(T7—T9)脊髓半侧移除模型。本研究基于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脊髓损伤前后的恒河猴设计了步态分析实验。随后,利用FootScan平衡测试分析系统测量分析脊髓损伤前后恒河猴自然站立时双侧下肢的承重情况。结果:恒河猴脊髓损伤后6周、12周右膝、踝关节活动的角度变化范围小于左侧;脊髓损伤后12周右腿的足底压力较6周有所提高,6周、12周右腿的足底压力均值分别为7.25%、8.43%。结论:该实验方法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评价,对于动物脊髓损伤后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侧损伤 下肢 运动捕捉 行为学评价 下肢承重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志 赵海苹 +1 位作者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8-72,共5页
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小鼠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应用广泛。除了测量脑梗死体积外,神经功能缺损的行为学评价也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评价指标大多移植于大... 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小鼠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应用广泛。除了测量脑梗死体积外,神经功能缺损的行为学评价也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评价指标大多移植于大鼠的评价体系,方法较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对小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行为学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及侧重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鼠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家兔模型的行为学评价方法
4
作者 杨佃会 王健 +1 位作者 韩晶 刘莹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家兔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从行为学方面进行评价。方法:参照大鼠的偏头痛造模方法,按照5 mg/kg(低剂量)、7.5 mg/kg(中剂量)、10 mg/kg(高剂量)的标准进行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观察甩头、挠头、扒笼的行... 目的:探讨偏头痛家兔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从行为学方面进行评价。方法:参照大鼠的偏头痛造模方法,按照5 mg/kg(低剂量)、7.5 mg/kg(中剂量)、10 mg/kg(高剂量)的标准进行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观察甩头、挠头、扒笼的行为学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低剂量组偏头痛家兔模型甩头次数和扒笼次数在31~120 min时段内、挠头次数在61~150 min时段内,较正常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2)中剂量组偏头痛家兔模型甩头次数、挠头次数和扒笼次数在31~150 min时段内,较正常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3)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挠头次数在31~120 min时段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4)三组不同剂量组的NO含量均较正常组高,与正常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5 mg/kg以上剂量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以7.5 mg/kg剂量较为适宜,注射后30 min起效,维持2 h,挠头是偏头痛家兔模型疼痛的突出表现,血浆NO升高是偏头痛家兔模型复制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家兔模型 硝酸甘油 行为学评价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痛诱发痛焦虑抑郁样情绪动物模型及其行为学评价概述 被引量:19
5
作者 邵芳冰 房军帆 +4 位作者 王思思 项璇儿 孙海榉 方剑乔 杜俊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3-768,共6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包含了感觉、认知、情绪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学者们对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升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痛情绪发生和治...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包含了感觉、认知、情绪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学者们对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升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痛情绪发生和治疗机制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动物模型、行为学检测、混杂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建立公认、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慢性疼痛诱发痛焦虑抑郁样情绪的动物模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焦虑 抑郁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评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慢性瘙痒小鼠模型及其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易婷 米文丽 王彦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927,共9页
瘙痒是一种可引起抓挠行为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许多皮肤疾病及一些系统性疾病等都存在慢性瘙痒的症状,顽固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稳定可靠且能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是瘙痒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筛选的基础。近年来... 瘙痒是一种可引起抓挠行为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许多皮肤疾病及一些系统性疾病等都存在慢性瘙痒的症状,顽固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稳定可靠且能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是瘙痒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筛选的基础。近年来,学界探索建立了多种瘙痒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瘙痒机制。本文总结了慢性瘙痒的小鼠模型制作和行为学评价方法,为今后开展瘙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瘙痒 小鼠模型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学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动物模型认知障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登磊 张兰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认知障碍是脑外伤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脑外伤动物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基础和药物研究中,也出现了多种评价该模型的认知障碍评价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不同研究者对脑外伤动物模型认知障碍的行为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 脑外伤 动物模型 认知障碍 行为学评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oa c.1409 T>C同义突变小鼠情绪的雌雄差异研究
9
作者 李凯欣 刘光林 +3 位作者 原茜倩 刘方邻 陈欢 侯宏卫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5-1306,共12页
目的探究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Maoa c.1409 T>C同义突变对小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行为的雌雄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同义突变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 目的探究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Maoa c.1409 T>C同义突变对小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行为的雌雄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同义突变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防御性掩埋(defensive burial experiment,DBE)、强迫游泳(forced swimming test,FST)、3D行为学分析(3D behavioral analysis system,3D-AI)等方法评估雌雄行为学差异;并检测小鼠的MAOA含量和酶活性。结果OFT结果表明,雌性SNP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明显高于雄性SNP小鼠(P<0.001);EPM结果表明雄性SNP小鼠进入开放臂时间和次数高于雌性SNP小鼠,但无显著性差异;DBE结果表明,雌性SNP小鼠对于大鼠尿液的威胁其挖掘次数和挖掘持续时间显著下降(P<0.01);FST表明SNP雌鼠的不动时间更短,游泳时间更长(P<0.05),SNP小鼠表现出更显著的抑郁样行为,3D-AI发现雌雄小鼠在活动性以及攀爬转身奔跑动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Maoa检测发现与雄性SNP小鼠相比,雌性SNP小鼠的MAOA酶含量显著低于雄性SNP小鼠(P<0.001),但是雌雄SNP小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aoa c.1409 T>C的同义突变导致雌雄SNP小鼠的Maoa基因表达并引起小鼠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A rs1137070 雌雄差异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路畅 杜肖 +2 位作者 贺晓丽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8-944,共7页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 SD大鼠,采用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应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法评价动物...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 SD大鼠,采用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应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法评价动物脑缺血程度,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组,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术后1~14 d灌胃给药,每日1次。通过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NSS )和转角实验( CT )等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恢复时期行为学的变化,每天1次,连续测定14 d;选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和缺血核心区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给药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有效降低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现为MCAO大鼠行走趋于正常,平衡木上停留时间增长,感觉功能恢复,转角实验中MCAO大鼠向右转向的比率逐渐接近正常。自给药5d起,与模型组相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开始明显改善MCAO大鼠上述神经行为学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并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5 d和14 d MCAO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 P<0.01)。此外,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明显减少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和核心区脑匀浆的MDA含量和降低NOS活力,提高SOD和GSH-Px活力。结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恢复早期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行为学评价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交互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丹 陈长香 +2 位作者 徐金献 马素慧 郝习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体感交互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康复的有效性。方法 78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为体感游戏干预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最终干预组35例、对照组3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Kinect航行... 目的分析体感交互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康复的有效性。方法 78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为体感游戏干预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最终干预组35例、对照组3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Kinect航行获金币、高尔夫模式。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进行评测。结果两组干预前BA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BADS子测验及总标准分的差值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结论体感交互技术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执行功能 体感交互技术 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游戏Kinect改善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静 马景全 +1 位作者 陈长香 张卫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游戏Kinect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唐山工人医院康复医院住院首发脑卒中患者78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入体感游戏治疗组,双号入常规康复对照组,最终治疗组35... 目的:探讨体感游戏Kinect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唐山工人医院康复医院住院首发脑卒中患者78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入体感游戏治疗组,双号入常规康复对照组,最终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完成了本次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针灸、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干预,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航行获金币、高尔夫的游戏模式。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应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BADS的评分差值比较:干预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BADS的评分差值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体感游戏Kinect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执行功能障碍 体感游戏Kinect 行为学评价测验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tlin-3a-PLGA微球促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小霞 刘文雪 +4 位作者 罗泽汝心 伍亚民 王志刚 吴宗辉 虞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16-1823,共8页
目的探讨Nutlin-3a-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Nutlin-3a-PLGA微球。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每组12只;另取3只大鼠进... 目的探讨Nutlin-3a-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Nutlin-3a-PLGA微球。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每组12只;另取3只大鼠进行正常脊髓铬化青染色。对T10脊髓进行右半横断损伤。单纯损伤组仅行脊髓右半横断损伤而不给予干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术后予以生理盐水微球治疗,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术后予以Nutlin-3a-PLGA微球治疗。术后2、4周行铬化青染色观察脊髓脱髓鞘情况,术前1 d,伤后2、3、4周行Catwalk步态分析正常步序比、站立时间、足印平均强度、两后爪脚间距离以及相对足印距离5个时间-空间参数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变化。结果伤后4周与单纯损伤组(1 461.44±123.46)和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1 347.33±114.42)比较,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1 879.46±115.41)铬花青染色显示脱髓鞘病变较轻(P<0.05),髓鞘排列较为紧密。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单纯损伤组和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Catwalk步态分析各项行为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正常步序比、两后爪脚间距离以及相对足印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后肢站立时间和前肢足印平均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损伤组和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比较,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伤后2周左后肢站立时间、左右前肢足印平均强度降低,正常步序比增加;伤后4周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两后爪脚间距离分别为3.20±0.89 cm,3.23±0.90 cm,2.29±0.36 cm,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左侧相对足印距离分别为10.17±6.40 cm、9.75±6.92 cm和2.85±1.72cm,右侧分别为7.63±4.78 cm、8.21±4.82 cm和3.00±2.07 cm;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左右两侧相对足印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utlin-3a-PLGA微球局部作用能促进脊髓后半损伤大鼠传导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损伤节段轴突的再生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球 行为学评价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环孢素A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文超 王超慧 +4 位作者 曹凡 刘建国 孙辰婧 王志伟 戚晓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5-404,共10页
目的评估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小鼠脑缺血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脑缺血模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C57B6/L小鼠50只,对动物进行标准饲养。造模前,对实验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转棒实验和角落实验,... 目的评估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小鼠脑缺血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脑缺血模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C57B6/L小鼠50只,对动物进行标准饲养。造模前,对实验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转棒实验和角落实验,小鼠在转棒仪上的运动时间≥300 s为完成了转棒实验测试,可纳入进行后续的实验;角落实验共进行10次测试,10次中连续3次未连续向左或右转向的小鼠为完成了角落实验测试,可被纳入进行后续的实验。用线栓法对完成行为学训练的C57B6/L小鼠制作脑缺血模型。造模术后72 h对实验小鼠进行头部MR T2加权成像检查,将梗死体积≥同侧半球20%的小鼠纳入实验。50只C57B6/L小鼠,排除未完成行为学训练2只、造模术后死亡6只、梗死体积<同侧半球20%17只,最终纳入25只小鼠,根据实验需要,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人胚NSCs移植组(A组,8只)、环孢素A+人胚NSCs移植组(B组,9只)和脑缺血模型对照组(C组,8只)。实验所用的人胚NSCs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妇产科孕12周自然流产的胎儿脑组织。造模成功后4 d,即人胚NSCs移植前3 d,B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环孢素A,剂量为10 mg/(kg·d),连续注射至处死小鼠。造模成功后7 d,经A、B组小鼠脑实质内行立体定位注射移植人胚NSCs,移植位点分别选择缺血侧纹状体及缺血侧大脑皮质。移植后第1、4周,通过转棒实验、角落实验评价不同组小鼠的运动平衡功能。在小鼠造模后3 d及移植后第4周分别对其进行MR T2加权成像检查,并计算小鼠脑梗死体积。行为学评价及影像学评价完成后,灌注断头取脑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植入人胚NSCs的存活数量、分布以及分化情况。stem121抗体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双阳性的细胞数量代表移植核心区域植入人胚NSCs的存活数量;stem121抗体与微管蛋白Ⅲ抗体作为混合一抗双染,其双阳性细胞提示植入人胚NSCs向神经元分化;stem121抗体与兔源性多克隆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作为混合一抗双染,其双阳性细胞提示植入人胚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结果(1)A、B、C组小鼠于人胚NSCs移植后第1周转棒运动时间分别为(135±12)、(144±14)、(70±11)s,移植后第4周转棒运动时间分别为(150±16)、(161±17)、(101±17)s,3组转棒运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4周的F值分别为86.03、30.04,均P<0.01),且A、B组转棒时间均大于C组,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与B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4周的P值分别为0.128、0.180)。(2)A、B、C组小鼠于人胚NSCs移植后第1周角落实验右转次数分别为7.00(7.00,7.75)、8.00(6.50,8.00)、9.50(8.25,10.00)次,移植后第4周角落实验右转次数分别为7.50(7.00,8.00)、7.00(6.00,7.50)、9.00(8.00,9.75)次,3组右转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4周的Z值分别为11.84、13.93,均P<0.01),且A、B组右转次数均小于C组,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4周的P值分别为1.000、0.797)。(3)A、B、C组小鼠于造模后3 d梗死体积分别为(167±19)、(172±22)、(170±21)mm^(3),A、B、C组于人胚NSCs移植后4周梗死体积分别为(120±21)、(85±12)、(144±24)mm^(3),3组造模后3 d与移植后第4周梗死体积的差值经对数转换后分别为(1.63±0.19)、(1.93±0.70)、(1.40±0.16)mm^(3),造模后3 d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0,P=0.892),人胚NSCs移植后4周梗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P<0.01),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体积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7,P<0.01),梗死体积差值B组>A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人胚NSCs移植后第4周,A、B组小鼠移植核心区域人胚NSCs细胞存活数量分别为(27510±9558)、(54788±11711)个,移植核心区域人胚NSCs细胞存活数量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1)。人胚NSCs移植后第4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B组小鼠植入的人胚NSCs大部分停留在移植核心区域,少数向四周迁移;人胚NSCs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呈黄色荧光;人胚NSCs部分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呈黄色荧光。结论人胚NSCs移植治疗能改善小鼠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梗死体积,其联合使用免疫制剂可进一步减少梗死体积,并增加人胚NSCs的存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环孢素A 缺血性卒中 立体定位技术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inHQ视觉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长香 毛荣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BrainHQ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康复医院脑卒中执行功能障碍患者72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36)和干预组(n=36),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rai... 目的:观察BrainHQ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康复医院脑卒中执行功能障碍患者72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36)和干预组(n=36),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rainHQ视觉训练,每次30min,5次/周,共4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测。结果:两组干预前BA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的BADS子测验及总标准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BrainHQ视觉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执行功能 BrainHQ视觉训练 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in HQ视觉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秀霞 胖红雯 +2 位作者 田策 董倩楠 陈长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Brain HQ视觉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唐山康复医疗中心住院卒中患者80例,采用计算机分配法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Brain HQ视觉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唐山康复医疗中心住院卒中患者80例,采用计算机分配法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Brain HQ视觉训练,主要采用三思而行、目标追踪、鹰眼、视觉扫描的游戏模式。两组均训练4周,5次/周,30 min/次。康复前后分别采用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评测效果。结果康复后4周,康复组在BADS项目中,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动物园布图测验、修订六元素测验及BADS总分[中位数(P25,P75)分别为3.0(2.0,3.0)、3.0(3.0,3.0)、1.0(1.0,1.0)、1.0(0.0,1.0)、3.0(3.0,3.0)和12.0(11.0,13.0)],与对照组[分别为2.0(2.0,2.8)、1.0(0.0,3.0)、1.0(0.0,1.0)、0.0(0.0,0.0)、3.0(2.0,3.0)和8.0(8.0,11.0)]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ain HQ视觉训练系统的娱乐性可显著增强患者训练依从性,从而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BRAIN HQ视觉训练 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