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颈总动脉结扎联合半乳糖注射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及行为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桂芝
王绪平
+2 位作者
黄孝闻
杨明艳
寿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药效评价提供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D-半乳糖注射组(A组);D-半乳糖注射后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B组);单...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药效评价提供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D-半乳糖注射组(A组);D-半乳糖注射后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B组);单次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C组);D-半乳糖注射组(D组),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A组左侧颈总动脉结扎,间隔1周后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并于结扎术1周后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60 mg/kg体重,每天1次),共连续注射42 d;B组腹腔连续注射D-半乳糖(60 mg/kg体重)42 d后,再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C组仅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42 d,腹腔不注射半乳糖;D组:仅连续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体重)42 d,不接扎其双侧颈总动脉。最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法进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取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C、E组相比,A、B及D组游泳时间与距离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与B、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正常组各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且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结论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联合半乳糖腹腔注射方法,制备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记忆力明显减退,且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变,能有效重现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发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行为学评价
学
习记忆
组织病理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行为学评价基本方法
2
作者
李卓航
孙立元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实验研究中多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可模拟人类中风时产生的相应症状,如感觉运动功能受损等。行为学评价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及学习...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实验研究中多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可模拟人类中风时产生的相应症状,如感觉运动功能受损等。行为学评价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缺损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药效评价和机制研究,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脑缺血动物的行为学评价体系,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筛选抗脑缺血药物提供实验依据。笔者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在神经功能缺损、感觉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这3个方面的行为学测试方法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大鼠
神经功能缺损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神经功能评价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雨濛
张卓伯
+1 位作者
刘锡茜
徐德生(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73-476,共4页
脑梗死是多种环境因素及基因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类复杂疾病。应用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方法(开颅闭塞法、栓塞法、线栓法、光化学法、...
脑梗死是多种环境因素及基因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类复杂疾病。应用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方法(开颅闭塞法、栓塞法、线栓法、光化学法、药物闭塞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Zea-longa评分、Berderson评分、Garica评分等)、行为学评价方法[运动和感觉功能的评价、认知(学习及记忆)功能的评价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最佳适用方向。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既能判断脑缺血模型是否建立成功,还可指导人们更好地评价脑梗死治疗药物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模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阈下抑郁动物模型的造模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申鹏云
孙小茁
周胜元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111-114,共4页
阈下抑郁(SD)是一种是常见心理亚健康状态,又称亚健康抑郁状态,建立一种与人类相似的SD动物模型是防治和了解该病复杂性及相关机制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SD动物模型是通过一定应激源引起行为情绪变化,诱发脑神经、分子生物学异常来进行...
阈下抑郁(SD)是一种是常见心理亚健康状态,又称亚健康抑郁状态,建立一种与人类相似的SD动物模型是防治和了解该病复杂性及相关机制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SD动物模型是通过一定应激源引起行为情绪变化,诱发脑神经、分子生物学异常来进行构建的,常用的造模方法有不完全性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法、药物诱导法、阈下社会挫败应激法、光周期紊乱法、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法、基因突变法等,通常模型建造是否成功可通过行为学评价(蔗糖偏好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箱实验、旷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体征观察、体质量测定、脏器指数、脑成像等方法进行评判。虽然当前S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与评价方法众多,但缺乏统一标准。因此,研究者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方法,以获取最佳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心理亚健康
药物诱导法
阈下社会挫败应激法
行为学评价
脏器指数
阈下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产后抑郁症病因临床治疗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彦
刘孟华
+1 位作者
石碧锐
张丽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异常与行为障碍,其病因较为复杂。与其他生理阶段相比,产后的女性不论是激素、神经递质还是代谢水平都和其他时期不同,这就使PPD病因呈现出复杂性,与单纯的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异常与行为障碍,其病因较为复杂。与其他生理阶段相比,产后的女性不论是激素、神经递质还是代谢水平都和其他时期不同,这就使PPD病因呈现出复杂性,与单纯的抑郁症有明显区别[1]。目前,药物与心理治疗是PPD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病因
临床治疗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总动脉结扎联合半乳糖注射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及行为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桂芝
王绪平
黄孝闻
杨明艳
寿旦
机构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34-37,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F10022)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药效评价提供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D-半乳糖注射组(A组);D-半乳糖注射后分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B组);单次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C组);D-半乳糖注射组(D组),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A组左侧颈总动脉结扎,间隔1周后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并于结扎术1周后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60 mg/kg体重,每天1次),共连续注射42 d;B组腹腔连续注射D-半乳糖(60 mg/kg体重)42 d后,再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C组仅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42 d,腹腔不注射半乳糖;D组:仅连续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体重)42 d,不接扎其双侧颈总动脉。最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法进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取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C、E组相比,A、B及D组游泳时间与距离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与B、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正常组各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且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结论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联合半乳糖腹腔注射方法,制备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记忆力明显减退,且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变,能有效重现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发病特点。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行为学评价
学
习记忆
组织病理
学
Keywords
Senile dementia
Learning and memory
Behavioral evaluation
Histopathology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行为学评价基本方法
2
作者
李卓航
孙立元
机构
桂林医学院广西脑与认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54-157,共4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2018JJA140063)
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YCSW2018207)。
文摘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实验研究中多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可模拟人类中风时产生的相应症状,如感觉运动功能受损等。行为学评价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缺损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药效评价和机制研究,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脑缺血动物的行为学评价体系,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筛选抗脑缺血药物提供实验依据。笔者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在神经功能缺损、感觉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这3个方面的行为学测试方法作一阐述。
关键词
脑卒中
大鼠
神经功能缺损
行为学评价
Keywords
stroke
rats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behavioral evaluation
分类号
Q959.837 [生物学—动物学]
R743.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神经功能评价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雨濛
张卓伯
刘锡茜
徐德生(审校)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73-476,共4页
文摘
脑梗死是多种环境因素及基因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类复杂疾病。应用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方法(开颅闭塞法、栓塞法、线栓法、光化学法、药物闭塞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Zea-longa评分、Berderson评分、Garica评分等)、行为学评价方法[运动和感觉功能的评价、认知(学习及记忆)功能的评价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最佳适用方向。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既能判断脑缺血模型是否建立成功,还可指导人们更好地评价脑梗死治疗药物的疗效。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模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行为学评价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阈下抑郁动物模型的造模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申鹏云
孙小茁
周胜元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111-114,共4页
基金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21ZD022)。
文摘
阈下抑郁(SD)是一种是常见心理亚健康状态,又称亚健康抑郁状态,建立一种与人类相似的SD动物模型是防治和了解该病复杂性及相关机制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SD动物模型是通过一定应激源引起行为情绪变化,诱发脑神经、分子生物学异常来进行构建的,常用的造模方法有不完全性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法、药物诱导法、阈下社会挫败应激法、光周期紊乱法、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法、基因突变法等,通常模型建造是否成功可通过行为学评价(蔗糖偏好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箱实验、旷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体征观察、体质量测定、脏器指数、脑成像等方法进行评判。虽然当前S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与评价方法众多,但缺乏统一标准。因此,研究者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方法,以获取最佳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心理亚健康
药物诱导法
阈下社会挫败应激法
行为学评价
脏器指数
阈下抑郁
分类号
R74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后抑郁症病因临床治疗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彦
刘孟华
石碧锐
张丽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出处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JJ80037)。
文摘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异常与行为障碍,其病因较为复杂。与其他生理阶段相比,产后的女性不论是激素、神经递质还是代谢水平都和其他时期不同,这就使PPD病因呈现出复杂性,与单纯的抑郁症有明显区别[1]。目前,药物与心理治疗是PPD主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病因
临床治疗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评价
分类号
R714.6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颈总动脉结扎联合半乳糖注射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及行为学评价研究
赵桂芝
王绪平
黄孝闻
杨明艳
寿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行为学评价基本方法
李卓航
孙立元
《华夏医学》
CAS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神经功能评价
周雨濛
张卓伯
刘锡茜
徐德生(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阈下抑郁动物模型的造模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申鹏云
孙小茁
周胜元
《山东医药》
CAS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产后抑郁症病因临床治疗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张彦
刘孟华
石碧锐
张丽
《安徽医学》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