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豆象成虫对红豆与绿豆种子挥发物的电生理和嗅觉行为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樊楠楠 黄金遇 +3 位作者 刘松 张凯 张仙红 郑海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明确红豆Vigna angularis与绿豆V.radiata种子挥发物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为筛选绿豆象行为调控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 【目的】明确红豆Vigna angularis与绿豆V.radiata种子挥发物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为筛选绿豆象行为调控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绿豆晋绿1号和红豆汾小豆3号种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鉴定,通过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和嗅觉选择行为反应筛选对绿豆象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及配方,并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红豆和绿豆种子中的共有挥发物有18种,主要包含醛类、酮类、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酯类和芳香烃类,其中含量较高的4种物质甲基庚烯酮、己醛、正壬醛和癸醛均能引起绿豆象成虫强烈的电生理反应,而正癸烷、反式石竹烯、2-甲基萘和环己基苯等引起的反应相对微弱。嗅觉选择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己醛对绿豆象雌雄成虫有明显驱避作用;而甲基庚烯酮、正壬醛和癸醛对绿豆象雌雄成虫均表现出引诱作用。多组分室内行为反应试验表明,甲基庚烯酮与正壬醛以1∶2.6的比例混配时雌雄成虫选择率达到70%以上,引诱效果相对较好;而甲基庚烯酮与癸醛以1∶3.2的比例混配时雌雄成虫选择率还未达到60%,引诱效果较差。【结论】红豆与绿豆种子挥发物中甲基庚烯酮、正壬醛和癸醛对绿豆象雌雄成虫有较好的引诱活性,可能在绿豆象嗅觉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用于开发该害虫的行为调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象 挥发性化合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小蠹对非寄主植物精油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雅静 陈焕文 +3 位作者 解丹 潘自凯 迟德富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鞘翅目象虫科小蠹亚科树皮类小蠹,是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其体型较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防治困难。为筛选对长林小蠹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共选取10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进行...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鞘翅目象虫科小蠹亚科树皮类小蠹,是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其体型较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防治困难。为筛选对长林小蠹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共选取10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进行电生理及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质量浓度为100及500 mg·L^(-1)的生姜油、质量浓度为20及500 mg·L^(-1)的薄荷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桉叶油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为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甜罗勒油、丁香油、柠檬草油能引起雌虫较为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丁香油及甜罗勒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肉桂皮油及红橘油能引起雄虫较为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生姜油及桉叶油对长林小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生姜油及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桉叶油对雄虫具有引诱作用。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薄荷油、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肉桂皮油及甜罗勒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丁香油对雌虫具有驱避作用;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甜罗勒油、丁香油、薄荷油及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肉桂皮油对雄虫具有驱避作用。风洞行为测定可以看出,质量浓度为100及500 mg·L^(-1)的生姜油、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桉叶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质量浓度为100及500 mg·L^(-1)的甜罗勒油、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薄荷油对雌、雄成虫均具有驱避作用。生姜油、桉叶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甜罗勒油、薄荷油对其均具有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植物精油 电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小蠹对黑松挥发物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建娇 张瀚文 +6 位作者 陈焕文 周俊华 王美惠 石鹏 杨青山 项嘉建 宇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4,124,共15页
为探究长林小蠹对不同生理状态黑松(Pinus thunbergii)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健康和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树干和树根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收集的挥... 为探究长林小蠹对不同生理状态黑松(Pinus thunbergii)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健康和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树干和树根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收集的挥发物进行鉴定与分析,采用触角电位仪(Electroantennagraphy,EAG)和Y形嗅觉仪,分析鉴定到的黑松中主要挥发物及其他人鉴定到的黑松中主要挥发物对长林小蠹的电生理和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健康和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树干、树根的挥发物在组成和含量上部分差异显著(P<0.05)。树干中主要化合物(1R)-(+)-α-蒎烯的相对含量由健康木转向萎蔫木阶段呈下降趋势,在萎蔫木到枯死木阶段相对含量上升。而树根由健康木阶段转向濒死木阶段时(1R)-(+)-α-蒎烯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在枯死木阶段其相对含量有所上升。EAG测试结果显示,在测定的10种挥发物中,有9种引发的雌成虫和雄成虫EAG反应值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雌虫对0.1 mg/mL的(1S)-(-)-α-蒎烯的反应值最高,雄虫对0.01 mg/mL的罗勒烯反应值最高。Y形嗅觉仪行为反应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挥发物对长林小蠹雌雄虫的作用不同。0.01~100 mg/mL的α-蒎烯、100 mg/mL的α-松油烯、10 mg/mL和100 mg/mL的(1S)-(-)-α-蒎烯、(1R)-(+)-α-蒎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吸引作用,10 mg/mL的(-)-β-蒎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驱避作用。由此,0.01~100 mg/mL的α-蒎烯;100 mg/mL的α-松油烯、10 mg/mL和100 mg/mL的(1S)-(-)-α-蒎烯、(1R)-(+)-α-蒎烯可以作为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引诱剂成分,10 mg/mL的(-)-β-蒎烯可作为长林小蠹成虫驱避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挥发性化合物 GC-MS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柑橘木虱对两种寄主植物嫩芽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4
作者 高萌鸽 谢鹏 +3 位作者 何嘉伟 何青翠 叶梓栋 韩群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8-505,共8页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e cv. Shatangju不同发育状态嫩芽的...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e cv. Shatangju不同发育状态嫩芽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对九里香和砂糖橘嫩芽中的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葎草烯、正己醛、石竹烯、反式-2-己烯醛的趋性反应,从行为学反应和化学成分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亚洲柑橘木虱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关系,以期探究植物源气味在亚洲柑橘木虱寄主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砂糖橘未展开嫩芽、半展开嫩芽分别含有36种、41种挥发性物质,全展开嫩芽和新叶分别含有32种和37种挥发性物质,九里香未展开嫩芽和展开嫩芽分别含有20种和14种挥发性物质;(2)两种植物不同发育状态嫩芽的共有挥发物有8种,分别是葎草烯、正己醛、石竹烯、反式-2-己烯醛、[S-(E,E)]-1-乙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α-荜澄茄油烯、γ-芹子烯和δ-杜松烯;(3)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对10μL/mL石竹烯、100μL/mL反式-2-己烯醛以及1μL/mL葎草烯有明显的正趋性,研究结果可为亚洲柑橘木虱引诱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柑橘木虱 寄主选择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丝叶蜂对寄主白柳部分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晓琴 宋振浩 +5 位作者 孙兆旭 郭鑫楠 董晓 臧建成 俞焜 赵远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根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以期筛选出对该害虫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白柳植物挥发物和其最佳浓度,为该害虫的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曲丝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 根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以期筛选出对该害虫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白柳植物挥发物和其最佳浓度,为该害虫的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曲丝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白柳(Salix alba L.)挥发物成分;以正己烷为对照,利用触角电位仪(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河曲丝叶蜂1日龄未交配雌雄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5种寄主挥发物不同浓度的行为反应。EAG反应结果表明:河曲丝叶蜂雌、雄成虫对于5种化合物均有较明显的电生理反应,雄虫在叶醇为1 000 ng·μL^(-1)和10 000 ng·μL^(-1)时引起较显著的EAG反应,并与其余4种化合物之间差异明显;雌虫在叶醇、丁香酚为1 000 ng·μL^(-1)时引起较明显的EAG反应,并与其余3种化合物之间差异明显。Y型嗅觉仪生测结果表明:只有丁香酚在1 000 ng·μL^(-1)、10 000 ng·μL^(-1)时对河曲丝叶蜂雌、雄成虫的引诱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白柳挥发物中的丁香酚对河曲丝叶蜂未交配雌雄成虫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说明其在河曲丝叶蜂识别寄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开发该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丝叶蜂 寄主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阳木锦斑蛾对重阳木枝叶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6
作者 孙雅辉 齐英 +3 位作者 陈泽华 郭闪闪 杨海博 董钧锋 《湖北植保》 2024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研究通过顶空吸附结合GC-MS技术分离鉴定了重阳木枝叶挥发性化合物,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性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对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共分离鉴定出重阳木枝叶挥发性化合物共15种;发现顺-3-己烯乙酸... 本研究通过顶空吸附结合GC-MS技术分离鉴定了重阳木枝叶挥发性化合物,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性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对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共分离鉴定出重阳木枝叶挥发性化合物共15种;发现顺-3-己烯乙酸酯和β-罗勒烯两种化合物对雌性重阳木锦斑蛾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研究结果对研发重阳木锦斑蛾的产卵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阳木锦斑蛾 重阳木 挥发性化合物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井下作业人员行为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张笃学 王冰山 +7 位作者 汤瑞山 栗磊 朱栋 胡超文 李娇龙 冉伟 张书豪 张爽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3,共9页
煤矿事故应急状态是煤矿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初步事故的突发紧急状况,此时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能否及时察觉异常状况、提前做好准备、从容应对突发情况,对降低煤矿事故损失非常关键。主要研究了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 煤矿事故应急状态是煤矿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初步事故的突发紧急状况,此时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能否及时察觉异常状况、提前做好准备、从容应对突发情况,对降低煤矿事故损失非常关键。主要研究了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通过模糊德尔菲法(FDM)对井下作业人员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结合模糊决策与评价试验(Fuzzy-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对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情绪类型、个性、应急知识、群体行为4个因素是决定人在应急状态下表现的关键因素,未来对工人应加强在该方面的培养。研究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可为提升煤矿生产安全、增强工人应急行为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事故 应急状态 井下作业人员 行为反应 模糊决策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基因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鞘内注入减弱福尔马林引起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及脊髓背角Fos蛋白和强啡肽 A表达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宇 聂红 +3 位作者 王航 张瑞新 祁金顺 乔健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本研究通过鞘内注射 c-fos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封闭背角中 F os蛋白的表达 ,观察了 Fos蛋白合成和慢痛反应的关系 ,并分析 Fos蛋白合成和强啡肽 A(Dyn A)表达之间的关系。实验组动物 (n=5 )鞘... 本研究通过鞘内注射 c-fos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封闭背角中 F os蛋白的表达 ,观察了 Fos蛋白合成和慢痛反应的关系 ,并分析 Fos蛋白合成和强啡肽 A(Dyn A)表达之间的关系。实验组动物 (n=5 )鞘内预先注射 c-fos的 AS-ODN(5 0μg,5μl) ,另两个对照组 (每组 n=5 )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 AS-ODN的反序核苷酸 (reverseoligodeoxynucleotides,RS-ODN,5 0μg,5μl) ;4h后 ,各组动物均在一侧后肢脚掌皮下注射 formalin(5 % ,5 0μl) ,并立即用计算动物舔拭注射侧后脚掌累计时间的方法 ,检测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反应 ,行为检测后 1h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脊髓背角中 Fos蛋白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强啡肽 A(1~ 8)的表达量。结果发现 ,和两个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动物 Formalin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反应的第二相明显减弱 ,同时 Form alin注射侧背角 F os蛋白样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 Dyn A含量的灰度值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 ,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长期持续的痛反应是以 c-fos基因表达增加及受其调控的 Dyn A表达上调为基础的 ,由此推测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 Fos蛋白和 Dy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强啡肽A 伤害性行为反应 福尔马林试验 脊髓背角 大鼠 慢性痛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73
9
作者 曹凤勤 刘万学 +2 位作者 范中南 万方浩 程立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0-838,共9页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雌虫对3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提取液、挥发物标样以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模拟样的行为反应,并比较鉴定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以期明确植物挥发物在B型烟粉虱寄主定向行为中的作...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雌虫对3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提取液、挥发物标样以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模拟样的行为反应,并比较鉴定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以期明确植物挥发物在B型烟粉虱寄主定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和甘蓝植株及其相应的挥发物提取物对烟粉虱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辣椒植株和挥发物提取物的引诱作用不明显;3种寄主植物和挥发物提取物分别两两之间比较时,烟粉虱的选择行为均极显著地表现为番茄>甘蓝>辣椒。2)番茄、甘蓝和辣椒具有不同的挥发物化学图谱,且挥发物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很大;番茄挥发物总量远远大于甘蓝和辣椒;从组分来看,番茄挥发物中主要为萜烯类(89.8%),甘蓝挥发物中主要为烷烃类(53.0%)。3)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标样(10-1~10-6μL/μL)中,除1,8-桉树脑始终对烟粉虱具有引诱作用外,丁子香酚、苎烯、里那醇和月桂烯则是分别在10-4~10-6,10-1~10-4,10-1~10-4和10-1~10-4μL/μL时,才具有引诱作用;α-蒎烯、顺-3-已烯-1-醇则在高浓度下(10-1和10-2μL/μL)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低浓度下对烟粉虱没有任何影响;正十二烷在任何浓度下对烟粉虱均没有任何作用。4)在辣椒上分别喷施番茄挥发物模拟样和甘蓝挥发物模拟样,均显著增加对烟粉虱的引诱作用,而在番茄上喷施辣椒挥发物模拟样则无明显增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挥发性物质在B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寄主植物 挥发性化合物 寄主选择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斑天牛成虫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娟 王满囷 +2 位作者 张志春 陈京元 张国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8-170,共3页
The responses of Batocera horsfieldi adults to plant volatiles were tested with Y-tube olfact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olatiles from the rose had a higher attractive ability to both of unmated and mated mal... The responses of Batocera horsfieldi adults to plant volatiles were tested with Y-tube olfact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olatiles from the rose had a higher attractive ability to both of unmated and mated male and female adults of Batocera horsfieldi compared with ambient air, and had a higher attractive ability to the unmated and mated female adults compared with poplar(P<0.05), while the volatiles had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unmated and mated males(P>0.05). There wer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s of unmated and mated males and mated females to the volatiles between the rose and poplar,and in the responses of the unmated %Batocera horsfieldi% to the volatiles between the poplar and osier(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植物气味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脊虎天牛对植物源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74
11
作者 严善春 程红 +3 位作者 杨慧 袁红娥 张健 迟德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9-767,共9页
测定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L.)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杨树中的水杨醛(0.95μmol/μL)和非寄主植物中0.3μmol/μL的叶绿醇、0.4μmol/μL的水芹烯和0.6μmol/μL的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3-蒈烯、罗勒烯、香... 测定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L.)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杨树中的水杨醛(0.95μmol/μL)和非寄主植物中0.3μmol/μL的叶绿醇、0.4μmol/μL的水芹烯和0.6μmol/μL的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3-蒈烯、罗勒烯、香草烯和松节油等10种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10种植物挥发物多能引起成虫明显的EAG反应(P<0.05 ,P<0.01) ,其中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R型α-蒎烯和S型α-蒎烯的EAG反应较强;雄虫对R型α-蒎烯的EAG反应最强,松节油次之。根据雌虫对这10种挥发物EAG反应的强弱,进一步测定了雌虫对0.00006、0.0006、0.006、0.06、0.6、0.12μmol/μL的松节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以及0.000095、0.00095、0.0095、0.095、0.95、0.19μmol/μL的水杨醛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和R型α-蒎烯的EAG反应随气味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杨醛浓度增加到0.95μmol/μL、松节油和R型α-蒎烯浓度增加到0.6μmol/μL以后,EAG反应值趋于平稳;对S型α-蒎烯的反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水杨醛浓度低于0.095时,对雌虫没有明显的定向作用(P>0.05) ,高于此浓度时表现为驱避作用(P<0.05) ;松节油在浓度低于或等于0.6μmol/μL时对雌虫表现为驱避作用,浓度为0.6时驱避效果最佳(P<0.01)。雌虫对R型α-蒎烯和S型α-蒎烯没有明显的定向行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脊虎天牛 植物挥发物 驱避 引诱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虱啮小蜂对枸杞、枸杞木虱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19
12
作者 段立清 刘宽余 +3 位作者 Imre S.OTVOS 冯淑军 李海平 单艳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5-730,共6页
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Li若虫外寄生蜂,是控制枸杞木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为查明其寻找寄主的信息素,应用四臂嗅觉仪、培养皿两种方法测定了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健康叶、虫伤叶、... 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Li若虫外寄生蜂,是控制枸杞木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为查明其寻找寄主的信息素,应用四臂嗅觉仪、培养皿两种方法测定了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健康叶、虫伤叶、枸杞木虱若虫、若虫与叶复合体、卵与叶复合体和若虫分泌物等不同物质对木虱啮小蜂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证明枸杞木虱若虫分泌物对木虱啮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四臂嗅觉仪测定时有73%的雌蜂趋向分泌物材料区(P=0.0000)。枸杞健康叶,虫伤叶及其水、正丁烷提取物,卵与枸杞叶复合体对木虱啮小蜂无明显吸引作用。木虱若虫水提物及正丁烷提取物在培养皿中可吸引木虱啮小蜂并可引起刺探行为,但嗅觉仪测定时单独若虫并不吸引木虱啮小蜂,只有活体若虫与枸杞叶片复合体才对木虱啮小蜂有吸引作用(P=0.0004)。木虱啮小蜂通过与寄主若虫的接触,可提高其搜索效率。接触过寄主若虫的雌蜂第一次找到寄主的时间显著少于未曾接触寄主若虫的雌蜂,前者只用后者1/4的时间,说明该寄生蜂能对其寄主若虫进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虱啮小蜂 枸杞木虱 行为反应 学习行为 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条件下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反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桦 杨伟 +4 位作者 杨春平 杨茂发 王保新 朱天辉 黄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探索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雌雄成虫的交配机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 Vision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的两性相遇行为进行了研究。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雌雌、雄雄与雌雄相遇过程... 为了探索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雌雄成虫的交配机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 Vision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的两性相遇行为进行了研究。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雌雌、雄雄与雌雄相遇过程中,雌雄在轨迹相交时间和净相对运动上显著长于雌雌和雄雄(P<0.05),而在反应前时间上显著短于雌雌和雄雄相遇情况(P<0.05)。室内试验观察表明,云斑天牛成虫相遇包括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雌雌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最高为80.98%(P<0.05)。雄雄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为78.03%,显著高于发生打斗的频率21.96%(P<0.05);雌、雄成虫与正在交配的一对成虫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显著高于另外3种行为[打斗(继续交配)、打斗(结束交配)、打斗(与后来者交配)](P<0.05),雌、雄成虫发生避让、打斗(继续交配)和打斗(结束交配)3种行为的发生频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当雄雄相遇中成虫是初次相遇时,在发生打斗的频率上显著高于再次相遇(P<0.05),成虫在雄雄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上,再次相遇显著高于初次相遇(P<0.05),雌雄成虫初次相遇发生交配的频率显著高于再次相遇的频率(P<0.05)。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的研究为研究云斑天牛召唤机制、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成虫繁殖行为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行为反应 相遇行为 避让 打斗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杨脊虎天牛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振 迟德富 +2 位作者 宇佳 李晓灿 赵晓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75,共7页
测定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丁香酚、2-苯乙醇、糠醛、柠檬烯、月桂烯5种挥发物在最大浓度下(1mol·L-1)均能引起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1);行为反应测试表明:柠檬烯在... 测定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丁香酚、2-苯乙醇、糠醛、柠檬烯、月桂烯5种挥发物在最大浓度下(1mol·L-1)均能引起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1);行为反应测试表明:柠檬烯在高于或等于10-3mol·L-1的浓度时对雌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在1和10-1mol·L-1浓度下能够引诱雄虫(P<0.01);丁香酚于10-1和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2-苯乙醇在10-1和10-2mol·L-1浓度下均能引诱雌、雄成虫(P<0.01);浓度为1和10-1mol·L-1的糠醛对雌、雄成虫产生驱避作用(P<0.01);月桂烯只在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有引诱作用(P<0.01);其他挥发物对青杨脊虎天牛均无明显定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脊虎天牛 植物挥发物 引诱 驱避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水下声音与行为反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殷雷明 黄洪亮 +2 位作者 张旭光 李灵智 陈雪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带宽20 Hz^24 k Hz)分别记录了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和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下声音和行为反应,并对声音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声压级(SPL,d B:re 1μPa)计算。结果显示:(1)网箱周围水下声音主要为,自...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带宽20 Hz^24 k Hz)分别记录了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和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下声音和行为反应,并对声音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声压级(SPL,d B:re 1μPa)计算。结果显示:(1)网箱周围水下声音主要为,自然环境噪声(风、波浪,500 Hz^24 k Hz)、大黄鱼生物噪声(惊扰发声主峰值630 Hz、摄食发声主峰值800 Hz、游泳噪声50~400 Hz、摄食噪声20~2 200 Hz)和人为噪声(船舶噪声50~500 Hz);(2)船舶噪声SPL(约87.68 d B)低于部分石首鱼科听觉阈值(94.9~99.6 d B:re 1μPa),不影响大黄鱼声通讯和摄食行为;(3)网箱内生物噪声声压级强度:惊扰状态>摄食状态>背景噪声。结果表明,大黄鱼生物噪声频率主峰值和声压级强度与行为反应有关,即行为反应程度越激烈,频率主峰值越低,声压级强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网箱养殖 水下声音 生物噪声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毅 韩宝瑜 +2 位作者 唐茜 徐欢 汪云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1-1198,共8页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用1~2日龄雌蜂为试虫,测试其EAG反应,并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行为反应;另外,选择5个茶园进行了野外生测试验。EAG结果表明:各味源的EAG值之间差异显著;脂肪酸衍生物引起较强EAG反应,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再次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单组分中,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引起的EAG值较大,1-戊烯-3-醇、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罗勒烯、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α-忽布烯和β-紫罗酮引起的值较小,Z-茉莉酮引起的最小;混合物1引起的EAG值最大,混合物2引起的较小。使用EAG值较大的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和混合物1等8种味源,以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以正己烷为溶剂的10-3,10-2和10-1g/mL水杨酸甲酯、10-2g/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溶液分别制成诱集剂,载于橡皮头诱芯,在浙滇闽粤茶园强烈地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并表现梯度效应。据此认为虫害诱发的茶梢互利素引起该蜂强烈EAG反应和趋向性,互利素与互利素或普通植物挥发物的恰当组合可于茶园中有效诱集该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绒茧蜂 茶梢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互利素 信息素 诱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象成虫对绿豆豆荚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宏民 杨萌萌 +1 位作者 张耀文 张仙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究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绿豆象成虫对绿豆Vigna radiata豆荚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选择行为反应。【结果】EAG测定结果表明,已交配的... 【目的】探究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绿豆象成虫对绿豆Vigna radiata豆荚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选择行为反应。【结果】EAG测定结果表明,已交配的绿豆象雌虫对23种绿豆豆荚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对苯甲醛、2-己烯醛、己醛、辛醛和水杨醛5种醛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相对较高,其中对2-己烯醛的反应值最大,达20.68;且绿豆象成虫EAG反应值在1~100μg/μL浓度下,均随挥发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已交配和未交配绿豆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值无显著差异。行为试验发现,当5种醛类物质浓度达100μg/μL时,已交配绿豆象雌、雄成虫均对苯甲醛和2-己烯醛有显著正趋性,对己醛有显著负趋性,对辛醛和水杨醛无显著趋性。【结论】绿豆豆荚挥发物中2-己烯醛和苯甲醛与绿豆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象 绿豆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异瓢虫对瓜蚜为害后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挥发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艳艳 周晓榕 +2 位作者 庞保平 韩海斌 闫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搜索猎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来自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健康植株、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本身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高密度蚜虫(≥...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搜索猎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来自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健康植株、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本身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高密度蚜虫(≥700头/L)、有蚜植株以及密度≥4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黄瓜挥发物和密度≥2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搅瓜挥发物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低密度蚜虫(≤500头/L)和健康植株挥发物没有引诱作用。应用动态顶空收集法提取健康植株、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的挥发物,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黄瓜健康植株、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中分别鉴定出8,12和18种挥发物,主要组分为十八烯、E-5-二十碳烯、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诱导出的新组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正十三烷、α-法呢烯、雪松醇、正十八烷、正二十六烷及7种未知种类;从搅瓜健康植株、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分别鉴定出11,18和20种挥发物,主要组分为石竹烯、十八烯、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诱导出的新组分为苯乙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α-蒎烯、正十四烷、长叶烯、α-石竹烯及2种未知种类。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挥发物中引诱多异瓢虫的有效组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瓜蚜 黄瓜 搅瓜 行为反应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对损伤后复叶槭植株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继泉 樊慧 金幼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复叶槭 行为反应 咬食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对三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方梅 乔利 +3 位作者 潘鹏亮 王国君 尹健 陈利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73,共9页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留兰香Mentha spicata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依浓度而变化的触角电位反应,随着精油浓度的升高,触角电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00 mg/L浓度下;雄虫对土荆芥和留兰香精油的EAG值大于雌虫,对黄花蒿精油的反应则相反。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土荆芥和黄花蒿精油对灰茶尺蠖雌、雄虫定向行为不显著,留兰香精油表现为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灰茶尺蠖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其中留兰香精油对其具有显著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非寄主精油 EAG反应 行为反应 “推-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