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刑法正当性--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理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昆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9-27,共9页
“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电车难题”伦理困境也已经变成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现实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碰撞行人或牺牲乘客必然侵害法益构成刑法违法,而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进入交通系统又使其碰撞程序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借助于... “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电车难题”伦理困境也已经变成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现实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碰撞行人或牺牲乘客必然侵害法益构成刑法违法,而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进入交通系统又使其碰撞程序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借助于行为功利主义理论的规范性、刑法适用性、平等性的优势,通过人数比较将抽象化的“法益”转化成可计算的利益衡量,相关利益主体民主商议达成“被牺牲者同意”,从而构建“补强的紧急避险”理论,为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在行人之间、行人与乘客之间的选择提供违法阻却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行为功利主义 法益 补强的紧急避险 违法阻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萨尼对规则功利主义的康德式辩护
2
作者 张会永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海萨尼借鉴康德伦理学的理性、法则、自主和普遍性等观念,并结合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偏好的规则功利主义理论。在为这种规则功利主义的优越性进行辩护时,他批评了以黑尔为代表的康德式行为功利主义和以罗尔斯为代... 海萨尼借鉴康德伦理学的理性、法则、自主和普遍性等观念,并结合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偏好的规则功利主义理论。在为这种规则功利主义的优越性进行辩护时,他批评了以黑尔为代表的康德式行为功利主义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康德式义务论,认为前者缺乏“自发的协调效应”且易于破坏权利和规则,而后者对“最大最小值原则”“绝对优先原则”和“道德应当”理论的论证既是反事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海萨尼认为,康德式的规则功利主义能够克服行为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上述缺陷,从而是更加合理的替代选项。海萨尼的理论对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当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们建设自主的规范伦理学理论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萨尼 规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 义务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则功利”抑或“行为功利”?——兼评西方新旧功利主义道德理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6,共6页
准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围绕行为的功利标准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两派的争论打破了元伦理学此前的一统天下,推进了当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但这只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同一理论谱系的内部争论,它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旧功利主义... 准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围绕行为的功利标准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两派的争论打破了元伦理学此前的一统天下,推进了当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但这只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同一理论谱系的内部争论,它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旧功利主义的传统理论基地。唯物史观在深刻揭示、批判功利主义理论之资产阶级道德意识形态本质的同时,在正确理解的功利基础上,实现了对新旧功利主义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准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 唯物史观 功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功利主义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江雪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7,共7页
历史上的功利主义以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的革命功利主义最为典型。功利理论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的这两种典型形态之间存在着批判继承的关系。由于二者运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立足于不同的理论高度与... 历史上的功利主义以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的革命功利主义最为典型。功利理论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的这两种典型形态之间存在着批判继承的关系。由于二者运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立足于不同的理论高度与社会基础,因而有很大差异。下面从理论基础、道德原则、道德评价三个方面剖析其区别,采取的大致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功利主义 革命功利主义 个人利益 社会集体 资产阶级 道德评价 人性 评价行为 行为功利主义 社会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法、墨三家义利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伟合 《江淮论坛》 1987年第6期66-70,共5页
“义利之辨”是构成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义利之辨”,就是围绕着社会道德准则与人们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诸子百家中产生的歧见与争辩。其中,态度积极、观点突出者,以儒、法、墨三家为尤。本文试图对此... “义利之辨”是构成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义利之辨”,就是围绕着社会道德准则与人们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诸子百家中产生的歧见与争辩。其中,态度积极、观点突出者,以儒、法、墨三家为尤。本文试图对此作一鸟瞰式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观 战国时期 道德准则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现实利益 思想领域 比较研究 重要方面 行为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