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邻避冲突的政府信任失灵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依琳 李磊 马韶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成为当前邻避冲突治理的关键课题。既有邻避问题研究关注到信任与冲突的关系,但仍缺乏对政民互动中信任失灵内在机制的探讨。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构建公众感知与预期分析框架,以动态视角追问邻避冲突中政府... 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成为当前邻避冲突治理的关键课题。既有邻避问题研究关注到信任与冲突的关系,但仍缺乏对政民互动中信任失灵内在机制的探讨。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构建公众感知与预期分析框架,以动态视角追问邻避冲突中政府信任失灵的传导逻辑。研究显示,邻避冲突中政府信任失灵的触发既源于公众短期感知与预期的不匹配,也受制于有限理性、质疑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长期感知的影响。进一步地,政府信任陷入“失信认知固化—跨域扩散溢出”的恶性循环,并受新媒体传播的冲击呈现螺旋型强化趋势。这一发现对化解现阶段邻避冲突信任危机具有启发性作用,据此提出畅通公众沟通参与渠道、营造价值共创信任环境、转变政府与公众互动关系等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公众与政府的关系向“良性互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政府信任 行为公共管理 公众感知 公众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一提两抑”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书维 申翊人 周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56,共17页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354+354),一个现场调查(N=520),全面考察公共决...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354+354),一个现场调查(N=520),全面考察公共决策透明(过程透明和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明确这一关系的作用边界。结果发现:1)决策过程透明与内容透明正向影响社会许可;2)政府信任调节决策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3)结果依赖调节两类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总结出正性的“决策透明效应”以及“谨慎的不介意”和“有选择的忽视”之双缓冲作用,即“一提两抑”,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共管理 内容透明 过程透明 政府信任 结果依赖 社会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题、方法与反思——基于2016—2021年SSCI/CSSCI来源期刊及JBPA相关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书维 刘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62,共26页
行为公共管理学历经五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在政民互动双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学科探讨”三齿轮模型,对2016年至2021年SSCI/CSSCI来源期刊中含“行为公共管理学”的论文和在Jo... 行为公共管理学历经五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在政民互动双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学科探讨”三齿轮模型,对2016年至2021年SSCI/CSSCI来源期刊中含“行为公共管理学”的论文和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研究主题的系统梳理,同时分析和归纳了这些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总体发现是:行为公共管理相关研究呈现出“主题多样化、方法定量化”的特点。其中,政府行为聚焦公共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层面和政策对象行为中的政策与倡议层面,而公民体验的研究则聚焦公民态度层面;研究设计以定量研究特别是调查实验和问卷调查为主。最后本文反思了既有文献的不足,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共管理 政府行为 公民体验 三齿轮模型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的行为机理与模式——基于行为公共管理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胜 周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政策创新扩散是政策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究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的行为机理与模式,有助于深化对政府碳中和政策决策过程的理解,并为优化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路径提供微观基础和科学依据。基于行为公共管理理论,该论文构建了“结构-心理... 政策创新扩散是政策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究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的行为机理与模式,有助于深化对政府碳中和政策决策过程的理解,并为优化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路径提供微观基础和科学依据。基于行为公共管理理论,该论文构建了“结构-心理-行为”分析框架,同时结合576份碳中和政策文本,对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的行为机理与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主要有“信息约束-审慎吸纳”型创新扩散、“权威控制-顺应遵从”型创新扩散、“晋升竞争-争先创优”型创新扩散和“规范同形-从众模仿”型创新扩散四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碳中和政策从渐进创新扩散到急速创新扩散的变化主要是受中央政策信号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地方政府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的行为心理主要是追求奖励、晋升或规避压力、问责的经济理性动机,这也导致了碳中和政策急速创新扩散过程中的政策趋同和政策再生产的缺失,不符合超大型国家区域异质性对碳中和实现方式多样性的要求。基于此,仍需从“加强碳中和及生态文明的价值构建,强化通过心灵治理‘助推’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鼓励地方结合地方性知识展开试点,推动碳中和政策创新地方探索的多样化发展;完善碳中和政策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在提升碳中和政策的公众持续接受和社会支持度”等方面促进碳中和政策创新扩散路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政策创新扩散 行为机理 行为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类型与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代涛涛 陈志霞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85,203,共21页
行为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孕育和形成中的分支学科,其旨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个体和群体的态度与行为层面来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是对传统公共管理学的补充和完善。其最具特色的重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该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 行为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孕育和形成中的分支学科,其旨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个体和群体的态度与行为层面来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是对传统公共管理学的补充和完善。其最具特色的重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该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可进行因果推论。国内外公共管理学者已经在实验法上积累了初步经验,但是如何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实验方法开展行为公共管理的研究仍有待系统梳理。论文介绍了实验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问卷实验、自然实验和准实验等不同的实验类型,并且结合行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实证研究介绍了如何具体运用实验方法解决行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为公共管理实验的优缺点,并且对如何选择具体的实验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不同的实验方法各有优劣,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为开展行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共管理 实验法 因果推论 心理学 态度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众的政府满意度: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5
6
作者 贾奇凡 尹泽轩 周洁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82,220,共21页
公众的政府满意度是公众基于主观感知对政府所持的心理认可状态。它作为"公民-政府"反馈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为公共管理学区别于传统公共管理学的独特部分。论文基于"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中公共服务体... 公众的政府满意度是公众基于主观感知对政府所持的心理认可状态。它作为"公民-政府"反馈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为公共管理学区别于传统公共管理学的独特部分。论文基于"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中公共服务体验的影响因素框架,在简要回顾政府满意度的定义和测量的基础上,从政府、公民、政府-公民互动三个层面,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介绍。未来研究应该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引入内隐的测量范式,并重点关注政府可着力改善的影响因素,将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方法应用于提升政府满意度的公共管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的政府满意度 公民满意度 行为公共管理 双轮模型 态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学实验:基于SSCI期刊(1978—2016)相关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晓倩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61,219-220,共25页
实验研究是行为公共管理学的一大特色;对当前开展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进行梳理将有助于加强对行为公共管理学学科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本学科研究的开展。论文基于张书维和李纾的"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对截至2016年底公共... 实验研究是行为公共管理学的一大特色;对当前开展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进行梳理将有助于加强对行为公共管理学学科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本学科研究的开展。论文基于张书维和李纾的"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对截至2016年底公共管理SSCI期刊中开展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开展的规律和特点(包括研究领域、研究话题、研究思路、研究发现)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对未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出若干可供参考的方向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行为公共管理 政府行为 公民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遗传学:行为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陶磊 文博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195,M0007,共15页
行为遗传学是遗传学与行为研究的最新交叉领域。行为遗传学并非倡导基因决定论,而是主张在正视先天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探寻社会环境如何与基因交互作用,继而影响个体行为的发展。如何将行为遗传学与行为公共管理研究相结合,是一个亟待探... 行为遗传学是遗传学与行为研究的最新交叉领域。行为遗传学并非倡导基因决定论,而是主张在正视先天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探寻社会环境如何与基因交互作用,继而影响个体行为的发展。如何将行为遗传学与行为公共管理研究相结合,是一个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重大命题。论文认为:行为遗传学提供了至少三种研究公共管理行为的新视角,包括行政行为是否具有遗传性、基因如何影响行政行为的发展、社会环境如何与基因交互从而对行政行为产生影响。从方法上看,三种典型的行为遗传学方法包括双生子法、基因评分法与孟德尔随机化法。它们为现有行为公共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重要补充。总的来看,在现有行为公共管理研究中引入行为遗传学的视角和方法,能够有力促进及丰富基于公共管理行为的微观机制探讨,进一步推动学科自身的科学化发展及与其他前沿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遗传学 行为公共管理 新视角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危机情境下“柔性治理”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基于三种政策工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傅承哲 黄伟俊 欧昊麟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6,M0006,M0007,共19页
在近年来发生的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数字治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社区推广层面面临着“数字鸿沟”的现实难题。作为基层社区的重要政策工具,“柔性治理”如何帮助社区民众跨越“数字鸿沟”?在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论文选取健康码... 在近年来发生的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数字治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社区推广层面面临着“数字鸿沟”的现实难题。作为基层社区的重要政策工具,“柔性治理”如何帮助社区民众跨越“数字鸿沟”?在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论文选取健康码的社区推广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双因素(2×3)被试间设计开展调查实验(N=436),以“数字治理民众支持度”为被解释变量,重点探究“数字鸿沟”情景下三种“柔性治理”政策工具的选择策略,并以社区老人、社工访谈为实验结论佐证。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鸿沟”情景对数字治理民众支持度起显著消解作用;三种“柔性治理”政策工具的主效应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数字鸿沟”情景中的激励工具和助推工具更起显著提升作用。研究用实证分析打开了“柔性治理”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黑箱”,一方面启示管理者应兼顾目标群体特征、政策工具特征和“数字鸿沟”情景,精准施策推动社区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工具-情景”匹配的政策评估范式,推动行为公共政策在应急管理中向纵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治理 “数字鸿沟” 行为公共管理 调查实验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党忠诚与建言行为:公职人员的“忠谏”之路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书维 顾琼 杨黎婧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62,198,199,共2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忠诚是干部队伍建设质量的根本前提。根据“信仰—态度—行为”的内在逻辑,这里的忠诚可诠释为对党忠诚、组织忠诚和建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忠诚是干部队伍建设质量的根本前提。根据“信仰—态度—行为”的内在逻辑,这里的忠诚可诠释为对党忠诚、组织忠诚和建言行为。论文聚焦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法(N=409),探讨公职人员群体“忠”与“谏”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发现:(1)对党忠诚正向作用于建言行为(组织建言和政策建言);(2)组织忠诚部分中介对党忠诚与建言行为的正向关系;(3)公共服务动机正向调节对党忠诚与政策建言、组织忠诚与政策建言的正向关系,其中,前者的调节是以组织忠诚为部分中介;(4)中庸价值取向正向调节对党忠诚与组织建言、政策建言的关系,这一调节亦通过组织忠诚的中介实现。基于这些结果,论文提出“忠而后谏”机制以及“公心促忠谏”与“中庸助忠谏”效应,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场景下的公共组织建言行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共管理 组织忠诚 组织建言 政策建言 公共服务动机 中庸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民互动下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公民行政负担感知的个体差异及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鸿儒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基于"政府-公民"互动情境,文章探讨公民行政负担感知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公民行政负担感知显著降低了公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这一影响部分通过政府形... 基于"政府-公民"互动情境,文章探讨公民行政负担感知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公民行政负担感知显著降低了公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这一影响部分通过政府形象的中介效应产生;第二,行政负担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受到个体特征的调节。总体而言,本文为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行政负担感知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进而提升政府行政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共管理 行政负担 服务满意度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现状与创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国鹏 杨巨声 蔡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8,共12页
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中国场景下的解释力受到挑战,迫切需要进行研究上的创新。借助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在横向上涵盖测量方法研究、前因研究、后果研究、... 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中国场景下的解释力受到挑战,迫切需要进行研究上的创新。借助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在横向上涵盖测量方法研究、前因研究、后果研究、本土化融合研究及应用研究这几个主要议题;从纵向上经历了初步引入、验证研究、本土化探索这几个研究演进阶段;而组织公民行为、服务型领导、乡村治理等相关研究将会成为未来潜在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创新方向:研究方法上融入行为公共管理学的方法论和技术工具、理论创新上构建基于公共服务动机的制度理论、研究视角上引入跨文化比较研究视角以加速本土化融合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文献计量 研究创新 制度理论 行为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行为二元属性之困惑——以澳门终审法院第23/2005号上诉案的争议为视角
13
作者 林位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澳门法将公立医疗机构看成是公共行政实体,是公共福利机构;将公立医院中的医疗行为定性为公法管理行为,而把私立医疗机构中的医疗行为定性为私法管理行为。因医疗行为属性的二元化,引发了不少司法上的争议。若医疗行为定性采一元化,法... 澳门法将公立医疗机构看成是公共行政实体,是公共福利机构;将公立医院中的医疗行为定性为公法管理行为,而把私立医疗机构中的医疗行为定性为私法管理行为。因医疗行为属性的二元化,引发了不少司法上的争议。若医疗行为定性采一元化,法律适用可直接由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制度规范,不必通过4月22日第28/91/M号法令转介,这样,赔偿标准更容易达到统一;而且法院、法官、法律适用三者之间的关系都理顺了,司法判决也更为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行为 公共管理行为 私法管理行为 管辖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贤任能视角下党政干部选拔的素质观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萧鸣政 张睿超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95,共25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共产党选贤任能的基本原则与内在标准,其外观体现为党政干部个人的选拔晋升。目前,关于党政干部选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绩、履历、社会资本等非贤能因素的影响分析,缺乏对党政干部自身素质特别是德才素...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共产党选贤任能的基本原则与内在标准,其外观体现为党政干部个人的选拔晋升。目前,关于党政干部选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绩、履历、社会资本等非贤能因素的影响分析,缺乏对党政干部自身素质特别是德才素质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与因果推断。根据人力资源的素质观解释,论文构建了党政干部选拔的素质观模型,认为选贤任能实质上是基于干部的个人素质对其进行选拔任用的过程,其中政治素质和品德是关键,工作才能是核心,教育和职业经历是基础,工作业绩是标志。1288个样本共38640个观察值的离散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基层党政干部选拔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政治素质和品德、工作才能、工作业绩、教育和职业经历,不同性别、学历、职务的被调查者对于选拔因素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研究论证了选贤任能制度的科学性以及素质观模型的合理性,并对进一步完善选贤任能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贤任能 党政干部选拔 素质观 离散选择实验 行为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交通合规意愿的政策干预效果:基于北京市行人违章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果佳 周磊 郭跃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8,198,199,共16页
在行为公共管理学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公众在公共事务中的认知与行为,并呼吁探讨影响微观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外在制度干预。然而,鲜有研究区分不同的政策工具对微观个体带来的形塑效应。因此,研究以北京市治理“违章过马... 在行为公共管理学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公众在公共事务中的认知与行为,并呼吁探讨影响微观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外在制度干预。然而,鲜有研究区分不同的政策工具对微观个体带来的形塑效应。因此,研究以北京市治理“违章过马路”为例,基于理论文献与治理实践,识别出信息沟通型政策工具“劝诫”和禁止与指令型政策工具“曝光”两类政策工具;在验证公众合规意愿的认知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对公众交通合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两类政策工具均能对公众的合规意愿发挥影响,信息沟通型工具对公众合规意愿的提升效果更为强烈且稳健。这意味着在交通治理领域,对公众事前进行宣传沟通和说明,比事后曝光更能抑制负面情绪的生成,进而降低公众合规的心理成本,促进深层次公众合规意愿的形成。研究通过对比两类政策工具的交通合规意愿形塑效果,从理论上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作为外在的制度刺激对微观个体认知的影响机理及其背后的情绪机制,为从行为公共管理学的视角下理解微观个体认知的外在制度刺激与触发机制提供了实证证据;从实践上揭示了信息沟通型工具相较于禁止与指令型工具有更强的公众合规意愿提升效果,为决策者通过政策设计实现精细化的公共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意愿 政策干预 行为公共管理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中的政府与评估中介组织 被引量:5
16
作者 左清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行为,是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事务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活动,在其外部监控体系中,必须明晰政府与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关系,促使政府与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职能归位,提高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影响力与...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行为,是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事务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活动,在其外部监控体系中,必须明晰政府与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关系,促使政府与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职能归位,提高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影响力与约束力。同时,要规范和引导民间教育评价组织的发展,最终建立政府与社会统筹协调的教学质量省级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组织 教育教学质量 政府 省级 公共管理行为 教学质量监控 外部监控体系 高等教育评估 管理活动 主要对象 高等学校 评价组织 民间教育 统筹协调 约束力 影响力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