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视野下的行为修辞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宗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2,共6页
本文从言语修辞现象出发 ,探讨修辞现象的本质 ,提出修辞在本质上是优化的、个性化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世界秩序化的方式 ;而进一步就是人的优化的、个性化的生存方式。由此 ,进一步认为修辞作品并不只是言语形式的作品 ,... 本文从言语修辞现象出发 ,探讨修辞现象的本质 ,提出修辞在本质上是优化的、个性化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世界秩序化的方式 ;而进一步就是人的优化的、个性化的生存方式。由此 ,进一步认为修辞作品并不只是言语形式的作品 ,它包括修辞思维外化为能够负载信息或意义、可以被感知的一切物质形式。行为修辞将是今后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新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着重提出并分析了行为过程修辞作品和行为结果修辞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思维 修辞本质 行为修辞 修辞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功能·性别——试论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修辞行为 被引量:5
2
作者 席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7,共8页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由身份意识、性别意识和功能意识等混合而成的复杂性,表征出创作主体“修辞行为”的“暧昧”状态。在丁玲创作“转换”过程中,“身份定位”与“艺术策略”选择之间的矛盾,始终折磨着她。《太》蕴含了丁玲大量...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由身份意识、性别意识和功能意识等混合而成的复杂性,表征出创作主体“修辞行为”的“暧昧”状态。在丁玲创作“转换”过程中,“身份定位”与“艺术策略”选择之间的矛盾,始终折磨着她。《太》蕴含了丁玲大量复杂的精神信息和转换期里“修辞行为”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修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视与洞见——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修辞行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席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91,共7页
以 1 95 9年为界 ,赵树理在解放以后的小说创作 ,其修辞行为呈现为前后否定的状态。“现实”“历史”与“权力”是构成其修辞语境的三个重要因素。赵树理在其小说文本中 ,通过对这三者在修辞预设与动机、修辞语境与策略、修辞效果与检... 以 1 95 9年为界 ,赵树理在解放以后的小说创作 ,其修辞行为呈现为前后否定的状态。“现实”“历史”与“权力”是构成其修辞语境的三个重要因素。赵树理在其小说文本中 ,通过对这三者在修辞预设与动机、修辞语境与策略、修辞效果与检测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调整 ,使其主体性始终贯穿于修辞全程中。赵树理创作的独特性 ,在其修辞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交织状态里 ,被体现得极为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小说创作 修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池昌海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38,共4页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池昌海国内的文化──语言的研究者们,无论是邵敬敏先生划定的三大流派(1991.2),还是林归思先生区别的六种类型(1992.2),视角都放在了符号语言的静态系统上,或解析汉语词语附载...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池昌海国内的文化──语言的研究者们,无论是邵敬敏先生划定的三大流派(1991.2),还是林归思先生区别的六种类型(1992.2),视角都放在了符号语言的静态系统上,或解析汉语词语附载的文化信息,或讨论人名地名等中的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修辞行为 文化浸染 修辞研究 语言符号 传统修辞 言语活动 文化视角 修辞方式 文化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过程中的话语角色选择与调整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汝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4,共4页
修辞过程中的话语角色选择与调整陈汝东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和李书记谈话以什么名义?公民?工人?下级?他儿子的战友?──不,要以共产党员的名义!"(王不天《普通党员》,《当代》1984年第2期)这是一个工... 修辞过程中的话语角色选择与调整陈汝东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和李书记谈话以什么名义?公民?工人?下级?他儿子的战友?──不,要以共产党员的名义!"(王不天《普通党员》,《当代》1984年第2期)这是一个工人──赵小民在发现厂里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角色 修辞过程 修辞效果 选择与调整 角色关系 修辞行为 交际对象 中队长 交际双方 行政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修辞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3-83,共11页
我们认为 ,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移用到修辞学上来。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言语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的新说 ,用之以阐明转义修辞现象的形成过程、形式建构、内在规律和使用效应 ,并对转义修辞现象... 我们认为 ,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移用到修辞学上来。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言语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的新说 ,用之以阐明转义修辞现象的形成过程、形式建构、内在规律和使用效应 ,并对转义修辞现象在言语义向语言义即词义转化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作了专门论述。把本来就密不可分的语言和言语结合起来观察和研究 ,是既有益于语言学本体 ,也有益于修辞学的 ,可以同时促进语言学和修辞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言语 能指 所指 任意性 可变性 语言义 言语义 言语行为 修辞行为 转义修辞现象 本体 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口语修辞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应天常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4-16,共3页
教师口语修辞初探广州师院应天常研究教师口语修辞的逻辑起点,应当是教师口语与日常口语的比较。这样一比较,我们就能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教师口语的语体特征。教师口语与日常口语的比较:以上几方面的比较,体现出教师口语的部分语体特... 教师口语修辞初探广州师院应天常研究教师口语修辞的逻辑起点,应当是教师口语与日常口语的比较。这样一比较,我们就能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教师口语的语体特征。教师口语与日常口语的比较:以上几方面的比较,体现出教师口语的部分语体特点,它们是由教师“传道、受业、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口语 口语修辞 “活化” 口语表达 积极修辞 修辞策略 修辞行为 修辞效果 日常口语 修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修辞格”、修辞、修辞教学的反思(三)
8
作者 章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修辞教学 修辞 修辞行为 扩展 删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名要注意谐音 被引量:4
9
作者 潭汝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谐音 人名 修辞行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