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行为人刑法到行为人类型——责任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若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人格刑法理论在出罪层面可以成立,但存在犯罪论体系不成熟、人格测量不精确、商谈性缺乏的短板,未能落实到司法实践。应当依托阶层体系与功能责任论,在责任要素下建构商谈性的行为人类型教义,以综合行为刑法的安定性与行为人刑法的预防...
人格刑法理论在出罪层面可以成立,但存在犯罪论体系不成熟、人格测量不精确、商谈性缺乏的短板,未能落实到司法实践。应当依托阶层体系与功能责任论,在责任要素下建构商谈性的行为人类型教义,以综合行为刑法的安定性与行为人刑法的预防性,联结个案事实与人格概念、日常语言与法律语言。从人格概念出发,罪责是不法行为与犯罪人格之间显现与被显现的对应关系,需罚性是显现的人格有处罚必要。在“藏区一妻多夫”“帮派一般参与者”等类型中,责任要素不成立,即行为不能归属于犯罪人格,或显现的人格没有处罚必要,刑事责任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人刑法
人格
行为人
类型
商谈
功能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为人刑法转型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波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共9页
学派之争后,行为人刑法由激进向改良转型。激进派认为行为人要素在定罪阶段起决定作用,改良派虽然也认为应将行为人要素引入定罪阶层,却坚持了行为要素的决定地位。根据行为人要素体系性地位的不同,行为人刑法发展出多个分支。在当前中...
学派之争后,行为人刑法由激进向改良转型。激进派认为行为人要素在定罪阶段起决定作用,改良派虽然也认为应将行为人要素引入定罪阶层,却坚持了行为要素的决定地位。根据行为人要素体系性地位的不同,行为人刑法发展出多个分支。在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下,日本学者大塚仁教授的"人格刑法学"是较为理想的刑法模式。不过,如果将来我国在科学上实现了犯罪人格鉴定技术,修正的新人格刑法学无疑是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人刑法
人格
刑法
学
新人格
刑法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格刑法学理论之推进与重建
被引量:
18
3
作者
张文
刘艳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本文在分析旧派与新派的刑法思潮并评价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 ,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由于只体现在刑罚论而未涉及刑法的核心———定罪 ,因而未能真正消除新旧学派存在的问题。刑法学应该建立起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并...
本文在分析旧派与新派的刑法思潮并评价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 ,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由于只体现在刑罚论而未涉及刑法的核心———定罪 ,因而未能真正消除新旧学派存在的问题。刑法学应该建立起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并重、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二元因素为定罪与量刑机制的体系 ,即人格刑法学 ,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刑法
学
犯罪
行为
行为
刑法
行为人刑法
并合主义
刑法
人权
量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
25
4
作者
陈兴良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6,共9页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是存在对立的,这主要表现为一元的犯罪论体系与二元的犯罪论体系之间的对立。以北京大学张文教授为代表的人格刑法学是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互相融合的人格刑法学,其崛起可谓是侧重于主观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刑法学...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是存在对立的,这主要表现为一元的犯罪论体系与二元的犯罪论体系之间的对立。以北京大学张文教授为代表的人格刑法学是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互相融合的人格刑法学,其崛起可谓是侧重于主观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刑法学在我国的再生,对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但是,人格刑法学的观点是否具有刑事政策上的可接受性和司法上的可操作性仍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现今,人格刑法学只是一种美好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刑法
学
行为
刑法
行为人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人格性的信用责任理论重塑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
5
5
作者
闫海
崔晓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信用责任具有法律责任的本质特征,但又与传统法律责任形式之间存在异质性,是独立法律责任,具有鲜明的人格性特质。我国信用责任制度由于缺乏对其人格性认知,存在人格意志性忽视、人格判定任意性及人格动态性缺乏跟踪等问题,亟需理论和...
信用责任具有法律责任的本质特征,但又与传统法律责任形式之间存在异质性,是独立法律责任,具有鲜明的人格性特质。我国信用责任制度由于缺乏对其人格性认知,存在人格意志性忽视、人格判定任意性及人格动态性缺乏跟踪等问题,亟需理论和制度的改造。借鉴行为人刑法重构,以人格性建构信用责任理论,应当以失信人格为归责对象,以矫正失信人格为目标。我国信用责任制度应对信用人格进行客观、完整性构建,并在人格缺位时设置责任豁免,以及优化信用责任的人格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责任
信用责任
人格性
行为人刑法
社会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行为人刑法到行为人类型——责任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若阳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FX078)。
文摘
人格刑法理论在出罪层面可以成立,但存在犯罪论体系不成熟、人格测量不精确、商谈性缺乏的短板,未能落实到司法实践。应当依托阶层体系与功能责任论,在责任要素下建构商谈性的行为人类型教义,以综合行为刑法的安定性与行为人刑法的预防性,联结个案事实与人格概念、日常语言与法律语言。从人格概念出发,罪责是不法行为与犯罪人格之间显现与被显现的对应关系,需罚性是显现的人格有处罚必要。在“藏区一妻多夫”“帮派一般参与者”等类型中,责任要素不成立,即行为不能归属于犯罪人格,或显现的人格没有处罚必要,刑事责任不成立。
关键词
行为人刑法
人格
行为人
类型
商谈
功能责任
Keywords
perpetrator criminal law
personality
perpetrator type
negotiation
functional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为人刑法转型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波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共9页
基金
北京大学才斋奖学金课题项目"法治中国视野下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再反思"(CZ20141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学派之争后,行为人刑法由激进向改良转型。激进派认为行为人要素在定罪阶段起决定作用,改良派虽然也认为应将行为人要素引入定罪阶层,却坚持了行为要素的决定地位。根据行为人要素体系性地位的不同,行为人刑法发展出多个分支。在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下,日本学者大塚仁教授的"人格刑法学"是较为理想的刑法模式。不过,如果将来我国在科学上实现了犯罪人格鉴定技术,修正的新人格刑法学无疑是更优选择。
关键词
行为人刑法
人格
刑法
学
新人格
刑法
学
Keywords
actor criminal law
personality criminal law
new personality criminal law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格刑法学理论之推进与重建
被引量:
18
3
作者
张文
刘艳红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基金
北京大学法学院21世纪法治建设资助课题
文摘
本文在分析旧派与新派的刑法思潮并评价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 ,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由于只体现在刑罚论而未涉及刑法的核心———定罪 ,因而未能真正消除新旧学派存在的问题。刑法学应该建立起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并重、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二元因素为定罪与量刑机制的体系 ,即人格刑法学 ,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人格
刑法
学
犯罪
行为
行为
刑法
行为人刑法
并合主义
刑法
人权
量刑机制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
25
4
作者
陈兴良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6,共9页
文摘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是存在对立的,这主要表现为一元的犯罪论体系与二元的犯罪论体系之间的对立。以北京大学张文教授为代表的人格刑法学是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互相融合的人格刑法学,其崛起可谓是侧重于主观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刑法学在我国的再生,对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但是,人格刑法学的观点是否具有刑事政策上的可接受性和司法上的可操作性仍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现今,人格刑法学只是一种美好的构想。
关键词
人格
刑法
学
行为
刑法
行为人刑法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261.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人格性的信用责任理论重塑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
5
5
作者
闫海
崔晓瑜
机构
辽宁大学法学院
辽宁大学国家治理与法治研究中心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建设学科项目“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公平竞争审查法治建设研究”(L22ZD060)。
文摘
信用责任具有法律责任的本质特征,但又与传统法律责任形式之间存在异质性,是独立法律责任,具有鲜明的人格性特质。我国信用责任制度由于缺乏对其人格性认知,存在人格意志性忽视、人格判定任意性及人格动态性缺乏跟踪等问题,亟需理论和制度的改造。借鉴行为人刑法重构,以人格性建构信用责任理论,应当以失信人格为归责对象,以矫正失信人格为目标。我国信用责任制度应对信用人格进行客观、完整性构建,并在人格缺位时设置责任豁免,以及优化信用责任的人格修复。
关键词
法律责任
信用责任
人格性
行为人刑法
社会信用体系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行为人刑法到行为人类型——责任理论的建构
林若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行为人刑法转型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李波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格刑法学理论之推进与重建
张文
刘艳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
陈兴良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人格性的信用责任理论重塑与制度设计
闫海
崔晓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