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行业大学如何推进跨学科学术组织变革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大胜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65,共5页
我国行业特色院校长期以来遵循的多学科建设模式,因其存在脱节于行业发展需求和追求增量式发展,造成学科同质化和多而不强的困境,已经难以适应快速技术变革和行业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在建设一流行业特色大学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学科组织进... 我国行业特色院校长期以来遵循的多学科建设模式,因其存在脱节于行业发展需求和追求增量式发展,造成学科同质化和多而不强的困境,已经难以适应快速技术变革和行业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在建设一流行业特色大学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学科组织进行变革,因此,基于“大科学,大行业”的发展观,聚焦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行业大学应重视跨界融合,通过加强学科外部环境的制度供给和激活学科内部发展动力的协同,强化学术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实践的双向互动,实现学科建设的突破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学科建设 跨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综合化”:行业特色大学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路径
2
作者 高江勇 周统建 严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4,共9页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大学学科不断分化和相互交融发展的趋势日益显著,行业特色大学亦在促进学科综合化发展方面持续推进。但由于过度追求学科规模效应,行业特色大学普遍陷入学科整体“大而不强”、学科形态“综而不合”、学科组织...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大学学科不断分化和相互交融发展的趋势日益显著,行业特色大学亦在促进学科综合化发展方面持续推进。但由于过度追求学科规模效应,行业特色大学普遍陷入学科整体“大而不强”、学科形态“综而不合”、学科组织依托“破而不立”等发展困境。由此,本文提出行业特色大学的“近综合化”发展之路,即以母体中心学科为驱动,相关学科靠近中心学科集群化发展,以主干优势学科为支点学科,协同增量学科与存量学科近椭圆化发展,促进学科主动贴近行业,构建学科-行业联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协同攻关,发挥学科与行业之间的同频共振效应,通过学科整体融合来实现学科特色和服务行业功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近综合化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特色型大学”往何处去
3
作者 李海萍 王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3,共10页
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概念合法性的理论困境、教育管理的制度隐忧、办学定位的实践矛盾。要突破这些瓶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概念正名,凸显行业文化基因,认可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自发聚类的一种独特高校类型;二是... 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概念合法性的理论困境、教育管理的制度隐忧、办学定位的实践矛盾。要突破这些瓶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概念正名,凸显行业文化基因,认可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自发聚类的一种独特高校类型;二是路径明确,推进制度创新的螺旋式发展,实现从行业依附到双向赋能的生态重构和从技能传授到知识创新的功能升级;三是职能归正,依托高校优势服务行业发展,实现从“行业附属”到“行业引领”的范式转换和“学术卓越-行业贡献”的良性循环。行业特色型大学未来的发展在时序上应实现行业文化传统承续与范式创新的动态平衡,在空间上应推动行业高校、行业场域与学术共同体的双向建构,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行业文化 螺旋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本研衔接课程——基于学生视角
4
作者 田芬 郭一凡 +1 位作者 曾向阳 李斌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8,I0007,共12页
建设高质量本研衔接课程是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探究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学生对于本研衔接课程的期待与想法,结果表明:学生希望相关课程能促进其自我反思,转变学习状态并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跨学科、工具性和社会... 建设高质量本研衔接课程是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探究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学生对于本研衔接课程的期待与想法,结果表明:学生希望相关课程能促进其自我反思,转变学习状态并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跨学科、工具性和社会情感能力等多方面课程内容;集中在大四或暑期开设;采取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部分研究生也表达了逆向选修本科课程的意愿。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中的分数至上文化以及完善的课程配套制度的缺位使得本研衔接课程建设面临诸多障碍。有必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志趣,破解课程的高利害性;完善课程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只有协同推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本研衔接课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 本研衔接课程 优绩主义 课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业性大学与行业之间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旭红 冯晋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行业性大学的发展与行业之间大致历经了依附、解构、重构三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行业性大学与行业之间所建立的朴素情感已渐渐形成中国大学的一种独特文化的内部结构、运动方式及其表现形式,行业性大学在与行业发展... 行业性大学的发展与行业之间大致历经了依附、解构、重构三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行业性大学与行业之间所建立的朴素情感已渐渐形成中国大学的一种独特文化的内部结构、运动方式及其表现形式,行业性大学在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大学 管理体制 渊源关系 办学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需求导向、校企合作”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85
6
作者 柳长安 白逸仙 杨凯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信息化变革时代的影响下,行业企业在规模、技术和结构上飞速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迫切需求。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导向,华北电力大学依托能源电力行业特色,从行业企业急需人才类型、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途... 在信息化变革时代的影响下,行业企业在规模、技术和结构上飞速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迫切需求。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导向,华北电力大学依托能源电力行业特色,从行业企业急需人才类型、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途径等方面对八家校理事会成员单位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体系、培养途径、评价方式以及保障条件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导向 校企合作 行业特色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高水平大学定位:内涵、动因及关注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斌 李忠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高水平"内涵上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相对性使行业高水平大学在指涉上缺乏明确指向,并进而影响其定位操作。定位是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亟需、解决自身问题的关键思路和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定位应重... "高水平"内涵上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相对性使行业高水平大学在指涉上缺乏明确指向,并进而影响其定位操作。定位是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亟需、解决自身问题的关键思路和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定位应重在结合自身特征基础上关注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注重更高层次谋划发展,关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注重统筹定位的稳定性和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大学 高水平大学 大学定位 发展战略 特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特色大学的文科发展路径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涛 张永宁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5-38,共4页
发展文科,是行业特色大学完善学科结构、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当前行业特色大学文科的发展特点表现为:定位不够明确,过分强调服务于主干学科;整体实力较弱,且发展极不均衡;具备潜在的后发优势;内外部干扰因素使得文科发展存在较大... 发展文科,是行业特色大学完善学科结构、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当前行业特色大学文科的发展特点表现为:定位不够明确,过分强调服务于主干学科;整体实力较弱,且发展极不均衡;具备潜在的后发优势;内外部干扰因素使得文科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行业特色大学发展文科的路径选择为:科学定位,找准文科发展的合理位置;加大经济投入,完善组织、机制建设;坚持跨越式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文科发展 科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特色化战略评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彭湃 彭媛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共4页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龙头和关键。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院校转制,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评析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三所典型的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化战略,可以从...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龙头和关键。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院校转制,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评析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三所典型的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化战略,可以从中寻求促进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学科建设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共建体制的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文晋 张彦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共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调整,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对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共建过程中相关政策的缺位,使一些行业特色型大学并未实现真正意... "共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调整,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对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共建过程中相关政策的缺位,使一些行业特色型大学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因而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共建体制,使行业特色型大学共建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共建体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评价体系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晋 张彦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我国目前高校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弹性以及评价指标的重学术倾向等问题,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对行业特色型大学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其特殊性,在评价指标设计、评价主体构成以及评... 我国目前高校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弹性以及评价指标的重学术倾向等问题,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对行业特色型大学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其特殊性,在评价指标设计、评价主体构成以及评价价值取向方面发挥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行业特色型大学保持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评价体系 行业特色型大学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特色型大学本质特征之刍议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文晋 张彦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3,共3页
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学形态,极大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型与模式。文章剖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揭示出这类学校的核心特质在于其行业属性。最后指出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应该围绕学校本质特征进行... 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学形态,极大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型与模式。文章剖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揭示出这类学校的核心特质在于其行业属性。最后指出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应该围绕学校本质特征进行政策引导与鼓励,满足其本质要求;学校自身更要准确定位,自主创新,保持并强化其本质特征,在与行业的深度合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内涵 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鸿海 王章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6,共5页
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有所削弱,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降低、人才培养特色、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有所下降等困境;从加强战略规划、强化分类管理与评估、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与财力支... 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有所削弱,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降低、人才培养特色、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有所下降等困境;从加强战略规划、强化分类管理与评估、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与财力支持、推进省部(部部)共建和高校联盟、搭建协同创新和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有助于加快行业特色型大学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改革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特色型大学“新学科”发展逻辑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树仁 宋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37,共6页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建设问题缘起于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对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模式和基本路径选择的思考。“新学科”建设不仅是学科内容扩张,更是理念变革、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过程。行业特色型大学遵循社会逻辑并将...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建设问题缘起于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对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模式和基本路径选择的思考。“新学科”建设不仅是学科内容扩张,更是理念变革、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过程。行业特色型大学遵循社会逻辑并将服务行业发展作为既定目标,学科建设方面呈现学术引领和实践应用的双重特性。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应在学术逻辑、经济逻辑和管理逻辑基础上,寻求学科生成动力,维系学科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新学科”发展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新工科 新医科 新农科 学科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与行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苑英科 李荣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5,共4页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阐述了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切入点,诠释了行业及行业企业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在以下几个...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阐述了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切入点,诠释了行业及行业企业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一是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分类管理,克服办学的同质化倾向;二是大学科学定位,实现办学的特色化;三是以人力资本为基准,实现投资体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 人力资本 行业 行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28
16
作者 程孝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9-75,81,共8页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具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力量。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立足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条件,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均衡发展、协同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与经验,遵循学科发展规...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具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力量。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立足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条件,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均衡发展、协同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与经验,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中国特色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强化"四大建设",即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本科教育为根本、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一流大学文化为灵魂;实施"三项改革",即学科管理模式、资源配置、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功利的竞争与排名意识,努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 特色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行业特色大学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宝玲 李伟 丁锦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共6页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特色大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行业特色大学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转型期如何设置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评价对二级学院产生正向的激...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特色大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行业特色大学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转型期如何设置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评价对二级学院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是转型期行业特色大学应当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二级学院 绩效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视域中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释放国际合作活力的探索 被引量:8
18
作者 闾浩 赵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0,共3页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国际合作之路。文章基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自身学科群的优势,探索"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国际合作之路。文章基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自身学科群的优势,探索"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释放国际合作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提法的质疑——兼论其发展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8,共4页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近年来高教界出现的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无论是从概念、分类还是办学实践上,行业特色型大学都不是一个"好"的提法,它无法明确内涵和外延,也不是独特的高校类型,而是更多地反映出计划经济的办学方式。在高等教...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近年来高教界出现的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无论是从概念、分类还是办学实践上,行业特色型大学都不是一个"好"的提法,它无法明确内涵和外延,也不是独特的高校类型,而是更多地反映出计划经济的办学方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应该正视自身多元化的现状和类别,既不能简单地"抛弃"行业特色,也不能"唯"行业特色,而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大学 分类 办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特色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探析——基于财经类院校的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益刚 卓志 +1 位作者 白宇 刘思涓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65-71,共7页
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主题、不同表现形态和评价理论与方法。本文梳理、剖析国内学者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指标体系,回顾、总结我国财经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构建基于... 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主题、不同表现形态和评价理论与方法。本文梳理、剖析国内学者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指标体系,回顾、总结我国财经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构建基于学科宽厚度、培养精深度、社会美誉度和自我发展度等四个维度以及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组成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以及财经类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体系 四重维度 行业特色型大学 财经类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