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迷路屏障通透性与突聋发病机制及预后的关系:在3D real IR的发现
1
作者 张呈辉 任芳芳 +2 位作者 王伟韬 郝芳 冀少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分析突聋患者的内耳钆造影MRI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three dimensional real inversion recovery,3D real IR)成像上的表现,探讨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与突聋发病机制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1例单侧突聋患者行内耳钆造影MRI,测量患... 目的分析突聋患者的内耳钆造影MRI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three dimensional real inversion recovery,3D real IR)成像上的表现,探讨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与突聋发病机制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1例单侧突聋患者行内耳钆造影MRI,测量患耳和健耳的耳蜗信号强度,并测量延髓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出耳蜗/延髓比值(cochlear/medulla ratio,CM ratio),以CM比值作为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标志物,分析突聋患者患耳、健耳CM比值的不对称程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患者中,33例(80.48%)患耳的CM比值高于健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耳CM比值为健耳的1.5倍以下者18例,治疗有效率为77.78%(14/18);患侧CM比值不高于健侧者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达到健耳的1.5倍至1.75倍之间者7例,治疗有效率为100%(7/7);达到健耳的1.75倍至2.0倍之间者2例,治疗有效率为50%(1/2);达到健耳的2.0倍以上者14例,治疗有效率为14.28%(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耳3D Real IR可显示突聋患者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改变,80.48%的突聋患者患侧耳蜗出现高信号,患耳CM比值达健耳的1.75倍以上者多数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血-迷路屏障通透性 内耳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成像 耳蜗/延髓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