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
1
作者 杜媛媛 吴清凤 +4 位作者 李兰 鲁聪 王婧璇 张军波 赵庆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1,共9页
目的探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的289例患者术前临... 目的探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的289例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13~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和主要不良下肢事件(MALEs)(包括下肢静息痛、溃疡或皮肤缺损、坏疽、再闭塞、截肢)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s和MALEs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队列患者术后1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纤维蛋白原对终点事件的预测效能和最佳临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纤维蛋白原在各亚组间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共纳入289例患者(MACEs组55例,无MACEs组234例;MALEs组68例,无MALEs组221例),平均年龄(67.6±9.3)岁,男性21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纤维蛋白原是队列患者术后1年发生MACEs(HR=1.250,95%CI:1.053~1.484,P=0.011)和全因死亡(HR=1.297,95%CI:1.030~1.633,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MALEs发生无显著影响(P=0.625)。基线纤维蛋白原≥4.32 g/L是预测术后1年发生MACEs(灵敏度=0.673,95%CI:0.582~0.767;特异度=0.688,95%CI:0.562~0.775)及全因死亡(灵敏度=0.679,95%CI:0.483~0.880;特异度=0.651,95%CI:0.465~0.755)的最佳临界值。纤维蛋白原预测术后1年MACEs和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95%CI:0.5642~0.7391)和0.619(95%CI:0.507~0.733)。经过中位随访时间14.03个月,术前纤维蛋白原≥4.32 g/L组MACEs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均显著高于术前纤维蛋白原<4.32 g/L组(P<0.001),且在不同亚组包括性别(男/女,交互P=0.836)、年龄(<65岁/≥65岁,交互P=0.211)、吸烟状态(从不吸烟/目前或曾经吸烟,交互P=0.779)、慢性肾脏病(是/否,交互P=0.360)和心力衰竭(是/否,交互P=0.114)中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4.32 g/L是预测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发生MACEs及全因死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 糖尿病 腔内血运重建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火湿瘀”四维辨治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胸痛 被引量:1
2
作者 殷睿 王新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9-1154,共6页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脉虽通,然而金刃利器易耗伤气血、惊扰心神,加之脾肾已虚,“气火湿瘀”虚实错杂,导致术后依然胸痛频发。其中气血亏虚,心神惊扰,肝脾肾脏气失和是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证候基础;肝郁气结,气郁化火,心肾不交,阴...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脉虽通,然而金刃利器易耗伤气血、惊扰心神,加之脾肾已虚,“气火湿瘀”虚实错杂,导致术后依然胸痛频发。其中气血亏虚,心神惊扰,肝脾肾脏气失和是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证候基础;肝郁气结,气郁化火,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气亏虚,瘀阻脉络,脾肾阳虚,聚湿成痰,“气火湿瘀”虚实错杂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核心病机。临证需详辨“气火湿瘀”证素和心肝脾肾脏腑之偏向,从证素和脏腑的四维视角提出清心补肾,镇潜安神,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健脾温肾,豁痰宣痹,疏肝养肝,理气宽胸的辨治思路,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临床辨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运重建术后胸痛 胸痹心痛 气火湿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卒心痛)的效果 被引量:27
3
作者 宋强 褚耀南 +6 位作者 张海龙 张国恒 王小龙 孙宁波 苗小龙 杨春艳 杜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卒心痛)患者中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卒心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常规西药配合益气...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卒心痛)患者中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卒心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常规西药配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四项,炎症因子水平,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FIB、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PT、APTT和TT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停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卒心痛)患者中采用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汤治疗能够减轻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疗效理想,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运重建术 心绞痛 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玲 梅丽琴 +1 位作者 李骏 魏智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为牙髓血运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罹患根尖周病的年轻恒牙20颗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观察18个月,每3个月进行1次临床及影像学评价。临床评价包括... 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为牙髓血运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罹患根尖周病的年轻恒牙20颗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观察18个月,每3个月进行1次临床及影像学评价。临床评价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牙髓活力检测;影像学评价包括定性观察根尖周暗影是否消失,定量检测影像牙根区域和根尖孔大小改变。结果:术后18个月所有患牙均无自觉症状,无临床阳性体征,25%(5/20)的患牙可检测到牙髓活力。X线片上所有患牙根尖周暗影消失,50%(10/20)的患牙根尖孔达到完全闭合。影像牙根区域增加从28.13%(术后3个月)上升到99.28%(术后18个月);根尖孔大小缩小从21.43%(术后3个月)上升到77.05%(术后18个月)。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能使根尖周炎年轻恒牙牙根继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牙髓血运重建术 临床研究 影像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跃进 杨伟宪 +6 位作者 胡奉环 尤士杰 王燕武 叶苓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重构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烟雾病直接脑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兴炬 李嘉熙 +4 位作者 袁菁 吕征 张岩 张东 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技术(vessel encoded arterial spin-labeling,VE-ASL)在评估烟雾病直接脑血管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技术(vessel encoded arterial spin-labeling,VE-ASL)在评估烟雾病直接脑血管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56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均接受头部3.0T MR-ASL扫描,分别评估双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搭桥血管的供血范围通过标记的颞浅动脉来评估,CT脑灌注成像结果作为对比。结果 56例患者中,搭桥区域术前平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349±55)mL·kg^-1·min^-1,术后7 d平均CBF为(558±74) mL·kg^-1·min^-1(P<0.01)。术后7 d,36例(64.2%)患者颞浅动脉VE-ASL显示搭桥血管向脑内的供血,20例(35.7%)未显示供血,术后3个月复查VE-ASL,其中6例显示颞浅动脉恢复向颅内供血;术后7 d脑血流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显示39例(69.6%)患者搭桥侧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CTP显示44例(78.5%)搭桥侧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VE-ASL和CTP对CBF改善评估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术后7 d,Kappa=0.718;术后3个月,Kappa=0.744)。结论 VE-ASL能很好评估烟雾病直接搭桥手术中搭桥血管供血范围和脑血管灌注状态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技 烟雾病 直接脑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临床预后及脑灌注状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浩 王毅 +2 位作者 吴凌云 石志勇 杨咏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596,共10页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出血位置(蛛网膜下腔、单纯脑室、脑实质)、出血半球、术前是否反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部CT灌注(CTP)检查数据及DSA资料等。术后近期(3~6个月)随访时收集MR血管成像(MRA)资料,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新近一次远期(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收集是否存在新发卒中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mRS评分、头部CTP数据及DSA资料等。通过头部DSA评价手术侧半球改良铃木分期,铃木分期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中期,Ⅴ、Ⅵ期为晚期。根据手术侧的大脑半球DSA对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分级,大脑半球底部未见烟雾血管定义为无,虽在脑底形成了烟雾血管,但比较稀疏定义为稀疏,脑底部可见大量的烟雾血管在颈内动脉末端吻合,形成烟雾网络,并在脑底向各个方向扩展定义为浓集。通过远期随访头部DSA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并与术后近期随访MRA比较,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纤细或不显影,则定义为纤细或萎缩,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扩张或形态不变,则定义为扩张或不变。基于大脑中动脉(侧位)的DSA,使用松岛分级评价新生代偿血管,以颈外动脉造影的新生血管分布范围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比例进行分级,A级为>2/3,B级为1/3~2/3,C级为<1/3。与术前相比,若远期随访时mRS评分降低,则定义为神经功能预后改善,评分不变定义为神经功能无变化,评分增加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神经功能结局以mRS评分为评价标准,0~1分为无残疾,2~3分为轻度至中度残疾,4~5分为重度残疾,6分为死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远期随访时大脑双侧半球的CTP资料分别划分手术侧和手术对侧半球感兴趣区(ROI)。各ROI分别采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max)4个脑灌注参数。各ROI灌注参数分别与小脑齿状核平面的小脑皮质(ROI 3)相应参数做相对值,得出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max),以比较半球间脑灌注情况。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35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8±13)岁;高血压病11例(31.4%),糖尿病7例(20.0%),吸烟史9例(25.7%);出血半球左侧17例(48.6%),右侧18例(51.4%);出血位置包括脑实质出血9例(25.7%),单纯脑室出血21例(60.0%),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14.3%)。(2)纳入患者随访3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9)个月。随访出现新发脑出血5例(14.3%),包括脑室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2例;出血时间在手术后15~40个月,其中手术侧出血3例(8.6%),对侧出血2例;另有3例患者出现新发脑缺血性事件,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远期随访时旁路移植血管通畅25例(71.4%),纤细或萎缩10例(28.6%);新生代偿血管A级12例(34.3%),B级16例(45.7%),C级7例(20.0%)。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神经功能预后改善23例(65.7%),无变化7例(20.0%),恶化5例(14.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神经功能结局明显改善(P=0.013),无残疾比例为80.0%;远期随访改良铃木分期分布不同(P<0.01),以晚期比例最大(77.1%),中期比例较少(20.0%);mRS评分(P=0.622)及烟雾血管密度(P=0.1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CTP术侧尾状核[(0.94±0.07)比(1.22±0.11),t=-23.664,P=0.04]、纹状体rCBF[(0.99±0.06)比(1.23±0.08),t=-23.654,P=0.03]减少;各ROI 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胼胝体膝[(1.21±0.10)比(0.96±0.07),t=14.790,P=0.03]、内囊前肢[(1.17±0.07)比(0.95±0.06),t=18.593,P=0.02)] rMTT延长;rTmax差异在前峡部[(0.94±0.03)比(1.03±0.03),t=-17.750,P=0.049]、内囊后肢[(1.04±0.05)比(0.92±0.03),t=14.210,P=0.04)]、额叶[(1.06±0.03)比(1.05±0.04),t=-1.972,P=0.03]和顶叶[(0.97±0.04)比(1.09±0.04),t=-17.750,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非手术侧rCBF在扣带回[(1.17±0.16)比(1.06±0.08),t=4.067,P<0.01]、胼胝体膝[(1.29±0.22)比(1.05±0.07),t=6.454,P<0.01]、前峡部[(1.16±0.15)比(1.05±0.08),t=4.338,P=0.02]、苍白球[(1.13±0.14)比(1.08±0.08),t=2.113,P=0.01]增加,在纹状体显著降低[(0.87±0.06)比(1.05±0.06),t=-17.750,P=0.02)];顶叶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04)比(1.04±0.05),t=-10.353,P=0.02];各部位r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白球r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2)比(1.01±0.02),t=-2.958,P=0.04]。结论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可改善出血型烟雾病远期神经功能预后,促进铃木分期进展至高分期,对脑深部血管网络的灌注影响较小。出血型烟雾病手术对侧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预后 脑血管循环 联合血运重建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倩 许海燕 +3 位作者 吕峰 张文佳 赵振华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比较接受"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研究设计,入选60例拟行"一站式"HCR的患者,术前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目的:比较接受"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研究设计,入选60例拟行"一站式"HCR的患者,术前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在术中确认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旁路通畅后,随机分成两组,氯吡格雷组(n=30)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随后75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n=30)给予替格瑞洛(90 mg首次服用,随后90 mg每日2次)。应用Verify Now P2Y12测量经胃管给予首剂研究药物后0.5 h、1 h、2 h、6 h、24 h的血小板反应单位(PRU)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72 h胸腔引流量、围术期的血制品使用及出血事件。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在"一站式"HCR中,给予首剂研究药物2 h后,替格瑞洛组即表现了比氯吡格雷组更强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替格瑞洛组PRU:271±51.575 vs氯吡格雷组PRU:313.17±61.161,P=0.008)。给予首剂研究药物6 h后,替格瑞洛组达到适宜的PRU水平(PRU<23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量[替格瑞洛组535.0(345.0,902.5)ml vs氯吡格雷组400.0(337.5,567.5)ml,P=0.131]及72 h的胸腔引流量[替格瑞洛组680.0(442.5,1 060.0)ml vs氯吡格雷组575.0(467.5,710.0)ml,P=0.2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制品使用量、主要及次要出血事件及随访中的MACCE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且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组在术后胸腔引流量、主要及次要出血事件,随访中的MACCE事件均无明显差异。在"一站式" HCR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氙CT指导脑血运重建术治疗症状性前循环动脉狭窄及闭塞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颖彬 许文静 +1 位作者 张燕婷 白小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血运重建术前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症状性前循环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8例、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例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血运重建术前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症状性前循环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8例、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例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对比术前与术后2周内氙CT检测的局部脑血流量(r CBF)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12例术前靶血管远端血流灌注异常患者平均r CBF值为(30±10)ml/(100 g·min),术后为(32±14)ml/(100 g·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3例术前靶血管远端血流灌注正常患者平均r CBF值为(48±6)ml/(100 g·min),术后平均r CBF值为(50±7)ml/(100 g·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mRS评分改善8例,稳定7例。15例患者术后mRS评分为[1(0,3)]分,与术前[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运重建术可改善术前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靶血管远端局部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而术前氙CT脑血流灌注成像灌注异常可能较灌注正常患者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脑动脉闭塞 氙CT 血流灌注成像 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9
10
作者 刘学军 徐家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发育不成熟年轻恒牙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的患牙28颗,术前拍摄X线片,记录根尖周病变和牙根发育状况,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对每颗患牙进行临床和X线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发育不成熟年轻恒牙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的患牙28颗,术前拍摄X线片,记录根尖周病变和牙根发育状况,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对每颗患牙进行临床和X线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疗效及与牙根发育相关因素。结果:28颗患牙(29例根管)平均复查时间15.44(12~30)个月;牙根继续发育21例,根管壁厚度增加20例,根管钙化4例;牙根发育类型分为4类:A:牙根增长,根尖聚拢(变小或闭合),B:牙根未增长,根尖封闭,C:根管腔钙化封闭,D:根冠内出现钙化屏障,E:治疗前后牙根无变化;牙髓血运重建术成功16例,好转13例,失败0例,有效率为100%;年龄及引血程度与牙根是否继续发育相关,根尖孔大小、根尖周病变面积、牙根发育分期与牙根是否继续发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发育不成熟的患牙具有可行性,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要继续追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KTP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存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桔泉 曹林生 +4 位作者 朱向明 聂绍平 曾秋棠 刘小青 卢晓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KTP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对梗死局部心肌存活性的影响。方法 家犬 12只 ,随机分为TM LR组和对照组 ,每组 6只 ,结扎左前降支中段 ,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 ,TMLR组在梗死区以KTP激光行TMLR。术后动物饲养 2~ 3个月 ,... 目的 研究KTP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对梗死局部心肌存活性的影响。方法 家犬 12只 ,随机分为TM LR组和对照组 ,每组 6只 ,结扎左前降支中段 ,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 ,TMLR组在梗死区以KTP激光行TMLR。术后动物饲养 2~ 3个月 ,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检测心肌的存活性。结果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 ,TMLR组给予5 μg/(kg·min)多巴酚丁胺后室壁收缩增厚率、室壁运动幅度和室壁运动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当多巴酚丁胺剂量增大到 10 μg/(kg·min) ,前壁的室壁收缩增厚率、室壁运动幅度和室壁运动速度反而又减低 ;而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 5 μg/(kg·min)和 10 μg/(kg·min)后 ,室壁收缩增厚率、室壁运动幅度和室壁运动速度进行性减低。 结论 KTP激光TMLR后梗死局部部分心肌保持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运重建术 激光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与VEGF基因治疗犬心肌缺血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国顺 朱朗标 +3 位作者 高长青 李功宋 吴明营 张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305-306,310,共3页
目的 观察 TML R联合 VEGF1 65c DNA治疗心肌缺血犬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 36只 ,随机分为 VEGF1 65基因组、空质粒组 ,激光心肌打孔为对照组 (n=12 ) ,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后 6 0 min分别行CO2 激光心肌打孔和基... 目的 观察 TML R联合 VEGF1 65c DNA治疗心肌缺血犬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 36只 ,随机分为 VEGF1 65基因组、空质粒组 ,激光心肌打孔为对照组 (n=12 ) ,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后 6 0 min分别行CO2 激光心肌打孔和基因转染。采用热稀释法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排量 (C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F)。结果 治疗后 6周和 12周 VEGF1 65c DNA组 L VEF和 CO显著高于激光打孔组 (P<0 .0 5 ) ,以治疗后 12周最为显著。结论 犬急性心肌缺血后采用激光心肌打孔联合 VEGF1 65基因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功能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动物实验 超声心动图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VEGF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巧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填充,对照组患者采用Vitapex填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牙骨质样组织沉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牙冠根比及牙根管壁厚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冠根比、牙根管壁厚度、牙骨质样组织沉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根折断和根管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牙齿染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疗效显著,不足之处在于存在牙齿染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病变 牙髓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梗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晚期左室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8 位作者 黄向阳 褚俊 冯克福 李世光 张晓红 邵正斌 丁晓梅 严激 顾统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后 1hST段下降大于 5 0 %为ST段下降组 ,相反为ST段抬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梗后早期 (2~ 3周 )和晚期 (5~ 6个月 )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 ,并随访其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下降组 5 3例 (74 % ) ,ST段抬高组 19例(2 6 % )。心梗后早期两组间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无明显差异 ;晚期ST段抬高组LVEF明显低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 ,而LVEDVI、LVESVI和VWMA积分均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P <0 .0 1)。随访期间ST段抬高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ST段下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段下降组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成功直接PCI后ST段持续性抬高者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心电图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ICU治疗对策
15
作者 刘剑平 刘家珍 +3 位作者 黎新建 袁武 张力 杨世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 ICU TMLR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凤林 陶琨 李广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313-314,共2页
目的 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 R)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2 4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 TML R治疗 ,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 TML R前、TML R后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的左心室功能 ,并进行比较。结果 ... 目的 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 R)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2 4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 TML R治疗 ,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 TML R前、TML R后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的左心室功能 ,并进行比较。结果  2 4例 TML R均获成功 ,术后 1天死亡 1例 ,余 2 3例恢复良好 ;术后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结论  TML R对心肌梗死患者有疗效 ,能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超声心动描记 左心室功能 TMLR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
17
作者 王丽娟 齐国先 +2 位作者 曾定尹 秋岗要 越智宏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20例,于发病的急性期(2周内)及慢性期(3个月)进行201铊(201T1)、123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20例,于发病的急性期(2周内)及慢性期(3个月)进行201铊(201T1)、123碘-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123I-BMIPP)双核素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及X线左心室造影。将左心室分成9个节段,采用4级的视觉评分方法,进行201T1、123I-BMIPP分布的评价,同时对局部心室壁运动进行5级评价。结果:从急性期至慢性期,201T1、123I-BMIPP的总核素分布异常程度积分及201TI及123I-BMIPP不匹配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123I-BMIPP的核素分布异常程度积分与局部心室壁运动呈明显正相关(r=0.710),急性期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与心室壁运动的改善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0.756)。结论:PTCA的施行使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在慢性期明显恢复,且急性期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对预测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血运重建术 心肌血流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倩 张文佳 +2 位作者 赵振华 吕峰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了解"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影响HCR术后AKI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HCR的199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AKI出现... 目的:了解"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影响HCR术后AKI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HCR的199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AKI出现的特点及分期。29例患者术后发生AKI为AKI组,170例未发生AKI患者为非AKI组。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12±9.49)岁,男性164例(82.4%)。术前平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81.76±16.85)ml/(min·1.73 m^2)。术前即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9例(9.5%),术前合并贫血患者40例(20.1%)。术后出现AKI的患者有29例(14.6%),AKIⅠ期26例(89.7%),AKIⅡ期2例(6.9%),AKIⅢ期1例(3.4%)。术后72 h发生的AKI占全部术后AKI的86.1%。术后30 d所有患者AKI均得到了完全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术后出现AKI的危险因素(OR=4.303,95%CI:1.859~9.963,P=0.001)。结论:AKI是"一站式"HCR后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72 h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术前贫血是术后出现AK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支架在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龙波 陈玉成 曾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但术后再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CI的临床应用。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为预防PCI术后再狭窄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药物 再狭窄 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康帅 韩鹤泽 +5 位作者 鲁峻麟 陈晓霖 陈玉 叶迅 王嵘 赵元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7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索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2月连续接受血运重建术治疗的MMD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MMD发病类型、既往病史、Suzuki分期... 目的探索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2月连续接受血运重建术治疗的MMD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MMD发病类型、既往病史、Suzuki分期、烟雾血管(前后循环)、手术类型和侧别、手术时长、术后血常规检查、术后体温和出院时mRS(>2分为预后不良)等临床信息。以术后14 d内的是否出现非感染性发热(1次体温>38℃且无系统性感染证据)分为发热组和无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0例MMD患者,累及143个大脑半球,91例次(63.6%)出现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其中81例次(89.0%)发生于术后2 d内。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发热组中成人比例(74.7%vs.88.5%,P=0.049)、男性比例(37.4%vs.63.5%,P=0.003)、术后红细胞压积[(33.6±4.2)%vs.(35.8±4.3)%,P=0.004]、红细胞计数[(3.9±0.5)×10^(12)/L vs.(4.1±0.5)×10^(12)/L,P=0.004]和白细胞计数[(11.4±3.6)×10^(12)/L vs.(12.8±3.5)×10^(12)/L,P=0.031]低于无发热组,后循环受累比例(35.2%vs.11.5%,P=0.002)高于无发热组,另外,术后发热组出院预后不良率低于无发热组(4.4%vs.15.4%,P=0.049)。logistic回归显示后循环受累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非感染性发热(OR 3.731,95%CI 1.265~10.998,P=0.017)。结论MMD患者在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后非感染性发热较常见,其中后循环受累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血运重建术 围手 发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