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改变及其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巢阳 王正国 +3 位作者 惠延年 杨志焕 徐辉 江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采用硝酸镧示踪剂观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视网膜中度冲击...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采用硝酸镧示踪剂观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部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感光细胞损害,血视网膜屏障轻度破坏和示踪剂向视网膜内渗漏,SOD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明显减轻兔视网膜组织的损伤,缩短病程,改善其功能。结论:SOD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有显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血视网膜屏障 硝酸镧 SOD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视网膜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改变兔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巢阳 王正国 +4 位作者 惠延年 杨志焕 徐辉 江诗安 梁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应用BST-Ⅲ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建立的中度视网膜冲击伤兔模型,研究视网膜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改变,结果显示,中度视网膜冲击伤后除有炎症性反应外,可致视网膜细胞部分变性和坏死,BRB轻度损害和视网膜电图(ER... 应用BST-Ⅲ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建立的中度视网膜冲击伤兔模型,研究视网膜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改变,结果显示,中度视网膜冲击伤后除有炎症性反应外,可致视网膜细胞部分变性和坏死,BRB轻度损害和视网膜电图(ERG)b波波幅下降40%。由于受损细胞在某些因素如自由基的作用下可进一步导致BRB严重继发性损害。如早期进行正确处理,可能阻止这种“不稳定”受损细胞的继发性损害。因此,该模型可用于研究视网膜损伤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视网膜损伤 血视网膜屏障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史煜 李斌 +5 位作者 李涛 曹亮 李永浩 马红婕 谢琳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核运输因子2(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亚克隆构建pSNAV-NTF2载体,腺相关病毒包装形成rAAV2-NTF2。成年雄... 目的:观察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核运输因子2(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亚克隆构建pSNAV-NTF2载体,腺相关病毒包装形成rAAV2-NTF2。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以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4μLrAAV2-NTF2,左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射rAAV2-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4μL。1个月后取4只大鼠左眼,固定后取视网膜制备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再行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同时设单纯糖尿病组(diabetes,D组)和正常组(normal,N组)。糖尿病1个月后以45 mg/kg剂量静脉注射EB,循环2 h后1%多聚甲醛枸橼酸缓冲液灌注并摘除眼球取视网膜,置于甲酰胺中浸泡提取染料,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甲酰胺中染料的浓度。结果:正常组大鼠可见在低背景荧光下视网膜血管对EB有很好的屏障作用,糖尿病2周大鼠视网膜血管仅见背景荧光增强,糖尿病1月后血管出现异常节段性扩张,局部血管周围EB渗漏。糖尿病1个月大鼠视网膜内EB浓度是正常组的4.67倍,P<0.01,提示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玻璃体腔注射rAAV2-NTF2,视网膜内EB浓度为(8.30±4.16)μg/g视网膜干重,较对侧眼(22.13±8.43)μg/g视网膜干重明显减少,可以部分改善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降低EB-白蛋白渗漏(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AV2-NTF2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核运输因子2 腺相关病毒 -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建桥 江静波 +5 位作者 罗燕 刘清云 肖伟 史煜 马红婕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9-754,共6页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形成,应用共聚焦免疫显微镜观察2、3、4周occludin表达的变化;跨膜电阻(TER)检测屏障的稳定性,并通过测量正常培养条件和5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预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性的改变反映屏障特性。结果: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可达95.8%。细胞接种1周后融合为单层,接种后2、3、4周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细胞接触紧密,呈单层生长,可见occludin在细胞相邻边界规则的表达;occludin在2、3、4周,在细胞内的分布逐渐移向相邻细胞交界处;2周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达(120.62±3.97)Ω/cm2,2、3、4周差异无显著(P>0.05);单层细胞的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HRP从滤膜上方到达下方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且在VEGF的干预下,各时点通透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单层细胞具有典型的屏障功能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血视网膜内屏障的有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PEDF的表达与血-视网膜屏障损伤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艳 李筱荣 +1 位作者 袁佳琴 潘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及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及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7只健康SD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DM0.5个月组、DM1个月组、DM3个月组及DM5个月组。分别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VEGF、PEDF的mENA及蛋白表达,应用伊文思蓝法及透射电镜法观察血-视网膜屏障损伤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有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DM0.5个月组表达开始增高,光密度值分别为0.5700±0.1580和0.5770±0.0279(均为P<0.05),随病程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至DM5个月组VEGF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分别为0.9560±0.0560和0.9790±0.0790(均为P<0.05)。PEDF mRNA表达于正常大鼠视网膜,DM1个月组表达开始减少,光密度值为0.3440±0.04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DM5个月组视网膜表达量减少至0.2360±0.0455,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2(P<0.05)。PEDF蛋白在各组大鼠视网膜的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伊文思蓝法结果显示DM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较正常大鼠增强,DM0.5个月组鼠即有增高,达(2.6310±0.2725)μL·g-1·h-1(P<0.05),随病程延长,渗漏逐渐增强,至DM5个月组,伊文思蓝渗漏量达(10.0260±1.1121)μL·g-1·h-1,约为正常对照组的6倍(P<0.05)。同时DM1个月时血-视网膜屏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且呈逐渐加重趋势。结论早期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损伤,VEGF的正性表达增多与PEDF的负性表达减少可能对此病理改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侯阳 刘学政 王继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征是毛细血管闭锁、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缺血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脂、血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LBP对DR的保...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征是毛细血管闭锁、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缺血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脂、血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LBP对D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其中36只大鼠尾静脉注射45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模型,72h后血糖〉16.7mol/L、尿糖阳性者为造模成功。成模后第2天LBP治疗组给予200mg/(kg·d)LBP灌胃,D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他18只正常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造模后4、8、12周抽取心脏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获取视网膜组织,用伊文思蓝渗漏实验检测视网膜血管的渗透性。结果各时间点DM组和LBP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8、12周时LBP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明显较同时间点DM组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57%、4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大鼠各时间点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BP治疗组在4周、8周时甘油三酯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12周时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大鼠在8周、12周时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BP治疗组在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造模后4、8、12周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DM组伊文思蓝的渗透量分别为(26.23±2.00)、(29.78±1.78)、(34.08±3.03)μ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4±4.30)、(12.76±2.11)和(12.45±4.40)μ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LBP治疗组伊文思蓝的渗透量明显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文思蓝的渗透量与血糖、甘油三酯的浓度变化均呈高度正相关(r=0.896、0.859,P=0.000),与总胆固醇的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770,P=0.000)。结论LBP可降低DM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抑制DM大鼠血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糖尿病 -视网膜屏障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评估中伊文思蓝灌注视网膜铺片技术的改良和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董蒙 陈松 +4 位作者 段红涛 王月欣 孔佳慧 李泽东 王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609,共4页
背景 伊文思蓝(EB)灌注的大鼠视网膜铺片是实验研究过程中观察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的常用方法,但以往视网膜标本经固定液处理后透光性差,仅能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 目的 探讨EB灌注糖尿病(DM)大... 背景 伊文思蓝(EB)灌注的大鼠视网膜铺片是实验研究过程中观察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的常用方法,但以往视网膜标本经固定液处理后透光性差,仅能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 目的 探讨EB灌注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后在PBS中制作透明视网膜标本,并用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BRB功能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1个月组、DM 3个月组和DM 6个月组.将质量分数2%链脲佐菌素(STZ)溶于0.05 mmol/L枸橼酸缓冲液,以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DM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1、3、6个月按45 mg/kg的剂量经大鼠股静脉注射30 g/L的EB溶液,注射后15 min摘除双侧眼球,立即置于PBS中完整剥离视网膜,将视网膜放射状切开并平铺于载玻片上,避光晾至完全透明,封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应用IPP6.0软件分析图像,测量EB渗漏区面积与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 结果 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和走行正常,EB在波长546 nm激发光下呈红色荧光,均匀充盈于血管腔.DM 1个月组大鼠视网膜背景荧光较对照组大鼠略增强;DM 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背景荧光进一步增强,视网膜血管呈现节段性扩张,可见明显的红色高荧光区;DM 6个月组大鼠视网膜血管粗细不均,部分走行迂曲,可见片状低灌注区及大量高荧光区.对照组、DM 1个月组、DM 3个月组和DM 6个月组EB渗漏区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05±0.02)%、(0.27±0.06)%、(1.17±0.1 8)%和(4.77±0.6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800,P<0.001),其中DM 3个月组和DM 6个月组大鼠视网膜EB渗漏区面积百分比值明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9;=10.338、43.475,均P<0.001). 结论 改良的EB灌注视网膜铺片技术操作简单,普通荧光显微镜下即可清晰显示DM大鼠的BRB结构和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铺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SPRAGUE-DAWLEY大鼠 -视网膜屏障 伊文思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糖尿病大鼠模型血-视网膜屏障对EB通透性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康 刘乃慧 李新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2种糖尿病大鼠模型血-视网膜屏障对伊凡思蓝(Evans-Blue,E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对照组及1周、4周和16周时Sprague-Dawley(SD)和Brown-Norway(BN)糖尿病大鼠,EB45mg·kg-1颈静脉注入,分别检测视网膜中EB含量。结果对照组及1... 目的探讨2种糖尿病大鼠模型血-视网膜屏障对伊凡思蓝(Evans-Blue,E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对照组及1周、4周和16周时Sprague-Dawley(SD)和Brown-Norway(BN)糖尿病大鼠,EB45mg·kg-1颈静脉注入,分别检测视网膜中EB含量。结果对照组及1周、4周和16周时SD和BN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标准化EB含量分别为(12.24±3·11)ng·mg-1、(21.68±4.41)ng·mg-1、(21.78±3.17)ng·mg-1、(23.56±4.05)ng·mg-1和(13.22±3.59)ng·mg-1、(23.41±4.47)ng·mg-1、(26.40±5.00)ng·mg-1、(31.01±4.46)ng·mg-1,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标准化E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种不同种系大鼠相比,BN糖尿病大鼠1周、4周和16周时视网膜标准化EB含量均显著高于SD大鼠(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检测视网膜内EB含量,可以比较精确的发现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血-视网膜通透性的改变。不同大鼠种系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通透性改变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伊凡思蓝 -视网膜屏障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视网膜屏障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瀚文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DR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尚未完善,相关假说涉及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晚期糖基化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DR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尚未完善,相关假说涉及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多、氧化应激反应等。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 barrier,BRB)是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等组成的具有选择性滤过的组织,起到保护视网膜细胞、视神经并提供稳定代谢环境的作用。BRB的结构破坏和通透性增加是DR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从BRB的生理病理机制、宏观及微观变化两方面详细探讨DR中BRB的损伤机制,以期待为DR的临床病机及治疗手段提供更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屏障 发病机制 生理结构 病理变化 视网膜内皮细胞 周细胞 MÜLL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蛴螬对激光损伤兔血-视网膜屏障后视网膜TekA、p75NT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霞 蒋鹏飞 +1 位作者 彭俊 彭清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56-2460,2576-2579,共6页
目的:探讨蛴螬促进激光损伤兔血-视网膜屏障后的修复作用及机理。方法:30只成年健康有色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蛴螬组。采用激光损伤血-视网膜屏障动物模型,在屏障损伤后1周及2周2个时相,观察蛴螬对兔血-视网膜屏障损伤... 目的:探讨蛴螬促进激光损伤兔血-视网膜屏障后的修复作用及机理。方法:30只成年健康有色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蛴螬组。采用激光损伤血-视网膜屏障动物模型,在屏障损伤后1周及2周2个时相,观察蛴螬对兔血-视网膜屏障损伤修复情况、血-视网膜屏障组织形态结构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A、p75NTR表达及影响。结果:蛴螬能促进损伤的血-视网膜屏障修复,减轻激光导致的视网膜组织及细胞形态学损伤,促进TrkA、p75NTR的表达,抑制视网膜细胞增殖与变性,从而改善视网膜功能。结论:蛴螬可能通过改善视网膜组织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表达,抑制视细胞增殖,从而起到保护血-视网膜屏障组织结构,促进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蛴螬 激光 -视网膜屏障(BRB)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A、p75N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切断激活小胶质细胞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状态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冰 邝芳 +3 位作者 刘惠玲 焦西英 鞠躬 游思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视神经切断激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功能状态。方法自眶内切断18只成年大鼠左侧视神经,12只近侧断端留置浸有50g/L荧光金的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7d或14d(每时间点各6只)处死动物,取左眼视网膜后固定,荧光显... 目的观察视神经切断激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功能状态。方法自眶内切断18只成年大鼠左侧视神经,12只近侧断端留置浸有50g/L荧光金的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7d或14d(每时间点各6只)处死动物,取左眼视网膜后固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反应。另外6只存活7d或14d(每时间点各3只)后,股静脉注射30g/L伊文思蓝。2h后,以温生理盐水灌注动物,立即摘除双侧眼球,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右眼球为内对照。结果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层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随时间逐渐增多,部分小胶质细胞位于视神经层。术后7d和14d均未发现伊文思蓝渗漏至手术侧视网膜。结论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增多的活化小胶质细胞尚不足以破坏BRB,BRB的功能性完整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断 激活 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屏障 功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永昊 柯根杰 +2 位作者 王林 何勤 周恩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0-1013,共4页
背景 研究表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发(DR)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否MMPs抑制剂能改善MMPs对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MMPs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BRB的影... 背景 研究表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发(DR)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否MMPs抑制剂能改善MMPs对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MMPs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BRB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腹腔内注射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3d和14d,糖尿病+GM6001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0μl(100tμmol/L)GM6001各1次,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1个月摘取大鼠一侧眼球,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伊文思蓝(EB)灌注大鼠右侧颈静脉,120 min后以约120 mmHg(1 mmHg=0.133 kPa)的灌注压于大鼠左心室灌注枸橼酸钠缓冲液配制的质量分数1%多聚甲醛溶液,2 min后摘取大鼠另一侧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EB的渗漏量.结果 RT-PCR检测显示MMP-2、MMP-9和GAPDH的反应条带分别位于436、536和484 bp.3个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36,P=0.000;F=8.742,P=0.002);其中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分别为(12.60±3.50)、(26.52±7.14)和(17.55±2.65) ng/mg,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32,P<0.01),其中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GM6001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0).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能下调大鼠视网膜中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对BRB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内肽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糖尿病/并发症 视网膜 -视网膜屏障 渗透性 动物模型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玲 廖洪霞 +1 位作者 吴燕 吕红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每组30只。采用STZ腹腔内注射法制...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每组30只。采用STZ腹腔内注射法制作DM模型。DM+罗格列酮组造模后3d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DMSO灌胃。于给药后4、8、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进行伊凡思蓝(EB)左心室灌注后制备视网膜消化铺片并进行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测定,对视网膜消化切片上视网膜血管壁的周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计数,评估大鼠高血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4、8、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DM组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多,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加(P<0.01),且视网膜血管的渗透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罗格列酮组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较DM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变化呈时间依赖性。结论作为一种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减少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对血-视网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 -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可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利 丁永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可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观察糖可明对模型动物血液生化、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渗漏和视网膜VEGF、occludin表达的影响。结果糖可明连续给药... 目的探讨糖可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观察糖可明对模型动物血液生化、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渗漏和视网膜VEGF、occludin表达的影响。结果糖可明连续给药8周后,可明显降低GLU、TG和TC的含量(P<0.05~0.01);降低血-视网膜屏障的通透性;PCR结果显示,给药组大鼠视网膜occludin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0.01);免疫组化实验发现糖可明可显著降低视网膜全层的VEGF表达(P<0.01)。结论糖可明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和增加occludin的表达,从而发挥其保护BRB、降低BRB通透性的作用,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可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s改善糖尿病小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蓓 黎晓新 +2 位作者 沈丽 董建强 于文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否可使成体造血干细胞(HSCs)环境诱导分化,修复受损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血-视网膜屏障得到功能性重建。方法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各分为干细胞动员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流式细胞术以CD34-/low和sca1...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否可使成体造血干细胞(HSCs)环境诱导分化,修复受损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血-视网膜屏障得到功能性重建。方法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各分为干细胞动员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流式细胞术以CD34-/low和sca1+为标记鉴定外周血HSCs。小鼠视网膜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伊文思蓝定量检测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程度。结果自体干细胞动员使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VEGF表达量明显下降。糖尿病小鼠经干细胞动员后清蛋白的渗出量明显下降(P=0.033)。结论自体HSCs动员可以通过外周血干细胞倍增使血-视网膜屏障得到一定程度的功能性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造干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对糖尿病鼠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学民 王树林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玻璃体注射在糖尿病Wistar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4个月(DM4)组和6个月(DM6)组,每组各分为形态学观察组和BRB...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玻璃体注射在糖尿病Wistar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4个月(DM4)组和6个月(DM6)组,每组各分为形态学观察组和BRB测定组,BRB测定组再分为未行TA治疗(NT)组、TA治疗1周组和2周组。行消化铺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利用视网膜标准化Evansblue(EB)含量测定大鼠BRB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各组间E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正常对照组相比,DM4组大鼠出现毛细血管管径粗细不一,血管闭锁,内皮细胞增生,周细胞丢失等形态学改变;DM6组上述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无细胞性毛细血管,糖尿病NT组EB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6个月组高于4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糖尿病NT组相比,各糖尿病治疗组E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除4个月治疗2周组EB含量基本恢复正常(P>0.05)外,余治疗组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糖尿病治疗组间E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与BRB的破坏有关,TA对糖尿病大鼠BRB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屏障 曲安奈德 WISTAR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那白滞素在治疗大鼠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的血-视网膜屏障破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永征 谢茂松 +1 位作者 刘光辉 潘铭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阿那白滞素在治疗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的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中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每组36只。造模后4 h、1 d、2 d、3 d、5 d和7 d,采用ELISA法检... 目的探讨阿那白滞素在治疗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的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中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每组36只。造模后4 h、1 d、2 d、3 d、5 d和7 d,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和玻璃体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浓度。采用Evans蓝作为示踪检测BRB的完整性。结果造模后1 d、2 d、3 d、5 d四组间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在造模后4 h略有增加(均为P>0.05),造模后1 d显著增加(均为P<0.05),造模后2 d达到峰值(均为P<0.05),造模后3 d、5 d均下降(均为P<0.05),造模后7 d接近对照组水平(均为P>0.05)。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在造模后1 d、2 d、3 d、5 d均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局部治疗组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在造模后1 d、2 d均低于全身治疗组,但造模后3 d高于全身治疗组(均为P<0.05)。造模后1 d、2 d、3 d、5 d四组间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在造模后1 d局部治疗组低于全身治疗组(均为P<0.05),但在造模后2 d和3 d局部治疗组均高于全身治疗组(均为P<0.05)。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在造模后1 d、2 d、3 d、5 d均低于模型组,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IL-1β在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的BRB破坏中起重要作用,阿那白滞素可以减轻BRB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那白滞素 白细胞介素1Β -视网膜屏障 眼前节 手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尿激酶对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外向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文俊 高永峰 胡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血管再通是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研究证实,玻璃体腔注射尿激酶可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复合体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 目的 用伊文思蓝(EB)玻璃体注射法观察尿激酶眼局部注射后大鼠血-视网膜屏障... 背景 视网膜血管再通是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研究证实,玻璃体腔注射尿激酶可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复合体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 目的 用伊文思蓝(EB)玻璃体注射法观察尿激酶眼局部注射后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外向通透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各组大鼠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将尿激酶350 U(商品单位)4μl注入右眼玻璃体腔,同容积的PBS以同样方式注射作为PBS玻璃体注射组,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大鼠将10μl 1000U尿激酶注入右眼球后组织,等容积的PBS以同样方式注射作为PBS球后注射组.上述药物注射后24 h,所有大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分数0.5% EB 4μl.EB注射后4h摘取大鼠右侧眼球,完整取出玻璃体并以甲酰胺温浴萃取EB.所得提取液以甲酰胺-分光光度法检测EB的质量浓度,并据此推算大鼠玻璃体腔内EB的质量浓度,对各组间大鼠玻璃体中EB质量浓度进行比较. 结果 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玻璃体呈淡蓝色反光,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血管;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大鼠玻璃体呈蓝色,眼底血管不易显示,而PBS玻璃体注射组和PBS球后注射组大鼠玻璃体均呈深蓝色反光,眼底无法窥见.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PBS玻璃体注射组、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和PBS球后注射组大鼠玻璃体的甲酰胺EB溶液吸光度(A)值分别为0.181±0.008、0.450±0.017、0.330±0.009和0.436±0.012;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玻璃体腔内EB的质量浓度为(0.266±0.014)g/L,明显低于PBS玻璃体注射组、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和PBS球后注射组的(0.667±0.026)、(0.496±0.015)和(0.657±0.017)g/L,4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406,P<0.01),其中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玻璃体EB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大鼠眼局部应用尿激酶可增加BRB的外向通透性,玻璃体腔内注射EB是检测大鼠BRB外向通透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玻璃体腔注射 伊文思蓝 -视网膜屏障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禹海 高明宏 徐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载体介导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human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 factor,hPEDF)转染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观察其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5只应用链脲... 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载体介导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human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 factor,hPEDF)转染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观察其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5只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1个月组、3个月组和6个月组,每组各25只。所有大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rAAV2-CMV-hPEDF作为治疗组,左眼注射rAAV2-CMV-GFP做自身对照。正常大鼠20只右眼假注射,左眼不注射。应用Evans-Blue测定血-视网膜屏障的渗漏变化,应用Western-blotting测定ICAM-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视网膜渗漏不断增强,视网膜中Evans-Blue含量不断增加,一直持续到6个月达到高峰。各治疗眼组与自身对照眼组相比视网膜渗漏减轻,其中1个月治疗眼组Evans-Blue含量(68.673±24.083)ng.mg-1低于自身对照眼组(93.850±24.969)ng.mg-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Evans-Blue含量(46.021±16.091)ng.mg-1及6个月(55.198±25.060)ng.mg-1治疗眼组均显著低于自身对照眼组Evans-Blue含量(102.528±39.421)ng.mg-1、(128.225±34.603)ng.mg-1(P<0.05)。但各治疗眼组与正常眼注射组相比Evans-Blue含量仍显著增加(均为P<0.05)。随糖尿病病程进展,视网膜中ICAM-1蛋白含量不断增加,Occludin蛋白含量不断降低。治疗眼组与自身对照眼组相比,ICAM-1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为P<0.01)。3个月及6个月治疗眼组与自身对照眼组相比,Occludin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与Occludi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54,P<0.01)。结论 rAAV2-CMV-hPEDF玻璃体内注射可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Occludin的表达,抑制ICAM-1表达,从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的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腺相关病毒载体 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轮杰 罗本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视网膜(retina)又称为外周脑,从胚胎学角度来看,是间脑的外延部分.在发育过程中,视网膜与大脑有着相似的血管生成模式[1-2].由于视网膜微血管与大脑的微血管具有同源性,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能够反映脑微血管的变化[3].
关键词 视网膜 认知功能障碍 血视网膜屏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