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虎通》“血缘情感”道德价值论证及其反思
1
作者 冷兰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7,共9页
《白虎通》作为汉代重要的政治纲领性文本,极尽“血缘情感”道德价值之运用,从“同质”天人关系、“拟亲”人伦纲常、“名定”资源分配、“濡化”家国情怀等方面,对“血缘情感”道德价值展开了论证,基本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范式、人伦... 《白虎通》作为汉代重要的政治纲领性文本,极尽“血缘情感”道德价值之运用,从“同质”天人关系、“拟亲”人伦纲常、“名定”资源分配、“濡化”家国情怀等方面,对“血缘情感”道德价值展开了论证,基本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范式、人伦规范、社会生活方式,凝练出以“三纲六纪”为主体的古代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凝练出中国人忠诚、孝亲、责任、友爱等特有的文化基因。但是,这也严重禁锢了人的价值,形成了“子民人格”,滋生了贪腐与剥削,忽略了独立的“个体人”的道德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血缘情感 天人关系 家国情怀 道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仁学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庆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1,共6页
本文认为,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庞大,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其逻辑的起点是宗法等级中的血缘情爱——“孝”“弟”;逻辑的展开是推己及人的“爱人”;逻辑的准则是既能彰显血缘情爱,又能照应宗法等级的“礼”;逻辑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对... 本文认为,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庞大,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其逻辑的起点是宗法等级中的血缘情爱——“孝”“弟”;逻辑的展开是推己及人的“爱人”;逻辑的准则是既能彰显血缘情爱,又能照应宗法等级的“礼”;逻辑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对“己”的体知和修练,达到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境界。孔子的仁学,摆脱了西周以来的宗教神学观念,把主体之道德修养的责任全部落实到了能动的主体自身,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仁学 内在逻辑 宗法等级制 “爱人” 《左传》 《论语》 宗法制 血缘情感 兼相爱 血缘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