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式亲属制度不能作为摩尔根所说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证据
1
作者 蔡俊生 《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76-81,共6页
本文认为,马来式亲属制度产生于氏族解体以后的历史时期是没有问题的,至今我们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位中国或外国的民族学家提到过任何一个具有马来式亲属制度的民族尚处在氏族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摩尔根根据马来式亲属制度推导出的... 本文认为,马来式亲属制度产生于氏族解体以后的历史时期是没有问题的,至今我们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位中国或外国的民族学家提到过任何一个具有马来式亲属制度的民族尚处在氏族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摩尔根根据马来式亲属制度推导出的所谓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即使存在的话也只能是在氏族社会之后,而不可能在氏族社会之前,就是说它不可能是最古老的婚姻家庭形式。马来式亲属制度证明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合理程度,仅仅在于氏族外婚制被打破以后,使得原属同一氏族(或同一外婚制胞族)的“不同生母的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被禁止到什么程度“无法断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制度 摩尔根 血缘婚姻 姊妹 夏威夷人 血缘家庭 兄弟 氏族社会 婚姻形式 亲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自由与秩序之间:新中国对待“无血缘不伦婚姻”的态度——以最高人民法院及其分院的批复为样本的分析
2
作者 李可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2,共11页
"无血缘不伦婚姻"是新中国最高司法机关在处理传统伦理与现代法律关系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为如何在尊重传统伦理道德与推进个体婚姻自由之间取得平衡。在推进个体自由的道路上,民众的等级制伦理观念起着严重的阻碍作... "无血缘不伦婚姻"是新中国最高司法机关在处理传统伦理与现代法律关系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为如何在尊重传统伦理道德与推进个体婚姻自由之间取得平衡。在推进个体自由的道路上,民众的等级制伦理观念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虽然近代法律对传统法律及观念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改造,但从实际发生的案例看,效果并不理想。正因为如此,最高司法机关在民众中植入婚姻自由观念时,极其谨慎。自由、生命是最高司法机关首重的价值,但秩序则是其行动的底线。造成文本上规定的婚姻自由与批复中兑现的婚姻自由之间裂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不伦婚姻 婚姻自由 传统伦理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与选择——婚姻圈文化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阎勤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6,共6页
人类走向进步的道路是开放与选择。开放与选择首先出现在人类第一种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婚姻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人类种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发展。“婚姻圈”是指人类由种族——阶... 人类走向进步的道路是开放与选择。开放与选择首先出现在人类第一种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婚姻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人类种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发展。“婚姻圈”是指人类由种族——阶级——文化所限定的通婚空间和范围,或者由地域空间所限定的通婚范围。人类的姻婚史就是不断突破原定婚姻圈的限制,向着更高更大的婚姻范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生态环境 自然规律 品系 人类 婚姻关系 杂交系 生物性状 血缘婚姻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巴经书中的纳西族古代婚姻家庭 被引量:2
4
作者 和发源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91-96,共6页
关于解放初期仍保留在云南宁蒗县永宁、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纳西族地区的初期对偶婚阶段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情况,国内不少学者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章。但是,除了初期对偶... 关于解放初期仍保留在云南宁蒗县永宁、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纳西族地区的初期对偶婚阶段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情况,国内不少学者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章。但是,除了初期对偶婚阶段的“阿注”婚姻以外,纳西族的古代先民还经历过哪些早期婚姻发展阶段?除上述永宁等地区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经 纳西族 古代婚姻 群婚 姊妹 对偶婚 母系家庭 血缘婚姻 兄弟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血缘婚和血缘家庭
5
作者 龚佩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68-76,14,共10页
《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蔡俊生同志的《论群婚》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苏联历史学家谢苗诺夫关于婚姻家庭起源的别具一格的观点。总的来说,该文完全赞同谢苗诺夫的观点,全盘否定了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存在;同时认为“... 《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蔡俊生同志的《论群婚》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苏联历史学家谢苗诺夫关于婚姻家庭起源的别具一格的观点。总的来说,该文完全赞同谢苗诺夫的观点,全盘否定了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存在;同时认为“家庭”只是个体婚时代的产物,在这之前是不存在家庭的;还认为普那路亚群婚也是摩尔根杜撰出来的,而两合氏族群婚才是人类真正脱离动物组成社会的第一个历史阶段,是继乱婚之后直接形成的。上述观点本人不敢苟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家庭 血缘婚姻 群婚 摩尔根 普那路亚家庭 历史阶段 氏族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物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基诺族的调查看近亲通婚之害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玉亭 阮芳赋 《人口与经济》 1981年第5期29-57,共2页
基诺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共一万余人,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公社。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所居境内基诺山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解放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阶段。按一般情况说... 基诺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共一万余人,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公社。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所居境内基诺山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解放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阶段。按一般情况说来,这一历史阶段上距血缘婚制时代已经前进了好几个历史阶段,其时间至少有数千年之久了,但令人惊异的是,这里仍存在着血缘氏族内婚的残余。例如基诺公社腹地的巴朵寨,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仍是一个血缘村落,而且只有一个卓巴氏族,除了兄弟姐妹之外,隔一代就可以通婚。因此,对这一民族人口兴衰的考察,对于揭示血缘婚姻,近亲婚姻的后果,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诺族 氏族 近亲通婚 基诺山 村寨 血缘婚姻 内婚制 农村公社 景洪县 普洱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婚俗与儒家学派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寿康 《浙江学刊》 1988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婚姻与家庭,是公众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期发表的《春秋婚俗与儒家学派》,论述了春秋和魏晋时期婚姻观念的演变,展示了那个时期的妇女风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婚姻习俗 左传 孔子 春秋时代 社会风尚 血缘婚姻 婚姻观念 氏族组织 儒家学派 儒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山族文学看他们的历史宗教和习俗
8
作者 蔡铁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1-99,共9页
高山族文学是祖国可贵的精神财富。她是高山族同胞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录,探讨高山族的文学将能了解他们的历史、民族特性,并对提高高山族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发展其民族文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文学与历史一、高山族跟... 高山族文学是祖国可贵的精神财富。她是高山族同胞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录,探讨高山族的文学将能了解他们的历史、民族特性,并对提高高山族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发展其民族文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文学与历史一、高山族跟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古老的民族历史是用神话传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高山族 卑南族 习俗 宗教信仰 祖先 民族历史 民族特性 风俗习惯 血缘婚姻 村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名制的变迁及其社会功能浅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7-30,共4页
作为人类生命符号的姓名,是全部人类行为和文明的基本单位,它曾经历了从氏族标志到家族符号直至个体生命符号的漫长变迁史,它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因文化模式的不同而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因社会发展历程制约... 作为人类生命符号的姓名,是全部人类行为和文明的基本单位,它曾经历了从氏族标志到家族符号直至个体生命符号的漫长变迁史,它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因文化模式的不同而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因社会发展历程制约而显示的高度一致性。本文紧紧抓住命名制变迁中的这两大特性考察其变迁的社会背景及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行为 遥远记忆符号 氏族标志 家族符号 个人符号 婚姻血缘 表贵贱等级 民主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