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华人与国籍法——国籍法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子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海外华人对中国历史上的国籍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海外华人的要求与力量是推动国籍立法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也体现在立法中为争取海外华人的认同、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对血统主义原则的采用... 海外华人对中国历史上的国籍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海外华人的要求与力量是推动国籍立法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也体现在立法中为争取海外华人的认同、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对血统主义原则的采用以及关于入籍与出籍的一些具体规定上。海外华人对国籍立法的影响也说明 ,法律源于社会 ,即一部法律制定的起因及其采用何种原则 ,主要是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 ,而关于立法的知识则在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籍法 社会学分析 海外华人 中国 血统主义原则 双重国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关系诉讼中的血缘鉴定之强制性 被引量:9
2
作者 陈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6,共11页
在亲子关系纷争中,以血缘亲子关系是否真实存在为其主要争点,而这种真实性的确认通常需借助于血型或DNA等血缘鉴定等科学方式。然而,血缘鉴定需要相关当事人配合以提供血液或毛发等为科学鉴定之样本,如此就牵涉到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 在亲子关系纷争中,以血缘亲子关系是否真实存在为其主要争点,而这种真实性的确认通常需借助于血型或DNA等血缘鉴定等科学方式。然而,血缘鉴定需要相关当事人配合以提供血液或毛发等为科学鉴定之样本,如此就牵涉到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血统真实主义、裁判公正需要等价值权衡下的选择、取舍。参仿国外并立足国情,以子女最佳利益保护为根本,适应诉讼上的真实发现与裁判公正之需要,对血缘鉴定于具体个案实践中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两方面结合为考量,可以采用强度程度不一、具体方式多样对血缘鉴定对执行以灵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鉴定 血统主义 子女最大利益 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国籍法》的发展与完善——兼论港澳居民的国籍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宋锡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我国1980年《国籍法》中有许多法律条文已不合时宜,部分条款的内容容易引发双重国籍现象的产生。因此,在坚持《国籍法》基本原则的同时,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行《国籍法》的相关条款,...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我国1980年《国籍法》中有许多法律条文已不合时宜,部分条款的内容容易引发双重国籍现象的产生。因此,在坚持《国籍法》基本原则的同时,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行《国籍法》的相关条款,出台与《国籍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以构筑较为完整的、能够调整和规范国籍各方面关系的《国籍法》的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籍法 双重国籍 血统主义 港澳居民国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侨国籍问题的产生及其演变试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蔡仁龙 《南洋问题研究》 1982年第2期74-105,共32页
国籍是指任何一个人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分。它最根本地确定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缺少的人口。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他就和该国发生一种特别的法律关系,即他被认为是该国的国民,享有该国国民的一切权利... 国籍是指任何一个人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分。它最根本地确定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缺少的人口。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他就和该国发生一种特别的法律关系,即他被认为是该国的国民,享有该国国民的一切权利和承担应负的一切义务。因此,国籍就直接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有着极为密切的重要的关系。每个主权国家都只把自己的国籍赋予它认为应当赋予的自然人。对于原来不是该国籍民而欲成为其籍民者,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加以确定。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籍问题 主权国家 法律关系 苏哈托 血统主义 印尼国籍协商会 多重国籍 荷兰人 法律程序 个人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问题的实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碧笙 《南洋问题研究》 1986年第4期38-40,共3页
华侨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大概有如下几种说法:(一)华侨问题的实质是“殖民”问题,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说法,早期著作多具有这种倾向。如粱启超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胡绍南写《中国殖民十六伟人传》,李长傅写《中国殖民史》等,都... 华侨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大概有如下几种说法:(一)华侨问题的实质是“殖民”问题,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说法,早期著作多具有这种倾向。如粱启超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胡绍南写《中国殖民十六伟人传》,李长傅写《中国殖民史》等,都以“殖民”为言,有些著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殖民”二字,但字里行间仍会或多或少地露出这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问题 中国殖民史 侵略扩张 西方殖民者 人身依附关系 黄祸论 帝国主义国家 国籍问题 二字 血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及其法律意义
6
作者 谢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61,共11页
“国籍”是伴随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所形成的世界体系的建立而出现的,是基于国家主权、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用于区分不同国民或者公民的一种法律概念。历史上促使我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订立的直接因素,源于清政府希... “国籍”是伴随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所形成的世界体系的建立而出现的,是基于国家主权、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用于区分不同国民或者公民的一种法律概念。历史上促使我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订立的直接因素,源于清政府希望为海外华侨提供延伸保护,这一历史背景,致使法学界对它的研究大多从侨务政策的单一角度出发,围绕着国籍法与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然而,从法制史的历史视角看,第一部国籍法的制定标志着大清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开端,应具有更为深远的法制意义。若从国家建构的角度讲,国民身份建构又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一环。现代国家与古典国家的重大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国家有统一的中央政府,确定的国家领土范围以及清晰的国民身份。在传统中国的认知之中,对外只知“天下”而未知有“国家”,对内自称为“子民”而不知为“国民”。国籍立法关涉现代国民身份之法律资格,从这种意义上讲,《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新政改革后期,出于被动适应现代国家政治运作逻辑和主动解决统治危机之需,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中进行国民身份立法的尝试。然而,现代国家建构的首要任务应是构建稳定的国家秩序,在尚未解决生存危机的背景之下,这种尝试注定难以成功。从条例的文本内容上看,该条例依然与现代国家成熟的国籍制度相距甚远。尽管《大清国籍条例》的立法尝试并不成功,但是客观上推动了现代国民身份意识的萌发。一直以来,通过户籍制度实施人口管理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传统,而国籍法的首次颁布将能够为“个人”脱离“户”,拥有独立的身份,提供可能性。从法制的层面上讲,《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与颁布,使得“个人”身份具有了制定法意义上的权威性与合法性。从户籍到国籍,从臣民到国民,传统儒家的伦理秩序替换为现代权利与义务的法律逻辑,这部法律关涉“中国人”之法律身份之确立,为后来中国现代国家的兴起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裁判权 迁徙自由 血统主义 《大清国籍条例》 户籍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