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检测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凡 戴义娟 +1 位作者 洪瑞玲 杨希宁 《安徽医学》 2011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评价入院24 h内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比容(HCT)对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入院24 h内CRP、HCT数值,比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SAP两组CRP、HCT的变化,建立ROC曲线,评估早期CRP... 目的评价入院24 h内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比容(HCT)对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入院24 h内CRP、HCT数值,比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SAP两组CRP、HCT的变化,建立ROC曲线,评估早期CRP、HCT变化对预测SAP的诊断效率。结果 SAP组CRP、HCT均较MAP组明显升高(P均<0.01),入院24 h内CRP、HCT检测诊断SAP的敏感度分别为0.821和0.872,特异度0.823和0.8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681和0.69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1和0.932。结论入院24 h内检测CRP及HCT有助于早期识别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反应蛋白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血细胞比容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娟 胡建铭 +1 位作者 黄亚珍 陈友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细胞比容(HCT)与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1日~2014年5月6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生产的子痫前期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产前1周内检测清晨空腹血HCT、血红蛋白水平和平均...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细胞比容(HCT)与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1日~2014年5月6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生产的子痫前期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产前1周内检测清晨空腹血HCT、血红蛋白水平和平均动脉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等。探讨患者HCT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7.9±4.9)岁,多次妊娠的患者57例(62.0%),重度子痫前期59例(64.1%),HCT(0.336±0.048)、血红蛋白水平(111.7±17.5)g/L,贫血41例(44.6%)。重度子痫前期患者HCT(0.337±0.051)略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者(0.334±0.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的子痫前期患者HCT(0.339±0.056)高于非早产的患者(0.333±0.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低体重新生儿的子痫前期患者HCT值(0.396±0.057)显著高于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子痫前期患者(0.328±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HCT与血红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945,P<0.001);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HCT与新生儿体重呈直线负相关(r=-0.276,P<0.05),而与新生儿胎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HCT的升高增加了分娩低体重新生儿的风险,不增加早产的风险,与重度子痫前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3
作者 葛淼 卫海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13-215,共3页
为制定中国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并对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也在逐渐的增大,相关... 为制定中国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并对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成年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也在逐渐的增大,相关性很显著。用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两个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参考值 海拔高度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刘红军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和血细胞比容(HC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依据病情的程度不同分为重症组40例与轻症组40例,同时将同期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和血细胞比容(HC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依据病情的程度不同分为重症组40例与轻症组40例,同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行CRP检测与HC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同时观察单一的CRP检测、单一的HCT检测及CRP联合HCT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RP水平及H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的CRP,HCT水平,同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RP及HCT水平又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RP水平及HCT水平;CRP联合HC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一的CRP检测与单一的HCT检测。结论:CRP及HCT水平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临床上可以将CRP及HCT水平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有效诊断指标,而CRP与HCT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单一的检测方式更高,因此CRP与HCT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反应蛋白 血细胞比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心肌细胞外容积计算所需血细胞比容的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佳妮 徐怡 +3 位作者 朱晓梅 周皛月 祝因苏 邹建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81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进行心肌细胞外容积(ECV)计算所需血细胞比容(Hct)的时间窗从CMR检查24 h内扩展到检查前后7 d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3T CMR且于24 h内、24 h~7 d、...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进行心肌细胞外容积(ECV)计算所需血细胞比容(Hct)的时间窗从CMR检查24 h内扩展到检查前后7 d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3T CMR且于24 h内、24 h~7 d、8~30 d及超过30 d分别测量Hct的81例患者。依据Hct与CMR检查相隔时间,将Hct分为24 h~7 d(Hct7)、8~30 d(Hct8~30)、>30 d(Hct>30)组,分别对应的ECV为ECV7、ECV8~30和ECV>30。上述Hct及ECV分别与标准Hct0及ECV0(即24 h内)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Hct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ECV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不同时间窗Hct计算的ECV使用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 Hct7、Hct8~30与Hc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9、-1.338,P均>0.05),其中Hct7与Hct0的相关性更强(r=0.923,P<0.001);ECV7、ECV8~30与ECV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50、-1.937,P均>0.05),其中ECV7与ECV0相关性更强(r=0.966,P<0.001)。Hct>30、ECV>30分别与Hct0、ECV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P=0.044;Z=-2.008,P=0.045)。以ECV0为标准,ECV7检测ECV增高(≥30%)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1%、97.8%和97.5%。结论 CMR检查前后7 d的Hct可用于ECV的计算,时间窗超过1个月的Hct计算ECV与标准ECV存在差异且诊断效能下降,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脏病学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重度烧伤后休克期患者血细胞比容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顾培敏 肖长辉 王林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1期68-68,71,共2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重度烧伤后休克期患者血细胞比容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烧伤后休克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输入参麦注射液100ml,对用...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重度烧伤后休克期患者血细胞比容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烧伤后休克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输入参麦注射液100ml,对用药前、伤后24、48及72h取血测定血细胞比容及TNFα的含量。结果:伤后48h,实验组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伤后TNFα的含量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度烧伤后休克期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血细胞浓缩,减轻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参麦注射液 TNFΑ 休克期 烧伤后 实验组 对照组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血气分析与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莉 李志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经床旁血气分析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方法 1802例需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患者,分别行床旁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气组)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目的探讨比较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经床旁血气分析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方法 1802例需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患者,分别行床旁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气组)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并分析两种仪器检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相关性。结果血气组的血红蛋白(98.35±16.98)g/L和血细胞比容(36.68±5.41)%明显低于血细胞组的(105.78±17.63)g/L、(38.74±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自变量(X)作为床旁血气分析仪测得结果 ,因变量(Y)作为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 ,血细胞比容的回归方程:Y=1.0354X-1.695,r=0.938;血红蛋白的回归方程:Y=0.9942X-3.8632, r=0.968;两种仪器测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虽床旁血气分析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存在区别,但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床旁血气分析仪可增补血细胞分析仪对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与分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比容 床旁血气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比容在制定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中的应用
8
作者 薛现军 翟海燕 +2 位作者 刘宇英 王丽 刘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干体质量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比容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谢飘 许钧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3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血细胞比容(HCT)与血压(BP)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排除标准初步筛选出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住院部及体检中心完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50例,同期选取在体检中心体检... 目的:分析血细胞比容(HCT)与血压(BP)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排除标准初步筛选出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住院部及体检中心完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50例,同期选取在体检中心体检的BP正常者150例。其中男性306例,女性294例。依据《2018 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中EH的分组标准,将600例受试者分为四组,即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3级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每组各150例。比较四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同时比较其HCT、血肌酐(Scr)、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总结HCT与BP之间的关系。结果:(1)四组的年龄、HCT、BMI、LDL-C、U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HCT与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平均舒张压(mDBP)、24 h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P<0.05)。结论:HCT与BP相关,随着HCT的增加,24 hmSBP、24 hmDBP、24 hMAP会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血压 相关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患者血细胞比容、酸碱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李晓冰 王晓静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失血患者血细胞比容(Hct)、酸碱度(pH)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检测患者Hct水平、pH值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 目的:分析创伤性失血患者血细胞比容(Hct)、酸碱度(pH)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检测患者Hct水平、pH值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分析Hct、pH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从Hct指标看,Hct>20%患者占比最大(53.33%);从pH指标看,7.2<pH≤7.35患者占比最大(40.00%);随着Hct、pH值的升高,患者PT、APTT、TT指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FIB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ct、pH值(pH<7.45)与PT、APTT、TT呈负相关(r<0,P<0.05),与FIB呈正相关(r>0,P<0.05)。结论:创伤性失血患者Hct、pH水平越低,患者的凝血障碍越严重,检测Hct、pH水平利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 血细胞比容 酸碱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倩倩 崔建国 +3 位作者 王树娟 刘学英 黄丽 张清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5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22例和非冠心病组17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等多项指标的差异,计算冠状动...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5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22例和非冠心病组17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等多项指标的差异,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结果冠心病组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空腹血糖、TG、LDL-C、脂蛋白(a)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DL-C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151,P=0.000)。红细胞比容对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9(95%CI:0.540~0.639,P=0.001)。其中红细胞比容截断点为39.95%,敏感性为61.1%,特异性为46.6%。结论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比容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比容对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不良结局事件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元 牛晓菁 +4 位作者 史秩菁 李明雪 王聪琳 丛洪良 田建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8-91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对老年女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市胸科医院这两家医院门诊就诊的症状性老年女性心衰患者561例,排除了91例缺少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患者... 目的 探讨不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对老年女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市胸科医院这两家医院门诊就诊的症状性老年女性心衰患者561例,排除了91例缺少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患者、7例患有严重血液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及99例失访患者,最终纳入364例症状性老年女性心衰的患者,根据HCT水平不同分为3组,HCT<37%(HCT低水平组)124例,HCT 37%~45%(HCT正常水平组)123例,HCT>45%(HCT高水平组)117例。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CT水平对老年女性心衰患者3年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HCT低水平组比较,HCT正常水平组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左心室内径显著升高,HCT高水平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例显著降低(P<0.05)。随访结束88例患者出现心衰再住院,93例患者出现心因死亡,109例患者出现全因死亡;与HCT低水平组比较,HCT高水平组心衰再住院、心因死亡、全因死亡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HCT>45%是3年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OR=1.041,95%CI:1.012~1.072,P=0.006;OR=3.091,95%CI:1.863~5.127,P=0.000;OR=0.986,95%CI:0.973~0.998,P=0.025;OR=3.429,95%CI:1.969~5.96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和HCT>45%是3年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OR=3.357,95%CI:1.954~5.766,P=0.000;OR=3.842,95%CI:2.151~6.862,P=0.000)。结论 高HCT水平是3年心因死亡及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心力衰竭 血红蛋白类 细胞计数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与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及红细胞比容等因素相关研究
13
作者 唐丽 邹燕红 +1 位作者 邹思梅 邱德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91-93,118,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子痫前期(PE)与孕期体重指数(BMI)增长和红细胞比容等与正常妊娠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21年1-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建卡产检孕妇资料,根据妊娠期是否诊断为PE作为分组依据,纳入PE(研究组)52例、正...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子痫前期(PE)与孕期体重指数(BMI)增长和红细胞比容等与正常妊娠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21年1-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建卡产检孕妇资料,根据妊娠期是否诊断为PE作为分组依据,纳入PE(研究组)52例、正常妊娠(对照组)40例,分别观察体重、BMI和血常规。结果与建卡时BMI相比,研究组孕中期和孕晚期BMI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分娩前BMI增长情况(5.97±1.22)kg/m2vs.(5.01±1.1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P <0.05)。随着孕期的进展,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呈不断增高趋势,血小板(PLT)则不断降低。通过进一步比较,两组孕晚期HCT≥35%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3,P <0.05),孕中期、分娩前HCT、HB、PLT及孕晚期H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建卡时相比分娩前BMI增长≥5 kg/m2的孕妇发生PE是建卡时相比分娩前BMI增长<5 kg/m2孕妇的3.112倍。结论 PE可能与孕期BMI增长过大有关,但与HCT、HB、PLT间尚未发现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孕期体重指数增长 血细胞比容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的观察分析
14
作者 王爱兰 曾文洁 张陵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 检测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 (产后 7d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浓度变化 ,探讨EPO与血细胞比容 (H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健康非妊娠妇女 15例 ,正常妊娠晚孕服妇 2 7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 3 2例及产后早期合... 目的 检测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 (产后 7d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浓度变化 ,探讨EPO与血细胞比容 (H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健康非妊娠妇女 15例 ,正常妊娠晚孕服妇 2 7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 3 2例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产妇 15例。结果 上述 4组EPO水平分别为 ( 9 85± 3 8 5 2 )U/L、( 14 4 2± 6 80 )U/L、( 99 82± 78 70 )U/L、( 5 9 5 0± 3 8 5 2 )U/L。妊娠晚期合并贫血的孕妇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的产妇EPO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晚期孕妇 ,P <0 0 1。 4组血清EPO与Hct呈相反关系。结论 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时EPO水平明显升高 ,且对贫血有极强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贫血 细胞生成素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相关指标在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子昂 高鑫 +3 位作者 陈园 蒲瑜轩 马文文 李庆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7期163-166,共4页
食管癌(E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许多患者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且目前除内窥镜检查外缺乏其他简易准确的诊断及预测措施,而内窥镜检查又因体验感较差而影响患者接受程度,以至于大多数E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 食管癌(E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许多患者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且目前除内窥镜检查外缺乏其他简易准确的诊断及预测措施,而内窥镜检查又因体验感较差而影响患者接受程度,以至于大多数E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常规中红细胞相关指标可以对EC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故而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红细胞相关指标在E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平均红细胞体积 血细胞比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煤矿地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16
作者 王东海 刘杰 +5 位作者 李志华 张玲 卫晶晶 薛晗 罗洁 张晓东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观察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诊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30例,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变化... 目的:观察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诊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30例,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变化;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再次大于180 g/L的时间,预测需再次单采的间隔时间。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P<0.05),明显改善了患者头晕、头痛、耳鸣等红细胞增多症状。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再次大于180 g/L的时间间隔为(192.45±54.84)d。结论:红细胞单采术适用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单采术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当归饮对大鼠及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殷凤 祝寿芬 +1 位作者 郭玲琳 赖善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采用大鼠血瘀症模型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 (相对分子质量 4.0 0× 10 5)引起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后 ,经口灌胃当归饮 75 g/kg体重 (相当人用量的 30倍 ) ,连续灌胃 15d为一疗程。结果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血细胞... 采用大鼠血瘀症模型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 (相对分子质量 4.0 0× 10 5)引起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后 ,经口灌胃当归饮 75 g/kg体重 (相当人用量的 30倍 ) ,连续灌胃 15d为一疗程。结果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又对 2 0例已确诊为心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服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试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复方当归饮具有明显的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当归饮 血液黏度 血细胞比容 细胞 电泳 脑缺血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杰 吴润晖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7期3-5,共3页
贫血是儿科医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它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0.5~6岁者为11... 贫血是儿科医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它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0.5~6岁者为110g/L,6~14岁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0.5岁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病学组(1989年)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4个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者为贫血。根据病因的不同,贫血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主要就营养性贫血做简单介绍。营养性贫血是指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D等,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0.5~2岁的婴幼儿。根据红细胞的大小,可分为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性贫血 儿童 血红蛋白量 治疗 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 细胞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胃镜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9期1017-1018,共2页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有呕血、便血、大量黑便,导致血压、脉搏明显改变或血红蛋白浓度从正常时的130~150g/L下降到〈100g/L,或血细胞比容短时间内下降到〈30%。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观察 急诊胃镜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血红蛋白浓度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管对失血情况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志军 赵艳丽 +1 位作者 张虎 赵广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是否放置引流管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3例,将2015年3月—2017年7月术后放置引流管的32例设为... 目的比较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是否放置引流管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3例,将2015年3月—2017年7月术后放置引流管的32例设为引流组,将2017年8月—2019年8月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61例设为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术日、术后第2日、术后第4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总失血量;比较两组术后1、2、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关节肿胀程度、皮下淤斑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非引流组术后第2日、第4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减少程度均明显低于引流组,且非引流组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淤斑发生率及术后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不放置引流管可减少患者总失血量,且不会增加患膝术后肿胀、疼痛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淤斑的发生率,并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血红蛋白 血细胞比容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