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67
1
作者 陈刚 周晖 +1 位作者 张健东 吴灶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4-570,共7页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观察军曹鱼 外周血液涂片,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中还发现了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 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1.20±6.30%,16.60±3.28%,16.00± 3.61%和6.20±3.90%。对肝脏、脾脏、头肾和中肾等四种造血组织进行了涂片观察,军曹鱼的血细胞主要在头肾 和肾脏产生;脾脏是军曹鱼粒细胞发生的另一个场所,而肝脏也具有产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血液指标 血细胞发生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健东 周晖 +4 位作者 陈刚 施钢 汤保贵 潘传豪 吴灶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0-787,共8页
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肝脏、脾脏、头肾和体肾4种组织器官内各种血细胞的发生和外周血液的血细胞分类组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体肾和头肾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体肾、头肾和脾脏中发生;粒细胞... 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肝脏、脾脏、头肾和体肾4种组织器官内各种血细胞的发生和外周血液的血细胞分类组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体肾和头肾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体肾、头肾和脾脏中发生;粒细胞主要在头肾和体肾中发生;单核细胞在肝脏、头肾和脾脏中均有发生;而血栓细胞的发生在这4种组织中均未观察到。卵形鲳鲹在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这几种白细胞中,单核细胞数量最少,很难观察到,数量少于1%;嗜中性粒细胞稍多,有(9.25±5.64)%;血栓细胞占(38.23±21.86)%;淋巴细胞最多,达(52.52±2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血细胞发生 血细胞分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文芝 刘云 +2 位作者 梁冰 姜国良 韩茵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03-409,共7页
通过对斑马鱼外周血涂片以及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组织印迹片进行Wright’s-Giemsa混合染色,光镜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斑马鱼外周及造血组织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斑马鱼的血细胞除红... 通过对斑马鱼外周血涂片以及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组织印迹片进行Wright’s-Giemsa混合染色,光镜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斑马鱼外周及造血组织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斑马鱼的血细胞除红细胞外,还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斑马鱼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个成熟过程。原始红细胞只在肾脏中出现,而肾脏中幼稚型红细胞的数目也最多。原始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在3种器官中均有出现,肾脏最多。可见肾脏是斑马鱼主要造血器官,脾脏和肝脏是其辅助造血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晖 陈刚 +4 位作者 张健东 施钢 汤保贵 潘传豪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7,共5页
对斜带石斑的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等四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斜带石斑的头肾、肾脏和脾脏可以产生红细胞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而肝脏只能产生白细胞,不能产生红细胞。对斜带石斑的... 对斜带石斑的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等四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斜带石斑的头肾、肾脏和脾脏可以产生红细胞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而肝脏只能产生白细胞,不能产生红细胞。对斜带石斑的外周血液进行涂片观察,在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以及四种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它们在总的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6.56±9.53)%、(21.28±6.77)%、(17.50±8.69)%和(14.66±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 血细胞发生 外周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顾曙余 赵璧影 杨家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通过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血液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四种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实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 通过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血液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四种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实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暗纹东方鲀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做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血细胞的发育主要在头肾和体肾,肝脏印片未观察到原始造血细胞,提示肝脏可能不是暗纹东方鲀的造血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吻鮠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金丽 张耀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7-816,共10页
用Wright-Giemsa和PAS染色对长吻鮠头肾、肾脏、脾脏、肝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染色观察发现,头肾、肾脏和脾脏是其主要造血器官。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主要在肾脏和头肾中发生,其次是脾脏。单核细胞则主要在肾脏和脾脏中发生,... 用Wright-Giemsa和PAS染色对长吻鮠头肾、肾脏、脾脏、肝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染色观察发现,头肾、肾脏和脾脏是其主要造血器官。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主要在肾脏和头肾中发生,其次是脾脏。单核细胞则主要在肾脏和脾脏中发生,头肾中也有少量单核细胞产生。肝脏中无原始型血细胞,可能不是其造血器官。红细胞的发育经历四个阶段,其胞体体积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再变小的"两大两小"发育过程;粒细胞的发育经历五个阶段,其胞体体积均由大变小,双叶或多叶核的粒细胞可能是衰老的粒细胞亦即核的分叶是粒细胞衰老的标志;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育各经历了三个阶段,两者发育成熟过程中胞体体积均由大变小。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发育而来。原血细胞和部分早期幼稚血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部分成熟红细胞和血栓细胞可以进行直接分裂。红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PAS反应均呈阴性,各类白细胞的发育过程中,PAS反应由阴性到阳性并逐渐增强,这显示随着白细胞的逐渐发育成熟,细胞内糖原物质含量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曙余 杜寅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头肾、肾和脾是淡水石斑的主要造血器官,肝组织印片上未观察到原始阶段血细胞,提示肝脏不是淡水石斑鱼的造血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鱼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血细胞发生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英 王琨 +2 位作者 刘蔓 张澜澜 张贵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共4页
观察和测定了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脏、脾脏、头肾和外周血液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红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外周血液是其进一步发育成熟的场所,其进一步发育成熟有核质非同步分裂(核分裂先于质分裂... 观察和测定了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脏、脾脏、头肾和外周血液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红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外周血液是其进一步发育成熟的场所,其进一步发育成熟有核质非同步分裂(核分裂先于质分裂呈双核型)和核质哑铃型同步分裂两种形式。外周血液中未成熟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细胞比例分别为5.81%、4.14%、4.52%和3.38%,其4类未成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造血器官;外周血液中成熟红细胞为69.6%,与造血器官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细胞比例分别为6.60%、4.71%和1.24%,三类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造血器官(头肾中单核细胞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三倍体 血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淇河鲫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宝宝 樊明明 +3 位作者 赵宝磊 田书苗 冯建新 刘忠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0-325,共6页
为了解淇河鲫鱼血细胞的组成及其发生,对淇河鲫鱼外周血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3种脏器的印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细胞组成方面,淇河鲫鱼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血栓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白细胞;在细胞发育进程... 为了解淇河鲫鱼血细胞的组成及其发生,对淇河鲫鱼外周血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3种脏器的印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细胞组成方面,淇河鲫鱼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血栓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白细胞;在细胞发育进程方面,血细胞的发育经历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通过对3种组织印片中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比较,提示该鱼的头肾和体肾是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河鲫鱼 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鲎血细胞发生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翁朝红 洪水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1-525,共5页
中国鲎的血细胞发生于黄色结缔组织中弥散的造血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鲎造血组织中血细胞发生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血母细胞、原血细胞、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血母细胞位于造血组织中,被基膜包围,核质比大。原血细胞,胞质有... 中国鲎的血细胞发生于黄色结缔组织中弥散的造血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鲎造血组织中血细胞发生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血母细胞、原血细胞、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血母细胞位于造血组织中,被基膜包围,核质比大。原血细胞,胞质有所增大,细胞器较少,合少量膜泡。浆血细胞,胞质增大许多,内质网膜大量膜泡化。膜泡内沉积物不断生成,最终发育为血细胞特异性颗粒。早期颗粒血细胞内含少量的大小颗粒。随着细胞内大量大小颗粒的生成,细胞分化进入晚期颗粒血细胞阶段,即将成熟的血细胞逐渐脱离造血组织,移向血窦腔隙,在血淋巴中进一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血细胞发生 超微结构 血母细胞 血细胞 血细胞 颗粒血细胞 节肢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绮桐 曹伏君 叶宁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用瑞氏染液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头肾、体肾、脾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进行染色、观察、测定和统计,以研究血细胞发生。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的发育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红细胞和衰老红细胞,细胞体积逐渐变小;粒细胞... 用瑞氏染液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头肾、体肾、脾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进行染色、观察、测定和统计,以研究血细胞发生。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的发育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红细胞和衰老红细胞,细胞体积逐渐变小;粒细胞的发育经历5个阶段,分别是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体积由大变小再变大,嗜酸性粒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原始、幼稚和成熟,细胞体积逐渐变小。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各种细胞体积均较其他鱼类的细胞体积大;中性粒细胞的体积与嗜酸性粒细胞的体积差异较大。脾脏中未观察到原红细胞和原粒细胞,仅在体肾中观察到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头肾是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主要的造血器官,体肾次之。头肾和体肾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红细胞、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头肾、体肾、脾脏是原单核细胞、原淋巴细胞发生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似鲇高原鳅外周血细胞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柳兰 代敏 +4 位作者 杨淞 吴应斌 汤巨平 杨世勇 杜宗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31,共9页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发生(除血栓细胞)均可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外周血中红细胞比例最多,为97.56%,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占52.86%,居白细胞的首位;三种粒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占30.25%。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中肾占45.18%,红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脾脏,占71.62%,肝脏中未见原始血细胞。在中肾中同时可见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三种粒细胞的发生。各阶段的白细胞PAS染色均显示阳性,但只有各阶段的粒细胞SBB染色显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 外周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造血组织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血细胞发生及外周血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爱华 储张杰 +1 位作者 牟毅 赵其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1349,共9页
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头肾、体肾、脾脏、肝脏四组织涂片、印片的观察,发现其头肾、体肾、脾脏是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脾脏能生成... 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头肾、体肾、脾脏、肝脏四组织涂片、印片的观察,发现其头肾、体肾、脾脏是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脾脏能生成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肝脏中未发现幼稚型血细胞。血细胞发生大致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外周血细胞中,除淋巴细胞外,均有糖原;嗜中性粒细胞含有ACP、ALP、NACE、αNAE和POX;嗜酸性粒细胞含有ACP、NACE和POX;单核细胞含有ACP、αNAE和POX;小淋巴细胞有ACP。研究发现斜带髭鲷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鱼类。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斜带髭鲷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髭鲷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笛鲷血细胞发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爱华 牟毅 +1 位作者 高航 王文鸿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将体质量510~620 g的紫红笛鲷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麻醉后解剖,取出头肾、体肾、肝脏、脾脏,用干净的刀片居中横切、纵切,印片和涂片用Wright-Giemsa染液染色10 min,观察头肾、体肾、脾脏、肝脏4个组织印片以及外周血涂片。试验... 将体质量510~620 g的紫红笛鲷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麻醉后解剖,取出头肾、体肾、肝脏、脾脏,用干净的刀片居中横切、纵切,印片和涂片用Wright-Giemsa染液染色10 min,观察头肾、体肾、脾脏、肝脏4个组织印片以及外周血涂片。试验结果显示,头肾、体肾、脾脏是其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脾脏能生成淋巴细胞。肝脏中未发现幼稚型血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红细胞5个阶段;原粒细胞发育至早幼粒细胞后,分化为嗜碱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和中性中幼粒细胞,最后发育成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血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胞体逐渐变小,细胞核逐渐变小,染色质由疏松到致密;粒细胞中,颗粒由少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笛鲷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鱼血细胞观察 被引量:44
15
作者 陈刚 周晖 +1 位作者 叶富良 吴灶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5,共7页
测定了美国红鱼(学名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1.95±0.37)×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2.08±0.43)×104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65±1.06)g.L-1,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0±0.... 测定了美国红鱼(学名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1.95±0.37)×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2.08±0.43)×104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65±1.06)g.L-1,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0±0.06)g%,沉降速率为(1.15±0.10)mm.h-1。对美国红鱼外周血液进行涂片观察,在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以及6种白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在总的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8.42±11.62)%、(14.50±9.25)%、(1.46±1.80)%、(13.01±7.73)%和(2.6±3.76)%,嗜碱性粒细胞的含量极少,不到1%;在涂片上还发现了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对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等4种造血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眼斑拟石首鱼的头肾和肾脏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脾脏是产生淋巴细胞的重要场所;而肝脏则在眼斑拟石首鱼粒细胞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Sciaenops OCELLATUS 血细胞发生 血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凤宇 许强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6-771,共16页
血液发生对生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脊椎动物的血液发生主要表现为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血细胞的成熟。血液发生过程的调控涉及多种转录因子、膜受体、造血生长因子和microRNAs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血液发生对生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脊椎动物的血液发生主要表现为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血细胞的成熟。血液发生过程的调控涉及多种转录因子、膜受体、造血生长因子和microRNAs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多种信号通路及信号通路网。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在机体的造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croRNAs的表达受造血相关信号通路中转录因子的调控,而microRNAs的表达能抑制或降低参与造血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以及更多造血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血细胞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而调控造血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脊椎动物造血过程和血细胞发生相关信号通路,并围绕microRNAs与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之间的作用关系,总结了microRNAs调控血液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发生 转录因子 信号通路 MICRO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