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血红蛋白及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宝平 王凡 +2 位作者 罗超 陈超 但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阐明猪血红蛋白的主要理化特性,并了解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血红蛋白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猪血经多步纯化获取高纯度猪血红蛋白,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聚合猪血红蛋白样品。鉴定猪血红蛋白的纯度、聚合体分子量分布、携氧性能及自氧化... 目的阐明猪血红蛋白的主要理化特性,并了解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血红蛋白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猪血经多步纯化获取高纯度猪血红蛋白,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聚合猪血红蛋白样品。鉴定猪血红蛋白的纯度、聚合体分子量分布、携氧性能及自氧化等指标。结果猪血红蛋白在生理pH条件下的P50为23.6 mmHg,Hill系数为2.86。聚合猪血红蛋白为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的混合体,聚合体P50和Hill系数均减小,自氧化趋势增大。结论猪血红蛋白具有较高氧亲和力,与人血红蛋白相似,明显高于牛血红蛋白。猪血红蛋白的丰富来源、特殊的氧亲和力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可成为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产品制备的有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亲和力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定性-定量测定血红蛋白氧载体的检测系统Ⅲ.建立抗人源性氧载体类兴奋剂检测系统的初探
2
作者 陈芳 严坤平 +4 位作者 王丽莉 褚巍 王凡 陈超 但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高通量蛋白芯片检测人血清中血红蛋白氧载体类兴奋剂的方法。方法用自制SEC微柱快速地将人血清中血红蛋白聚合体(氧载体)和血红蛋白单体(另外加入的内标)分离,逐滴收集洗脱液作为探针,点样结合在蛋白质基片上,与其相对应的... 目的构建一种高通量蛋白芯片检测人血清中血红蛋白氧载体类兴奋剂的方法。方法用自制SEC微柱快速地将人血清中血红蛋白聚合体(氧载体)和血红蛋白单体(另外加入的内标)分离,逐滴收集洗脱液作为探针,点样结合在蛋白质基片上,与其相对应的荧光标记的多克隆抗体进行杂交,扫描芯片荧光强度检测人血红蛋白氧载体。结果自制SEC微柱能够将戊二醛聚合的人血红蛋白聚合体和单体有效分离,在蛋白芯片的检测中能较好地检测出人血清中1.5%的聚合体人血红蛋白氧载体。结论以SEC技术和蛋白芯片相结合是一种高通量、灵敏、重现性好的检测人血清中的以人血红蛋白为基质氧载体类兴奋剂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HPLC 血红蛋白氧载体 兴奋剂蛋白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制备及大鼠动脉血压响应
3
作者 严坤平 惠文利 +3 位作者 罗超 谢于斗 彭明丽 陈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7-902,共6页
制备了两种低氧亲和力的血红蛋白氧载体.用高碘酸钠氧化棉籽糖(高碘酸钠/棉籽糖摩尔比6∶1),得到氧化均一的开环棉籽糖;以其作为交联剂聚合脱氧猪血红蛋白,聚合1 h时得到了低氧亲和力(p50=5.75 kPa)的主要为分子内交联的分子量为64000... 制备了两种低氧亲和力的血红蛋白氧载体.用高碘酸钠氧化棉籽糖(高碘酸钠/棉籽糖摩尔比6∶1),得到氧化均一的开环棉籽糖;以其作为交联剂聚合脱氧猪血红蛋白,聚合1 h时得到了低氧亲和力(p50=5.75 kPa)的主要为分子内交联的分子量为64000的血红蛋白;聚合24 h时得到了低氧亲和力(p50=6.87kPa)的平均分子量为600000的聚合血红蛋白.分别进行大鼠50%等容量换血实验,前者显著引起血压升高而后者血压平稳,证实高血压主要与分子量为64000的血红蛋白有关,低氧亲和力不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棉籽糖 血红蛋白氧载体 亲和力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彬 范华骅 杨懿铭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介绍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第一代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存在的氧化性损伤问题和第二代偶联抗氧化酶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血红蛋白载体 自由基 化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欢 周文涛 +1 位作者 刘嘉馨 王红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4-760,共7页
高质量的供器官对于移植成功至关重要,但随着肾衰竭患者的增多,标准供者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移植需求,边缘供肾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也对现有供肾保存方法提出了挑战。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影响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的重要因素之... 高质量的供器官对于移植成功至关重要,但随着肾衰竭患者的增多,标准供者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移植需求,边缘供肾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也对现有供肾保存方法提出了挑战。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影响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对移植物的长期存活产生有害影响。现有研究发现,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BOC)能够减轻肾移植过程中的IRI,有效改善供肾保存质量,延长供肾保存时间。本文综述了HBOC在肾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供肾保存方法、提高供肾质量、改善受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肾保存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血红蛋白载体(HBOC) 低温机械灌注(HMP) 控制性携复温(COR) 全氟碳化合物(PFC) 诱导因子(H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免疫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晓丽 范代娣 +1 位作者 王童文 但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阐明加弗氏佐剂条件下,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glutaradehyde polymerized porcine he-moglobin,pPolyHb)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免疫原性,初步探讨pPolyHb与人、牛血红蛋白的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方法在加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多次皮下... 目的阐明加弗氏佐剂条件下,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glutaradehyde polymerized porcine he-moglobin,pPolyHb)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免疫原性,初步探讨pPolyHb与人、牛血红蛋白的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方法在加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多次皮下免疫小鼠、大鼠和兔子,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IgG滴度;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小鼠、大鼠和兔子抗pPolyHb抗体与猪、牛、人、小鼠、大鼠、兔子、pPolyHb和戊二醛聚合牛血红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结果在加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能够刺激动物产生较高滴度的IgG,不同种类的动物产生IgG滴度不同;小鼠、大鼠和兔子抗pPolyHb抗体与不同来源的血红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有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但是,对不同种类动物免疫刺激的强弱不同;对不同种类的动物,pPolyHb刺激抗体产生的抗原决定簇可能大部分相同,但也有部分不同,由此产生的抗体也不同;pPolyHb与人和牛血红蛋白均有一些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但也有一些相互独立的抗原决定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载体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 免疫原性 酶联免疫吸附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戊二醛聚合牛源HBOC的新型器官保存液对延长大鼠离体心脏保存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游可为 刘嘉馨 +1 位作者 王文刚 张彦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对于心脏移植,延长供体心脏安全有效保存时限,满足对供/受体错配时间差、异地移植等供心长时间保存和转运的需求十分重要。本研究对含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的新型器官保存液(HBOC保存液)和HTK液对大鼠离体心脏保存后,在血流动力学、心... 对于心脏移植,延长供体心脏安全有效保存时限,满足对供/受体错配时间差、异地移植等供心长时间保存和转运的需求十分重要。本研究对含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的新型器官保存液(HBOC保存液)和HTK液对大鼠离体心脏保存后,在血流动力学、心肌酶谱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进行比较,对HBOC保存液有效延长大鼠离体心脏保存时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BOC保存液保存8 h与HTK液保存4 h的大鼠心脏其血流动力学、心肌酶谱、心肌含水量和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比HTK液保存8 h在上述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光镜观察,HBOC保存液对心肌病理损伤与HTK液相比较轻,说明HBOC保存液可延长大鼠心脏体外保存的安全有效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 器官保存液 HTK液 心脏移植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