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比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刘梅梅 乔鹏宇 +4 位作者 向佳瑶 刘思荷 马玉霞 韩琳 燕芳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4-911,共8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比值(hemoglobin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Hb/SC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比值(hemoglobin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Hb/SC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的STEMI患者687例,根据术后3年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SC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水平Hb/SCr的STEMI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663例(96.51%)成功完成随访,中位随访37(25,50)个月期间,41例(6.18%)发生全因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86,95%CI:1.037~1.137,P=0.000),体重指数(HR=1.195,95%CI:1.128~1.266,P=0.000),空腹血糖(HR=1.069,95%CI:1.007~1.135,P=0.030),纤维蛋白原(HR=1.418,95%CI:1.120~1.795,P=0.004),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1级(HR=4.968,95%CI:1.194~20.667,P=0.028)、2级(HR=3.861,95%CI:1.336~11.156,P=0.013),Hb/SCr(HR=0.858,95%CI:0.766~0.961,P=0.008)为STEMI患者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SCr诊断PCI术后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0.645~0.798),灵敏度为65.9%,特异度为71.2%,最佳截断值为16.62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SCr<16.627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Hb/SCr≥16.627的患者(log-rank P=0.000)。结论:Hb/SCr是STEMI患者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全因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全因死亡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任小乔 王盼 +2 位作者 吴昊 纪勇 石志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192,共9页
背景脑卒中在世界各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血肌酐比值(SUA/Scr)是代表肾功能标准化的SUA,目前有关SUA/Scr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仍有争议。目的探讨脑血管... 背景脑卒中在世界各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血肌酐比值(SUA/Scr)是代表肾功能标准化的SUA,目前有关SUA/Scr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仍有争议。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9月—2019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13313例患者为研究队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9月。随访方式为门诊及电话相结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脑血管事件复发、心血管事件复发、其他血管事件发生(如下肢动静脉栓塞)。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与死亡的关系。结果根据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SUA/Scr≤3.16,n=3520)、Q2组(3.16<SUA/Scr≤3.94,n=3280)、Q3组(3.94<SUA/Scr≤4.92,n=3270)、Q4组(SUA/Scr>4.92,n=3243)。截至随访结束,774例(5.8%)患者死亡,2064例(15.5%)患者复发脑血管事件。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位于Q1~Q4的患者中,男性复发脑血管病的例数依次为302、375、408、337例,女性依次为99、125、169、249例;男性复发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261、314、345、283例,女性依次为90、101、142、205例;男性复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154、191、214、183例,女性依次为58、52、45、31例;男性全因死亡的例数依次为165、128、131、88例,女性依次为57、63、62、80例;男性因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93、72、70、46例,女性依次为31、33、36、44例;男性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58、52、45、31例,女性依次为17、18、27、24例。调整多项混杂因素后,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690,95%CI=0.500~0.953,P=0.026);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740,95%CI=0.578~0.947,P=0.017)。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全因死亡、因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75,95%CI=0.368~0.901,P=0.003;HR=0.610,95%CI=0.353~0.814,P=0.011)。SUA/Scr位于Q3、Q4相较于Q1是男性出院后死亡的影响因素(HR=0.656,95%CI=0.476~0.904,P=0.010;HR=0.582,95%CI=0.409~0.829,P=0.001)。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80,95%CI=0.386~0.873,P=0.007)。结论一定范围内,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升高对男性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SUA/Scr与男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死亡和复发风险升高有关,但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和心源性卒中复发和死亡无关。在女性患者中没有观察到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障碍 脑卒中 尿酸/比值 动脉粥样硬化 男性 复发 死亡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肌酐比值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娜娜 冯金章 +4 位作者 刘锁红 冯俊芳 薛小艳 尹娜 迟戈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76-2482,共7页
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检出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以识别出更多代谢复杂的脂肪肝疾病。血尿酸/肌酐比值(SUA/Cr)是经肾功能标准化血尿酸(SUA)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目前,SUA/Cr与MAFLD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S... 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检出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以识别出更多代谢复杂的脂肪肝疾病。血尿酸/肌酐比值(SUA/Cr)是经肾功能标准化血尿酸(SUA)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目前,SUA/Cr与MAFLD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SUA/Cr与M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2—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2 288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肝脏情况。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MAFLD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MAFLD组(n=945)和非MAFLD组(n=1 343)。根据SUA/C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SUA/Cr≤4.13,n=574)、Q2组(4.13<SUA/Cr≤4.84,n=573)、Q3组(4.84<SUA/Cr≤5.72,n=570)、Q4组(SUA/Cr>5.72,n=571)。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SUA/C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探究MAFL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SUA/Cr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MAFLD组患者男性占比、年龄、腰围(WC)、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同型半胱氨酸(Hcy)、SUA、血肌酐(Scr)及SUA/Cr均高于非M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MAFLD组(P<0.001)。Q4组WC、BMI、ALT、GGT、SUA、TC、TG高于Q1、Q2、Q3组,AST高于Q1、Q2组,DBP、ALP、HbA_(1c)高于Q1组,Scr、HDL-C低于Q1、Q2、Q3组,年龄低于Q1、Q2组(P<0.05);Q3组ALT、AST、GGT、SUA、TC、TG均高于Q1、Q2组,WC、BMI高于Q1组,Scr低于Q1、Q2组,年龄、HDL-C低于Q1组(P<0.05);Q2组WC、BMI、ALT、GGT、SUA、TG均高于Q1组,年龄、HDL-C低于Q1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WC(OR=1.034,95%CI=1.016~1.053)、BMI(OR=1.340,95%CI=1.266~1.418)、GGT(OR=1.006,95%CI=1.003~1.010)、SUA(OR=1.002,95%CI=1.000~1.003)、TG(OR=1.319,95%CI=1.181~1.474)、HbA_(1c)(OR=1.348,95%CI=1.184~1.536)为M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高HDL-C(OR=0.334,95%CI=0.205~0.543)为MAFLD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以SUA/Cr四分位数分组为自变量,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4组MAFLD的发生风险为1.734(95%CI=1.220~2.465,P=0.002)。SUA/Cr预测MAFLD的AUC为0.607(95%CI=0.584~0.630),最佳临界值为4.538。结论 MAFLD组患者SUA/Cr高于非MAFLD组,随着SUA/Cr升高,MAFLD的检出率越高,SUA/Cr是MAFLD的危险因素。SUA/Cr可以作为评估M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尿酸/比值 尿酸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肌酐比值累积暴露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金瑞 王金麒 +3 位作者 许宗锴 刘玥叡静 赵小雨 陶丽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8,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erum uric acid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纳排标准者共计9228例。以2010年至2011年(体检1)、2012年...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erum uric acid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纳排标准者共计9228例。以2010年至2011年(体检1)、2012年至2013年(体检2)、2014-2015年(体检3)3次体检的SUA/Scr值计算累积暴露量、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随访中通过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而后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人群平均年龄(48.89±10.22)岁,其中男性5846(63.35%)例,将其按SUA/Scr累积暴露四分位数分组,分别为Q1~Q4组。矫正协变量后,与Q1相比,Q2、Q3、Q4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分别为1.221(95%CI:1.066~1.400)、1.255(95%CI:1.095~1.439)、1.478(95%CI:1.287~1.697)。累积暴露负担大于0(OR=1.223,95%CI:1.109~1.349)和高暴露时间为6年(OR=1.332,95%CI:1.171~1.515)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结论SUA/Scr累积暴露、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增加存在关联。颈动脉斑块的一级预防不仅要关注单一时点的SUA/Scr值,而且要对SUA/Scr值展开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比值 累积暴露 颈动脉斑块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泽禹 张增磊 +10 位作者 原瑞霞 秦臻 徐帅 吕炎 于凤仪 张建朝 唐来仪 张力 张辉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尿素氮/比值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庆文 张小玲 王翠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15例,将所有受试者根据UACR由小到大分为4组:UACR<14.5 mg/g(UAC...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15例,将所有受试者根据UACR由小到大分为4组:UACR<14.5 mg/g(UACR 1组),14.5 mg/g≤UACR<36.5 mg/g (UACR 2组),36.5 mg/g≤UACR<60.5 mg/g (UACR 3组),60.5 mg/g≤UACR(UACR 4组),探讨UACR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前体(NT-proBNP)的影响。结果 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UACR与LVEDV(r=0.822,P<0.01)、LVESV(r=0.859,P<0.01)、NT-proBNP(r=0.697,P<0.01)呈正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性(r=-0.460,P<0.01),UACR (AUC=0.778, 95%CI 0.712~0.843,P<0.01)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较强的诊断意义。并且随着UACR的增加,舒张功能不全加重(P<0.05)。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UACR与LVEF、LVEDV、LVESV、NT-proBNP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HFpEF患者心血管损害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比值 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危险因子 左心室舒张功能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对尿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吴雯 刘军 赵燕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6-727,73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对尿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检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1 464例(HL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69例(T2DM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703例(T2DML组)和正常对照人群1 301例(C组)的空腹血糖(F...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对尿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检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1 464例(HL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69例(T2DM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703例(T2DML组)和正常对照人群1 301例(C组)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BG)、血脂和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ACR)。结果 T2DML组ACR明显高于HL组及T2DM组,此3组ACR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CR与FBG(r=0.177,P<0.05)、2 hBG(r=0.167,P<0.05)、体质指数(BMI)(r=0.087,P<0.05)、收缩压(SBP)(r=0.212,P<0.05)、舒张压(DBP)(r=0.133,P<0.05)、总胆固醇(TC)(r=0.084,P<0.05)、三酰甘油(TG)(r=0.133,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R与年龄、FBG、SBP、性别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单纯高脂血症及单纯糖尿病引起尿蛋白排泄率增高,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尿蛋白排泄增高更明显,脂代谢紊乱可能加重尿蛋白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糖尿病 2型 尿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怡 陈思娇 +4 位作者 李红燕 杨红艳 朱贺 郭英华 宋今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本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 I)。根据BM 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M I在18.5~23.9 kg/m2)、超重组(BM I...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本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 I)。根据BM 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M I在18.5~23.9 kg/m2)、超重组(BM I在24.0~27.9 kg/m2)、肥胖组(BM I≥28.0 kg/m2),均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尿微量清蛋白(MAU)、尿肌酐(Ucr)、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较(UACR),比较3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FIB、UACR、TG、TC、LDL-C、FBG、FINS水平及HOMA-IR显著升高,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5);而PT、APTT、HDL-C水平则显著降低,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超重及肥胖会加重2型糖尿病的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并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且此异常随肥胖程度的加深而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功能 胰岛素抵抗 尿微量清蛋白与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出血转化生物学标志及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思琪 冯锦文 孟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28,共3页
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由于内皮细胞等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再灌注损伤、溶栓药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恢复的血流从破坏的血管进入脑组织中,称为出血转化(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严重的H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 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由于内皮细胞等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再灌注损伤、溶栓药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恢复的血流从破坏的血管进入脑组织中,称为出血转化(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严重的H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能与HT有关,如高龄、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等。能否由生物学标记物定量确定HT概率,并通过管理减少HT,将为临床HT的防治提供帮助。为此,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 病理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组织蛋白酶K 尿素氮/比值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敏 吴兆龙 +2 位作者 丁小强 郭慕依 郭贻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水肿、血尿多见,近50%患者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减退。Ⅰ型或病理有肾血管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临床表现重,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多见,肾小管功能差;Ⅲ型则肾病综合征较多见。儿童患者症状较成人轻,肉眼血尿较成人多见,但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成人少见。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随访时间9个月至26年,平均9.5年,9例在34个月至25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死亡。结论 MPGN临床表现重,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特征 预后 测定 浆白蛋白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晓明 姜凤琴 +1 位作者 王海燕 盛树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BG)、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 :单纯糖尿病组 (DM组 )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BG)、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 :单纯糖尿病组 (DM组 )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 (DM N组 )。分别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结果 DM N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收缩压水平较DM组患者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保护肾脏 ,对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胆固醇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甘油三酯 BG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