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陆源降雨污水引起血红哈卡藻赤潮的成因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义豪 宋秀凯 +5 位作者 靳洋 高继庆 秦华伟 白艳艳 李斌 张利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836-4843,共8页
以2007年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 Hirasaka)赤潮为对象,研究赤潮消长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大量陆源降雨污水输入后,海水盐度急剧下降、营养盐大幅增加,特别是活性磷酸盐浓度明显增加,促进了血红哈卡藻... 以2007年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 Hirasaka)赤潮为对象,研究赤潮消长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大量陆源降雨污水输入后,海水盐度急剧下降、营养盐大幅增加,特别是活性磷酸盐浓度明显增加,促进了血红哈卡藻的生长繁殖并最终形成赤潮。赤潮发生前海区第一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Halse),优势度0.47(0.42—0.52),多样性指数2.63(2.43—2.89);赤潮发生时血红哈卡藻密度范围1.05×105—4.10×106个/L,优势度0.92(0.83—0.99),多样性指数0.27(0.15—0.64);赤潮消退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为第一优势种,优势度0.49(0.43—0.55),多样性指数2.46(2.19—2.84)。赤潮的发生、发展、消亡与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富营养化指数(E)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赤潮前、后该海域为贫营养、P限制、叶绿素a含量中等,赤潮期间该海域为富营养、P限制、叶绿素a含量高。通过影响力评定,活性磷酸盐、COD、盐度是此次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因子,当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0.3μmol/L时,硅藻逐渐取代甲藻,此次赤潮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四十里湾 血红哈卡藻 赤潮 活性磷酸盐 陆源降雨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血红哈卡藻赤潮的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灵江 《福建水产》 2009年第3期62-66,共5页
2008年3月和2009年2月,厦门海域发生了以血红哈卡藻为优势藻种的赤潮,两次赤潮具有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针对近两年厦门海域两次在冬季爆发血红哈卡藻赤潮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赤潮期间的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厦门... 2008年3月和2009年2月,厦门海域发生了以血红哈卡藻为优势藻种的赤潮,两次赤潮具有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针对近两年厦门海域两次在冬季爆发血红哈卡藻赤潮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赤潮期间的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血红哈卡藻赤潮发生前后,1000hPa环流形势表现为西南地区的倒槽或者气旋,并随着冷空气的北退而向内陆地区延伸,台湾海峡的气流多为东南到西南向,气温和水温持续回升、风速偏弱、相对湿度偏高,盐度长时间维持较低水平,此种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条件促使了厦门海域冬季赤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血红哈卡藻 赤潮 环流形势 水文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里湾2012年一次血红哈卡藻赤潮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喻龙 马兆虎 +3 位作者 郝彦菊 王文君 王玉珏 王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1,共8页
根据2012-10-07—10-29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的一次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过程的水文、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暴发海域水温高于去年,且光照、磷营养盐充足,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1.90... 根据2012-10-07—10-29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的一次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过程的水文、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暴发海域水温高于去年,且光照、磷营养盐充足,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1.90×106 cells/L。本次赤潮暴发的主要原因为较高的水温,其次是充足的磷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里湾 赤潮 水温 血红哈卡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四十里湾一次血红哈卡藻赤潮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喻龙 郝彦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6-522,共7页
根据2007年8月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时及发生前、后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月份的持续降雨使大量的营养盐从陆源输入,使该海区海水呈极度富营养化状态,... 根据2007年8月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时及发生前、后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月份的持续降雨使大量的营养盐从陆源输入,使该海区海水呈极度富营养化状态,引起赤潮的爆发。赤潮发生前及赤潮消退之后,该海区营养盐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里湾 赤潮 营养盐 血红哈卡藻 海洋原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一次冬季血红哈卡藻赤潮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国斌 《福建水产》 2012年第5期392-397,共6页
本文根据2009年1—2月厦门海域一次冬季血红哈卡藻赤潮的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赤潮的变化特点,并对血红哈卡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是厦门海域有记载的赤潮中,发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赤潮。赤潮中血红哈... 本文根据2009年1—2月厦门海域一次冬季血红哈卡藻赤潮的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赤潮的变化特点,并对血红哈卡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是厦门海域有记载的赤潮中,发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赤潮。赤潮中血红哈卡藻比中肋条藻更具竞争优势,对水温变化的适应性很强。盐度对血红哈卡藻的繁殖具有刺激作用。在无机磷限制环境中,血红哈卡藻更具竞争优势,而无机氮含量高有利于血红哈卡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冬季 赤潮 血红哈卡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暴露下2种典型甲藻生长及其抗氧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建刚 唐涛 +2 位作者 张建能 郭洁 王朝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8-476,共9页
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为了解DAC对海洋环境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文研究了DAC对2种典型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的生长及其... 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为了解DAC对海洋环境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文研究了DAC对2种典型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的生长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AC暴露下,2种甲藻细胞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且DAC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DAC对血红哈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96 h半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0.0016 mmol·L^(-1)(0.37 mg·L^(-1))和0.116 mmol·L^(-1)(26.47 mg·L^(-1))。藻细胞可溶性蛋白对DAC响应迅速,其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在暴露后24 h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DAC对藻细胞谷胱甘肽(GSH)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血红哈卡藻细胞GSH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结果表明,2种甲藻对DAC胁迫响应迅速,相较而言血红哈卡藻敏感性更高,可作为DAC在海洋环境中的指示生物;同时其藻细胞内GSH和MDA含量变化敏感,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可以作为监测DAC环境污染的生物标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塔玛亚历山大 血红哈卡藻 生长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三都湾海域赤潮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伟卿 陈彩珍 +1 位作者 张艺 韩坤煌 《河北渔业》 2012年第9期33-36,共4页
2012年4月23日三都湾海域爆发赤潮,爆发时间长达16d,主要是由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为优势藻种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三都湾海域大黄鱼种质资源养殖基地的海水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次赤潮的原因。结果发现,在发生赤潮前期水温急剧上... 2012年4月23日三都湾海域爆发赤潮,爆发时间长达16d,主要是由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为优势藻种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三都湾海域大黄鱼种质资源养殖基地的海水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次赤潮的原因。结果发现,在发生赤潮前期水温急剧上升,从11.80℃升至21.20℃,赤潮发生时的水温维持在16.40~21.20℃之间;盐度呈现下降状态,从25.12‰降至23.30‰;pH呈现明显上升状态,从8.03升至8.25;营养状态指数E值维持在1.6~9.2之间,长期属于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赤潮发生与水温、盐度、pH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血红哈卡藻 海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