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CH-F1)实验数据集研究报告(英文) 被引量:74
1
作者 钟世镇 原林 +20 位作者 唐雷 黄文华 戴景兴 李鉴轶 刘畅 王兴海 洪辉文 李华 罗述谦 秦笃烈 曾绍群 吴涛 张美超 吴坤成 焦培峰 陆云涛 陈浩 李培良 郜元 王彤 樊继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200,209,共6页
目的为建造具有东方人种特征的中国数字化虚拟人,获取中国女性人体数字图像的数据集。方法通过广州市遗体捐献中心,选取一位因食物中毒急性死亡19岁女性尸体,经CT、MRI采集图像后,在股动脉灌注红色填充剂,冷冻包埋,在JZ1500A立式铣床上,... 目的为建造具有东方人种特征的中国数字化虚拟人,获取中国女性人体数字图像的数据集。方法通过广州市遗体捐献中心,选取一位因食物中毒急性死亡19岁女性尸体,经CT、MRI采集图像后,在股动脉灌注红色填充剂,冷冻包埋,在JZ1500A立式铣床上,以400 mm刀盘切削,转速850 r/m,断面间距0.2 mm,用第三代富士数码相机摄像。结果按中国解剖学会的《中国人解剖学数据》加以评价,VCH-F1体型指数为94%,有较大的代表性。共获取断面图像8 556个,图像总像数649万,每个文件数据量为17.5 MB,VCH-F1数据集总量149.7GB。共编制6个不同版本,分别为VCH-F1(149.73GB、6.60GB、0.27GB)及VCH-F1头部数据集(1.93GB、0.67GB、0.46GB)。结论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VCH-F1在下列几个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1)尸体选材代表性较大;(2)血管标记鲜明,对后续图像配准和分割提供了良好条件;(3)立式切削较卧式切削更符合人体生理姿势;(4)本文采用的人体的冷存,一次装夹,双温冰库,大口径刀盘处理,能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VCH-F1的实验数据集,在若干关键技术上有所改进和提高,构建了切削精度高,血管显示鲜明,体型代表性良好,为我国今后虚拟人体的物理化和生理化,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人 血管铸形 立式切削 立式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