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重建术历史沿革
1
作者 佟志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9-605,共7页
脑血管重建术正在不断更新迭代,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定量调节桥血管血流量的方法,如何重建直径<0.5 mm的动脉穿支等问题。本文回顾血管重建术的诞生和脑血管重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脑血管重建术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技术、脑血管重建... 脑血管重建术正在不断更新迭代,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定量调节桥血管血流量的方法,如何重建直径<0.5 mm的动脉穿支等问题。本文回顾血管重建术的诞生和脑血管重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脑血管重建术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技术、脑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脑血管重建术迭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促进脑血管重建术的迭代及其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术 医学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与脑血管重建术
2
作者 佟志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5-598,共4页
脑血管重建技术的迭代伴随“复杂颅内动脉瘤”概念的变迁,脑血管重建技术逐步改变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本文重点阐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显微外科技术、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变迁和治疗难点、脑血管重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复杂颅... 脑血管重建技术的迭代伴随“复杂颅内动脉瘤”概念的变迁,脑血管重建技术逐步改变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本文重点阐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显微外科技术、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变迁和治疗难点、脑血管重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等,旨在促进脑血管重建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高质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申伟 陈谦 +5 位作者 黄伟 成惠林 杨毅卿 李维德 马标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术(12侧)和间接脑血管重建术(4侧)。在CTP上将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皮质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行各参数配对t检验。结果 (1)两种血管重建术后7 d,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有减少,联合术式组患者对比剂达峰时间缩短,间接术式组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后7 d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增加,联合术式组术前为(4.5±0.6)s,术后7 d为(4.7±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间接术式组患者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CTP随访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结论 CTP检查显示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短期内可能改变脑血流灌注,但脑组织缺血状态无明显变化;间接脑血管重建术后脑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 间接脑血管重建术 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9
4
作者 苏浩波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8-952,共5页
目的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 目的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患者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4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DSA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裸支架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黄良珍 刘朝晖 +1 位作者 彭浩 赵建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术侧与对侧的比值(即r CBF、r CBV、r MTT、r TTP),并对术后半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CBF、CBV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的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r CBF、r CBV值高于术后1个月时,r MTT、r TTP低于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恢复较好(包括良好和中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恢复较差(包括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在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供,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血管重建术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两种不同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潞娜 张东 +2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李海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最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检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小脑比值法 双侧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蕾 佟小光 +3 位作者 吴潇哲 刘帅 张惠红 周玉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EC-IC)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AS组43例,EC-IC组3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在术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EC-IC)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AS组43例,EC-IC组3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在术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比较各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心理评分较基线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AS组和EC-IC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心理评分均较基线水平增加(P<0.01);受教育年限、饮酒和血管重建术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认知功能的变化(P<0.05)。结论 CAS和EC-IC均可能改善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血管重建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谦 倪玲 +2 位作者 周长圣 赵艳娥 黄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A(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MMD)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MMD患者,共37条搭桥血管。术前1周内行DSCTA及DSA评估颞浅动脉,术后1周复查DSCTA随访搭桥血管... 目的探讨双源CTA(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MMD)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MMD患者,共37条搭桥血管。术前1周内行DSCTA及DSA评估颞浅动脉,术后1周复查DSCTA随访搭桥血管通畅性;对其中11例患者的12条搭桥血管于术后3~6个月内再次行DSC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术前以3分法(优秀、良好、差)对DSCTA显示颞浅动脉进行评分,术后以5分法对搭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分。结果术前37条颞浅动脉均通畅,DSCTA显示为优秀32条(32/37,86.49%),良好5条(5/37,13.51%)。术后1周搭桥血管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95±1.05,通畅率为64.86%(24/37),术后6个月平均通畅性评分(3.75±0.97)及通畅率(11/12,91.67%)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结论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MMD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收缩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尹家保 郭瑞强 +3 位作者 孙有刚 张峻 周立明 郝力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 ,2 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 2 DE及DTI。采用PW DTI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指标 :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Vs、射血前时... 目的 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 ,2 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 2 DE及DTI。采用PW DTI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指标 :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Vs、射血前时间PEP、射血前时间PEP与局部射血时间ET之比PEP/ET、二尖瓣环 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值Vmva。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 ,室壁运动异常节段Vs显著降低 (P <0 .0 1) ,PEP延长 (P <0 .0 5 ) ,PEP/ET值增大 (P <0 .0 1) ;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前后比较 ,室壁运动恢复节段Vs显著增高 (P <0 .0 1) ,PEP缩短 (P <0 .0 5 )、PEP/ET值减小 (P <0 .0 1) ,血管重建术后Vmva增高 ,且左室射血分数EF与Vmva呈显著正相关 (r=0 .81,P <0 .0 1)。结论 PW DTI可实时监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左室收缩功能 血管重建术 冠心病 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价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潞娜 张涛 +1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 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取安静时脑血流灌注图像,计算机自动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内平均计数、总计数和平均差,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差值。结果:血流重建术前119例中103例(86.5%)目测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区,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80/87(91.9%)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16/32(50.0%)可见弥漫性灌注减低;左右差值>10%者总数为86/119(72.3%),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79/87(90.8%),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血流重建术后原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9例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患者,有50/79(63.3%)局部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左右比值均低于10%,比值减低幅度为(9.8±4.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10%的局灶性灌注减低7例患者血流重建术后4/7(57.1%)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6.8±5.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10%的6例弥漫性灌注减低患者血流重建术后3/6(50.0%)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4.8±7.9)%。结论: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具有可随时反复进行、无创、准确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血压及液体管理对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桂金敏 薛锐 +2 位作者 李娜 刘青林 赵东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研究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及液体控制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9年9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7 d内合并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成人烟雾病患者为研究... 目的研究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及液体控制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9年9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7 d内合并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成人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动态血压调整、液体管理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使用mRS、Barthel指数和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和护理满意度,以mRS0~1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结果共入组112例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研究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比例优于对照组(48.2%vs.26.8%,P=0.036);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82.5±7.1分vs.78.2±9.5分,P=0.007);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96.4%vs.83.9%,P=0.026)。结论对烟雾病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患者实施个体化血压和液体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高灌注 并发症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颅内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斌 李桂林 王任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血管重建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颅内 颈动脉重建术 脑动静脉畸形 自主调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大鹏 段鸿洲 +4 位作者 李良 焦力群 李萌 凌锋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脑血流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49例患者术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脑血流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49例患者术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24例)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16例)行脑血流评价,提示均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并行STA-MCA吻合术。术后常规行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评价。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约36个月。按改良Rankel量表(mRS)评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结果①49例患者经TCD检测,显示手术后MCA远端血流明显改善(P<0.05);42例经TCCD检测STA,发现术后患侧较健侧管径扩张,峰值流速升高,阻力指数减低,均P<0.05;24例经SPECT检测,显示术后患侧与健侧的脑血流比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16例经PWI检测,发现手术后MCA分布区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0.05)。②49例患者术后血管造影,显示42例吻合口通畅,7例吻合口不通畅。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与患侧相关的缺血性卒中再发生,术后36个月随访的32例患者mRS评分为(0.5±0.7),与术前(1.7±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A-MCA吻合术可以改善颈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的MCA远端及患侧的脑血流。对存在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重建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静萱 黄璇 +1 位作者 张萍 葛霁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观察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TMR) 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factor ... 目的:观察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TMR) 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在缺血心肌的表达。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单纯缺血为对照组,实验组行激光打孔。手术后6 个不同时间点(3 天、1 周、2 周、4 周、6 周、8 周) 观察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EGF及bFGF的变化,并于显微镜下行计算机图像扫描计算光密度值。结果:实验组2 周时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实验组孔道区在术后3 天即有VEGF的表达,在4 周时开始上升,bFGF在4 周无明显表达,二者于6 周时达高峰(0.062±0 .004 vs0.198 ±0 .022 , P< 0 .001;0 .118 ±0 .017 vs 0.233 ±0.012 ,P< 0 .001),8 周开始下降。对照组仅于2 周、4 周有少量表达,于6 周后逐渐消失。结论:TMR 术可通过介导致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激光手术 心肌血管重建术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对犬心肌缺血后ST段抬高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炬 黄洪铮 +3 位作者 郑光圃 伍卫 麦嘉秉 张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92-93,共2页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对犬心肌缺血后ST段抬高的作用①陈炬1,②黄洪铮1郑光圃1伍卫2麦嘉秉3张华1(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心胸外科2心内科3激光科;广州,510120)主题词心肌缺血/外科学;激光手术;心肌血管重...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对犬心肌缺血后ST段抬高的作用①陈炬1,②黄洪铮1郑光圃1伍卫2麦嘉秉3张华1(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心胸外科2心内科3激光科;广州,510120)主题词心肌缺血/外科学;激光手术;心肌血管重建术中图号R654.2冠心病(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外科学 激光手术 心肌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芳 陈璐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0期39-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目的探讨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中,9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经过密切的监测和护理,无死亡病例。结论维持血压稳定,及时评估和处理头痛,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精神症状,并进行正确应急处理,对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高灌注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 及 CT 灌注成像在单侧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亚男 薛静 高培毅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探讨DSA及CT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MMD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DSA检查,13例行术后DSA检查,51例行术前CTPI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 目的:探讨DSA及CT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MMD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DSA检查,13例行术后DSA检查,51例行术前CTPI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患者行术后近期和远期CTPI检查。根据DSA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型和颈内动脉(ICA)分期;在CTPI参数图(包括CBF、CBV、MTT和TTP)上对5个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脑梗死前期的术前分期及评估手术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DSA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大脑中动脉(MCA)病变,单一MCA受累占71.4%(35/49)。40.8%(20/49)的患者ICA分期处于Ⅳ期。49例均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31例可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侧支循环。术后评估中,21例行STA-MCA搭桥术的患者中吻合血管再通率为95.2%(20/21),其中13例术后DSA复查示69.2%(9/13)的患者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251例的术前CTPI显示患侧的MCA供血区、基底节和PCA供血区的CBV升高,MTT及TTP延长,MCA供血区的CBF降低,ACA供血区的MTT延长,且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评估中,66.7%(34/51)患侧MCA供血区梗死前期分期为Ⅰb期。搭桥术后近期复查CTPI显示患侧MCA和PCA供血区、基底节及丘脑的灌注参数绝对值及相对值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搭桥术后远期CTPI示MCA、PCA和ACA供血区及基底节的灌注状态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P<0.05)。结论:DSA及CTPI能有效地评估单侧MMD的血管情况及脑灌注状态,能对了解病情、筛查手术适应证及评估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艺 季学兵 +1 位作者 夏成雨 周婷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21例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CTA图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21例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CTA图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分别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患者的CTA及DSA图像显示的重建血管质量及通畅性进行评分,测量重建血管的吻合部血管管径,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CTA图像均可清晰显示重建动脉走行的周围结构解剖关系。CTA与DSA对重建血管的图像评分及重建血管管径测量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A检查对重建血管的显示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将CTA作为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随访评估重建血管情况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心脏功能及心肌存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明星 王新房 +6 位作者 朱向明 杨娅 吕清 陈立新 聂绍平 蒋桔泉 曹林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LR)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 (bF GF FG)联合应用对缺血心肌存活性及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 ,即急性心肌缺血组 (AMI组 )、激光打孔组 (TM LR...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LR)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 (bF GF FG)联合应用对缺血心肌存活性及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 ,即急性心肌缺血组 (AMI组 )、激光打孔组 (TM LR组 )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 (bFGF FG组 )。所在实验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后 30minTMLR组和bFGF FG组行激光心肌打孔 ,bFGF FG组于打孔后即刻将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埋植入心肌激光隧道。 15只犬在冠脉结扎后 2mon进行了常规及脉冲组织多普勒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另外 3只犬(每组 1只 )分别于术后 4 2、5 6和 60d死亡。结果 :左房室腔径 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左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参数TMLR组和bFGF FG组较AMI组改善 ,部分指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AMI组静脉输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 ,左室功能参数恶化 ,部分指标的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或P <0 .0 1)。TMLR组按 5 μg·kg-1·min-1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后 ,左室功能参数改善 ,剂量增大到 10 μg·kg-1·min-1,上述功能参数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bFGF FG组按 5 μg·kg-1·min-1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后 ,左室功能参数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心肌存活性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激光心肌打孔造成的热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乐 王刚志 +2 位作者 何于江 宗仁鹤 严中亚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68,共2页
本文报告了100W CO2 激光心肌打孔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光心肌打孔造成热损伤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减小热损伤的方法,并经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激光 心肌组织 热损伤 心肌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