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51通过囊泡内化再循环调控血管通透性的机制
1
作者 范诗浪 蒋卢映 +3 位作者 章子璇 季萌萌 左后娟 刘竞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5,233,共9页
目的探究CD151通过调控囊泡内化再循环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野生型小鼠和CD151敲除小鼠分别分为WT-con组、WT-模型组、KO-con组和KO-模型组,每组6只。WT-模型组和KO-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 目的探究CD151通过调控囊泡内化再循环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野生型小鼠和CD151敲除小鼠分别分为WT-con组、WT-模型组、KO-con组和KO-模型组,每组6只。WT-模型组和KO-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模型,WT-con组和KO-con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造模后24 h,通过Miles实验测定肺血管通透性;将沉默CD151表达的siRNA(si-CD151)和阴性对照si-NC转入EA.hy 926细胞,分别观察基础条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刺激条件下,内皮细胞层在不同时间点对FITC-dextran的通透性;CD151敲低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行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CD151分布及内化;Western bolt及RT-qPCR检测CD151敲低组及对照组VE-cadherin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VE-cadherin分布及内化。结果Miles实验结果提示,WT-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染料渗出相较WT-con组增加(P<0.01),KO-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染料渗出相较WT-模型组增加(P<0.05)。内皮细胞层通透性检测结果提示,在VEGF-A刺激30、60和120 min后,CD151敲低组对FITC-dextran的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内皮细胞中CD151与囊泡介导的转运存在密切关联。Western bolt和RT-qPCR结果提示,CD151敲低的内皮细胞中VE-cadherin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在VEGF-A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CD151表达下降显著破坏细胞-细胞连接处VE-cadherin的表达,降低了CD151和VE-cadherin在核周区域的共定位。结论CD151的缺失影响内皮细胞囊泡内化再循环,影响VE-cadherin的表达与内化活动,进而影响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CD151 内化再循环 内皮细胞 血管通透 V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试论IPF中医络瘀病机之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钰伟 臧凝子 +3 位作者 王佳然 邹吉宇 庞立健 吕晓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0-536,共7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近年来因其治疗成本、发病率、死亡率高而备受重视,因此寻找有效且价格低廉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经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络病理论治疗IPF具有独特优势,基于络病理论的指导下IPF病机认识提出“络瘀”病机贯穿IPF整个病理阶段... 特发性肺纤维化近年来因其治疗成本、发病率、死亡率高而备受重视,因此寻找有效且价格低廉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经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络病理论治疗IPF具有独特优势,基于络病理论的指导下IPF病机认识提出“络瘀”病机贯穿IPF整个病理阶段,然其物质基础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梳理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肺血管渗漏在IPF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并从络病理论出发,进一步揭示IPF中医“络瘀”病机的生物学基础,为络病理论指导下“通络”治法的应用奠定基础,为以络论治IPF的中医思路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为中医药治疗IPF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瘀 IPF 病机 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胀贴膏外敷对小鼠肝硬化腹水的消退作用及对腹腔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曾贞 邢枫 +2 位作者 周爱民 陶艳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89-694,共6页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消胀贴膏中剂量组共2组,均设正常对照组。消胀贴膏组脐部外敷消胀贴膏,安慰剂对照组脐部外敷空白贴膏,每日1贴,共7d,模型对照组不敷贴任何药物。称量或测量模型动物的腹水量、腹围、体重,HE与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生化检测血清ALT活性和Alb、TBil与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通过测定小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伊文氏蓝(EB)含量的方法检测动物腹腔血管通透性。结果敷药前,各组模型动物的腹围、体重等基线资料一致。给药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腹围、腹水、腹水体重比等明显增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EB含量明显增多,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安慰剂对照组的腹水量、腹围与体重等无明显改变。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消胀贴膏中、高剂量组的腹水量、腹水体重比值明显下降,高剂量组的腹围、体重也明显下降;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腹围、体重明显下降。各剂量消胀贴膏对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消胀贴膏组小鼠腹腔积液中渗漏EB含量降低,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消胀贴膏明显减少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腹水量,中剂量(0.25 cm2消胀贴膏,652.9 mg生药/kg小鼠)开始发挥药效,其部分机制在于下调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肝组织VEGF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从而抑制其异常增强的腹腔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消胀贴膏 毛细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肺外源ARDS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温德良 李智博 +2 位作者 温艺超 刘卫江 熊旭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肺外源ARDS(ARDSexp)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39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分为乌司他丁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记录治疗过程肺氧合功能、...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肺外源ARDS(ARDSexp)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39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分为乌司他丁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记录治疗过程肺氧合功能、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 :乌司他丁组病死率为28.6%,对照组病死率为38.9%(P<0.05);乌司他丁组呼吸功能、PVPI和EVLWI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可以改善ARDSexp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外肺水及,从而改善肺氧合功能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毛细血管通透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和降钙素原与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莉莉 缪华杰 +2 位作者 陆洋 赵宏胜 陈新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分析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 目的·分析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临床资料,以及血清PCT水平和首次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将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患者分成轻、中、重度组,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评价PVPI和PCT对感染相关ARD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组患者PVPI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随着ARDS加重,PVPI、PCT数值依次递增;PVPI在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VPI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和0.431,均P=0.000);PCT分别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3和0.320,均P=0.004)。PVPI联合PCT诊断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PVPI能够评估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PCT及PVPI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的ARD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PVPI联合PCT对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透性指数 降钙素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 被引量:15
6
作者 耿云平 郭广春 +2 位作者 刘蕾 任悠悠 杨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P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组38例与未出血组42例... 目的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P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组38例与未出血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评价灌注CT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80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47.5%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组患者平均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73.2±5.0)岁vs(66.2±4.7)岁、(15.4±2.6)分vs(9.1±1.3)分及34.2%vs 14.3%,P<0.05]。出血组PS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S曲线下面积为0.924,诊断界值为5.86ml/(min·100g),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8.1%,阳性似然比为0.88,阴性似然为比0.95。结论 PS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S值>5.86ml/(min·100g)时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明显提高,可作为临床静脉溶栓的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毛细血管通透 抗凝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臧婵媛 康毅 +1 位作者 温克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S1P对PAF引起的微血管荧光强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变化的影响。结果:给予10nmol/LPAF作用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Lp值明显增高,而经1μmol/L S1P预处理后,再给予PAF并未引起Lp的明显变化;PAF作用微血管后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微血管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大量红色荧光微球(FMs)分布于内皮细胞间隙之中,S1P预处理后并未见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及FMs的明显积聚,微血管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AF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内皮细胞VE-cadherin正常结构,导致粘附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与此结构变化有关。S1P能改善PAF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作用与加强内皮细胞间粘附连接,抑制细胞间隙打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透 1-磷酸鞘氨醇 血小板活化因子 静水传导性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与乳酸林格液复苏对脓毒症犬氧代谢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嵇富海 杨建平 +1 位作者 蒋豪 薛张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比较乳酸林格液(LR)和6%羟乙基淀粉200/0.5(HES 200/0.5)对脓毒症犬进行液体复苏时对氧代谢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为液体选择提供依据。方法30只犬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行假手术后用乳酸林格液作为输注液体,LR组造脓毒症模型... 目的比较乳酸林格液(LR)和6%羟乙基淀粉200/0.5(HES 200/0.5)对脓毒症犬进行液体复苏时对氧代谢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为液体选择提供依据。方法30只犬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行假手术后用乳酸林格液作为输注液体,LR组造脓毒症模型后用乳酸林格液作为复苏液体,HS组造脓毒症模型后用羟乙基淀粉200/0.5作为复苏液体。在脓毒症前、脓毒症后1、4、8 h测白蛋白逃离率(AER)、氧耗(VO2)、氧供(DO2)、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血浆容量(PV)、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结果LR、HS组MAP、CO、DO2、SvO2在脓毒症发生后4、8 h较同组基础值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但HS组较LR组高(P<0.05);LR组的VO2在脓毒症发生后8 h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和HS组VO2无明显变化;在脓毒症发生后4、8 h,对照组血浆容量(PV)明显升高,LR组明显降低(P<0.05),而HS组无明显变化;在脓毒症发生后4、8 h,LR、HS组AER较基础值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LR和HS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脓毒症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乳酸林格液、6%HES对犬脓毒症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6%HES更有利于血浆容量的维持和氧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林格液 羟乙基淀粉 脓毒症 毛细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基本机制 被引量:33
9
作者 赵克森 黄巧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9-553,共5页
Theincreasedmicrovascularpermeabilityappearsmainlyinvenuleduringinflammation , shock ,andburns .Endothelialcellsplayanimportantroleinvenulepermeabilityenhancement.Therearetwo kindsofpathwayformacromoleculeextravasatio... Theincreasedmicrovascularpermeabilityappearsmainlyinvenuleduringinflammation , shock ,andburns .Endothelialcellsplayanimportantroleinvenulepermeabilityenhancement.Therearetwo kindsofpathwayformacromoleculeextravasation .Oneisparacellularpathwayandanotheristranscellular pathway ,whicharerelatedtotheformationofendothelialgaportranscellularopeningsseperately .Thealter ationofintercellularrelatedprotein ,suchasoccludin ,claudin ,zonaoccludens (ZO) ,junctionaladhesion molecule (JAM) ,VE -cadherin ,catenin ,integrin ,etc ,andthealterationofendothelialcytoskeleton ,such asrearrangementofactinfilament,formationofstressfiberandfocaladhesion ,etc ,involveinthepathogenesis ofincreasedmicrovascularpermeability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透性增高 基本机制 咬合蛋白 闭合蛋白 钙粘着糖蛋白 应力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劳翼 修建成 +4 位作者 谢昌联 陈向辉 吴爵非 宾建平 刘伊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2-544,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伊文思蓝(EB)为指示剂,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EB组(E)、EB+超声组(E+U)和EB+超声+微泡组(E+U+M)共3组进行实验。给予相同参数条件的超声进行照射,经...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伊文思蓝(EB)为指示剂,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EB组(E)、EB+超声组(E+U)和EB+超声+微泡组(E+U+M)共3组进行实验。给予相同参数条件的超声进行照射,经颈动脉输/不输入微泡造影剂,在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B外溢情况并行视觉评分;使用标准曲线和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组大鼠脊斜肌中EB的含量。结果E+U+M组镜下可见微血管周围EB外溢,视觉评分等级为2级,显著高于E组(0级)及E+U组(0-1级)(P<0.05)。E组及E+U组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E+U+M组脊斜肌中EB含量为(51.57±3.89)μg/g,比E组[(28.99±4.67)vg/g]及E+U组[(30.99±4.11)μg/g]明显增加(P<0.05)。E组及E+U组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破坏可使脊斜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是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基因转染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造影剂 伊文思蓝 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冰洁 查道刚 +3 位作者 杜荣生 胡锋 吴爵非 刘伊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研究高机械指数、高剂量微泡造影剂条件下超声造影对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观察其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D组采用相同的超声造影条件,但各组伊文思蓝(EB)注射时间不同:分别为超声造影前10s... 目的研究高机械指数、高剂量微泡造影剂条件下超声造影对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观察其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D组采用相同的超声造影条件,但各组伊文思蓝(EB)注射时间不同:分别为超声造影前10s、造影结束即刻、造影结束后5min、造影结束后20min给予EB;E组为对照组(假造影组),即5min超声照射结束后即刻再注射造影剂微泡及EB。所有动物均在EB注射后5min处死。测定心脏EB渗出面积百分比及单位心肌内EB含量。结果A、B、C组EB渗出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组渗出面积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A、B组心肌E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及D组心肌EB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各组造影前后心率及心律失常数目无差异(P>0.05)。结论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高剂量微泡造影剂可使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恢复时间在超声造影结束后20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心肌声学造影 血管通透 伊文思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保护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国鑫 罗文朝 +1 位作者 虞希冲 肖仲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17-43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组和血必净(LPS+XBJ)组,每组分肺泡灌洗和伊文思蓝2个亚组。分别于给药后1、2、4h处死大鼠。采用静脉注射LPS(5mg/kg...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组和血必净(LPS+XBJ)组,每组分肺泡灌洗和伊文思蓝2个亚组。分别于给药后1、2、4h处死大鼠。采用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肺血管通透性(伊文思蓝含量)。结果:LPS组1、2、4h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LPS+XBJ组1、2、4h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LPS组1、2、4h各时间点伊文思蓝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LPS+XBJ组1、2、4h各时间点伊文思蓝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染毒后4h,LPS组大鼠肺损伤明显,LPS+XBJ大鼠肺损伤较LPS组有所减轻。结论:血必净可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对LPS诱导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血必净拮抗肺损伤时中性粒等炎性细胞在肺内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血必净注射液 内毒素 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婢汤调控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水肿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婷婷 周圆 +2 位作者 徐琳 程苏 邵命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755,共8页
目的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阐明其干预肾病综合征大鼠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越婢汤低、中、高剂量组(6.6、11.1、22.2 g/kg),... 目的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阐明其干预肾病综合征大鼠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越婢汤低、中、高剂量组(6.6、11.1、22.2 g/kg),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肾脏及皮肤干湿重比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Scr、BUN、TC、ALB及尿液24 h UTP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VEG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EGF、VEGFA、VEGFR2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VEGF、VEGFA、VEGFR2、p-ERK1/2、ERK1/2和Rap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越婢汤高剂量组大鼠肾脏及皮肤干湿重比例升高(P<0.05,P<0.01),VEGF和VEGFA蛋白表达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清Scr、BUN、TC水平,尿液24 h UTP水平,肾组织VEGF水平和VEGFR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ALB水平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学改善;越婢汤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p-ERK1/2/ERK1/2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1),Rap1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越婢汤可以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皮肤和肾脏水肿,其作用机制和调控VEGF/ERK信号通路,改善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婢汤 阿霉素肾病 肾病综合征 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 VEGF/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化 倪琦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3-1815,18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48 h时的EVLWI、PVPI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入ICU时NT-proBNP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入ICU时及入ICU 48 h时,死亡组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 48 h时,死亡组PVPI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各时间点死亡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时NT-proBNP水平与EVLWI成正相关(r=0.774,P <0.01)。结论 ARD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肺水肿程度具有正相关性,早期动态联合监测EVLWI、PVPI及血清NT-proBNP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管通透性指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与Ⅱ期宫颈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志军 张碧娟 +3 位作者 郭吉敏 曹满瑞 陆玮 虞祝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及时间-平均对比剂浓度曲线(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及Ve)值,评估宫颈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宫颈癌复发组较无复发组的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0.05),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92,当Ktrans≥0.73min-1时,其诊断Ⅱ期复发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9.5%。结论:复发宫颈癌的微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术前指导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复发 动态增强扫描 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 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B1受体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明月 黄跃生 +5 位作者 张琼 王广 阮兢 雷泽源 褚志刚 向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缓激肽B1受体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g,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烫伤组(S组)、单纯烫伤组(B组)、假烫伤+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SI组)和烫伤+缓激肽B1受...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缓激肽B1受体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g,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烫伤组(S组)、单纯烫伤组(B组)、假烫伤+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SI组)和烫伤+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BI组)。S组仅补液不烫伤,B组和BI组大鼠均造成30%Ⅲ度烫伤并补液后,分别于伤后0、3、6、12、24h和48h取肺、心、肾、小肠,通过伊文思蓝(Evan’sBlue,EB)法测定各脏器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B组大鼠各脏器组织中EB含量显著增加,在伤后3h达高峰,24h内均处于较高水平,伤后48h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静脉注射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后,BI组与各时相点单纯烫伤组比较,各脏器EB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可有效降低严重烫伤大鼠伤后主要脏器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血管通透 缓激肽B1受体 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宫炎净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效振 贾书红 +5 位作者 张东升 朱晓庆 孙跃博 乔海博 李炳奇 谷新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5,共5页
通过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筛选抗炎作用最好的溶剂提取物。将110只21日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高、中、低剂量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 通过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筛选抗炎作用最好的溶剂提取物。将110只21日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高、中、低剂量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连续灌胃4d后,用二甲苯致炎,测定小鼠耳廓肿胀率。此外,另取110只小鼠按上述方法分组、给药,并在最后1次给药后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0.7%的冰醋酸致炎,于590nm波长处测腹腔液OD值。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各剂量组的耳廓肿胀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石油醚组(P<0.01),并以乙醇中剂量提取物效果最佳;乙醇提取物各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极显著低于除地塞米松组外的各组(P<0.01),并且乙醇中剂量组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说明,乙醇可作为提取该复方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宫炎净 提取物 小鼠 耳廓肿胀 毛细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大鼠不同脏器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金麟 宋欣 +1 位作者 李向红 田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94-698,共5页
大鼠颈动脉注射1%FI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INa的渗出情况,同时,在不同时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 大鼠颈动脉注射1%FI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INa的渗出情况,同时,在不同时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活体观察发现,FINa注入体内后,经微血管迅速向周围组织渗出,最后汇集于淋巴管。血浆及组织匀浆FINa浓度的测定表明:不同脏器组织FINa浓度随时间的衰减过程各不相同,心、脑、肝呈线性衰减,血浆、骨髓、肺、肾呈指数衰减,胸腺、小肠和睾丸的衰减更为复杂。不同脏器中FINa的分布也极不均匀,以脑最低,肝、肾最高,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大鼠 血管通透 肠系膜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后的肠淋巴液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改霞 郭亚雄 +4 位作者 杜会博 张立民 赵自刚 刘圣君 牛春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6-1512,1536,共8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后的淋巴液(PHSML)在血管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和休克+引流组。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40±2) mmHg,90 min],行液体复苏;休克...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后的淋巴液(PHSML)在血管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和休克+引流组。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40±2) mmHg,90 min],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在复苏结束后,引流休克肠淋巴液至6 h,观察PHSML引流对休克大鼠各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随后,将引流至体外的 PHSML 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共孵育6 h,观察PHSML对HUVECs形态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休克组大鼠肺、心肌、肾、肝、脾和小肠外观的蓝色程度、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干湿重比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HSML引流逆转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发现,4%和10%PHSML 0~3 h、3~6 h以及脂多糖(10 mg/L)均引起了HUVECs的形态学损伤,降低了细胞活性与跨细胞电阻,增加了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结论:PHSML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肠淋巴液 血管通透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尚远宏 田金凤 +3 位作者 刘庆 李佩潞 王敏 徐晓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50-354,共5页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择雄性SD大鼠3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尼莫地平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择雄性SD大鼠3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尼莫地平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于再灌注1、4、7和14 d给药后,取脑提取微血管,分别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脑微血管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小带蛋白-1(Z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4、7和14 d,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和65.40 mg·kg-1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层微血管中MMP-9蛋白表达的升高;并促进微血管中Claudin-5、Occludin、ZO-1蛋白表达。说明梓葛冻干粉针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蛋白表达,并促进Claudin-5、Occludin、ZO-1蛋白表达,进而保护和改善脑微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葛冻干粉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微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